[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六 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2019-03-18 11:26:29

专题十六 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统计]

区域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

差异比较

地理信息技术

2014

山东卷 广东卷

安徽卷 江苏卷

福建卷 课标卷

海南卷 江苏卷

北京卷

江苏卷 山东卷

广东卷 福建卷

重庆卷

2013

浙江卷 福建卷

课标卷 四川卷

山东卷 北京卷

浙江卷 重庆卷

江苏卷

重庆卷 福建卷

江苏卷

2012

四川卷 海南卷 课标卷

山东卷 上海卷 广东卷

福建卷

浙江卷 海南卷

福建卷

山东卷 安徽卷

广东卷

,[命题分析]

纵观近三年高考命题可知,命题的重点集中在重要区域或小尺度区域的位置定位、自然特征及工农业发展、环境等方面,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文结合,综合性强。从考查形式上看,以综合题为主,图表呈现趋于多样化,难度较大。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区域地理试题考查的主流,今后高考中仍会以新颖的图表材料为载体,考查运用整体性原理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

体系构建

名师点拨

1.注意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的概括和总结,通过区域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比较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综合比较法(尤其是列表比较法),在分析区域优势、特色和功能的基础上,注意找出区域间各地理要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掌握“3S”技术应用。关注热点区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热点区域的地理特征。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真题领悟]

1(2014·安徽文综,2324)2013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 B C D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区迁往

B.铁路建设成本区一般大于

C.商业网点密度区一般大于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

解析 (1)题,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为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应为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该主体功能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题,安徽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A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区大于平原,B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C项错误;城市化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D项错误。

答案 (1)D (2)A

2[2014·北京文综,40(2)10]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问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

解析 本题可从土地面积、地价、资源、政策、劳动力、市场、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命题探源]

1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发展阶段

发展状况

农业区

工业区

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单一

以耕作业为主,发展缓慢,分布范围小

资源开发规模小,工业结构简单,工业部门少

成长阶段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范围扩大,方式增多

耕作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类型增多

资源开发规模加大,区域内工业结构日趋复杂

转型阶段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意识到人地之间的矛盾

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区域经济衰败、萎缩

再生阶段

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和谐发展

注重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发展清洁生产,降低消耗,减少排放,避免污染

3.举例分析区域地理差异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多而广阔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海拔最高,主要为山地、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突出,气候干燥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为高原,山地气候

植被

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灌丛草甸

土壤

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多为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发育程度低,土层浅薄

生物

种类繁多

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续表

水文

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地表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湖泊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农业

重要的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防御水旱灾害

以畜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源问题

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2)对比分析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与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时可从气候方面的差异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分析。如下图所示:

【技巧点拨】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到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

[预测演练]

 

1南疆是我国重要的棉产区。近年来,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新疆政府决定调整农业结构,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读和田河流域图,完成(1)(3)题。

(1)南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光照强,有灌溉水源 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2)和田河流域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科技发展快 B.地理位置优越

C.市场需求大 D.劳动力充足

(3)图示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石质荒漠化 D.森林砍伐

解析 (1)题,新疆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山麓地带夏季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丰富。第(2)题,和田河流域特色林果品质好,其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第(3)题,新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过度的人类活动会加快该地的土地荒漠化进程。

答案 (1)C (2)C (3)B

 

2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图,回答问题。

(1)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条河流相比,________航运价值更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分别是所在流域的重要工业区,其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有________,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乙工业区目前处于________阶段,甲工业区可以从乙工业区借鉴的成功经验有________

(4)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________,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湘江、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河流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流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凌汛等方面分析。两河水文特征的相似点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第(2)题,河流的航运价值主要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及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流域内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交通、市场、资源、水源等因素。乙工业区经济发达,已经完成工业转型,进入工业再生阶段,甲工业区可以借鉴乙工业区转型时期的经验。第(4)题,湘江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但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及淹没农田和村庄等社会问题。

答案 (1)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

(2)莱茵河 莱茵河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水陆交通配合好

(3)水陆交通便利;附近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再生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4)水力资源(水能) 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

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 

[真题领悟]

1(2014·广东文综,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解析 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影像就越亮。公路在晴天的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和其它相比温度最高,影像最亮,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菜园和D项中的果园,由于植被的保护,温度不是最高,应该不最亮,BD都不正确;鱼塘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温度不会最高,应该不最亮,C项不正确。

答案 A

2(2014·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 B.甲>>>

C.乙>>> D.乙>>>

解析 (1)题,遥感(RS)的核心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A项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主要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等领域,本题中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类似城市管理领域,故B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核心功能是定位、导航,C项错误。北斗导航系统(BDS)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项错误。第(2)题,乙丙一线为滑坡发生地带,山体碎屑物质从高处滑落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因此海拔乙>丙>堰塞体,堰塞体堵塞河道后会在上游形成堰塞湖,故海拔甲>丁,而堰塞体处没有被湖水淹没,甲处已被湖水淹没,故海拔堰塞体>甲,总之乙>丙>甲>丁。

答案 (1)B (2)D

3(2014·重庆文综,11)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下题。

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 B C D

解析 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有教学楼,喷水池,学生宿舍和食堂,根据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可以推出占地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喷水池。地图窗口中占地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②③①④,浏览窗中选中了喷水池、对应的图形是面积最小的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命题探源]

1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表达等。三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特别提醒】 (1)图中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2)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区别:遥感技术获取的常为呈面状的地理信息,其范围一般较大;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为点状的地理信息,非常精确。

23S技术的综合应用

(1)遥感(RS)的应用

(2)GPS的应用

(3)GIS的应用

【技巧点拨】 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1)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GIS技术的工作对象。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还是,如果是则选用GPS,如果是则选用RSGIS

(2)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凡是需要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只不用的选用RS

[预测演练]

 

1(2014·北京西城一模)下图为我国研发的渔信E系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该系统可为渔民和渔政管理提供的服务包括(  )

确定渔船位置 对在台风路径内船舶发出警告

海难报警 规划渔船航行路线 调度邻近船只组织救援 计算海水污染面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系统主要利用通信卫星和GPS卫星,则主要提供定位和通信服务,具体包括①②③⑤

答案 A

 

2GIS案例分析图示(注意:图中的顺向坡面是指岩层倾斜方向与山坡方向相同的坡面),回答(1)(2)题。

(1)该案例研究的主题是(  )

A.泥石流 B.滑坡

C.地震 D.崩塌

(2)图中甲图层可能代表(  )

A.坡向 B.坡面起伏

C.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解析 (1)题,依据图示信息陡坡区”“顺向坡面”“活动断层影像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案例研究的主题是滑坡。第(2)题,依据阶段成果图顺向坡面可以逆向推理出甲图层可能代表坡向。

答案 (1)B (2)A

 利用三个W一个H掌握区域地图判读步骤        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 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可从下列四步入手分析

(1)Where(在哪里)——从图中的经纬度、省区轮廓、地名等判断图示地区为陕西省。

(2)What(有什么)——该地有陕北高原、渭河谷地、汉中谷地、地形复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宜发展林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气候为内陆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等。

(3)Why(为什么)——主要对该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成因、危害进行分析。该地陕北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但水土流失严重,气候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于林牧业的发展,但是种粮食往往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4)How(怎么办)——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该地应注意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拓展] 区域组合图组的判读技巧

(1)审读主图全貌:由于主图是区域图,对其判读应遵循区域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按照读图名读图例析组成判特征的思路进行判读。

(2)明确主图中的区域重点:主图中的某些重点地区往往是此类区域组合图组的判读主体,在审读主图全貌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这些重点地区往往用箭头与配图相连。

(3)细究配图含义:配图属于微观地图,要进一步审读该微观地区的自然及人文要素的分布状况及特点;配图属于景观图,要抓住景观的总体特征,如植被类型、景物的外貌轮廓、人物的服饰及舞蹈特点等;配图属于专题图,要细究各种曲线的曲折变化状况、柱状高低起伏特征及其组合特点和数值分布特征,如上图中M地的气温曲线变化表明年温差较大,降水量柱状变化表明降水少,二者组合看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主图、配图进行关联对应:将解读出的配图信息及结论对应到主图的重点区域上,再结合主图的总体信息及题干的总体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014·江苏地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1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图2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1

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

气温/

7.4

3.9

1.9

8.1

12.4

15.3

17.3

16.6

12.3

6.6

0.3

5.7

6.1

降水量

/mm

1.2

2.2

7.0

19.0

43.0

59.2

88.2

74.0

54.4

20.5

3.9

1.2

373.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飞越唐古拉山口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解析 (1)题,青海湖是斑头雁的繁殖地,由图表可知青海湖3月份气温升到0以上,67月份气温升到最高,8月份气温开始下降,斑头雁的繁育过程与此密切相关。第(2)题,斑头雁从青海湖迁至雅鲁藏布江一带历时3个月,直线距离约2000 km,停留8次以上,整个过程一直在青藏高原地区,斑头雁为食草性水禽,其停留的地方均为湖泊或河流附近。第(3)题,南亚位于热带地区,纬度低,海拔低,且受北部山地高原的阻挡,冬季风难以抵达,冬季温度高。恒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河湿地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4)题,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气候条件恶劣,飞越时最为严峻,C项正确。

答案 (1)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4)C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

(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下图。完成13题。

1.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2.甲处光照强、热量条件差,说明当地(  )

A.太阳高度角大,但日照时间短

B.晴天多,云层薄,保温弱

C.纬度高,白天少云,晚上多云

D.大气削弱少,冬季风影响时间长

3.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C.丙天然橡胶基地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

解析 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甲地水分、热量不足,光照充足,对应青藏地区。乙地水分、热量充足,光照少,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光照少对应。丙图水分、热量、光照都居中,没有优势,对应华北地区。丁地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可能是纬度较高,气温低,与东北地区对应。所以C对。ABD错。第2题,甲处光照强,热量条件差。只能是当地晴天多,云层薄,保温效应弱,B对。甲处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日照时间长,A错。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C错。冬季风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小,D错。第3题,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位于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农业主要是河谷农业,不能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A错。乙地是四川盆地,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重要商品粮基地,B错。丙是华北平原,是温带地区,天然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宜建天然橡胶基地,C错。丁地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过冬,所以只能种植春小麦,宜建设春小麦基地,D对。

答案 1.C 2.B 3.D

(2014·浙江五校联考)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km2。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5.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解析 4题,结合经纬网和山峰高度、河流流向知该岛屿是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再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正确;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对。该岛受南半球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错。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该岛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多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和缓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案 4.C 5.A

读某国家简图,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该国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B.森林茂密,河流纵横

C.动物有随季节变化而大规模迁徙的习性

D.地势低平

7.图示国家为世界重要的茶叶生产国,其生产茶叶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先进 B.市场广阔

C.气候适宜 D.土壤肥沃

解析 6题,图示国家为肯尼亚,该国地势较高,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动物有定期迁徙的习性。第7题,茶叶生产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肯尼亚所处纬度较低,水热充足,利于茶叶的生产。

答案 6.C 7.C

(2014·浙江高考考前信息卷)下图是通过GIS将某地一次大火在T0T3四个时间的卫星影像分析绘制成的大火延烧示意图,图右侧的资料是T0T3四个时间甲、乙、丙、丁、戊五个小区域的燃烧状况。读图回答第8题。

8.根据该地区大火燃烧的情形判断,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甲区域的植被是森林和草原

B.乙区域可能分布有造纸厂

C.丙区域的地表是荒漠

D.丁区域是广阔的水面,无法燃烧

解析 由图可知,乙区域起火最早、燃烧时间最长,最可能有可燃性较强的造纸材料;甲区域紧邻乙区域,但一直未着火,说明该区域的植被应该不是可燃性较强的森林和草原;丙区域T2时着火,而荒漠地区不易着火;丁区域T3时着火,说明其可以燃烧。

答案 B

图中的甲、乙、丙表示3S技术,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甲技术可以确定在印度洋中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舶的精确位置

B.运用乙技术可以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

C.运用丙技术可以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

D嫦娥二号利用甲技术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

10.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  )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

B.提供灾区实时影像资料

C.为救灾车辆设计行车路线

D.确定人口伤亡数量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丙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类型。GPS具有定位信息的功能,由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可知甲表示GPS;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由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可知乙表示GIS,故丙表示RS。第9题,确定印度洋中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舶的精确位置需要使用GPS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需要使用RS技术;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需要使用GIS技术;嫦娥二号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需要使用RS技术。第10题,地理信息技术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反映受灾地区的实时影像,了解受灾状况;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为救援车辆提供定位、导航;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救援车辆设计行车路线,对受灾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等。确定人口伤亡的数量只能是通过有关人员的统计上报汇总获得。

答案 9.A 10.B

11(2014·山东文综,7,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强调的获取,应是遥感(RS)A项错。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分析道路积雪分布,强调的是分析、处理,应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BC项错。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强调的位置定位,是GPS的功能,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综合题(56)

12(2014·山东文综,36,27)(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6)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

解析 (1)题,富塔贾隆高原地处大西洋沿岸,纬度位置在北纬10°附近,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成为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因此被称为西非水塔。第(2)题,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由于洋流自北向南流动,使得沙洲向南延伸。泥沙的大量沉积,使得航道变浅,不利于航行。第(3)题,水资源短缺是个世界性问题,解决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开源和节流。

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3)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若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措施也可);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

13(2014·浙江丽水二模)(29)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左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右图为大庆市2009年及2013年产业结构统计图。

材料二 世界有三大黑土分布区: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国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1)简述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6)

(2)归纳世界黑土区的共同分布特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4)

(3)简述大庆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就图中反映的产业结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9)

解析 (1)题,河流水系特征主要从支流的数量、流域面积、流向、流程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题图不难得出嫩江东西两侧支流的水系特征。西部较东部支流多;西侧向东南流,东侧向西南流;西侧支流流域面积广;西侧支流流程长。第(2)题,从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的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共性特征可归纳出黑土的分布特征:温带、中纬度地区;半湿润气候区;平原地区;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土壤的形成受气候、水文、地形、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制约,结合黑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得黑土形成主要的自然条件:植物茂盛,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易积累;有季节性积水等。第(3)题,从右图中概括总结:石油产业比重下降,非石油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般要求降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资源型、高耗能型、高污染性工业的比重,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 (1)西部较东部支流多;西侧向东南流,东侧向西南流;西侧支流流域面积广;西侧支流流程长。

(2)分布:(四季分明的)寒温带(温带、中纬度地区也可);半湿润气候区;平原地区;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

条件: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易积累;有季节性积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等。

(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石油产业比重下降,非石油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也可)。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石油产业比重(提高非石油产业比重);发展新兴工业(优化产业结构)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六 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