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遵守社会公德 树立家庭美德

发布时间:2018-09-25 20:28:32

利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专题七 遵守社会公德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高职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同时,使学生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启发互动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视频:社会公德(奇志、大兵)

案例:文化盛宴中的“不文明”

2006年春节将至,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会如期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让海口市民享受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然而,在欣赏音乐会的时候,观众席中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演奏会将要开始,场内还有约18的座位空着,人们仍陆续地进场,找座位的也显得着急起来。其中,有两对结伴前来看演出的观众,因为座位号没连在一起,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和已经找到座位坐下来的人大声商量调换座位的事情,经过一番商议,又是一阵忙乱交换座位,搅得周围不得安宁。

音乐会准时开始。入口处的门帘频繁被掀开,观众仍然鱼贯而人,两旁的侧门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当身穿蓝色西装,一身绅士打扮的理查德克莱德曼走上舞台,向观众挥手致意,热情和大家打招呼的时候,许多观众无动于哀。尽管演出开始前,广播里播出观看演出的纪律:“在观看演出时,不要四处走动,不要吸烟,将手机关闭。”但此时在中间和后面的走道上,依然有观众来回走动,有的人低着头找座位,有的人在走来走去大声地打着手机,有的人和熟人大声打着招呼……一点都没有欣赏音乐会的氛围。

在检票入场期间,有很多小孩在场地内和两侧的楼梯上跑来跑去;演出期间也有不少人走来走去,还有小孩子到处乱跑嬉戏。尽管音乐会门票上已经清清楚楚地注明不能带婴幼儿入场,但是一些人却根本不当回事。其中,一位女观众就坚持要带孩子入场并与保安发生争执。强行进场后,小孩的哭闹声两次打断了众人的音乐欣赏。当小孩的啼哭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在满场观众的注视下,这名女观众最后不得不抱着孩子离开现场,留下一路孩子的哭声。

当理查德克莱德曼深情演奏其演绎改编的中国音乐《爱如潮水》时,全场观众都沉浸在这位世界钢琴王子带来的美妙音乐之中。此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开始不断地在过道上跳来跳去,年轻的母亲大声训斥着,周围的人都能清楚听到母亲的训斥声和孩子嘴里发出的“哇唤”叫声,严重影响了他人欣赏音乐的心情。

音乐会中场休息后,大约是在演奏第二场第三首曲子时,一个小伙子突然拿着相机跑到了演出者的队伍里,结果被乐团指挥用指挥棒敲了一下,同时用脚踢了他以作警示之后,才灰溜溜地跑下台,现场秩序乱糟糟的。音乐会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人又跑上了舞台,样子很得意地逗弄乐团指挥,结果被舞台工作人员赶了下来。此人的举动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公愤,认为这个青年的举动简直是“瞎胡闹”。对于一些站在过道的观众,场内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无奈将他们“请”了出去。

思考:

1、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里,却欣赏到了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2、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休闲生活是人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公共场所的休闲生活不仅是个人的一种生活内容和方式,也是一种纷繁、丰富的人际交往活动。因为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有着直接和广泛影响。增强休闲生活中的公德意识,提升公共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如果不坚持无损他人、合理适度、维护公共秩序等这些休闲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要求,不仅休闲的目的达不到,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在这样格格不入的氛围中欣赏高雅的音乐不是享受,而是忍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要认识到自己有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及影响,并深刻体会增强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牢固树立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为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牢记:

1.公共生活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

2.公共生活中的个人行为影响社会的公共秩序,从而会产生连锁的良性或恶性的影响。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及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对社会不产生直接影响。一个人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私人生活,体现了个人对生活私德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以及个人的情感、个性与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可以为所欲为,其行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私德”。

(私生活:单位里指工作以外的生活。邻居、朋友指的是感情生活。)

公共生活:作为社会的人,要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与他人相联系,产生共同的活动,形成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公共生活的领域是社会公共场所。公共生活具有开放性、透明性、与他人和社会的关联性。在公共生活中,正因为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会影响到他人,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才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这就是社会公共道德,即“公德”。

关于公共生活空间的“门窗论”:

门窗以外的生活社会为公共生活空间;门窗以内的为家庭公共生活空间(婚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的空间或内心思维活动为私人生活空间。

公共生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生活随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人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生活的,自人类社会产生,便以集体的力量抗衡大自然。在那个时候,人一旦脱离社会,便必然成为自然力攻击的对象,无法生存。

1、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群居生活(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同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冲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奴隶主联合起来成为奴隶主阶级,建立奴隶制国家,有了商品交换等等,公共生活得以扩展。

3、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把公共生活扩展到极致,特别是网络,把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使得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应当说明一点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缺少公共生活,更突出的现象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公共生活扩展的促进因素

1)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扩大了活动半径,加大交往频率。

2)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广播、电视、新闻载体,促进了信息便捷充分流通。

3)现代通讯工具,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扩展。电话、手机、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出行方便了,活动范围必然也增加了。人们有时间就会出去旅游,国内外都很方便。周末去郊游,到公园玩,参观博物馆,商场购物,看电影、音乐会,健身去游泳馆,练瑜珈等等,来朋友、过生日到饭店。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更多的人从家庭中走出来参与公共场所的活动,同样一件事情,你在自己家里可能是允许的,比如不讲卫生乱放东西,但是在公共场所就不允许了,因为它会影响别人。这是公共生活的社会性和其他人的关联性所决定的。

(男生比较注意这一点儿:房间里里乱七八糟,但个人到公共场合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

案例:罚单

这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个中国人去德国经历过这么一件事,让人听了很受震动的。他去德国出差,在当地的办事机构的同事们就接待他们,去饭店吃饭,他就发现,别人吃饭很安静,唯有他们这一桌比较吵闹,临桌坐着几个老太太,于是就提醒他们安静一些。因为这不是在自己家吃饭,这是公共场所,会影响别人的。同事为了表示接待的热情,点的菜比较多,结果没吃完,剩下了。他们正打算走,那几个老太太又过来了,为什么呢?说他们不应该剩下这么多菜,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剩下菜是个人的事,花的是自己的钱,跟别人没关系。但是德国人的观念不一样的,你虽然是自己花钱,但浪费的是大家的资源,不是你个人的事情,所以他们觉得有义务制止,结果中国人就觉得他们多管闲事,还吵了起来。对方很生气,打电话叫来警察,警察来了以后给他们开了一张罚款单,在德国法律规定浪费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这群人很受教育,感到很惭愧,这个中国人回来后还把这张罚款单复印了,分给朋友们,并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叫一张发达国家的罚款单。在这里,节约不只是个人的私事和美德,而是成为了一种公共道德,甚至是法律要加以约束的。可见,活动范围的广泛使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行为。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为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

高中生接吻镜头被曝光, 起诉学校败诉

2003年某日晚自修,魏罡和小云(化名)在有20多名学生上自修课的情况下,在教室后排发生的亲吻亲昵举止被学校监控摄影镜头摄下。之后,上海复兴中学以《校园不文明现象》为题,集中播放摄录的包括以上行为片段在内的校园不文明现象。

20038月,魏罡和小云正式向法院起诉母校,认为上海复兴中学侵犯了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

学校认为:在校园公共区域(包括教室)安装监控设备,易于及时发现各类情况,解决问题,以履行其教育管理职责。

法院认为被播放的二原告的亲昵动作,是在教室这一学校的公共场合中,且有20多位学生在场的晚自修时间内,公开和不避忌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原告自己已超越个人空间的领域,该行为不具备隐秘性,最终原告败诉。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昔日的熟人交往转向了生人交往,社会对规范的要求增加了。传统的交往以血缘、地域、社会生活(同学同事)关系为主,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活动范围狭小,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对象打破了原来的限制,要更多地与生人交往,要善于与生人交往,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公共秩序的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个人人际关系的交往,有这样一个理论,他说人的交往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里面的是核心圈子,主要包括你的亲属,这是你无法选择的,当然组成家庭的配偶是可以选择的。这个圈子是非常稳定的。第二个圈子就是你的好友圈子,比如要好的同学、同事、朋友等,这些人因为和你交往的密切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个圈子是会变动的,随着你经历的不同而有所选择。第三个圈子则是相识的人群,虽然不熟悉,但是通过各种关系或原因与他们相识。一个人交往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把第三个圈子的人有选择地纳入其第二个圈子的水平。这种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纽带,可以说各种各样的人你都可能遇到,这样必然扩大了你交往的选择性,这种选择往往是以兴趣、能力、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如果交往的质量高,对个人的生活及其发展也会有更大的益处这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那么从社会秩序而言,这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熟人社会的优势是感情深厚纯朴,它的毛病是不讲规则,认识人好办事,这是不公平的,是人情社会,缺乏规则,影响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尤其严重,人们不按照规则办事,总是想走后门,想拉关系,而不是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来竞争,按照劳动成果分配资源。这种观念导致很多事情难以推行,比如执法中存在的情大于法,经济领域中的官商结合等等。而这些观念与现象与我们要倡导的市场经济是相背离的,我们提倡平等、竞争,要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形成生产力,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对规范性的要求急剧增加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名胜旅游、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这也提高了对公共管理的要求,比如网吧的管理,它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后,虽然方便了人们上网,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安全管理,前几年一场大火使几十个人失去了生命,起因就是因为上网的少年想报复一下老板,结果烧死了25条年轻的生命。还有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公共活动的出现也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学生逃学,沉溺于网游难以自拔,有的甚至出现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 (两会曾经有代表呼吁关闭网吧)
   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专题七 遵守社会公德 树立家庭美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