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新作文素材:中山大学“草坪禁入”

发布时间:2016-05-10 09:32:20

2016概高考新作文素材:中山大学“草坪禁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11日,中山大学社会学教师王进带着学生到校园草坪上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说不走就浇水。事后,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事实上,从去年起,该校制定的《中山大学校园管理综合治理暂行办法》,就明确禁止在草地上休闲纳凉和游戏娱乐等行为。

     目前,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中山大学"草坪禁入"引议 保卫处称校园应高大上

  (选自《法制晚报》2015-12-17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1215日《北京青年报》)

  从中山大学保卫处的解释来看,禁止踏入草坪是为了避免其维护成本的增加。 而师生能否入与不入草坪,其实是对公共草坪功能认识的差异所导致的。

  欧美人都相当热爱和重视草坪,草坪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聚餐、开会、健身甚至避难,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去草坪。但国内由于城市里楼林密布、生态恶化,草坪和花坛往往成了政绩的体现。草坪的观赏功能远远大过实用功能,特殊的“草坪文化”让校园或城市的公共绿地成了一片占地面积不小的盆景。

  师生应当是校园的主人,他们有权参与更多校园事务的决策。优质大学所必须配备的一流管理,首先应学会兼听与包容,并以最大化实现师生利益诉求为目标。至于对草坪的管理,则可实行定期利用、定期翻新,包括限时利用、轮流使用等手段,避免草坪的过度破坏。正如中山大学的师生所言,大学的开放文化不能靠封闭和强制来维系。殷建光

  在草坪上上课未尝不是高雅

  杜建锋

  (选自“红网”2015-12-16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於“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週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著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1215日《北京青年报》)

  高雅、有品位的生活情趣,人人嚮往,但是关於哪些是高雅、有品位的生活情趣,人们未必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中山大学保卫处就认為“校园不能成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而王进教授等人却认為“凭什麼保卫处可以把他们的‘高雅有品位’的标準当作是唯一标準,在校园里强制执行?”,两者针锋相对,仿佛在草坪上上课就是不文明,就是不高雅没品位,仿佛保护草坪就是草坪不应被合理使用一般。

  诚然,校园草坪存在著许多不文明现象。如过度踩踏造成青草死亡,青色之美往往变成裸露之痛。又如,在草坪上乱扔垃圾等不文明形象时有发生等等,从而迫使管理方採取强有力措施来保护草坪。草坪的管理方与使用方常常陷入猫捉老鼠的怪圈,随著双方矛盾的扩大,草坪的管理方甚至将一些合理的使用草坪的行為都视為不文明行為,都视為对高雅、有品位校园生活的挑战。

  其实,保护草坪未必等同於不能合理使用草坪。一者,一些品种的草具有一定的抗踩踏能力,未必都那麼娇贵;二者,可以採取适当措施,比如休耕一样轮换著用草坪,尽可能降低踩踏对草坪的影响,把保护和利用更好的结合起来。作為大学而言,草坪当然是学校、师生共同宝贵的财富,保护是為了让草坪更好的使用,有序使用才能更好的保护。

  於此而言,一个有效的草坪管理往往彰显著学校管理水準的高下。草坪禁令固然可以保护草坪,但同时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些草坪该如何更有效為师生所用,难道真的不能為教学服务?真的不让人休息一下,坐拥绿色之美?答案恐怕不言而喻。保护草坪与有序使用并不矛盾。

  校园一草一木皆应爱护,美化守卫校园人人有责。随意踩踏草坪当属不文明行為,完全禁止亦属因噎废食,但是学校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為师生提供可以坐拥绿色的空间,让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岂不更好?青青草坪上,有三五学子读书与讨论,有老师带领学生上课,不也是校园最美丽的剪影,不也是一件高雅之事?

  禁入草坪?还请三思

  (选自《广州日报》20151216日)

  @《北京青年报》: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点评:草坪是高校一道风景线,尤其在中大,小礼堂前那片大草坪令人心旷神怡,成了不少校友心头最熟悉的母校风景。在草坪上散步、闲坐,甚至上课,都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而去年5月,在《中山大学关于印发〈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特别加上了“不得践踏草坪”的用语。一纸禁令,让师生禁入草坪,多少有点不近人情。高校草坪如何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是一刀切禁止入内?还是有节制地开放,亦或全面开放?这需要学校后勤、老师、学生等不同群体集思广益,求取最大公约数,而不该以保护之名武断地拒绝入内。放眼当下,许多高校草坪却是另一番场景。阳光下,人们躺在草地上思考、阅读、聊天等,不亦乐乎。草坪是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上好场所。开放的草坪体现了学校的自由与包容,也体现了草地的生命力(多数草坪的草是耐踩品种)。草坪不只是视觉景观,也有人文内涵。该不该禁入草坪,还请管理部门三思。

  校园坏境治理不应“禁入草坪”

  任宪平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北京青年报》1215日报道)

  此事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热议。支持学校规定的网友认为:“草坪是学校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随意践踏草坪,因此教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反对的一方则认为:“草坪是公共空间,校园草坪可以供大家休息、看书、交流,这样会显得比较自由开放。”笔者认为,教授本身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既然学校明文规定了就应该遵守校规,寻找其它途径解决问题。但是同时教授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草坪本身具有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教授所注重的是其服务功能,这也是校园草坪不可或缺的。

  首先,草坪的生态功能具有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温增加环境湿度、吸附灰尘杀菌消毒、降低噪声、制氧净化空气等作用。因此我们都主张保护花草,不要践踏草坪。这样也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和校园环境质量的改善。笔者认为这也是中山大学“禁入草坪”规定的初衷。但是这一规定是比较片面的,因为草坪的服务性功能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草坪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空间,有助于公众的精神健康。并且许多户外运动也是在草坪上进行,如:足球、高尔夫等。契诃夫曾经说过:“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在大多数情况是由环境培养出来的。那么在他念书的地方,他无论走到哪儿,所看见的都应当不是别的,而是宏大的、强壮的、优雅的东西才对。”因此,校园草坪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各种活动的场所,让学生能够在草坪里学习交流、休闲等也是其服务功能的体现。

  因此“禁入草坪”这样的规定是不可取的。学校应多寻找保护草坪的措施,比如设置围栏;也可以像休耕一样轮换着用草坪;或者将草坪的两大功能分开,一部分草坪为了生态,一部分专供服务。对于在草坪上乱扔垃圾,破坏草坪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这样才能同时兼顾草坪的两大功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让大家有活动的空间,从而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校园环境。

  空无一人的草坪绝不是“高雅有品位”

  闻一明

  (选自“中国文明网”2015-12-16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1215日北青网)

  按照保卫处的观点,“草坪禁令”就是为了保护校园的“高雅有品位”,似乎,我们的校园草坪,空无一人,就是高雅,就是品位了,然而,只要稍微动脑一想,就会惊骇,这不是巨大的浪费吗?

  按照保卫处的逻辑,草坪也不能做足球场了,也不能做高尔夫球场了,因为那样,太不高雅了,太没品位了,草坪岂能践踏?然而,事实是,许多国家都在用草坪做足球场,做高尔夫球场,而且,是很高雅,很有品位的表现。可见,我们这里的“草坪禁令”不太与国际接轨啊。

  事实上,管理者之所以出这样的禁令,本质还是懒惰思想在作怪,不愿意在管理草坪上做细致工作,不愿意去勤奋的整理草坪,但是,又要面子,要好看,所以,就来个“草坪禁令”,不让你使用,这样,就可以减轻他的劳动强度了。然而,草坪就是让人用的,草坪就是需要管理的,否则,这就是占地浪费,你管理者的职能就没用了。

  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时时处处都应该为教书育人服务,到处都应该散发着教育人的气息,散发着知识的芬芳,散发着服务的空气,偌大的草坪,当然也不应该例外,当我们的校园处处都能发挥育人效应到极致的时候,才是真高雅,才是真有品位。

  一所大学校园,如果他的草坪不能很好的利用,只是盆景,只是花瓶,那么,只能证明这所大学虚伪,虚荣。一所大学,如果他的草坪上,经常有大学教授在讲课,蓝天绿地,师生席地而坐,那才是真高雅,真有品位。

  “草坪禁令”不是“高雅有品位”,而是粗俗没品位,这样的搞笑禁令出现在大学,实在不应该,“草坪禁令”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出了我们一些大学管理者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校园一切为了教学服务的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校园高雅品位观。

  “草坪禁入”问题不只是文化之争

  (选自《信息时报》2015-12-16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事后,中大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在国外,草坪可以随便进入,师生们在草坪上课更是一道人文风景;在国内,一踏草坪就遭训斥或驱逐,只可远观不可进入。差距咋这么大?正因如此,“草坪之争”才引起广泛讨论。

  按照王进教授的观点,双方的分歧是“文化之争”。学校保卫处认为,只有立点儿规矩,才能使草坪免遭践踏,让师生更加自由地享受校园的清新和高雅;而部分师生则认为,可以想方设法保护草坪,但不能封起来,对“高雅有品位”的认识也不能过于狭隘。

  客观讲,双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结果只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泥潭,分歧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双方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保护草坪和使用草坪,并没有天然的矛盾,外国的草坪可以随意踩,而中国的草坪不能踩的原因是:此草坪非彼草坪,中外草坪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国外草坪一般具有叶片细小密生、生命力顽强、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因而格外耐踩踏;而国内草坪,多数属于劣质等级,可能是考虑经济成本问题,许多单位种植草坪只考虑观赏性。

  这就牵涉到“草坪文化”问题。国人自古轻草本,重花木,几乎没有草坪文化的氛围。草坪是舶来品,只是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变了味。好大喜功的城市管理者本身不懂草坪,加之资金、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结果大草坪遍地开花,但质量堪忧。所以,国内很多草坪都立起了“禁止踩踏”的警示牌。

  草坪本来就是供人踩踏的,只是我们的草坪太脆弱了而已,能经得起踩踏的草坪一般是无法免费进入的。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草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传统也是文化。这方面,我们却起步晚,欠账多。如果中大“草坪之争”能引发人们关注草坪质量,进而培养草坪文化,则善莫大焉。

  “禁入草坪”规定引争议 到底什么是文明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12-16

  中山大学“禁入草坪”的规定再起波澜。几天前,该校社会学教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事实上,从去年起,该校制定的《中山大学校园管理综合治理暂行办法》,就明确禁止在草地上休闲纳凉和游戏娱乐等行为,当时就引发了中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

  暂且撇开校园这样的特殊场域不提,禁入草坪的规定,在各种公共场所比比皆是。路边绿化带、公园、公共服务机构周边的草坪,大多不允许路人随意踩踏。通常情况下,不踩踏草坪被视为对文明的要求,踩踏草坪则被认为有悖公共道德。尽管社会上踩踏草坪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公众对各种公共场所禁入草坪的规定,其反对的声音从来没有像一所大学推行类似规定时那么激烈。这不禁让人提出疑问:这是不是大学师生太矫情?

  从审美价值来看,毫无疑问,养护整洁的草坪,其美学价值要高于坑坑洼洼的草坪。这也解释了公共场所的草坪禁止随意踩踏而被公众认可的原因。但是,在校园这样的场域中,草坪所承担的功能是否仅仅为美学功能呢?答案没那么简单。对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可能草坪只为了美化校园;但是对一些师生来说,草坪还承担着公共空间的功能,谈论学术问题、聊天散心、拍毕业照,甚至像王进老师那样带学生上课,都是公共空间功能的体现。

  是否允许人们进入草坪,事关文明的解释标准。如果视维护校园绿化为唯一的文明标准,那么禁入草坪无疑就是维护文明的强有力措施;但是如果把捍卫学校的公共空间也视为实现文明的方式,那么对师生开放草坪才是文明的姿态。这场草坪之争,实质上就是对文明的解释权之争。现在看来,双方的解释各有各的理由。因此,大学对草坪的态度受到关注,当然不是小题大做。

  当然,文明从来不是以非此即彼的刚性状态存在的。事实上,如果文明做不到妥协,总是以强有力的一方压制弱势的一方,那么要么变成霸权,要么就会造成秩序的混乱。大到社会治理,小到对一块草坪的管理,都是如此。如果完全禁入,草坪就会成为一块冷冰冰的校园禁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如果完全开放,草坪也有可能像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一样,不光是草坪的外在形态难以保持,其公共空间的功能能否发挥得当也会存疑。

  无论是支持草坪禁入者,还是反对草坪禁入者,都不反对对草坪的使用制定管理措施。然而,掌握权力的一方在制定管理措施时,总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只要有一点合理原因,“禁”就被管理者拿出来。很多生硬的禁令出台前后,民意的复杂性被忽略,环境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被认真考虑。只要禁令一出,对话和妥协的通道就被堵塞,出现了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老师在草坪上课被驱赶”的场面。

草坪之争能否顺利解决,既取决于管理者有没有容纳不同意见、改善管理方式的耐心与智慧,也取决于把草坪当成公共空间的倡议者和使用者,有没有尊重管理方式的恒心。适度开放草坪,势必增加管理成本;适度限制草坪,要求草坪使用者坚守规则底线。建立和维持这种双方认可的文明状态很困难,需要走钢丝一样的平衡能力。然而,既然大学是文明的试验场,就理应承担起培养文明习惯的责任。

如果草坪不让躺,不如改种仙人掌

龙敏飞

(选自光明网-时评频道2015-12-16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1215日《北京青年报》)

  在草坪上上课,是一件很脑洞大开的事情。草坪无论从观念上,还是理念上来说,从来都是最容易与人亲近的植物群,在这里上课,不仅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呼吸新鲜空气,甚至还能仰望星空,何乐而不为呢?想法是很好的,但现实却是很苦恼的。这不,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进刚带着学生进入草坪准备上课,就被保安“驱赶”了。甚至,学校保卫处还通过微博间接表示,在草坪上上课是不高雅没有品位的。

  对于高雅与品位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是没有共识的,你认为的高雅与品位,别人未必认同。与校方“高大上”的回应不同的是,保安曾表示,“校长说不能坐,想坐草坪跟校长说”,这或许才是中大“草坪禁入”的根源所在。而保安这样的意识,也再次见证了权力美学的危害性。以此审视可知,保安“驱赶”师生离开草坪,到底是爱护草坪,还是因为高雅与品位的问题,亦或是因为权力的裹挟?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草坪不让躺,不如改种仙人掌”,网友这般调侃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更何况,若是校方真的认为草坪不宜踩踏,也可以采取其他办法。众所周知,足球场的草坪就是用来踩的,那么校方的管理部门不妨考虑改种耐踩型草种,或者分时段开放,完全一刀切地进行“禁入”,不仅让草坪上少了不少欢声笑语,也会让学校的包容性遭受质疑。毕竟,学校对一草一木的规范与管理,都是校方意识的真实写照。

  而在国外不少国家,草坪是完全可以踩的。比如在美国,在休闲时间和节假日里,人们在草坪上散步、玩球、游戏、野餐、开联欢会、酒会等,这样的现象不仅普通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草坪文化,让人们在接近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何乐而不为呢?在这里,不仅普通场合的草坪可以踩,即便是美国白宫门前这样“高大上”的草地,也从来不拒绝游客的到访。这样对待草坪的态度,正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校园草坪不该只是一处风景,就不能一刀切地“禁入”,而必须进行必要的开放,哪怕不能做到全年开放,也应该有开放的时间。更何况,即便真要采取“一刀切禁入”的方式,也不能让“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充分征求中大师生,甚至社会人士的意见。校方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少些懒政多些民主,毕竟,每一个细微处,我们都能见到高校的形象。

  “草坪禁入”背后的权力傲慢招人反感

  刘泽溪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1216日) 

  近日,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引起社会热议。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1215日北京晨报)

  20145月,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发布的《中山大学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也确实有“不得践踏草坪”的规定,但草坪一直是供中山大学师生休憩学习的地方,突然间被禁止进入,师生一时之间的确会产生排斥情绪。正常上课的师生,本身就有维护学校草坪的意识,却被保卫处人员强行驱赶,甚至遭到“打开浇水系统”的威胁。这种行为到底是严格执行校规校纪,维护校园规范,还是权力的傲慢?

  在很多知名高校,草坪开放都不存在争议。清华大学的“情人坡”、中国人民大学的“教二草坪”以及复旦大学的“光华楼草坪”等,都是作为公共资源对全校师生不限时开放的,供学生学习交流、娱乐嬉戏。

  中山大学的草坪,2014年以前也一直作为师生学习休憩的“圣地”,去年因为“外来人员留下大量垃圾”有碍文明校园建设,校方才出台了《综合管理办法》,剥夺了全校师生对于草坪的使用权,这无疑会引起师生们的排斥,一时难以适应。

  从法理上说,“保卫处不让人踩草坪”是在认真贯彻学校管理层的决策,师生们理应配合。保安本可以用更加文明的方式沟通,却选择用“想坐草坪跟校长说”的简单粗暴方式,借“校长”的名头与权威压服师生们的不满,这样做就欠妥了。用“打开浇水系统”的方式来胁迫,更显得野蛮,与一些地方城管粗暴执法时“再不走就打”的驱赶方式属同一思维逻辑,都是用人身安全来威胁被管理的对象。

  中山大学管理草坪时是否应该照顾一下师生们的情绪?保卫处作为校园的保卫者,面对自己所要保护的师生,也应当注意交流的方式,避免用“有话找校长说”的沟通方式,更不能用“开浇水系统”的做法来强迫师生就范。

  禁入校园草坪就高雅了?

  殷建光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遭到师生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随后,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从中山大学保卫处的解释来看,禁止踏入草坪是为了避免其维护成本的增加。而师生能否进入草坪,其实是对公共草坪功能认识的差异所导致的。国内由于城市里楼林密布、生态恶化,草坪和花坛往往成了政绩的体现。草坪的观赏功能远远大过实用功能,特殊的“草坪文化”让校园或城市的公共绿地成了一片占地面积不小的盆景。

  师生应当是校园的主人,他们有权参与更多校园事务的决策。优质大学所必须配备的一流管理,首先应学会兼听与包容,并以最大化实现师生利益诉求为目标。至于对草坪的管理,可实行定期利用、定期翻新,包括限时利用、轮流使用等手段,避免草坪的过度破坏。正如中山大学的师生所言,大学的文化氛围不能靠封闭和强制来维系。

  草坪禁入与大学“高雅品位”背道而驰

  熊丙奇

  (选自搜狐网2015-12-17

  大学应不应该对公众开放?草坪可不可以进入?近日,中山大学老师带学生到草坪上课遭保安驱赶,中大草坪之争又处于风口浪尖。去年5月,《中山大学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试行)》传出,注明“谢绝嬉戏打闹、逗弄儿童、在草地上休闲纳凉和游戏娱乐等行为”。对此,中山大学有关人士回应称,草坪问题,保卫处很早就出了管理办法,上面有比较明确的说法,没有更多可回应的了。(南方都市报1215日)

  学校已无话可说,可师生却有很多话要说。中山大学的草坪禁令之争,很难以学校“没有更多可回应”的表态就可消除。事实上,这正是草坪禁令之所以陷入争议的关键所在:学校行政部门指望出台一纸管理规定,而且“不解释”,全体师生就遵守规定、服从管理,可是,谁给了行政部门不听取师生意见,就出台草坪禁令的权力?

  近年来,我国大学是否对外开放,一直争议不休。有人以大学是公共资源为由赞成开放,有人以开放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安全管理为由,反对开放。本来,这是一个可由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参与公开讨论的校园公共议题,可就要不要开放、怎样开放、开放之后的管理维护等,广泛听取意见,群策群力,然而,在高校内,这演变为负责校园安保的保卫部门的职责范畴内的事务,于是大家所见的是,近年来针对大学校园的开放事宜,都主要由学校保卫部门制订规定,而结果也不难想象,保卫部门从自身好管理出发,秉持的原则是“能禁则禁”。

  保卫部门当然可以作为一方面代表,参与到校园开放的议题中,他们的重要责任是,在讨论开放时,提出其中的安全问题问题,在学校确定怎样开放之后,根据开放的要求,出台办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但现在,他们却了主导力量,这就把校园开放的议题,变为了校园安全的议题。可以说,没有哪所学校的保卫部门,能“自找麻烦”,大开学校之门,然后“主动”让自己的保卫压力剧增,保卫部门的立场,当然是怎样省事又安全最好——进门要登记,不准社会车辆进入校园,不准社区居民把校园当公园,不准任何人进草坪,这是多么“简单”“有效”的管理。

  但这样管理出的校园秩序,是符合大学的形象的吗?令人困惑的是,我国不少大学的管理者,似乎没有认识到这其中存在的治理悖论:由负责校园安全的部门主导校园开放议题,与由行政部门主导建立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的议题一样,讨论开放却让校园更加封闭,讨论学术去行政化却让学术更加行政化。根源在于,我国大学在管理、决策时,缺乏最基本的民主管理机制。所有学校事务,不管其性质(是行政事务、教育事务还是学术事务)如何,都归于行政力量、行政部门主导,而行政部门则按分管、负责领域,制订各自的管理规章,结果是,管理规章符合行政部门的意图,却可能与学校倡导的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渐行渐远。

  中大的草坪禁令,不由让人想起多年前北大撤掉“三角地”,当年“三角地”被拆掉,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而追问得知,做出拆掉“三角地”的是学校保卫部门,理由则是为了对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三角地”老是有人贴小广告,很难管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是否拆除,这显然不能由学校一个部门做出决策,但现实却是这样,一个行政部门的意见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哪怕全校大多师生对此明确反对,但反对的声音无法进入决策程序。

  大学是谁的?这很容易回答。所有大学校长,都曾大声说:大学是师生的,师生是校园的主人。学校的职能部门是为师生服务的,更进一步说,是执行师生们的决策的。但是,现今师生并没有学校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更别提决策权,往往是学校决策之后,然后要求师生落实、贯彻、执行。这是颠倒的学校治理逻辑,自然,这样的治理,很难治理出有序的校园办学环境来。——大学的草坪本来是师生一起谈天说地的地方,可却被围起来不准入内,这和图书馆、实验室一到晚上10点就关门打烊,把学生、老师全部赶出来,完全一样,大学服务师生的行政部门,何曾听过服务对象的想法?按办学的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学术服务,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师生服从自己的管理。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这一流的管理,不仅仅要求管理者的素养,更需要基本的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制度的内核是,大学的所有事关师生基本权利的办学事务,必须进行公开讨论、民主决策,不能就由行政领导拍板,缺乏这样的基本管理制度,我国大学很难建设为一流大学。

  “草坪禁入”需要开放的胸怀

  卞广春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5-12-16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草坪禁入”的问题不大,学校管理缺乏开放、文明的内涵可能积重难返。理想的学校管理,应当让师生们知道草坪禁令,让师生们形成爱护草坪的共识,并营造良好的草坪氛围。中大草坪以前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很多老师还在草坪上上课,现在,严格不让踩踏草坪,究竟是维护问题,还是草坪垃圾清理问题,应让师生们知道。

  草坪引起的争议,也许是学校管理引起的错觉或误会。师生不能进入草坪,与学校管理尚不能被师生了解或理解有关。中大保安在驱赶师生时说,“校长说不能坐,想坐草坪跟校长说。”这样的权力管理,不用说在公共社会里行不通,即使在高校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圈子里,也不尽文明。中大以保卫处的名义让师生爱护草坪,是管理层的意思表示,但学校不应隐身,应以管理者的身份坦然面对,有机会还可以组织师生共同讨论,因为学校是大家的。

  与校园要有学术自由氛围一样,学校透明、自由的管理同样弥足珍贵。相信师生们并不缺少爱护草坪的意识与道德,“草坪禁入”异化为一种宣泄或学校管理的符号,学校管理层应多些思考。没有透明管理,没有开放的胸怀和民主的气氛,学术自由、校园文化都值得置疑,所谓的高雅品位也就不成立。在这个语境下说,学校不是不能有“草坪禁令”,只是“草坪禁令”简单化会存在缺憾,需要有开放、活泼、自由的胸怀及其文化,让公众认识理解。

  “草坪禁入”折射管理的洁癖与惰性

  选自《兰州晨报》2015-12-16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据1215日《北京青年报》)

  校园草坪到底是场所还是装饰?应当说既是装饰也是场所,不仅仅只是管看不管用的摆设。无论国内外,还是私人或者公共绿地中的草坪,为人所用比比皆是,或者在上面聚会、休憩,或者在举行公共活动。

  高雅的品位到底是指人还是指物呢?应该说来不宜两张皮,校园干净整治,给人以爽心悦目,爱屋及乌,展示出校园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的感觉归根结底还是指人的品位,品位因人而生。若非如此,任何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都可以冠以“高雅有品位”了。

  应该说保持草坪干净整洁和不被破坏没有错,但是这种追求不能建立在阉割使用功能的前提上,如同买了件漂亮衣服,害怕弄脏弄坏了就束之高阁,便是本末倒置。这种极端的追求,首先就折射出管理上的洁癖,建立在单一维度的目标,为干净而干净。更关键的是,校园草坪向师生开放,会面临着保洁和管理诸多的现实困难,可能一些师生不自觉,乱扔垃圾、践踏和破坏草坪,甚至行为放纵有碍观瞻,于此而言,“一禁了之”简单直接。然而,这不仅使得师生合理享有场所的便利没有了,同时,这也是对师生文明素养的极度不自信。事实上,中山大学草坪此前开放已历十余年,也未见陋习到了何种不堪的地步。

  还有,“禁入草坪”体现了管理的惰性思维。习惯于用管控行为来切割问题,而非解决问题,这与一些大学“禁外卖”的思维如出一辙,与大学应有的开放包容,引领思考的理念背道而驰。校园高雅的品位,归根结底还是师生优雅的气质、文明的素养来体现,要通过教育内化成学生的素养来充实内涵。况且,作为高校也有培育提高人才素养的义务。要想让校园草坪不被人的活动所影响,缺乏的不是办法而是耐心,一方面对师生在草坪上的不当行为进行劝阻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文明的自觉。岂不是更好?

  大学草坪禁入,能否一禁了之?

  陈城

  选自光明网-时评频道2015-12-16

  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读书、上课、沉思……原本是一件惬意而且充满阳光的事情,也大学校园经典意象之一。但近日,中山大学的师生在草坪上上课却遭到校保卫科的驱逐,并称这是不高雅没有品位的行为。草坪作为自然景观或人造景观,并非完全不能进,不能踩踏。而且大学草坪,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草地,它是体现大学人文气息与学术氛围的场所。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学校园,不能总是担心有人进草坪,就用一纸“禁令”把人的脚步完全禁止在草坪之外。而应该多思考,师生想要的学习环境是怎样的?如何让师生既能草坪上学习,又能懂得保护草坪?

  大学应不应该对公众开放?草坪可不可以进入?近日,中山大学老师带学生到草坪上课遭保安驱赶,中大草坪之争又处于风口浪尖。去年5月,《中山大学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试行)》传出,注明“谢绝嬉戏打闹、逗弄儿童、在草地上休闲纳凉和游戏娱乐等行为”。对此,中山大学有关人士回应称,草坪问题,保卫处很早就出了管理办法,上面有比较明确的说法,没有更多可回应的了。(1215日《北京青年报》)

  王钟的:在校园这样的场域中,草坪所承担的功能是否仅仅为美学功能呢?答案没那么简单。对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可能草坪只为了美化校园;但是对一些师生来说,草坪还承担着公共空间的功能,谈论学术问题、聊天散心、拍毕业照,甚至像王进老师那样带学生上课,都是公共空间功能的体现。

  雄兵去:大学是师生的,师生是校园的主人。学校的职能部门是为师生服务的,更进一步说,是执行师生们的决策的。但是,现今师生并没有学校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更别提决策权,往往是学校决策之后,然后要求师生落实、贯彻、执行。这是颠倒的学校治理逻辑,自然,这样的治理,很难治理出有序的校园办学环境来。

  龙敏飞:“如果草坪不让躺,不如改种仙人掌”,网友这般调侃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更何况,若是校方真的认为草坪不宜踩踏,也可以采取其他办法。众所周知,足球场的草坪就是用来踩的,那么校方的管理部门不妨考虑改种耐踩型草种,或者分时段开放,完全一刀切地进行“禁入”,不仅让草坪上少了不少欢声笑语,也会让学校的包容性遭受质疑。毕竟,学校对一草一木的规范与管理,都是校方意识的真实写照。

  然 玉:“争夺草坪”,实则是争一处开放的、多元的公共空间,倘若校方能创造条件提供替代性方案,师生们想必也不会拒不变通吧;“争夺草坪”,也是为了争一份诉求被正视、传统被尊重的正当权利,倘若校方能够多一点谅解少一点粗暴,师生们想必也不会不依不饶吧。也许,对于大学而言,草坪本就无所谓能踩或不能踩。

  王 捷:当然,允许人进入草坪,必须要有规矩、有节制,不能谁想进就进,谁想怎么利用就怎么利用,不受任何约束。恰恰相反,对草坪的利用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案,要尊重小草的生长规律和管护需要,实行定期利用、定期管护,包括限时利用、轮流使用、合理错开等,避免无序利用、过度利用现象,对小草生长及草坪造成破坏,不能妨碍对草坪的管护工作。

  叶倾辰:草坪当然应该保护,校园也的确应该高雅有品位。只是,保护不是禁入。所谓品位,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可供人上课,供人歇息的草坪,未见得没有品位。而如何保护草坪,其实不必驱赶走歇息的人群,完全可以推动人与草坪和谐共处。如果说一个大学的保卫处,面对草坪保护的问题,只知道去阻止师生使用,其实就是一种一刀切,而谈不上真正的爱护。

  陈广江:草坪本来就是供人踩踏的,只是我们的草坪太脆弱了而已,能经得起踩踏的草坪一般是无法免费进入的。因此,“文化之争”只是中大草坪问题的一个方面,草坪质量问题更为根本。另外,从栽植草坪的初衷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很难说就是供人日常使用的,而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装饰品而已,也是扭曲政绩观的又一体现。

  @油蓝草:本来想做试卷来着,可是图书馆太冷就跑到草坪来了,然后我就这样晒着太阳躺在草坪上睡着了,谁能懂我刚刚被执勤大叔叫醒的心情。

  @未名姑姑:我一直以为,草地是让孩子们奔跑成长的,是让老人们晒太阳的,是让人们休闲的,这里的草地竟然成了学校的面子工程。

  @晖维景3:昨天路过一草坪,看到这样一个标语:今天你踩在我的头上,明年我长在你的坟上。

  @-_-Apollo:没人在上面的草坪再美也没什么意义了。

  @xbwm:空空荡荡的草坪上,还真瞧不出“高雅”“有品位”。

  @听见冬天离开:难道草坪也要看气质啦。

  @星辰点亮星空:种点足球场上的那种耐踩踏的草种,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陈二今年:那草地是做什么的,光合作用,提供丰富的氧气吗?

  @谷包包包:不能放羊的草都应该铲掉种树!

  @刘念-melo:我的母校一到晴天,老师学生三五成群,在湖边的草坪席地而坐,看书、聊天、弹吉他、唱歌……草没见着被谁坐死,反而整个学校都是青春的气息。

  禁入草坪,何以“诗意栖息”

  选自《广州日报》2014-05-28

  一份《中山大学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近日传出,其中注明“谢绝嬉戏打闹、逗弄儿童、在草地上休闲纳凉和游戏娱乐等行为”。(527日人民网)

  作为中大的毕业生,看到这个规定颇感遗憾。逸仙大道两侧的青青芳草,是中大学子心中最有象征性的校园风景。毕业照、婚纱照,不少毕业学子都远道而来,一定要在这片承载了记忆的草坪上留念。平日里,埋头书堆的学子在草坪上放松心灵;老人小孩在其上共享天伦之乐;不插电的音乐会让草坪充满艺术气息……可以说,中大大草坪是忙碌生活的缓冲带,为学子提供一片诗意的栖息之所,也是中大博大宽容精神的生动注解。

  然而,如果仅仅为了管理方便,以护草之名谢绝“进入草坪”,未免太过草率,也太过“不近人情”。

  其实,不只是中大,在国内很多地方,严格的草坪管理也一直是环绕在民众心头的疑问。国外的草坪是公共活动场所,草坪上多是游人聚集,野餐阅读嬉戏,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人文风景线。而国内的草坪,多作为视觉景观设计,常赫然伫立着警示牌“请勿践踏小草”。栅栏,篱笆,石砌也在游客和绿地之间产生了一道隔阂感。都是草坪,为何国内的草坪如此娇气?

  首先,显而易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多。草坪再好,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让小草无可休息,给其造成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还归咎于品种差别。国外一般都为耐踩型草种,养护成本较高。国内的多为观赏型草种,若是过度踩踏会导致死亡,所以不允许踩踏。

  然而,哪种草更适合现代民众生活需求,如何找准城市中草坪的功能定位,是更迫切需要厘清的问题。观赏型草坪和休闲型草坪,谁更能“造福于民”?以中大为例,南校区绿化率高达50%,草坪面积高达30多万平方米(中大官网数据),如果将如此大面积的草坪圈养起来,学校的公共区域将大幅度缩小,学生的公共生活也必然受到影响,活跃在草坪上的学术交流、亲子活动何去何从?对于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观赏型草坪也许有必要存在。但对于宽敞的大学校园,这样大面积的草坪定位为观赏型草坪是否有点可惜?

  对于中大的草坪新规,校园草坪不该一刀切“禁入”,管理部门不妨考虑是否能改种耐踩型草种,或者分时段开放,切莫让一纸禁令终断了草坪上的欢声笑语。

2016高考新作文素材:中山大学“草坪禁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