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及其作品介绍

发布时间:2016-08-15 15:36:23

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真实姓名,周树人(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字。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思想的丰富、深邃与深刻将影响中国的几个世纪。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斗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国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来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狂人日记》奠定了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的地位。
《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的力作

《野草》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朝花夕拾》

小引

*..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呐喊》

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已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筝

故乡

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祝福

伤逝

弟兄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杂文集》

(1907-1925) 热风(1918-1924 华盖集(1925)

华盖集续编 (1926)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1926)

而已集(1927) 三闲集(1927-1929) 二心集(1930-1931)

南腔北调集(1932-1933) 伪自由书(1933)

准风月谈(1933) 花边文学(1934) 且介亭杂文(1934)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4)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6)

附 集(1936) 集外集(1898-1936)


鲁迅作品的分类:
大众:以民众为本《阿Q正传》文人/知识分子:孔乙己自我:
人民把鲁迅视为民族魂
鲁迅经历了两个世纪,两个时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是封建阶级的逆子贰臣,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的斗士。鲁迅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鲁迅在关注本民族发展的同时,深层次关注和思考了人类共同面临和探索的问题,是对中国民族性和人类共性的深思,他以天才的思考,独到的视角,毫无保留的批判和反思历史与现实,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学和文化财富。
整体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思想的丰富、深邃与深刻将影响中国的几个世纪。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斗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国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来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小说中的喻指:
赵贵翁:百家姓中赵为第一,贵是地位的象征,翁,老年,人物喻指了中国社会最高权力的总代表。
古久先生:中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象征。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历史),赵贵翁代不平,约了大人小孩与之作对。
狼子村:中国文学以村为基本单位,狼吃人,符合本性和逻辑,但其中居住的是人。狼子村是吃人文化的基本单位。
医生:是老人,社会的维护者,姓,一个无意义之意的姓氏,说明其艺术和人品暧昧。其祖师爷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吃人的记载。
哥哥:家庭中的家长,家中的吃人者,吃了妹妹。历史吃人的转述者。
母亲:悲伤中依然因循旧文化,有意无意的吃过人。
陈老五:陈旧,帮手,跟在别人后面行事。谓此类人多。
小孩:在其父母教育下,对狂人铁青着脸。
狗:是赵家的狗,文化的卫道者以上构成了吃人的网络和吃人的绵延不绝。杀人与无形,杀人于有理。
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小说采用古代笔记体记载佚事。
文言小序:文言小序近于写实,是正常人,属于特指,生活在传统中的正常人的语言。交待出:日记的来历——性质是病历——形式是语无伦次——作用是供医家研究
正文(白话):13则日记构成正文的象征,是泛指——狂人的心理状态:被吃的恐惧来自环境、社会、历史——悲凉与吃人的绝望:母亲、大哥、家族、自己也吃过人——先觉者的理性反思:发现环境、历史都在吃人——被发现:自己也吃过人——救救孩子(绝望中的希望,拯救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文本的二重性:正文是心理小说,属西方现代小说(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属于杂文性质(随感、随笔、杂感)
序言和正文构成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序言——文言——正常人语——非正常,正文——白话文——非正常人语——正常。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现代性:
主题现代性:强烈的反传统意识和忏悔意识,国民性批判。
语言现代性:正文为白话文。与小序写成文本间性和反讽。
结构现代性:在写作上采用了日记体和片断结构,组成小说的文本,以二重互补的文本形式写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深刻的理性思考。用心理、情感、思想来组织叙述,是对旧小说的时代、地点、出生、身份交待,清楚叙述故事的反叛。
人物现代性:写一个疯子,在极端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下揭示真相
手法现代性:大量使用了意识流、心理分析和象征手法,这属于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狂人日记》的传统性:
结构:小序和笔记体是传统文体的延续;
手法:在写心理活动中以一种抒情写意笔法,不着眼于事件的过程和原因的描写,只关注结果,这是传统诗词和中国传统美学大写意的遗风。
物象:在使用的象征上,月亮和家族题材属于传统的,西方常常在战争和爱情题材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狂人日记》奠定了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的地位。
鲁迅以后,写狂人的作家有:许钦文的《疯妇》,孙琅工的《疯人》,冰心的《疯人日记》,周作人《真的疯人日记》,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狂人家族系列。
当时外国写狂人的有:果戈理的《疯人日记》(写一个九等文官而没有权利去爱一个部长的女儿,忧郁而发狂,最后要求他的母亲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安特莱夫的《红笑》,莫泊桑的《杀父的儿子》。
狂人之:现实之狂,精神迫害狂的病状;精神之狂,怀疑和反叛,对世界现实秩序的否定;理想之狂,战斗精神;预言之狂,口出狂言,救救孩子。

2、《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的力作
成功塑造了阿Q这个凝聚着国民性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此刻画出了国民的灵魂,集中揭露了封建文化对民众从物质到精神戕害的严重性,使人痛切感受到改造国民性,进行全民族文化启蒙的重要性。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伤害的农民典型。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从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小说的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绘了阿Q这种性格的特点。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他有时也去欺侮处于无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就去摩小尼姑的头皮,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但是这种偶然的勋业仍然不过是精神的胜利,和他的自轻自贱、自譬自解一样是令人悲痛的行动。阿Q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无尊严的奴隶生活记录,是旧中国下层民众生活现实和精神现状的浓缩。阿Q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鲁迅后来曾经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他维护男女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他们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加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活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并不佩服赵太爷、钱太爷,敢于对假洋鬼子采取怒目主义;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很可笑,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杀头。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出现在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近代中国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为阿Q本身的具体经历所决定。鲁迅从雇农阿Q的生活道路和个性特点出发,按照自己艺术创造上的习惯——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遵循主体的需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思想熔铸的时候,又突出了人物复杂性格中的某一点,使某具有鲜明的精神特征,从而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意义深刻而又栩栩如生的典型。
《阿Q正传》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写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并且直接联系到农民群众要求解放的问题。
Q不幸的自卑以变形的自尊形式反映出来的精神胜利法,是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暴露和国民性的入木写照,画出了国民的灵魂和嘴脸。(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阿Q是国民性批判的一面镜子,小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
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Q的三个特征:贫(无产者)、愚(思想落后)、弱(受到封建意识的毒害和人群的欺凌)——无奈到无赖——精神胜利法——对其根源的思考——对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
Q内心的自我崇拜与客观的卑小地位构成了阿Q一连串的悲剧,阿Q身上具有一层荒诞色彩,从哲学的层面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与孤独,彼此间的不能理解。
关于对阿Q的理解:国民性弱点典型的化身(203040年代,80年代后)
50—70年代,阶级分析,认为阿Q是落后农民典型,本质上具有革命的思想特性。
人类学的探讨,人在绝望生存环境中的无意义的抗争。人生存的荒诞意识。具有西绪弗斯神话命题含意。
作品价值在于:阿Q典型形象的塑造(精神胜利法);改造国民性意识;丰富的悲喜剧意识。
艺术特点:情节的连贯性和鲜明的故事性;采用了非小说的因素写小说,如杂文、随笔的运用;精确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注重细节;语言幽默、讽刺、精炼。

鲁迅及其作品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