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8-04-14 00:21:48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历年考试真题

一、填空题(共20个空,计20分)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71正式施行。 

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 

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B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 、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BD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三、简答题(共6小题,1-4小题各3,5-6题各4,20分) 

1.法的要素有哪些? 

答:(1)法律规则;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 

答: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什么是行政复议? 

答: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动。 

4.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6.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⑶违法主体是谁?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9年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提出 "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 "三维目标"(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是对教育****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16.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5.教学 

26.学校课程 

27.有意注意 

28.社会抑制 

29.学习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六、论述题(11分) 

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 "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1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民主化 

15.康德 

16.能动的 

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监督调节 

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认知内驱力 

21.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 "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 "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 "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 ""而非"",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