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不稀缺的东西变成稀缺

发布时间:2014-12-12 15:28:07

如何把稀缺的东西变成稀缺

在市场经济时代,完美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稀缺的东西一定值钱。理财要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资本及市场结合起来。

完美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稀缺的东西一定值钱。

法国的依云矿泉水在中国是稀缺的,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是稀缺的,中国的水墨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稀缺的。在一个居民身高普遍在一米七以下的地方,身高一米八的人是稀缺的。任何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可能是另一个时空的稀缺之物。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因为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层次的欲望,所以它就代表不同的价值,从而产生不同量的财富。一瓶矿泉水在批发市场里几角钱一瓶,在超市一块钱一瓶,在24小时便利店里就卖2元一瓶,在酒店里则要10元一瓶。所以在市场经济时代,做任何事情时,你不必关心某个东西有多少价值,因为每个人对价值的评价都不完全一样,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它的价格,能够卖多少钱。做任何事情时,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不要考虑值不值得,而更应该关心有没有钱赚,不赚钱就不创造财富

中国将玩具、衣服、鞋子出口到美国,美国将飞机出口到中国,香蕉从南方卖到北方,苹果从北方卖到南方。这些都是通过把商品从不稀缺的地方配置到更稀缺的地方而创造了新的财富

例如,我将自己的120万元借给值得信赖又很需要钱的企业老板,每月利息按2%计算,就可以得到24 000/月的利息,然后再用4 000/月在长沙维一星城租一套市值120万元以上的房子住。结果房东的120多万元的房子每月得到的回报只有4 000元,而我的120万元产生的收益除了租住120多万元的房子外,每年还剩下24万元。

为什么我的120万元能得到24 000/月的利息呢?因为我把钱放到了稀缺的地方,这不是哪个人都做得到的,但参加过我的民间借贷游学班的人大部分都做到了。为什么房东市值120多万元的房子每月的收益才4 000元呢?因为他把钱放到了稀缺的地方,买房子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没钱的人都可以贷款买房子啊。大家都会做的事当然收益就会很低。

一个农民种1万斤粮食卖1万元和一个歌手唱一首歌挣1万元,所具有的购买力是没有差别的,它们的价格是相等的。农民种粮食1万斤才1万元,不是因为粮食不好,是因为粮食稀缺。农民那么辛苦,很善良、很勤劳,有的贫困地区农民一年都挣不到1万元,不是因为农民不好,是因为农民稀缺。农民要致富,如果要靠土地,那么就必须种植市场上稀缺的品种;或经营与特色旅游相关联的种植业,如开发以采摘为特色的农家风情游项目;或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打健康牌、独特口感牌、珍稀品种牌等;再就是进城务工。很多城市都缺少能干的工人,“民工荒”是我们近年来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也是一种现象。进城务工,对很多农民而言,是获得远远大于种地收入的一种途径。

怎样把稀缺的东西放到稀缺的地方去?尽可能地搜集有用信息,筛选出对你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比较。经过多次筛选和比较之后,你就能逐渐培养出一种判断的直觉。比如你出国旅游,看到一种国内从未见过的益智玩具,这就是信息。你需要做的就是调查国内有没有类似的生产商或销售商,如果有,那么是否有机会参与竞争?如果没有,那么是否可以将其引进到国内?如果不调查不研究不比较,那么很可能徒劳无功。因为限于个人的眼界和知识,不一定你自己认为稀缺的,对于市场而言也是稀缺的。当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区还没有被开发的时候,你去当地人家借宿,当地人可能会将你奉为远来的客人,热情招待,完全免费,临走的时候很可能还会给你准备一大堆土特产做纪念。因为你对于他们而言是稀缺的。但这个山区被开辟为旅游区之后,同样还是那家当地居民,他们家很有可能建造了专门用于出租的客房,并配备了宾馆化的服务。如果你再去借宿,恐怕就必须付钱了,因为现在你是旅游服务的购买者,而他们能够提供不同于你所熟悉的城市地区的服务,他们变成了稀缺资源。道理就那么简单。

再比如说很多名人,他们之中有的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还有出色技能。刘德华是影视歌明星,但他还会变魔术、写书法,他不一定有魔术师和书法家的专业造诣,但在影视娱乐圈里,他所学的额外特长是稀缺的,所以他就更多了一份吸引力。能唱戏的人很多,但能像李玉刚那样,男人唱旦角,并且能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得非常好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他成功了。王刚和宋丹丹都是演员,但他们都出书写自传;白岩松是电视名嘴,今年也出版了新书。写作对于演艺圈和电视媒体圈而言,都是稀缺的技能。再如在企业家当中,王石是登山家,袁岳不仅开公司也做主持人,同时出版了多部关于创业和成长的书;青年作家韩寒以写作成名,但他同时是一名职业赛车手,而且将车手视为他的重要事业,赛车之余写作,在中国,恐怕无人能出韩寒其右。正因为如此,当一个普遍以同样资本竞争的领域中出现不同的优势时,其自然更容易胜出。

很多时候,似乎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甚至话题,如果你用得好,那么就非常有价值;如果用得好,能放到稀缺的地方,那么就能出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比如你和几个竞争对手同时竞争一个客户,在大家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就看客户自己的选择了。他一定会选择让自己觉得相处起来更愉快,或者看起来更顺眼的一个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已经没有降低折扣或其他形式让利的余地,却仍想拿下这个客户,那么就必须在沟通上赢得对方了。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因为和客户沟通过程中比较注重细节,所以他了解到客户喜欢打高尔夫球,就恶补了一下高尔夫知识,在后来的会面中恰到好处地提及打高尔夫的话题。在这个客户所接触的供应商中,我这个朋友是唯一一个提到客户爱好的,因此他是稀缺的,人为地为自己并没有优势的条件上加上了“人情味”这一砝码。结果,这位朋友成功胜出,赢得了订单。

可见,如果一个人肯多学习,知识面广,在某个方面有优势,并发挥得好,那么会得到意外收获。甚至多揣摩一下他人的需要,就能和一般人区分开来,显露出独特,这也是在制造稀缺,能让你在同等条件下比别人取得成功和被认可的优先权。

简而言之,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想尽办法比别人拥有更稀缺的资源,并将它放到同类资源缺乏的地方去。

稀缺与创新有关

段绍译

我们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不断去发现市场上什么稀缺,然后通过我们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提供这些稀缺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要去发现:市场上什么是相对稀缺的?市场最需要什么?我们是不是能够创造出稀缺?

做的事少、赚的钱多的行业就是属于稀缺的,做的事多、赚的钱少的行业就是稀缺的。

我在前面说过,我所说的稀缺不是指“绝对稀缺”,而是“相对稀缺”,是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的稀缺。如果一种东西本来很少,但是相对而言人类对它的需求更少,那就是“不稀缺”;如果某种东西绝对数量很多,但人类对它的需求更多,那就是“稀缺”。稀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降低某种商品的价格,那么就可以造成相对稀缺;你把服务做得更好,也可以造成相对稀缺;你能够让市场有更大的需求,就说明你的服务或产品变得更稀缺了。

另外,需求其实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在计算机刚刚诞生的时候,有些科学家众口一词地鄙视这个笨重无比的玩意儿,断言人类社会不需要它;笔记本电脑刚刚诞生的时候,其清一色的黑色,很多消费者以为笔记本一定会是黑色的,直到色彩缤纷的彩壳笔记本出现;手机在出现的时候,并没有设计悬挂手机绳和手机链的地方,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上都能找到可以装上饰品的小孔。而且,多年以前,谁会想到“手机美容”会成为一个产业?

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稀缺,李开复稀缺,马云稀缺,他们有不菲的个人品牌价值,能一呼百应。他们之所以赚钱比别人更多更快,是因为他们这样的人才是万里挑的,他们的创新意识超出常人,可遇不可求;而快递员、流水线工人、家政服务人员之所以稀缺、挣钱少,是因为人才市场里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可替代性强。Lady Gaga、周杰伦、大兵稀缺,他们在独特的嗓音之外,更有夺目的造型和宣传手段;而更多的普通歌手、演员,其辛苦挣扎却可能仍难被观众记住。如果你我能和比尔·盖茨、李开复、马云做同样的事,而且比他们做得还好,那你我也可以拥有同样的身份;如果你我有Lady Gaga、周杰伦、大兵的天分,以及类似于他们团队的强势宣传,那么你我也有机会成为超级明星。

韩国的娱乐产业非常发达,通过输出文化,通过歌手、韩剧、美食、旅游等窗口,拉近韩国与世界的距离。创新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再举例说,全球有这么多做快餐的企业,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如此深入人心呢?因为它们始终如一地在全球的连锁店讲求速度和卫生,以及打折的周到服务。甚至快餐的味道都是标准化的,对于同样一种汉堡,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标准。同时,它们在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之外懂得创新,它们懂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本地化策略,生产迎合当地人们饮食习惯的快餐,比如在中国生产豆浆油条。一旦某一家企业、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人,已经建立起他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树立了品牌,而你在同样的领域或地区想要再建一个相似的品牌,那么你要脱颖而出是很难的,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去年北京一个电视台请我去做节目,问我为什么北大、清华的一些毕业生,甚至包括一些硕士、博士也找不到工作?我认为,原因非常简单,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因为他们学好了市场不需要的知识;第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好市场很需要的知识;第三是他们学的知识自以为很重要,或者真的很重要,甚至像空气一样重要,但学那些知识的人太多了,他们的所学对于市场来说稀缺。同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又缺少突破。此外,他们在做事的风格和魄力、抗压能力等方面有可能欠缺较多,所以找不到工作。我们的教育应该要面对市场,我们的教育应该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大目标。

一个店,不管它是做什么生意的,只要有很多人排队,经常客满,肯定就是赚钱的,比如俏江南、如家酒店等。其实对一个有经验的商人来说,开店很简单,只要你用心一点。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就没有上述这些品牌做得这么好呢?因为这些商家能够从每一个细节下手,从每一个点切入降低成本,在每一个地方提高服务质量,替顾客着想,经过市场的严酷挑剔和检验,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及服务。

我有个学生做“牛杂”生意,因为懂得创造稀缺的道理,所以他偶然发现牛骨髓里面有一层白色的皮,他专门用这种骨髓皮做了一道菜,觉得味道很好。从此就向杀牛的商家以一块钱一斤的价格收购骨髓皮,他把这道菜推荐给高级酒店,很快就受到了喜欢尝新的顾客的欢迎。因为稀缺,所以这道成本只有几元的菜售价50元一盘,而且还非常受欢迎。

很多人总是觉得现在的机会越来越少,总是感叹:十年前开始摆地摊的人现在都发财了,但现在开个专卖店却不一定赚钱。他们总是觉得过去的机会多,现在的机会少,而且竞争更加激烈,其实他们错了,我们这个时代比过去的机会不知多了多少。因为整个社会更加富裕了,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更加广阔了。

创新的模式需要创新的思维。有时候,创新只是基于千百次的枯燥实验和一次次推翻陈旧的东西;有时候,创新产生于稍纵即逝的灵感闪现。创新思维就像机会,很重要,但不一定人人都能抓住。你看百度公司最初也是一家小公司,在它上市的时候,坚持下来的人都有了丰厚的回报,就连前台的普通女孩都因为持有公司股票而一夜之间成为坐拥百万资产的富人。你只要经常利用我的稀缺理论去反复思考,就一定会发现很多的新角度,发现并抓住好机会。

“稀缺理论”帮你发现财富之源(一)

完美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稀缺的东西一定值钱。

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呼吸的空气那么好,任何一个人只要10分钟不呼吸,就一定会死,但空气一分钱也不要;而一辈子不喝茅台酒不会死,一辈子不抽中华烟也不会死,但茅台酒和中华烟都比空气贵得多。难道是空气对于人类来说不如茅台酒和中华烟重要吗?绝对不是。而是因为空气太多了,稀缺,所以不值钱。而茅台酒和中华烟很稀缺,所以很贵。

试想,对人类生存这么重要的空气因为稀缺了就一文不值,那还有什么东西如果多得像空气一样的时候还值钱呢?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只要多得像空气一样时,都是不要钱的。不但不要钱,也许还要因为清理多余的东西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代价。但空气却只给我们提供方便,从来不占用我们的位置。

我研究经济学22年,从事企业管理18年,独创了我的“稀缺理论”,这一朴实的理论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当然我自己也不例外。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在市场经济时代,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稀缺”的。

你做的事少,赚的钱多,就是“稀缺”的;做的事多,赚的钱少,就是不“稀缺”的。

人家求你办事,想给你很多钱,就是“稀缺”的;你非常积极主动地给人家做了事,人家也不愿意给你钱,就是不“稀缺”的。

人家排队求你做事,你做的事就是“稀缺”的;你排队去求人家做生意,你做的事就是不“稀缺”的。

当然,我讲的“稀缺”不是绝对“稀缺”,而是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类的欲望(市场的需求)来说是否“稀缺”。也就是说,某种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即使绝对数量很少,但如果人类的欲望更少,就是不“稀缺”的;如果某种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数量很多,但人类的欲望更多,就是“稀缺”的。

二、要努力把自己变成“稀缺”的人才

怎样才能把自己变成“稀缺”的人才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变:

1、建立自己的诚信品牌;

2、学会为人处世,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把自己培养成市场需要的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说实话,在当今的中国,劳动力稀缺,大学生稀缺,研究生也稀缺。如果你想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你可以不读大学,但你不可以不讲诚信,不可以不会为人处世。一个很讲诚信,很会为人处世,又掌握了市场很需要的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高中生远比不讲诚信,不会为人处世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更容易实现财务自由。

要想建立自己的诚信品牌,就必须从点滴做起,慢慢积累。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把握,不要轻易对任何人承诺;承诺了的事,一定要百分之百兑现。哪怕你这次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吃了亏,也不能只兑现百分之九十九。久而久之,你的诚信品牌就建立起来了。

为了你的承诺能百分之百地兑现,就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办事,同时除了力所能及努力地兑现承诺外,还可以巧妙地使用以下语言:“我争取做到”,“我努力做到”,“如果堵车的话也许会迟到一会”等;对于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你还可以事先说“如果情况有变化我会提前通知您”等;如果是为了履行债务合同,你还可以通过在关键时刻“借新债还旧债”来确保自己的信誉不受影响。

那么,什么是好的“为人处事”呢?

我认为,真诚、宽大为怀、不贪小利、注意社交礼仪、学会语言技巧、勤快、有合作精神等是为人处世的核心内容。

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要对己克制,对人宽容;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想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一定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而要学会吃小亏捡大便宜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唐朝时有一个奸商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就做了一条“九两秤”,也就是说顾客买了他的商品,回家一称就会短秤10%。但因为在那个年代,做生意的人很少,竞争不激烈,所以这样的奸商也赚了不少钱。

后来,这个奸商临死之前把他傻傻的儿子叫到身旁说:你父亲这一辈子辛辛苦苦也没有发大财,可能是那条秤没做好,如果你想赚更多的钱,就去另外做一条“八两秤”,这样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了。

他的傻儿子找到了做秤的工匠说:“我的父亲请你给我做一条‘八两秤’呢!”那个工匠当年是为了生计不得不给这个傻儿子的父亲做过“九两秤”,现在他知道这个主顾是傻傻的,而且是那个奸商的儿子,就给他做了一条“一斤一两秤”,假装是条“八两秤”给了这个傻儿子,想替老百姓把原来吃过的亏吃回来。

没想到,这个傻儿子拿着这条“一斤一两秤”去做生意之后,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条秤让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因为所有的顾客买回去的东西都多了10%的份量,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你不要看他傻,但绝不像他的父亲一样经常克扣老百姓的秤,经常给顾客多10%的份量呢!”

虽然这个傻儿子经常多给大家10%,但因为那年代做生意的人少,利润空间通常都在20%以上,所以他即使每次多给大家10%,他也因为薄利多销而成了当地首富。

谈到要把自己培养成市场需要的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我想起20091122日发生在上海海事大学的一个悲剧。那天,已经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7年的杨元元在研究生宿舍因为贫穷(关于具体情况,大家百度一下“杨元元”就知道了),用两块毛巾在卫生间上吊自杀了。

杨元元自杀之后,我写了一篇博文《杨元元的死跟没读我的书有关》,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后来,东方卫视就杨元元事件邀请我去上海做关于“杨元元事件”的专题节目,但因为我当时正带一批老板和正想当老板的人在张家界游学,就只接受了电话采访。

我认为,杨元元如果看了我的《普通百姓致富之路》就可以从书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且如果万一有困难克服不了,打个电话给我帮她一下也可以不去自杀的。

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主要是三大原因:

1、他们学好了市场不很需要的知识;

2、他们没有学好市场很需要的知识;

3、他们学的知识自以为很重要甚至真的很重要,但学同样知识的人太多了,多得空气一样,稀缺,所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在市场经济时代,只有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知识才创造财富,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知识就不创造财富。所以,学习知识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对于想过好日子的普通百姓来说,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创造财富,二是创造快乐。如果你学的知识既不创造财富,也不创造快乐,这样的知识是可以不学的。

“稀缺理论”帮你发现财富之源(二)

三、要知道把稀缺的东西配置到稀缺的地方去

中国将玩具、衣服、鞋子出口到美国,美国将飞机出口到中国,香蕉从南方卖到北方,苹果从北方卖到南方。都是通过把商品从不稀缺的地方配置到更稀缺的地方而创造了新的财富。

四、要知道与谁同行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多么优秀,要看他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他有谁指点。这句话一方面印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另一方面说明了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比方说,如果你经常跟刘翔去散步,你一定会越走越快;如果你经常跟一个瘸子去散步,你一定会越走越慢。

通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我深深地感悟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名师带路。”但如果读很多书的同时又阅人无数,并得到名师指点甚至有名师给你带路,那你不成功都很难了。

如何把不稀缺的东西变成稀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