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详细资料

发布时间:2010-11-07 00:28:42

圣索菲亚大教堂详细资料

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

用帆拱技术建造杰出建筑代表就是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Santa Sophia,公元532--537年)。该教堂时查士丁尼大帝所建的毁于公元532年地震的教堂旧址上新建的拜占庭帝国宫廷教堂。建筑师为小亚细亚人安提莫斯(An themius of Tralles)和伊索多拉斯(Isidorus of Miletus.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集中式教堂,东西长77,南北长71.7,接近正方形平面,有一座中殿和两条长侧廊,中央大穹窿直径32.6,穹顶距地54.8,有40条砖起肋筋,架设于47.6宽的大柱墩上,巨大的水平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窿和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而每个半穹窿又由3个附属的小圆顶相扶持。结构关系明确,受力合理,课件当时的设计师和匠人们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结构受力的分析能力。由于穹顶的负荷由帆拱传递,使得穹顶下方开设一整圈窗来满足教堂的中央区域的采光成为可能。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浅圆顶下方开了40扇窗,倾泻而下的光线使穹顶变得轻盈,好像悬浮在哪里,再加上从外侧殿堂的窗户穿过拱门和侧廊上方的高侧窗洒进来的光线,使教堂内部的各个角落都很明亮,使内部的装饰熠熠生辉,金碧辉煌。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的流动的复合控件,比起古罗马的万神庙单一的封闭空间,结构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因此也非常适合拜占庭帝国宫廷举行重要典礼时的要求。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占领之后,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在其四角加建了宣礼塔(或称邦克楼)。

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的东欧建筑

随着东正教的传播,拜占庭集中式构图的教堂在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家流行起来,而这些国家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逐渐发展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形式。

公元8世纪—9世纪,原定居于东欧的东斯拉夫部落建立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封建制基辅罗斯公园,并同拜占庭帝国在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建国后建造的教堂结合了拜占庭教堂的经验和斯拉夫的传统。例如位于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Santa Sophia,1018---1037年)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的第一座石造教堂,平面近长方形,东面有五个半圆形神坛,外墙厚重,开窗较小,设置了13个高低错落的位于高鼓座上、跨度不大的浅穹顶(代表基督的大穹顶和代表12个门徒的小穹顶),内部主要采用湿粉画装饰,局部配些彩色镶嵌画。整个建筑具有浓厚的后期拜占庭风格。12世纪末,俄罗斯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建筑特点。由于地处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冬季的大雪容易把浅圆顶压垮,所以逐渐由浑圆饱满的洋葱形圆顶(onion dome)或称战盔式穹顶取代了浅圆顶。其做法仿效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在内层穹顶外用木构架支起铅或铜的外壳。同时,平面也多采用三开间、三进深的模式,每个里面都让拱顶超出山墙,形成三个半圆屋顶的尽端,富有变化。典型的实例如诺夫哥罗德附近的斯巴斯---捏列基扎教堂(1198---1199年)和尼尔河畔的波克洛伐教堂(1165---1166年)。前者以飘逸灵动的山墙和活泼舒展的造型著称,后者则以比例轻盈挺秀、风姿率真平易和丰富的外墙装饰而见长。为了突出教堂中央穹窿高高在上的主体地位,把集中式竖向构图加以强化,更为了适应冬季大雪的荷载要求,俄罗斯又发展了自己民族特色的帐篷顶式样。例如为纪念伊凡雷帝诞生而建的位于科洛敏基斯的伏兹尼谢尼亚教堂(1532年),就采用了帐篷顶。教堂为一高塔式建筑,矗立于白色时才七成的基座上。塔高约62米,十字形平面到上部转变为八边形,顶部冠以帐篷是八角形尖塔。整个建筑挺拔向上,具有强烈的竖向升腾感。把洋葱形圆顶和帐篷顶运用到了极致的应属位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外红场南端的瓦西里·柏拉仁诺教堂(St.Basil’s Cathedral,1555---1560年)了。它是俄罗斯中后期建筑的主要代表,是伊凡雷帝为纪念战胜蒙古侵略者而建,建筑师是A·巴尔马和波斯尼克。其内部空间狭小,但外观设计具有纪念性。中央主塔采用帐篷顶,高47米,塔楼以突起的扇形窗头线为边饰。周围有8个形状色彩和装饰各不相同的洋葱形穹顶,外观鲜艳活泼,具有节日气氛。此外,初建于15世纪的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的建筑群也是俄罗斯民族建筑与拜占庭风格相结合的又一实例,包括乌斯平斯基教堂(1475—1479年)、伊凡钟塔(1508---1560年)和一些宫殿。

受拜占庭风格影响的教堂也可以再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其他东欧国家看到,他们的内部空间从中央穹窿到等臂十字,呈现层层降低的趋势。外立面装饰也喜好半圆山花,窗口周围设多层线脚,墙面的花式砌筑方法使外观更加华丽。

东罗马拜占庭文化后来影响俄罗斯文化。俄罗斯的前身就是基辅罗斯,在今之乌克兰的基辅和俄罗斯的诺甫哥罗德一带,造在公元8世纪就建立国家,后来演变成为俄罗斯。在这一大片土地上,其文化都属于拜占庭文化。

12世纪时建于厄尔河畔的波克洛伐教堂。它小巧玲珑,宁静含蓄,简洁挺秀,比例是那样的匀称,色彩和谐。洁白的墙面和金光闪闪的铜顶。

位于莫斯科红场一侧的华西里。伯拉仁内大教堂。建于1560年。它的外形丰富而独特,外部用红砖砌造,细部还用白石镶嵌。九个圆而尖的屋顶不但形式多样,而且色彩也十分丰富。顶的鼓座上还有花瓣形图案装饰起来,使建筑形象显得更加华美夺目富有动感和欢乐的情态。它既是教堂又是纪念性建筑。它有9个墩形的建筑组成,9个建筑的高地大小各不相同,但风格一致,从而形成了这种动感的、欢乐的气氛。

拜占廷虽然衰落以至灭亡了,但正教和以集中式构图为特征的正教教堂,在受拜占廷文化影响的地区如俄罗斯和东欧近巴尔干各国并没有消亡,得到了继承并有了一定发展。

我们以前经多次提到的所谓“集中式”,一般来说有应该有这么一些特点,即:

1. 不但有纵轴线而且有横轴线,二者虽有主次,但差别不大,也即基本是呈十字对称的,而不只是左右对称。

2. 整个体量呈团块状,而不是在某一方向特别发展,更不是全不对称的自由式。

3. 团块中央一般应该被特别强调,是团块的构团中心,高高耸立,成为竖轴线.如果以这样的标砖去衡量,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其实并没有完全达到,因为就其外部形象而言,中央体量还不够高耸,没有充分展现其作为构图中心的作用。圣马可教堂在这一点上就充分多了,在而罗斯则有更有充分表现。

4. 建筑特点:

5. 穹顶饱满、匀称舒展、垂直轴线、五个一组、集中构图

6. 俄罗斯教堂:

7. 木结构包金属外壳的战盔式穹顶、浑圆饱满、富有生气、

8. 主体近似六面体、山墙飘逸活泼、形体敦朴舒展

9. 南斯拉夫教堂:

10. 窗口周围装饰线脚、内部空间层层降低、半圆形山花、墙面花式砌筑、外部形体华丽且富于变化

圣索菲亚大教堂详细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