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的情感探究 微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5-25 04:34:20

《小石潭记》中的情感探究 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

能力目标:培养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同探讨《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情感

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乐,分别是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和“与游者相乐”而游览之后却说“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他看到这些景物产生的感情又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作者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呢? 我们一同来探讨

(二)文本品读

文章第一段我们看到小石潭“卷石以为底,为,为屿,为堪,为岩”无不惊叹小石潭之奇,而柳宗元感受到的却是这些石头都透着寒意,让他不禁“寒气透骨”。

我们视线从潭中转移到了岸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感受到了树木的茂盛,这让我们觉得很美,而柳宗元却觉得这竹树都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第二段中,柳宗元不愧是被称赞为山水能手这一段无一字写水,却通过游鱼、影子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之清。而柳宗元感受却是“以其境过清”,清凉透过柳宗元的心扉后变得凄凉。

第三段作者通过几个比喻句,“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带给我们探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的期待,但柳宗元感受到的却是“不可知其源”“悄怆幽邃”的忧伤和迷茫。

从上面几段我们都能感受到小石潭的美景。如果是我们和三五好友去游玩,一定会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却说“寂寥无人”——四处都没有人,仿佛他是一个人来到小石潭一样,而且 “不可久居”想要赶快离开。可结尾我们分明看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同样是这样的一个石潭,为什么我们的看到这些风景的心情却和作者却大相径庭呢?作者自己在欣赏景物时的矛盾心情又该如何理解呢?这需要我们去透过风景去看看人物,看看为我们伐竹取道的柳宗元当时正在经历着什么?

(三)背景补充

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任司马。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记就说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意思为: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

柳宗元被贬的同一年,他的结发妻子也因难产而死

由于生活艰苦,母亲陪他去永州后,不到半年,也染病身亡。孩子没了,妻子没了,母亲没了他就这样开始了长达十年孤独寂寞的贬谪生涯。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好几年后还骂声不绝。

几次无情的火灾,让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 意思是走路颤巍巍,坐下就麻木难受起不来的地步。

同学们,此刻你们就是柳宗元,你们原本满腹才华,并想为朝廷效力,但此时理想、信念不知所归、母亲、妻儿生死两别。这样的你遇到了永州荒凉的小石潭,那么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就是这样清幽的一个小石潭激起了作者内心凄凉的千层浪,那景物所带来的短暂的快乐何足以解忧啊!作者心中的忧愁是那么的深沉厚重。所以即使在欣赏景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些乐趣,也不足以排遣他内心的痛苦,足见这痛苦的深度。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了。

(四)拓展总结

的凄凉孤寂正如在他在永州所写的另一首小诗《江雪》中所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走进小石潭的景,再走近了柳宗元其人。在文本品读间和他成为了朋友,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感情最后希望柳宗元也好,同学们也好都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今天我们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石潭记》中的情感探究 微课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