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本到音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11-27

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到音乐活动的演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在农场里散步时和一只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内容如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咚!!狸被钉耙撞倒在地。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扑通!呱呱!狐狸一下掉进池塘。母鸡萝丝经过磨坊,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哗啦啦啦!哗啦啦啦!狐狸被面粉袋砸到了头。母鸡萝丝穿过篱笆,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咕噜!咕噜!咕噜!咕噜!!狐狸跳到滑下山的车,撞倒了一大片蜜蜂房。嗡嗡嗡嗡!蜜蜂追着狐狸跑,狐狸吓得赶快逃。母鸡萝丝散完步,高高兴兴回了家。在仔细阅读后,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三种活动的素材:
●故事创编。虽然该故事情节简单,仅用很少的文字介绍了母鸡所经过的地方,但是画面精美,能让幼儿展开想象,尝试编讲故事,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开拓幼儿的思维。 ●器乐探索。每个故事场景中的音响描写都十分生动,可以为幼儿提供用乐器探索表现各种音响的机会。 ●合作表演。虽说故事中只有母鸡萝丝和狐狸这两个角色。但是班级中的幼儿个个都可以模拟故事场景中的声音,人人都可以有配音任务,都需为成功表演而通力合作。
在深入分析了该绘本的内容后,我们尝试在中班进行了以下活动: 一、语言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每个场景画面展开想象,共同编讲故事。针对每一个故事场景,教师都按照“观察画面——猜测狐狸的企图——预测狐狸能否成功——最后会发生什么事——验证猜测”的步骤,帮助幼儿理解、创编故事。为了使故事创编紧扣主题,并能拓展幼儿的思路,教师通过提问来支持幼儿,如:“母鸡萝丝散步来到了哪里?除了母鸡萝丝在散步,还有谁跟它来到这里?它想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还有没有别的可能?狐狸得逞了吗?教师在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创编故事的同时,还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母鸡萝丝散步所经场景的顺序,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一、器乐活动
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就故事中的其中一个场景引导幼儿进行了一次器乐活动,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乐器或相同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现故事场景中的某一种声音,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某个故事情节。在这次器乐活动中,教师紧扣以下三点为后续的活动埋下了伏笔。
1.紧扣音乐元素。教师通过提问层层推进,引导幼儿共同探讨如何表现不同故事情节中的音响效果。如,“故事中出现了什么声音?哪些声音在前,哪些声音在?你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示这些不同的声音的?像吗?”使幼儿在“寻找——模仿——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用乐器模仿故事中的不同声音,掌握某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体现活动的音乐元素。
2.紧扣合作方法。大班的器乐活动与中班相比有了更高的合作要求。幼儿经历了讨论、选择、尝试的过程,从满足于自己的表现发展到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表现。具体感受四人一组敲打乐器时要协商好谁先谁后,全班表演时各小组什么时候出声、什么时候接上去,从中积累了合作表演的经验。

3.紧扣故事情景。在探索过程中,紧扣故事情景有利于幼儿理解乐器演奏的目的和方法,教师也不再依靠机械的训练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如,当一个幼儿用轻敲小鼓的方法表示狐狸跳人木车的声音时,孩子们马上提出了意见:你敲得太轻了,狐狸很胖,跳进木车时的声音肯定很响。最后该幼儿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又如,有个幼儿选择用大鼓表现母鸡,敲打时声音又重又响,但教师没有制止或要求他调换乐器,而是问:“这个声音像不像母鸡啊?”大多数幼儿认为不像母鸡倒像熊,最后在同伴的建议下该幼儿采用敲击鼓边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区角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各个场景的图片以及各种乐器,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乐器和同伴共同表演故事中的某一场景。一天,三个幼儿在音乐角共同选择了“磨坊”这一场景来表演。区角讲评时,教师请其他幼儿猜猜他们三个人各自模拟的是什么声音。幼儿A选择圆舞板敲击了|×××××|的节奏,幼儿B选择铝板琴敲击了|×O |的节奏,幼儿C选择沙球敲击了 |×~~|的节奏。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他们认为幼儿A是模拟母鸡的脚步声,幼儿C是模拟米撒下来的声音,而幼儿B模拟的是什么声音大家始终猜不出。当幼儿B公布答案说是“狐狸趴下来时的声音”时,孩子们产生了争议。有人提出应先是米撒下来,狐狸因被压才趴下的,而不会是狐狸先趴下,米再压到它身上的,所以建议两个同伴交换一下表演顺序;有人提出铝板琴的声音不像狐狸趴下来的声音,所以建议换一种乐器来表现,如用木鱼、双响筒等木制乐器会更好。幼儿B欣然接受了孩子们的建议,“演出”效果很好。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表演的合理性和乐器的适宜性作出了自己的评判,了解了表演的方法,探索表现了教学活动中没有尝试过的其他故事场景。 四、表演游戏
《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表演游戏和回旋曲式ABACADA的结构有相同之处。在回旋曲式中,A段不变,完全反复,BCD段各不相同。在表演游戏中,A段表示萝丝在散步,BCD段则表示在每个场景中发生的故事。A段,教师选择《稻草中的火鸡》(见附这一短小、节奏鲜明的乐曲来表现母鸡散步的情景,BCD则由小组幼儿合作用乐器表演。在孩子们掌握了用乐器合作表演某一场景后,师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演。在幼儿回忆了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图,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母鸡萝丝散步的动作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在将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演变为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将器乐活动与儿童文学作品欣赏相融合
《母鸡萝丝去散步》情节简单,字数很少,但给了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十分有利于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演奏方法;回旋曲与表演游戏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音乐技能的学习自然融入到了故事情景中。 2.利用各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信表达 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在用肢体动作表现母鸡散步的环节中,在合作探索音色的环节中,只要幼儿的表现合理,教师都给予鼓励。 在整个活动中,配器环节无疑是重点和难点,教师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倾听、比较、操作来选择合适的乐器,以保证音色和音乐性质的契合。如,用“响板”“镲”表现狐狸撞到钉耙的“咚,梆”声;用“高低音梆子”“齿木”“响板”表现狐狸掉进池塘时小青蛙的“呱呱”声;用“海鼓”“雨声筒”表现狐狸被面粉袋砸到
头“哗啦啦啦”的声音;用“多音滚筒”“齿木”“摇杆”表现狐狸撞倒蜜蜂房后木车车轮“咕噜咕噜”的声音。在幼儿第一次尝试时,教师着重组织幼儿讨论怎么为一两个情景配器。在初次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幼儿交换乐器,为后面的情景配音,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有角色,个个都获得了成功体验。 3.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充分探索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45人一组,自由组合,最容易形成商量讨论的气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引导部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演母鸡散步,引导其余幼儿分组用乐器模拟各个场景的声音。由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了充分的探索,所以表演游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绘本到音乐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