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翻译日本文学之总成绩

发布时间:2015-10-24 05:59:39

鲁迅翻译日本文学之总成绩
作者: 鲍国华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02

        摘要:翻译在鲁迅的文学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日本文学翻译领域。鲁迅的翻译态度、翻译理念、成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为现代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开一代新风,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日本文学翻译的先驱者。

        关键词:日本文学;翻译;贡献翻译在鲁迅的文学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弃医从文之前,即有翻译文学作品发表。鲁迅一生的翻译文学著作共31部,计300余万字,超过其文学创作的数量。由此可见,文学家鲁迅是先翻译而后创作,而且对翻译的重视程度要超过创作。鲁迅的翻译文学,涉及的国家和语种甚多。据研究者统计,俄国和苏联文学在鲁迅的翻译文学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全部译作的59.5%,计约142万字;其次为日本文学,约占28.3%,计约68.8万字;再次为荷兰、匈牙利、希腊、芬兰、保加利亚等国文学,也就是鲁迅所谓的弱小民族被压迫被侮辱民族的文学,约占8.5%,计约20万字。除此之外,法国和德国文学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当然,这是以原作所属的国家和语种为标准的统计,倘若依据鲁迅翻译时所依据的原语,则日语翻译无疑应占据最高比例。因为鲁迅在翻译各国文学时相当程度上是根据日语重译。

        

        日语是鲁迅的第一外语。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读书时,鲁迅曾接触到英语和德语,但仅为初学,远未达到熟练的程度。留学日本后,在弘文书院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日语。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由于日本的医科学校多采用德国的教学体系和相关教材,要求必修德语,鲁迅又继续学习德语,使之成为仅次于日语的第二外语。弃医从文后,鲁迅曾和许寿裳、周作人在东京一起学习俄语,半年后即告中止。回国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定居上海时,为翻译俄国和苏联文学,鲁迅继续学习俄语,但水平一直不高。此外,他还有学习世界语的计划,但未能付诸实施。综上可知,在鲁迅的外语构成中以日语为最佳,达到了精通的程度,德语水平尚可,运用俄语和其他外语的能力欠佳。这一外语构成情况使日语成为鲁迅翻译文学中的首选原语。加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大量译介西方思想文化和文学著作。流亡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和广大留日学生首先通过这些日译本接触西学,再将其从日语转译为汉语。因此,日语成为西学译为汉语的主要中介,日本也成为中国西学东渐的中转站。以上因素也决定了日语在鲁迅翻译文学中居于关键地位。鲁迅最早的一批翻译文学作品,如《哀尘》,以及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都是从日译本转译。除从日译本转译外,当时在日本大量出版的西方文学译本及相关介绍,也成为鲁迅的主要阅读对象和创作素材,丰富了他的阅读视野,构成了鲁迅最初的外国文学知识谱系。鲁迅早期的著译,如编译小说《斯巴达之魂》、论文《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等,基本素材均来自日本的报刊与著作。在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绝大多数作品也是从日译本转译。尽管鲁迅以日语为原语翻译的各国文学,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日本翻译文学,但日语这一重要的翻译中介,对于翻译家鲁迅的文学观念、审美眼光乃至译本的翻译原则和文本特征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也使得鲁迅笔下的各国翻译文学呈现出别样的光彩。

鲁迅翻译日本文学之总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