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个都不能少」的心得分享

发布时间:

作者:張世民
最高學歷: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畢業服務單位:雲林縣辰光國小現任職銜:教導主任
電子郵件帳號:add0928@ms41.hinet.net
觀賞「一個都不能少」的心得分享
「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中後學看到兒童天真無暇的笑容、看到處於經濟不力地區的教育環境、看到社會階級的百態、看到老師犧牲奉獻的教育愛、看到社會的溫暖、看到人性的光輝面……。後學深深被劇中的高老師、魏敏芝老師的教育愛所感動,清晰的影像歷歷在目,感動之情,在我心中迴盪不已。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省也」。看完「一個都不能少」讓我更懂得感恩與惜福。以感恩的心,感謝生命中的貴人提供我良好的成長環境;以省思的心,思索影片所傳達的教育訊息;以自我期許的心,提高教育明燈,照亮更多學子的人生旅程。
茲就後學觀賞「一個都不能少」的心得,與教育界的好伙伴分享如下:
壹、教育資源貧瘠,加速階級再製,阻礙社會階級流動
劇中場景是一個地處偏遠的山區、交通不便、學校設施貧瘠……,種種的不利因子讓當地居民每日與貧窮為伍,為了維持家庭經濟,國小學童都不得不放下課業到城市打工賺取微薄的工資以補貼家用。
「經濟資本」的缺乏加速學生提早放棄「文化資本」。看看這些學生,在缺乏「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的情況下,已經沒有什麼本錢讓他們有機會向上流動,他們每日辛苦的工作是為了滿足馬思洛需求層次論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他們已沒有多餘的精神體力去追求其它的資本了。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外在條件的不足,強化他們的階級再製,讓他們毫無翻身餘地,這樣的現象阻礙了社會階級的流動,更拉大了社會階級之間的距離。
貳、10元創造無限價值—激勵產生大效益
高老師說:「這一個月好好看住學生,只要一個學生都沒有少,我會多發10塊錢鼓勵你。」就因為這一句話,就因為這10元,讓魏老師卯盡全力看好每個學生,直到班上一位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跟著同伴到城市打工,魏老師不願班上「少了一個人」所以費盡心思、想盡辦法,隻身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展開尋人工作,真是所謂的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感動電視台台長,電視台為了幫他找回失去的學生特別安排一個專訪,

1

因為這一次的專訪找到了她的學生、也因為這一次的專訪讓社會大眾認識他們,也因為這一次的專訪匯集眾人的愛心,為這個不起眼的學校提供了豐沛的教育資源。
因為「10元」激發出魏老師的教育愛,更因為魏老師的教育愛與棄而不捨的精神激發了大家的愛心,匯集大家的愛心,將愛心送到需要的地方去。由此可知,在內心被敲醒激發出無盡的愛心時我們看到社會的光明面,看到人性的光輝與燦爛面。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應善用「激勵」,以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協助學生自我實現,進而引導學生打造獨一無二的藍海舞台。
參、魏敏芝老師的教育目標明確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
在故事中魏老師為了籌措車資到城市找學生,在面臨「無錢可施」的情況下,她以情境為教材和學生共同動腦筋,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籌出所需的旅費,師生為了明確的目標共同努力,不但凝聚了班級向心力,更結合學生經驗,確實做到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應敏於覺知,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生共同規劃「生活化的課程」。讓學生體會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境界,更透過生活課程的落實,培育學生帶著走的能力。
肆、省思:魏老師的行為可取乎?
劇中魏老師終於找到學生,在電視台的協助下,他們很風光的回到故鄉。這樣的結局是美滿的,是觀眾們所喜歡的。「精神所致,金石為開。」我們慶幸魏老師的真心、真情感動眾人,在眾人的協助下毫髮無傷的順利完成任務。然而,就現實面而言,魏老師放下整班的學生隻身前往城市找學生,這樣的取捨合理嗎?魏老師在人生地不熟、可用的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隻身處在都市叢林中尋找學生看她露宿街頭車站……,就魏老師(一個剛從國小畢業的小女生)的年齡而論,無形中她已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這樣的行為是否值得效法?
「教育決定台灣的未來,你我決定台灣的教育」。觀賞「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後,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弱勢族群需要更多的照顧、更多的關愛。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你我,應該善用身邊的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提供弱勢學生更多的機會與照顧,有效落實以積極性的差別待遇,弭平學習落差,進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2

第十章 「一个都不能少」的心得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