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1~5章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12-05-21 10:03:55

《前学教育学》1~5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第一个论及幼儿教育重要性的人是

A.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夸美纽斯 D.卢梭

2.第一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的人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夸美纽斯 D.卢梭

3.第一次提出年龄分期问题,并指出每一个年龄段的教育重点的是

A.柏拉图 B. 夸美纽斯 C.欧文 D. 亚里士多德

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它列入课程之中的是

A.卢梭 B. 夸美纽斯 C.福禄倍 D. 蒙台梭利

5.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幼儿教育机构是 在德国勃兰根堡创立的“幼儿学校”改名的。

A.蒙台梭利 B. 福禄倍 C.杜威 D. 蒙台梭利

6.在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反对父母“无教而有爱”的是

A.颜之推 B. 王守仁 C. 康有为 D. 王廷相

7.明代哲学家 在其《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特点。

A.颜之推 B. 王廷相 C.王守仁 D. 康有为

8.我国第一个倡导幼儿公育的思想家是

A.颜之推 B. 张之洞 C.王守仁 D. 康有为

9. 是我国平民幼稚教育理论的首创者和实践开拓者。

A.张宗麟 B. 张雪门 C. 陶行知 D. 陈鹤琴

10 批判地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成为我国课程论的奠基人。

A. 陶行知 B. 张宗麟 C. 张雪门 D. 陈鹤琴

11.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社会第一部富有法律效力的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书

A. 《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B.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C. 《儿童权利宣言》 D. 《儿童权利公约》

12.教师素质构成中,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根本动力的是

A. 事业心 B. 文化知识 C. 教育观念 D. 能力素质

13.教师为了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具有

A. 环境创设的能力 B. 自我发展的能力 C. 组织能力 D. 交往能力

14.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因此幼儿保教目标应该具有

A. 针对性 B. 全面性 C. 整体性 D. 发展性

15.开创了我国幼儿教育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先河,为我国幼儿教育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A. 陈鹤琴 B. 陶行知 C. 张宗麟 D. 张雪门

16. 我国规定实行园长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说明了国家制度影响了幼儿教育的

A.规模和速度 B. 教育方式和方法 C. 性质 D. 管理体制

17.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A. 遗传 B.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C. 环境和教育 D. 以上三者共同作用

18.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儿童从社会和双亲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作为一个人来看待的思想家为 人们称他最早发现了儿童。

A. 蒙台梭利 B. 卢梭 C. 福禄倍尔 D. 洛克

19.确立儿童问题是衡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道德观------一切为了儿童的是

A.《儿童权利宣言 B. 《儿童权利公约》 C.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D. 都不是

20.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幼儿保教目标主要重视培养

A. 促进幼儿潜能发展 B.幼儿智育发展 C. 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D. 都不是

二、填空

1.夸美纽斯的主要著作《大教学论》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为《爱弥儿》

2.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其中《民主主义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系统和最集中的阐述,作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纲要,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本经典之作。

3.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主要著作有《思维与语言》、《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学龄前期教学与智力发展》等,在心理发展的因素和机制方面,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活动说、中介说和内化说。

4.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是其认知结构,即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建构的过程。

5.鲁迅发出了有名的“救救孩子”的呼声,在很多的著作中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儿童观和儿童教育,主张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个性

6.陶行知主张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因此针对当时幼稚园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的、省钱的和平民的幼稚园。

7.陶行知是我国平民幼稚教育理论的首创者和实践开拓者,第一次提出了幼儿教育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主张教学做合一。他的艺友制幼师培养方式也为近代幼师培训打开了新的思路。

8.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是由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

9.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改造民族幼稚教育的主张和行为课程论

在社会的诸多因素中,社会生产力、国家制度、家庭和妇女对幼儿教育的的关系最为密切。

10.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观的重要因素。

11.幼儿发展影响着幼儿教育,因此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教育的难易程度;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教育递进的坡度幼儿的年龄特征影响着教育的阶段性;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影响着教育的多样性

12.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艰巨性细致性、自主性、创造性、示范性和感染性整体性的特点。

13.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相比较最缺少的是缄默知识(默会知识)

14.教师的素质由事业心、文化知识、教育观念、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构成,其中核心组成部分是能力素质,它们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和影响,共同支持起了教师不断变化的素质体系。

15.教师的培训由原来的课程为取向转变为能力为取向,有原来的学院为基地转变为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

16.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自然性、行动性、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的同一性、合作性、反思性、研究成果的非普适性。

17.我国保教目标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的幼儿保教目标是以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

18.我国的幼儿保教目标是以科学的、唯物的心理学为其理论依据的,就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基础,因势利导,通过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教育,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朝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19.学习和发展是幼儿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成年人应该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和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应保护、扩展和改善幼儿的教育资源。

20.对幼儿来说,生活和游戏就是学习手段。其中生活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

21.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22.为保证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幼儿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必须以幼儿的发展为其现实依据。

23.依价值主体来分,儿童观可以划分为三类:国家本位儿童观、家族本位儿童观、个人本位儿童观。

24.反思性教学基本含义包括: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25.确定保教目标时既要考虑社会的现实需要,也要考虑社会的未来需要

三、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概论:研究的是0~6岁幼儿的教育现象及问题,以解释学前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当然,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的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问题和现象的研究。3~6岁幼儿方面的。

2.母育学校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教育可以是种族更新,儿童都应该受到教育。教育从幼年开始,而且应该适应自然。提出理想的学制,第一级就是母育学校,儿童生活的头6年。母育学校就是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应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亲是最主要的教师。母育学校应该为孩子的体力、道德和智慧的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接受最简单的实务操作过程。母育学校就是学前的家庭教育,不是公共的、社会化的学前教育。

3.教育监控能力

监:监视监督;控:指挥、督促、调节;教育监控能力: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活动作为自觉的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自觉地计划、监察、反馈、评价和反思、调节的能力,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自己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行为及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意识地监察、反馈和评价;(3)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行为进行反省、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种能力素质的重要核心部分。

4.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

教育目的社会对个体所要早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各个阶段、各个性质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的总的要求,对个人的教育目的、对社会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起着指导和统摄的作用。

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的培养要求。是在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专业根据自己特点而制定本校、本专业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

教育任务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应完成的工作和应担负的任务,是教育目标具体化的结果。

5.保教目标的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首先意味着幼儿的保教目标应该面向未来,使其适度超前;同时注重培养幼儿自我发展能力,让幼儿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因此必须重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幼儿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6.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指幼儿对外界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也包括幼儿对外界所做的创造性反应能力。

四、简述题

1.简述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代表作《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幼儿园书信集》等。

主要观点:教育应当适应儿童发展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本性。幼儿期的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教育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天生是善的,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教师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这样的,教育自导、帮助幼儿内部发展的过程。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重视与他人的交往及应具有的品德。

幼儿园的任务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是儿童认识人与自然,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教育应该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游戏----认识世界工具、快乐生活的源泉、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点:神学为理论基础,神秘主义色彩。

“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各种制作活动,如花花、贴纸、折纸、黏土等作业,培养艺术兴趣。

贡献:

1837年在德国创办了“幼儿学校”(1840改为“幼儿园” ),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幼儿教育机构。

创办第一个建立较为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建立游戏理论体系、制作系列玩具、提出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宣传教育思想、培养教师。

2.简述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将具有促使儿童聚精会神的最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环境是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激发幼儿活动动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标准和要求:(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4)能为儿童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和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5)能让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6)能引导儿童儿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3.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现有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潜在水平是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任务所代表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学习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应建立在正在形成的心理机能之上,走在心理机能成熟的前面。

4.关于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定。分为37级:第一段初等教育13年(含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第二段中等教育5(设中学堂一级);第三段高等教育11~12(高等学堂或大学预备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

关于学制对蒙养院的要求,1903年清政府还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对蒙养院的教育宗旨、招生对象、设置范围和地点、科目、教学方法、行政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行的学制,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下来。公共学前教育的制度和体系正式诞生。

5.以《公约》精神为视点,既要尊重儿童,又要保护儿童,你如何看待两者关系的处理?

依《公约》精神,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应注重尊重儿童,保护儿童权利,应有大的教育观。

在儿童权利保护方面,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法与民众意识同步,法律的颁布与执行、到民众的广泛认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儿童是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这是儿童权利保护的基点。由于身心的弱小和不成熟,幼儿需要成人保护,但是保护不等于放弃对他们的尊重,恰恰相反,尊重是保护的前提,缺乏尊重的保护可能会变成对儿童权利的剥夺。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保护,是为了培养独立成熟的权利主体,独立成熟权利的主体的成长,既需要保护,更需要尊重,只有在尊重的环境中才能体验到尊重,才能学会尊重和自尊。师生之间既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权益保护者和被保护者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要做儿童实际权益的维护者。当然尊重不是迁就儿童,保护儿童不是溺爱,没有适当教育要求的国度保护,实质是对儿童发展权利的剥夺。

教育过程是培养独立成熟权利的主体的过程,应把儿童权利与个人责任和义务结合起来,是儿童逐步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和集体、自由和法制的关系。家长也应更新观念,放弃对幼儿的终身保护和终身服务。

6.教师能够成为研究者吗?

幼儿教师首先是为教学人员,其次才是一位研究者,教学为主、为本,以教学为出发点和目的,研究是对教学的反思,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研究什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促进日常教育教学而展开的研究活动,所以说是基于自身教育实践的问题的研究,是大众研究不是精英研究。

教师的研究过程也是基于实践,紧紧依附于实践,在实践中的研究,将教学中提取出来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专题,教学的部分场景是实践研究的背景。边教学边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讲求和实践的互动,如果教师为了研究而舍弃教学,那是一种舍本求末的方法,而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只是研究中的其中一部分。

可见教师研究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成为研究者,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和自我成长为取向的行动研究。

7.如何处理反思和行动的关系?

人们的知识最终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也是经受实践的检验,思维受个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因此个人知识、思维和行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的行动是具有反思性、目的性的行动,行动中包含着反思,行动受反思的调节和支配,而反思的内容、过程、结果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行动的基础。

但行动和反思可以相对分离。人的行动中反思成分有多有少,反思的质量有高有低,反思不一定来源于自身的行动,可以来自于其他人或者社会,也可以依托他人和社会,所以幼儿教师需要成为一位具有批判性反思能力的教育者和研究者。

五、论述题

1.述评杜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杜威的思想或观点,一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教育即生长。改变传统的把教育成为一种外在的压力,忽视幼儿本能的行为,“儿童变成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教育过程重视幼儿的本能活动,把它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四种本能表现四种活动:语言和社会的本能激起活动;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儿童的本能的生长和儿童的活动开展创造条件。在当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是对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卢梭“尊重儿童的天性,并促使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的口号。缺陷: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否定了社会实践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因而是不科学的,忽略了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性。

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教育要把眼前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儿童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课件,这与杜威通过教育改良社会的社会学观点是联系在一起的,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的问题。同时也延伸了“学校即社会”思想。有他的政治目的,但是也有积极因素,如教育如何和社会、生活链接,学校如何与社会建立联系等。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包含:通过教育增加儿童的经验;教育提高儿童指导后来经验过程的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提出了“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原则。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这个理论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作为基础的。强调用“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的特点:(1)以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为主,及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3)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的经验中学习。(4)教学应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

总之: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有合理的一面,使教育呈现生动的一面,而不是传统教育的僵死、不合理的一面;过分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知识获得的途径,不符合教学规律,也浪费儿童的时间,教育效率和质量下降,美国以后几十年风行者中教学理论产生的质量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2.述影响幼儿发展的各个因素。

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先天的、后天的;生物的、社会的;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物质的、精神的。采用生物的和社会的这两种最能说明问题。具体为:

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现象主要是由于染色体中基因的组成部分及其排列组合特点所形成的,是储藏、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的物质基础。体型、五官等不同。

1) 提供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以生理结构为前提的。如盲童不能发展视力,培养画家;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又是以精细动作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骨和肌肉发展为基础的。

2)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如高级神经系统生理机能的不同特征,影响智力活动。类型不同,影响行为和性格特征。

但是遗传不能单一决定发展,只有和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同时,才能实现对儿童的影响。

环境和幼儿教育

环境是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托幼机构对幼儿的影响叫教育,而家庭和社会对幼儿的影响成为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基础。机体的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如吃喝,营养等;维持基本生活的玩住行等方面的物品。

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吸取物体的特性及发展规律的信息,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准则。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的身心两方面可以交叉发生影响。

幼儿教育是指托幼机构对幼儿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包括了托幼环境和专门开展的教育活动两方面,幼儿教育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因为有其专职的教师、明确的目标以及本身是一种最系统、最简捷的影响幼儿的方式,因此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实施好坏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是独立的生命实体,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结构,有自己的内部驱动力,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的学习者。自身的精神活动作为内因,教育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综合上述,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四个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四个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3.举例说明新时期教师角色的特点。

1. 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鼓励儿童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如独立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等。

2. 教师从儿童的教授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促进认知和智能的发展,不仅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其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保护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探究的精神。

促进学习发展,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

促进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

3. 教师从教育活动的践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4.教师从教学任务的完成者转向为教育生活的同构者。

教育从任务的眼光-----生活的眼光,教师自身的成长以及生活世界的充实过程。

5.教师从技术的关注者转向为价值的思考者。

为何而教?缺少追问,为什么教这些?可以不教吗?这些对幼儿意味着什么?能为幼儿的发展产生如何的影响?幼儿喜欢我吗?我怎样才能和幼儿如朋友一样的交往等。教师需要从技术之思-----实践之思(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思考)------解放之思的转变,即思考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需要对教育作出价值性的思考和评价等。

相应的实例略。

4.分析绘本《点》,谈谈教育观和儿童观。

在树立儿童观上应该明确以下论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相互结合、互相作用的过程,发展不是孤立的、静止地由于某一种因素的作用而发展,发展是在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中主动的发展,不是被动的发展。

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力。

3.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

4.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

5.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是一个整体,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发展,不能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

6.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不可歧视或者随意处置儿童,不应忽视儿童的人格权利。

教师的教育观

1.热爱和尊重幼儿。

2.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方面,或只强调某一方面的教育。

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依据 并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不应小学化,更不应成人化。

4.对儿童的统一评价的教育要求和符合个别儿童发展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和爱好,不是忽略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划一。

5.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不是由教师主管地指挥一切,包办代替。

6.开展游戏、观察、散步、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多种活动方式结合。

7.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而发展,通过摆弄、操作、观察、实验、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发展智力,通过与人的交往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主要为以上几点,具体结合略。

学前教育学1~5章作业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