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检测卷[精选]

发布时间:2019-08-21 09:15:44

第七、八单元检测卷

(70分 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1946110,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这次会议是遵照哪一文件精神召开的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资政新篇》

2.1947,国民党占领延安后,有人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上述材料中的第二个长征指的是

A.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B.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右侧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三大战役

D.解放全中国

4.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百团大战 B.青化砭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5.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起点,同时它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这座城市是

A.南京 B.北平 C.武汉 D.台湾

6.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辛亥革命的推动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买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8.读下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A.政权更迭 B.外来侵略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9.“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10.阅读《茅盾文学集》,下列作品可以读到的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子夜》 C.《女神》 D.《雷雨》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10)

1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1)十年内战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  

(2)全民族抗战时期: 八路军 , 新四军  

(3)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12.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商务印书馆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是 新华书店  

(3)190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定军山》  

13.阅读文学作品能让我们了解人生百态。

(1)20世纪前期,我们可以阅读到 老舍 的经典小说《骆驼祥子》。 

(2)鲁迅的小说 《阿Q正传》 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评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3)歌颂青年一代反封建、求民主的近代小说《家》的作者是 巴金  

三、辨析改错(8)

14.近代中国风云跌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466,国民党军队向华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改正:华东解放区改为中原解放区

×(2)1947,华东野战军在山东万家岭消灭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改正:万家岭改为孟良崮

(3)194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改正:

×(4)1931,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渔光曲》。

改正:《渔光曲》改为《歌女红牡丹》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20)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解放战争(19467—19506)国共军队人员损失统计表。

材料二 下图是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设战前工农业产值为100%)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统治区许多人以树皮、野草、观音土充饥,甚至卖儿卖女,全家自杀。广大农村饥民遍野,饿殍载道。194610,国统区饥民已达一亿,饿死1000万人。

(1)材料一中的数据和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这场内战有何危害?(4)

材料一中的数据反映这场内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2)材料二反映这场内战使全国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材料三说明这场内战导致民不聊生。(1)

(2)材料一中的③④数据又说明了什么?(2)

蒋介石发动内战违背民意,失去民心。(2)

(3)从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4)

内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们应尽量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人心向背是当政者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当政者应执政为民。(4,言之有理即可)

16.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者与大生纱厂的创办者创办企业的出发点有何不同。(2)

前者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或自强),后者是为了实业救国。(2)

材料二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

趋势:日益开放、崇洋(或向西方学习)、中西结合。(2,答出一点即可)原因:西方文明的冲击(或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侵略,被迫开放;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思想解放。(2,答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 近代以来,外国人运用出版中文书报的方法对中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报刊的撰稿人多为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在华西方人士,因而其舆论颇为西方社会所重视,对各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影响。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这些报刊一般都以提供信息和情报为主。但是,这些近代报刊也加深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我国近代报刊在日后的发展使当时的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也是打开清政府闭关锁国大门的一把钥匙。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华洋人出版报刊的目的及这些近代报刊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4)

目的: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提供信息和情报,为各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依据;宣传西方文化。(2,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冲击了闭关锁国政策等)(2,言之有理即可)

五、活动与探究(12)

17.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期间开办了哪所学校”?(3)

观点: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2)学校:京师大学堂。(1)

材料二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依据材料二找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原因。(5)

原因: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1)

材料三 20世纪初,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悄然兴起。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的表现。这种变革的积极作用有哪些?(4)

表现: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2)作用: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任答两点即可)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检测卷[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