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的变迁定稿(韩旭辉)

发布时间:2014-12-19 08:34:05

浅析两汉关中豪族社会地位的变迁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系

要:关中豪强地主在两汉时期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西汉时的关中豪族是在中央政府的迁豪政策影响下形成的,关中豪族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优势社会地位日益提高,西汉中后期,关中豪族地主的势力达至巅峰。东汉时,政治中心迁往中原,关中地区的政治地位下降,关中豪族的政治优势已不复存在,经济、文化优势也逐渐丧失,其社会地位日益衰落。两汉时期关中豪族社会地位的变迁从侧面反映了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

关键词:两汉;关中;豪族势力

“所谓豪族,乃是在乡里以本家为中心的同族结合,其中又加上宾客、部曲等非血缘关系的从属集团,拥有广大的土地并在乡里扩充势力”[1]122

西汉建都长安,三辅地区成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迁至关中的关东豪族与关中本地豪族合流,形成关中豪族势力,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经济实力。东汉政权是在河北和南阳豪族的支持下建立的,随着政治中心迁至中原和南阳等新兴豪族地主的崛起,关中豪族社会地位较西汉有所下降。

西汉关中豪族的形成及其社会地位

西汉关中豪族在经历高帝、文帝、景帝三朝的发展之后到武帝朝形成,至西汉中后期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势力达到鼎盛,对西汉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1西汉关中豪族的形成

西汉的关中豪族主要是由秦以来迁徙到关中的东方旧贵族和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形成的新贵族组成的。

迁徙东方旧贵族至关中打击豪族势力巩固政权的做法可追溯到秦朝。秦王嬴政一统六国不久即“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2]239。汉承秦制,汉高祖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打击豪族势力,“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3]66以及其他关东豪门大族十余万口至长安附近,剥离关东大族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汉武帝于元朔二年下令将资产在300万以上的豪族地主迁往茂陵,又于太始元年下诏将豪族大姓迁往云陵;汉宣帝于本始元年将豪族地主迁往“募平陵”,又于元康元年将豪族大姓迁往杜陵;汉成帝也于鸿嘉二年将资产在500万以上的豪族地主迁往昌陵。

被强制迁到关中的关东豪族大姓虽然受到冲击,但其利用经济力量重新崛起,发展成为新的政治经济实力强大的豪族地主集团,逐渐控制并垄断了关中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西汉后期,关中地区基本上为豪族地主所控制。绿林、赤眉起义军未能在关中站住脚跟,与豪族地主的阻挠有很大关系。当赤眉军进入长安后,长安附近的豪族地主便纷纷藏匿粮食,武装抵御赤眉军。赤眉军粮尽难支,于是西走陇坂。赤眉军在西走途中,又受到那里豪族地主和割据势力的阻挡,最后为刘秀所消灭”[4]58

新兴豪族地主也是关中豪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建立以后,作为开国功臣的丰沛籍人士占据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官职,萧何、曹参先后任丞相,周勃、樊哙任大将军,均是高官显贵。这些新兴贵族在取得政治地位后,兼并土地,藏匿人口,为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徙豪政策的实施,大批关东旧贵族进入关中地区,新兴豪族地主与关东旧贵族合流,形成关中豪族势力。

西汉豪族地主虽然中央政府在权力与利益的分配上有矛盾,但在剥削压迫农民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等问题上,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西汉统治阶级对豪族地主是一面打击一面扶植,文帝时的“输粟拜爵”,汉武帝的迁徙强宗大姓,派遣刺史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等措施都是打击限制豪强富贾的。

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关中豪族地主大部分是由秦汉以来自关东六国迁徙至关中的封建旧贵族和秦汉时期关中新兴的豪富大族构成,西汉中期已基本形成

2西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借鉴秦朝的做法,徙关东的豪强地主于长安附近,用以巩固新政权。西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可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西汉初期,刘氏政权对秦人经营近数百年的关中存有防备之心,随刘邦经历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垄断了高中级官吏的统治中枢大都是“帝乡”之人, “丞相萧何守汉中守关中”、“太尉长安候卢绾”、“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2]1119,地位显赫,在西汉初期官僚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文帝即位之初也重用代地之人,以代中尉宋昌为卫将军,代郎中令张武等六人官至九卿。到武帝时,“帝乡”豪族地主垄断高中级官吏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实行察举制进行选官,选举茂才、孝廉,关中豪族地主集团利用这一机会大量进入汉政府中高层。“以元始二年(公元2年)之政区为准,计得各郡国之高中级官吏中,京兆尹34人,左冯翊11人,右扶风16人,河东郡13人,弘农郡1人”[5]118

汉武帝一朝,“关中豪族地主担任高中级官吏的人数已超过中原地区而居全国之首”。[5]122虽然西汉后期其人数有所下降,但关中豪族地主势力在统治集团内部仍绝对优势。一方面,关中豪族地主通过联姻、荫蔽亲戚等方式扩大阶级基础以及对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影响力,如卫青“河东平阳人也”,“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3]2471,朔元年,卫子夫立为皇后,卫青弟凭姐贵,加之出击匈奴有功,“以三千八百户封靑为长平侯”[3]2473,卫青之长姐卫君孺之夫公孙敖随卫青伐匈奴被封为合骑侯;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因伐匈奴有功,“以五千八百户益封为票骑将军”[3]2487弟霍光为汉武帝托孤大臣,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爵封博陆侯,“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事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3]2948昭宣两朝权倾朝野。

西汉初期统治集团为了巩固新生的地主阶级政权,继承秦朝迁徙豪族的政策,对豪族地主进行打击。高、文、景三朝都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关中豪族地主的经济状况虽然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处于恢复期,但经济实力在当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中豪族地主以政治优势推动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膨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皆聚于此。汉武帝时关中豪族地主大部分充任统治集团内部的高中级官吏,出纳王命,典章机要,位高权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本集团谋取经济利益,进而利用膨胀的经济实力不断攫取更大的政治权利以致垄断仕途,累世公卿。“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2]1420“在经济上,广占良田沃土,建立田庄,庇护着大量的宗族、宾客、奴婢;在政治上,垄断仕途,累世公卿”[6]90。经过高、文、景三代的恢复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发展和膨胀,关中豪族在经济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关中地区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东通三晋……南则巴蜀……西近邛笮”[2]3261-3262。天然的地理优势对关中地区的经济恢复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司马迁言“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2]3262可见,汉初至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逐渐跃居各地区之首。

第三,关中豪族地主集团利用经济和政治优势,垄断文化事业。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以来,关中豪族地主群起研究儒学,世代相传,使经学变成家学。时平陵人张山拊“事小夏侯建,为博士”[3]3605,在经学家学化的过程中,关中豪族地主对西汉的文化发展与继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中后期,关中豪族地主在垄断政治、经济、文化后,势力达至巅峰。汉建立后,新势力的崛起方使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有所降低。

东汉关中豪族的形成及社会地位

东汉初年,各个地区豪族地主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为新兴的政治经济力量,有的失去了原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随着东汉统治集团内部的重新整合,关中豪族地主的社会地位渐趋下降。

1东汉关中豪族的形成

东汉关中豪族是在两汉之际的农民战争和统一战争的基础上形成的。王莽之后,关中地区成为各方势力的必争之地,“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徭役烦剧……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蔽之”[3]1185,在这样的环境下,关中豪族聚族而居,筑堡自卫,不但保存了自身的实力,而且在东汉建立后得到了急剧的扩张和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东汉是在豪族的支持下建立的,必然维护豪族地主的利益,这就为关中豪族的崛起提供了条件。“西汉后期,豪族势力迅速发展,豪族与国家权利结合日益密切,已经成为了国家权利的社会基础,其势力渗透甚至左右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7]160,关中豪族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重新崛起。

右扶风马氏家族以军功取得显贵地位,“西汉时期,马氏家族之马述、马权、马通或以军功封侯,或为将军,皆有才干”[8]195。西汉后期,马援姑姊妹为汉成帝婕妤,马氏家族显赫一时,东汉建立后,马援于建武四年(公元32年)归汉,打败嚣,建立军功。“马援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先后平定陇西羌族……出征北方边郡、五陵溪蛮,最终以军功拜伏波将军,封新息候”[8]194-195,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马援小女儿被立为皇后,马氏家族地位更加显赫,“奴婢数千人以上,资产巨亿……京兆杜笃之徒数百人,常为食客,居门下、刺史、守、令多出其家”[9]857马氏遂崛起。

第二,政治中心由关中转移到中原,中央皇权与关中豪族之间的直接冲突减少。西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虽然较其他豪族有优势,但却受到皇权的抑制,西汉豪族“依仗强大的经济实力、宗族实力或政治背景,欺压兼并小民,‘武断于乡曲’,与国家争夺人口与资源,成为乡里社会中事实上的控制力量”[10]37

两汉的统治者为维护皇权和维持社会的稳定,对豪族实施了一系列打压政策,汉高帝以来实施的徙豪政策就是其中之一。“西汉的迁豪,始于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以后陆续沿袭于各代皇帝,直到汉宣帝时才废止”[11]15。西汉历代皇帝的徙豪政策使关东六国的豪族地主聚居到长安附近,形成了对皇权产生威胁的强大势力,所以汉武帝采取严厉的措施从经济和政治上对关中豪族势力进行压制。

刘秀建都洛阳后,皇权移至中原,关中豪族在没有皇权压制的情况下,不但从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而且在东汉初得到了发展。

第三,关中大族在经济和政治上仍具有影响力。两汉之际,虽然关中豪族在政治上受到南阳、河北、河南豪族的冲击,但是经济基础还是相当雄厚的,扶风茂陵窦氏、马氏、耿氏,弘农华阴杨氏,京兆尹杜陵冯氏都是当时关中的大族,社会关系复杂,经济基础雄厚,对东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东汉关中豪族的形成与政治环境变化联系密切,东汉初期政治中心移至中原,关中豪族在没有中央皇权压制的情况下,利用经济实力兼并土地,隐匿人口,攫取社会财富,经历了西汉末年的变乱和东汉初年的发展后,至东汉前中期形成。

2东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

东汉关中豪族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社会地位较西汉有所下降,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南阳、河南、河北豪族地主的兴起是关中豪族地主社会地位下降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因。西汉末年,社会动乱加剧,豪族地主皆聚众自保,一时间,“豪右往往屯聚”[9]2492,大姓各拥兵众”[9]645南阳、河南、河北豪族则在两汉之际支持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他们的势力因此迅速膨胀,取代了西汉以来垄断政治、经济、文化的关中豪族地主。

关中豪族地主曾一度是刘秀在统一全国过程中的阻碍力量。刘秀在收复关中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延岑据蓝田……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9]647。东汉初年关中豪族地主有一部分是抵制刘秀政权的,可见刘秀平定天下以后,对关中豪族地主保持警惕而不加以重用,甚至排挤打击。

东汉建立后,统治集团内部以帝乡豪族地主为主要组成部分,云台32功臣中关中豪族地主只有扶风茂陵人耿弇、万修,冯翊栎阳人景丹,扶风平陵人窦融,而关中豪族中仅窦氏统治集团内部有所作为窦融西征隗嚣窦融之侄窦固袭其父窦友爵位封显亲侯;窦宪于和帝朝“内干机密,出宣诰命”[9]813,功勋显赫,官至大将军、太傅,爵至冠军侯。

刘秀为了加强皇权,改变了统治集团内部中枢权利结构,削弱三公权利,委重任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形成虽设三公,事在台阁的局面。关中豪族地主中,担任显职的人少之又少,像尚书令这种出纳王命的官职大多由南阳、河南豪族地主充任。“南阳豪族在东汉中高级官僚体系中特别是在中央权力体系中处于最重要地位。据统计,东汉六百石以上的官吏有籍贯可考者为1077人,南阳籍官吏为122人,占总数的11.3%,位居全国首位,仅东汉前期就有53人,占东汉南阳官吏的43.3%[12]173。东汉的选官制度分别为选举、任子、辟除,豪族地主利用政治势力垄断选举,南阳豪族地主中任官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可见关中豪族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已经让位于以南阳豪族地主为代表的新兴势力。

第二,东汉中豪族地主的经济地位较西汉有所下降。东汉主要的经济模式是庄园经济,在大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经营范围广泛,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一般由豪族地主所经营,南阳人樊宏其父“世善农稼……至乃开广田土三百馀顷[9]1119,可见南阳新兴豪族地主经济实力是相当雄厚的。而关中豪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有所衰落。王莽篡汉后,农民起义遂起,关中地区成为各股势力的必争之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东汉建立以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成为东汉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帝乡南阳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豪贾巨富的聚居之地,河南和南阳豪族地主凭借政治优势,垄断仕途,荫蔽亲戚,隐匿人口土地,逃避国家赋税,壮大豪族地主势力以致垄断朝政。东汉南阳新野阴识家族“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9]1133;邓晨家族“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流衍它郡”[9]584;樊宏家族经营广泛,经济实力雄厚。关中豪族地主集团内,作为开国功臣的耿弇、万修、景丹虽然在政治上爵至公侯,但是经济实力较新兴豪族相差甚远。

东汉的高官显贵均为大庄园主,光武帝云台功臣13人为南阳大庄园主,可见南阳等新兴豪族的经济实力已非关中豪族地主所能比肩。

第三,豪族地主集团利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优势,垄断文化事业。东汉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私人传学的盛行和豪族地主的士族化,在私人传学方面,南阳豪族处于领导地位,“据统计,东汉时期南阳士人107人,五经博士5人,私人教授13人,均居全国前列,成为儒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不仅为南阳豪族的士族化提供了文化条件,而且使南阳豪族从中央到地方都保持了较高的文化优势,保证了他们在全国豪族中的核心位置”[12]177

关中豪族地主私人传学的规模相当小,根据《后汉书·儒林列传》中的记录,关中地区的儒士仅3,京兆长安人宋登、杨政;扶风人李育,比之南阳和颍川等地区,关中地区的整体文化发展水平就已经较为落后了。

东汉建立后,关中豪族地主在政治上受到新兴势力的冲击,在经济上受到战乱的影响,失去了西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确立优势地位。

三、两汉关中豪族社会地位的变迁

两汉关中豪族社会地位的形成途径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关中豪族地主在两汉时期的政治势力、经济实力、文化面貌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区别,这些区别对两汉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关中豪族的形成与中央政府的迁豪政策联系密切,迁至关中的关东豪族与关中新兴豪族经过长期融合后,形成关中豪族集团。中央皇权的迁移和两汉之际的社会动乱是东汉关中豪族形成的重要因素,东汉建都洛阳,关中豪族与中央皇权的直接冲突减少,在中央皇权束缚减弱的情况下,关中豪族得到了发展。

西汉政府从维护皇权的威严和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角度考虑,对地方豪强进行抑制。自秦汉以来,地方豪族地主以西周以来的宗法关系为纽带,在地方形成一股根深蒂固的势力,他们利用牢固的社会关系同中央政府争夺土地,人口,盐铁等资源,对皇权形成了很大的威胁。西汉历代皇帝为了防止豪族势力尾大不掉,实施了“旨在打碎这些家族之间的地区纽带”[13]78的徙豪政策,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却使关中豪族与中央皇权全面结合。

东汉时期,中央皇权移至中原地区,关中豪族则摆脱了皇权压制,高速发展。尽管与南阳等新兴豪族无法相比,但是也从西汉末年的颓势中走了出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两汉之际的社会动乱,为豪族提供了一个重建其利益和秩序的契机”[14]5。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王莽篡汉后,社会各个阶层都在进行反莽活动,“在起兵反莽的行列中,豪族阶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5]123。关中豪族抓住机会,纠集宗族,聚族自保,以观时变。东汉建立后,大部分关中豪族归顺刘秀政权,在刘秀统一全国的进程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日后崛起的政治砝码。

东汉是在豪族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统治者必然维护豪族地主的利益。虽然刘秀曾经通过“度田”打击豪族势力,但是打击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波及到已经远离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关中豪族得以发展和壮大。

西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是在皇权长期抑制的政治环境中通过与皇权的长期磨合而确立的,东汉关中豪族社会地位是在中央皇权的妥协与保护中确立的。关中豪族在东汉和西汉两个时期社会地位形成的差异性导致了社会地位的变化。

两汉时期的豪族地主势力是两汉地主政权和经济的支柱,关中豪族地主在西汉时期获得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经过两汉之际的社会动乱,东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在整个豪族地主集团内部有显著下降,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已让位于河南、南阳豪族势力。

(指导老师:张始峰)

参考文献:

[1]尹建东汉代地域性豪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关东、关中、江南及西南豪族为中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6)122-127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梁向明略论秦汉时期的豪族地主[J]固原师专学报,1985,(2)57-63

[5]李泉试论西汉高中级官吏籍贯分布[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专刊)118-125

[6]韩养民西汉豪族地主势力的膨胀和门阀制度的萌芽[J]人文杂志,1984(3)89-92

[7]崔向东西汉不同地域豪族与王莽新朝的灭亡[J]科学社会辑刊,2012,(6)159-165

[8]唐会霞两汉右扶风马氏家族述略[J]青海社会科学,2012,(5) 194-203

[9][南朝]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刘敏从抑制到容纳:两汉国家与豪族关系的发展路径[J]南开学报,2008,(3)35-39

[11]梁向明西汉迁豪述论[J]固原师专学报,1987,(1)15-21

[12]崔向东,王金阳两汉南阳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J].社会科学辑刊,2010,(4)

172-179

[13]任小波.徙往陵县的豪族--西汉一代的政治与社会[J]民族史研究,2005(00)78-104

[14]杨龙试论两汉动乱之际的社会群体[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5-9

[15]尹建东汉代“抑豪”政策的变迁与关东豪族势力的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2001,(2)

119-126

The analysis of changes of social status of the Guanzhong Gentry of the Han Dynasty

HAN Xu-hui

(Department of History,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Guanzhong landlords in the Han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force. Guanzhong Gentr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under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oved to Howe formed, Guanzhong Gentry, with it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creasing social status,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Guanzhong Gentry forces landlords to reach the pinnacl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political center moved to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Central Plains, the Guanzhong area drop off in Gentry political advantage no longer exists, economic and cultural advantage is gradually lost, increasing decline of their social status.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Guanzhong Gentry from the side of the Han Dynasty Han Dynasty reflects chang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Key words:The GuanZhong;Han dynasty;Gentry

浅析两汉关中豪族的社会地位的变迁定稿(韩旭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