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3-03-15 00:14:59

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依据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分析了其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指出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课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完善大学生实践机制;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

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著作等身。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多散见在其各种著作里,为此我们有必要历史地梳理以探讨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历程。

青年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前夕的作业《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几点考虑》中说:“我们并非总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定了。”[1]可见1718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人依赖于环境的观点对年轻的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抽象的,带有唯心主义的痕迹。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人的考察更主要的是从社会关系而非自然方面,对人的本质异化的思考更着重从社会政治方面而非宗教,从而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的本质观的超越。

伴随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进行,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有了重大突破。突出表现在:一是在《一八四四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的观点。他指出:劳动的本来意义是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而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这为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深刻论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经典的概括:“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实现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质的飞跃。

在接下来的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最后再经过恩格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阐发,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自此形成。

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