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讲记(九)

发布时间:2018-09-05 14:02:47

《定解宝灯论》讲记(九)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给大家简单讲解《定解宝灯论》。

声缘证二无我耶。

流浪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小乘的声闻和缘觉有没有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

我们为什么没有解脱,没有成佛?因为有障碍。障碍可以分两个:烦恼障和所知障;也可以分四个: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业障和烦恼障主要是障碍解脱的,所知障和习气障主要是障碍成佛的。什么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宝性论》中讲“三轮执着心,系为所知障;吝等恶分别,系为烦恼障。”烦恼障就是吝啬等恶分别念,所知障就是对三轮的执着。要断除烦恼障,就要破除人我执;要断除所知障,就要破除法我执。人我执就是将对境——人视为实有、真有。法我执就是将属于其它的法视为真有、实有。人我执和法我执,一个是烦恼的根本,一个是所知的根本。

同情心等善心和轮回之根不相违,仅以这些善心无法遣除轮回之根。我们要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就要断除烦恼障,就要破除人我执。若是破除人我执,就要证悟人无我。有人无我的智慧,就无法在相续中产生非理作意,就不造业,这样才能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这是唯一的选择。我们要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还要断除所知障,而断除所知障唯一的方法就是证悟法无我。有了证悟法无我的智慧,才能铲除所知障;铲除了所知障,才能显现本具的光明与觉性。

声闻和缘觉证悟了人无我,这是没有争论的。这里主要辩论的是:声闻和缘觉有没有证悟法无我。大家在学修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对照自己。自己有没有证悟二无我?自己所证悟的是人无我还是法无我? 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分四:一、破他宗;二、建立合理之自宗;三、以遣除疑虑宣说需证究竟法无我之理;四、建立究竟无二之唯一乘。

丁一(破他宗)分三:一、破许声缘未证法无我之观点;二、破许声缘圆满证悟二无我之观点;三、破许声缘圆满证悟自相续五蕴之观点。

戊一(破许声缘未证法无我之观点)分二:一、说他宗观点;二、进行驳斥

己一、说他宗观点:

有说声缘阿罗汉,未曾证悟法无我。

印度清辨论师、藏地遍知荣敦巴、格鲁派的夏瓦秋桑等很多大德高僧认为,声闻和缘觉只是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

佛在《般若经》、《涅槃经》、《狮吼经》等很多经典里都亲自讲到:声闻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释》中讲,为了声闻和缘觉能够获得解脱,佛宣说了人无我;为了菩萨能够成佛,佛宣说了法无我。他们以此为教证,认为声闻和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在此处先要破除这种观点。 己二、进行驳斥:

未破蕴执之我前,以彼之力不断惑。

若是没有破除将五蕴聚合视为真有、实有的执着,以它的力量一定会在相续中生起烦恼,这样无法能够断除烦恼障。若不断除烦恼障,根本不可能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不可能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

“惑”指烦恼障。

为了证悟人无我,就要破除了人我执。如果问你,“人”在哪里?“我”在哪里?你肯定会说“我”在这里。这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集合,也可以说是精神和物质的综合。现在可以分析,“我”和五蕴是一体的还是多体的?若是一体的,五蕴是五个,“我”也变成了五个,这样这个“我”就不是“一”了,与实成法的特点相违。或者是“我”是一个,五蕴也变成一个了,即精神和物质也变成了一个,这也是不合理的。若是多体的,若是除了五蕴还有另外一个我的话,就和外道所承许的我一样了。但这样的一个我应该有人能见到,佛的圆满智慧应该能见到。但是没有人见到这样的我,佛的圆满智慧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我,所以这个我是不存在的。这样,在五蕴的综合上面,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我”。“我”是由自己的心假立的、臆造的。

“我”是缘起法,不是实成、实有的。我执的对境中不存在这样一个“我”,找不到这样的“我”,这就是破除人我执。破除人我执的时候,必须要破除五蕴的聚合。这些都破除了,实际上也就破除了一部分的法我执,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若是没有破除一丝一毫的法我执,那么五蕴的聚合也不可能破除,那么俱生我执就没有破除,由他的力量会引起烦恼障。若是烦恼障没有断掉,就不能从六道轮回解脱。 所谓我亦依诸蕴,假立俱生我执境,

彼与瓶等除空基,空理无有何差别。

法我人我各自分,自性均是空性故。

所谓的“我”主要是依五蕴的聚合而假立的,是俱生我执的对境。证悟人无我的道理同样可以将如瓶子等粗大现法抉择为空。二者除了空基不同之外,所空的道理都是相同的。若依理证加以分析,虽然将法我与人我分别开来,但是二者自性上都是空性的,都不是实有的,都是假立的。

“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有什么区别呢?俱生我执是生下来的时候,就知道有个“我”,然后去执着这个“我”。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教的。遍计我执是通过观察、分析而建立的“我”。比如说,很多外道认为五蕴上不是五蕴,而是有个不可思议的我,他是恒常的、独有的,世界是由他来组成的,快乐和痛苦也是由他来制造的,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遍计我执。俱生我执是烦恼的根、轮回的根。

抉择如宝瓶等这些粗大实法为空性时,与抉择人无我的道理是相同的。证得了人无我,就能证得一部分法无我。若去仔细观察,宝瓶是由它所占面积里的微尘聚合而假立的,具特殊形状、特殊功能,我们就把它称为宝瓶。若这些微尘一分开,哪里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宝瓶啊?宝瓶可以分为瓶口、瓶腹、底座三部分,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继续再分。如,瓶口可以再按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分,就变成了更多的支分。这些支分哪一部分是宝瓶?若它们和宝瓶是一体的,那么它们就都成为了一个,你去抓宝瓶口时候,就已经抓了底座;你去毁坏宝瓶口的时候,就已经毁灭了宝瓶的底座。或者是宝瓶就变成了若干个,这样它就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就不是实成法了。可见,宝瓶是一种臆造,一种假立。

法我和人我是有分别的,但一去观察,都没有找到实有的,都是空性的,都是假立的。

如是汝等已违越,现量成立教理证,

声缘未证法无我,说法仅是立宗已。

如果认为声闻缘觉完全没有证悟法无我,已经违越了教证和理证。佛在经中说声闻缘觉证悟了法无我。而且我们通过理证去分析,声闻缘觉也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若你们仍然固执己见,不放弃这种不成熟、不了义的见解,是非常愚钝的行为,也仅仅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宗义而已。

佛经里有的讲声闻和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有的也讲声闻和缘觉证悟了法无我。按自宗观点,声闻缘觉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但非常浅薄。比如我们说“女人无腰部”,不是指她没有腰部,而是意指她的腰和男人的腰相比特别细,所以说“无腰部”。声闻和缘觉不是没有证悟法无我,是因为他们证悟的法无我太微小了,所以说“未证悟”。佛经和大德们的一些教言中讲过,声闻缘觉所证悟的空性犹如牛足迹里的水,佛菩萨证悟的空性犹如大海那么大。声闻和缘觉所证悟的空性犹如虫子咬食芥子后剩下的芥子壳里的空,极其微小;菩萨所证悟的空性,犹如整个虚空那样广大。佛在经典里讲的这些都没有冲突,都有密意,按自宗的观点都可以合理地加以解释。 戊二(破许声缘圆满证悟二无我之观点)分二:一、说彼观点;二、于此遮破

己一、说彼观点:

有者观点太过分,承许三乘见道同,

证悟无有高与低,对于显宗及密宗,

一切经续诸论典,均解释为不了义。

还有一些大德高僧所持的观点特别过分,他们认为声闻缘觉破除了一切法我执,证悟了一切法无我。他们承许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三乘见道都是同一的,所证悟的智慧没有高低之分,所证悟的空性没有区别。他们将显密经典续部中关于与自宗观点不符的都解释为是佛和大德们不了义的说法。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有这样的说法,他的很多后学者们也都这样认为。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任达瓦等其他一些大德高僧也承许这个观点。

佛经里有“声闻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教言,密宗的续部里也有“声闻缘觉和菩萨的境界有高低,智慧有圆满和不圆满的区别”的说法,印度的很多大德们的论著里也有“声闻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教言。他们都把上述这些教言解释成不了义,是佛、大德高僧们为了部分有缘众生而宣说的。而佛经里很多关于“声闻缘觉证悟法无我”的教言,才是佛真正了义的说法。他们就是这样解释佛的密意。 己二、于此遮破:

则于前入小乘者,获得大乘见道时,

毫无所断等过失,为理所害不可驳。

不定种性者进入大乘妙道之前,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已经破除了人我执,断除了烦恼障。他们到了大乘见道的时候,从一地到七地就没有所断的障碍了。因此这种观点在理证上存在非常尖锐的过患,无法能够反驳。

大乘修学者可分为两种根基:一是不定种性者,他们先修小乘声闻乘或者缘觉乘,获得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以后,在寂灭当中安住很多劫,最后由佛将他们从定中唤醒,进一步入大乘妙道;二是大乘决定种性者。不定种性者是间接入大乘的,大乘决定种性者是直接入大乘的,这是二者的区别。

他们认为,大乘菩萨在登地以后,一地到七地之间因为烦恼障还没有断掉,所以称为不净地,这期间只断烦恼障;到八地的时候才开始断所知障。这是他们讲大乘教理的时候所承许的观点。

但是,对于不定种性者,他们进入大乘妙道之前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以他们在一地到七地期间,没有要断除的障碍了。若是大乘决定种性者就有所断了,他到见道的时候只是断了一些粗大的烦恼障,一地到七地则断除一些细微的烦恼障。不定种性者这个期间毫无所断的障碍,过患就大了。没有所断的障碍就没有能断的智慧,二者是相对立存在的。能断的智慧就是地。也就是说,一地到七地也无法安立了。 复说所证虽已证,然断所断需助缘,

未证与许证相违,证违未断诸所断,

日虽升起遣黑暗,观待他缘真稀奇!

对于不定种性者,他们登地前既然证悟了法无我,就应该断除了所知障。为什么到八地才开始断呢?对此他们解释为,声缘二无我这些所证的智慧都已经证悟了,但是要断除所知障还要依靠助缘,即需要积累一个阿僧祇劫的资粮。因此在一地到七地之间,他们入定的时候保持那种不二的状态,出定的时候主要是积累资粮。既然如此,请问声缘是否证悟了法无我?若是你们认为没有证悟,这就与自己所承许的“已经圆满证悟了法无我”相违背。若是你们认为已经证悟了,那么有所证就是有能断的智慧,有能断就有所断,二者是相观待而成立的。因此对于不定种性者,他们登地前既然证悟了法无我,就应该断除了所知障,这时若还需要助缘才能断除的话,是不合理的。这种说法就犹如说“虽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但是要遣除黑暗还要观待如牦牛、柱子或宝瓶等他缘是否具足”,这是极其荒唐可笑的,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

那么针对刚才“声缘是否证悟了法无我?”这个问题,自宗是什么观点?自宗认为,声闻缘觉已经证悟了法无我,但是他们所证悟的是一部分法无我。如同喝大海的水,不是要把全部的海水都喝进去,喝一口也是“已经喝了”大海的水,就不能说“没喝”。同样,不是必须要证悟所有的法无我,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也是“证悟了法无我”。“已经证悟了法无我”,这也意指证悟了与他境界相应的全部的法无我。就像今天我问“来听《定解宝灯论》的人都到齐了没有?”有人回答说“都到齐了”,这不是指世界所有的人都到齐了,而是意指听《定解宝灯论》的人都到齐了。自宗的教理非常符合佛经的义理和理证,是有教教证和理证上的依据的。

戊三(破许声缘圆满证悟自相续五蕴之观点)分二:一、说彼观点;二、进行驳斥。

己一、说彼观点:

有说声缘自相续,五蕴虽已证空性,

他法无我未证悟。

藏地的遍知果仁巴等很多大德认为,声闻缘觉不仅证悟了人无我,还证悟了属于自相续的五蕴的这部分法无我,属于他相续的五蕴的这部分法无我还没有证悟。

他们也是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但是他们和我们自宗的观点有所不同。自宗承许声缘已经将无论是属于自相续还是他相续的,粗物和心相续都已经破了,但是极微尘和刹那心这些细微的还没有破,这里有粗大和细微的差别。也就是说已经证悟了粗大部分的法无我,但是细微部分的法无我没有证悟。他们认为,声缘破除的是属于自相续的,无论是粗大的还是细微的,所有的五蕴都已经破了。但是属于他相续的所有的五蕴都没有破除。这个观点是自宗所不承许的,接下来要对此进行驳斥。

己二、进行驳斥:

若已证悟五蕴空,则除无为法之外,

有何未证他实法?

如果声缘已经破除了自相续中属于粗大的法(如粗物和心相续)和细微的法(如极微尘和刹那心),就是已经破除了所有的五蕴。既然已经将物质和精神等这些有为法证悟为空性了,那么与它观待而成立的无为法也就空了。万法都抉择为空了,那么你们所认为的尚未破除的他法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首先破除的他宗的三个观点:一、声缘未证法无我之观点;二、声缘圆满证悟二无我之观点;三、声缘圆满证悟自相续五蕴之观点。是不是大德高僧们所成立的这些见解、观点有错误或不究竟?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是这些大德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后才建立的。他们都是佛菩萨再来,都是有智慧的人,不可能有这样的错误或不圆满的地方。之所以暂时抉择了不了义、不究竟的说法,是为了度化部分有缘众生。因为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所以要用各种的善巧方便、方法去调伏。

我们要建立无垢的自宗正见,要抉择了义的、究竟的义理,所以要去了解各种各派,并破除不了义、不究竟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分别,不能有赞叹自宗诽谤他宗的念头或想法。这些大德高僧们互相展开辩论,这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众生能够彻底地了解和领悟这些甚深的道理而示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一切都视为是调服自心的方法,是了解甚深密意的窍诀,这才是正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定解宝灯论》讲记(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