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30 23:58:22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荣昌初级中 廖开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立足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本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三、设计思想

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因此,要重在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2 能力目标:

1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收集汇报有关血液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认同血液对身体的影响,关爱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3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六、课前准备

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七、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

课时分配:一课时

八、教学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观看课件——繁忙的交通运输线动画

导言: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

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

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和氧气,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知道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氧气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转运到身体其他部位。

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大屏幕展示人体循环系统)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识。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

师:历史上,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定波折的。(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生: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

生:人类原始的血液观认为: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

师:同人类修筑的任何一条运输线相比,我们自身的运输线都要更复杂的多,它的大小支干无数,蜿蜒曲折,延伸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条运输线使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得到所需的物质,并能及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而血液正是运输的使者。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血液的过程。历史上人们在崇拜蕴藏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非常重要的的血液。

(大屏幕展示板书):流动的组织——血液。

师:关于血液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内容呢?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说出有关血液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生活中很留意,我们知道了血液是咸的、有营养、有腥味、有血糖、有血细胞并且是红色的。说起血液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下面有几个小问题要考考大家。

有关血液的小问题:

1 血液是什么颜色?什么形态?

2 血液离开人体后,如果没有特殊处理,会凝固吗?

3 如果一个人大量失血,会怎样?

4 你认为血液(

A重要 B不重要 C非常重要

学生抢答.

问:大家都知道血液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血液有哪些作用呢?

血液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呢?这是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分不开的。你知道血液有哪些成分么?

学生表达和交流。

引入:你是怎么知道血液有这些成分的呢?你想不想亲眼看到血液的这些成分呢?让我们来简单探究一下血液的成分。

(二)尝试探究血液的成分

学生分组制定计划.

探究: 血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血液里有哪些成分?

做出假设:血液里有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制定计划:……

引导:提示大家一下,你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方法,也可以借助显微镜。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借助生物书59页到61页的内容。

()分析“血液分层”演示实验

引导:我们先请选择肉眼观察的小组交流。

学生介绍方案一:血液分层实验

提问:大家请看,这就是按照他们的设计做出来的实验。这一只试管的血液没有放抗凝剂,这一只放了抗凝剂.现在有什么区别?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实验现象,再结合书上的有关介绍,讨论下列问题。

讨论一:

1 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解答此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将同体积大小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为什么铁块下沉,木块上浮?多色鸡尾酒的调制原理。)

2 分成了几层?每层什么颜色?

3 你知道这几层分别是什么物质么?

学生讨论, 交流表达结果.

提问:实验证明了我们的假设么?

学生肯定。师生小结血液的组成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引导:通过血液分层实验,我们初步知道了血液的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颜色. 那么,为什么称血液为流动的组织呢?先来认识血浆的知识。

(一)、血浆1、性质: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回答,大屏幕展示板书)

2、成分:大屏幕示图后,学生自主认识。(提示:仔细阅读教材思考:血浆中只含有营养物质吗?为准确认识血浆功能做好铺垫。)

通过对血浆成分的了解,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为什么血液被称做“流动的组织”。

生: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生: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师:那么,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提示学生从血浆成分去分析推知其功能,大屏幕展示板书。)

()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要想真正看清楚血细胞的形态,上面这个实验可以么?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

方案二: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引导:人血涂片可以是永久成片,也可以是当场现做的。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么?

引导:现在我請2位同学做医生,一位同学做病人,为我们即兴表演一下。

投影:基本剧情如下:你最近,就去看医生,医生听了你介绍的症状后,要求你做血常规化验。化验科的医生为你取血、化验。你拿了化验单给你的诊治医生。医生根据化验单诊断你得了,并建议你

提问:你当时为什么要做血常规化验?

引导:血液化验能作为医生为你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而一滴血,放在显微镜下面,医生看到了什么?医生会给你一张检验报告单。同学们看得懂那张报告单么?要是看得懂,会有什么好处?你想看懂么?

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师:下面我们就将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来详细探究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特点。

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示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给出讨论提纲

生:结合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1、如何在镜下分辨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有何特点?

2如果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可能患什么病?病人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你推断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3 如果白细胞明显增多, 最常见的是患什么病? 你推断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4 如果血小板明显减少或过多, 分别可能患什么病? 病人表现出哪些症状?你推断血小板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表达和交流

师:将显微镜的物象转换到电视屏幕(或出示血细胞图片)。学生代表发表各组观点。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形状像两面凹的圆饼,颜色是红色。(提示: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红蛋白)

生:还有一些个头比红细胞大些,但形状不是很规则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这是白细胞。

(学生在介绍的同时,教师分别出示红细胞、白细胞电镜下的图片,帮助学生辨认。)

生:为什么找不到血小板?

师:是呀,为什么没有看到血小板?

生:(思索)血小板太小了,数量也不多,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解读血液化验单

师:对。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是不同的,据此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

(大屏幕出示有关RBCWBCHB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

生:各组结合提供的参考,分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师:组织各组交流。

生:我们拿到的这份化验单,送检人是女性,各项目对应比较,发现红细胞数量偏低,而且血红蛋白含量也低于正常值。我们通过讨论初步认为此人患有贫血。

生:老师,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特点有些象小说里的侠客,“劫富济贫”:氧气多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氧气少的地方和氧气分离,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氧气从多的地方运送到少的地方。

师:这个比喻很恰当,这样可帮助我们记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特点。

生:我补充一点,红细胞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的。我前一段时间,被诊断是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时偶尔头晕,医生当时建议我注意加强营养,同时要适当补铁。

师: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大家正处在青春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

生:我们这份单子,白细胞数量比参考值偏高。白细胞是负责吞噬侵入身体的各种病菌的。我们认为这个人身体有炎症或者是患有白血病。

生:我不赞同,白血病是造血机能不正常引起的,不能单纯从白细胞多就下结论。

师:人体中白细胞的种类是比较多的,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很多,对某种病下结论一般需作许多相关检查,不能单凭一项检测就下结论。我们只是参照常规,作出简单常规推断。

生: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师:同学们通过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简要分析认识到,血液各组成部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大家不妨将本节课所认识的有关血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

生:归纳图表。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生: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补充:血液还能够调节体温)

生:以前我很害怕血,通过今天学习,感觉血液作为人体内的可以流动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在了解了它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后,感觉也没有太多的神秘。

生: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长短还不一样。

生:… … … …

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等,这方面同学们应当关注。课后可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教材后内容《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同学们对血液感兴趣的其他内容,同学们可到相关网站查询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后记:

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因此,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特别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着眼于“以人为本”课程价值取向,注重了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以学习血液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学生不仅感受到血液为人类带来的一切,而且懂得要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