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邓稼先(备作业)

发布时间:2020-04-24 09:51:28

1课时 邓稼先

一、积累与应用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基(diàn 背颂 马革尸(ɡuǒ 死而后己

Bkān 爆炸 万里(chěnɡ 截然不同

C红(yīn 昆仑 锋芒毕 引人注目

D名(shǔ 宰割 热泪满kuānɡ 鞠躬尽瘁

【答案】B

【解析】A“颂”应写为“诵”,“己”应写为“已”;C.“殷”应读为“yān”;D.“眶”应读为“kuànɡ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做事认真负责,熟悉业务,这次我们当之无愧地推荐小明负责此项工作。网]

B.《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头晕。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

D.日军在二战中干了许多坏事,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答案】C

【解析】A.“当之无愧”指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需感到惭愧。句中用错了对象,应是小明“当之无愧”;B.“惨不忍睹”指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D.“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广为流传,一般用于褒义语境中,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D.刘同才书记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可操作性,为企业、工会、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答案】D

【解析】AA.第二个逗号应改为破折号;B.双引号中的双引号应改为单引号;C.删去顿号。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锋芒毕露:

3)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的战场……

马革裹尸:

【答案】(1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2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3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5.下列对本文涉及的科学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物理学家,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奥本海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答案】A

【解析】邓稼先非“美籍华裔”,他是中国籍。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因为”;B.搭配不当,将“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改为“铭记邓稼先的事迹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D.语序不当,将“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

7.学习本文之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在线交流】假如让你穿梭时空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答案】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2)【写墓志铭】1986729,“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答案】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二、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答案】符合人物身份及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人物的语言。答题思路是:首先要明确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情形下人物的心理状态。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的方法,结合文章内容,邓稼先可能围绕着要“团结”“奋斗”等内容进行劝说。答案不唯一, 符合题目要 求即可。

2.作者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案】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的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解析】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本题写奥本海默就是为了突出邓稼先的美好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

【答案】邓稼先是 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农民的纯朴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表现两个人物各自性格特点的句子概括作答即可。

4.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有道理。 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 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 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解析】半主观试题。解答本题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从人物与历史文化背景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第1课时 邓稼先(备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