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周到文征明:吴门派书法如何欣赏

发布时间:2018-09-02 00:08:15

从沈周到文征明:吴门派书法如何欣赏

吴门派是明代中期兴起于苏州地区的书画流派。这个流派里有不少历史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最常被提到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再比如与文征明和唐寅并称“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和徐祯卿。由于苏州在明代中期极强的经济和文化实力,这一地区通过科举考试走出的文人士大夫也很多。而这些**多有两重身份,一是在朝高官要员,一是吴门书画艺术的实践者。身兼两重身份的人就更多了,远不止前面所提到的那六位。比如李应祯、吴宽,文名之盛,也是朝廷高官要员;再比如张灵,他虽然没有什么官身,却也是身体力行的吴门书画实践者。总之,明代中期开始,以苏州为中心,吴门派的书画艺术逐渐辐射开去,形成明代中期以后中国书画艺术的重心所在。不过,吴门派书画艺术却有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古代书画史上,但凡提到某某书画流派,其专业指向性是相当明确的。比如浙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时人以派别而称的绘画流派。提到浙派,其专业所指,就是绘画;比如清初“四王”和“四僧”,其称誉于世的,也是他们的绘画作品。虽然两个流派风格多有不同,但他们的专业指向性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不过,吴门派似乎是一个特例。吴门派的成员,基本都是书画皆擅长的。沈周、文征明均是书画大师,至于唐寅,山水画、人物画都很了不起。至于他的书法,虽然书法之名没有沈周、文征明那么响。不过唐寅的《落花诗》也是相当有名的书法作品而被今天国内辽博和苏博两大博物馆收藏。(下为 苏博本落花诗)

能画会书,似乎成了大多数吴门派艺术人物的标准。从这个角度说,一个流派能够在书画两个方面都有所贡献,这本身就是不同寻常的。但是,这个问题似乎还得辩证看待——吴门派的书画作品,论其艺术价值,实际上是画强于书法的。沈周和文征明作为吴门派的领军人物,他们在书画领域的创作实践,便是最好的佐证。(下为沈周像)

没有谁可以否定沈周在吴门绘画上的领导地位。沈周一生不仕,这与他家资丰厚有很大关系。生活上没有什么压力,自然不用去科举博取功名养家糊口了。书画艺术也成为他在闲暇之余怡情养性的精神寄托。沈周在世的时候,其画名就很响,《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这名气响到中枢要员,内阁大臣李东阳都知道他,甚至遇到从苏州来的官员,还亲自过问沈周的情况。对于这么一个不计功名,没有官身的普通苏州人来说。李东阳的特别过问,显得沈周不同寻常。《明史》本传最后写到沈周以母孝为由,终身不远游,亦不官。沈周这样的人,在中国古代史里,算是个地道的隐士了。只不过,他大隐隐于市。栖身于苏州吴门这样一个闹市,李东阳这样的内阁重臣还特别关照。这样的隐居,似乎颇有山中宰相的意思。实际上沈周确实是个山中宰相,虽然一辈子隐居,但是他吴门派鼻祖和领军人物的头衔却是公认的。从《明史》本传中,我们也不难读出另一层信息来:沈周为人宽厚。即便是被人当成画工,画壁画这种在当时文人眼里看来完全不入流的事情,沈周终究也没有排斥,认真对待。实际上在沈周那个时代,沈周对于应酬一类的书画创作,还是欣然答应的。有求必应,成为沈周的一个标志。后来吴门派崛起后,文征明大抵也是有求必应的。只不过,文征明作为沈周的学生,他显然是没有师父来得更实在——现存他的不少应酬之作,都是他的学生和子侄代笔而来。或许这与他应酬之作过多而忙不过来有不小的关系。沈周的书法是学黄庭坚的。想必很多读者在读某某书家解读文字的时候,都会读到这样的固定句式:某某人的书法是学某某人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去看这位书法家的字,我们却很难从他的字里真的看出古代某某书家的模样。比如,启功先生曾学过柳公权。不过,我们似乎很难从启功字体中看出除了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以外的其他风格来。当然,高深一点的书法爱好者,从书家的线条中还是可以体会出书家书写时的师承。当然,这前提是观赏者本身得有高深的书法修养。沈周的书法确实是学黄庭坚的。这点上,您或许不需要有很高深的书法修养,只需要见过黄庭坚的字,并加以对比,您就会发现我这句话说得多么直白了。比如,我们找来沈周和黄庭坚的两幅作品做一个对比,您就会明显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和师承关系来。(下为沈周 跋陆游自书诗卷)

(下为黄庭坚 松风阁诗局部)

黄体书法一直有“长枪大戟”之誉。从字形上说,黄体书法的突出表现就是长笔画的突出,以及线条的铿锵有力。苏轼曾开玩笑地讽刺黄庭坚书法有“挂蛇”的味道。那蛇挂在树上,长长的线条,差不多就是黄体字长笔画那种张扬的气息。不光是沈周,就是文征明的书法,走的差不多也是黄庭坚的套路。比如文征明的《文徽明行书诗卷》,明眼的读者,一招眼就能看出文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师承。当然了,文征明写黄体书法,这并不奇怪。毕竟文征明学画于沈周,学书于吴宽。沈周书法自是不用多说了。至于吴宽书法,也是一片宋人面目。(** 文徽明行书诗卷)

明代中期,明人书风的一大转折就是书法审美从晋唐时代的尚韵尚法转向宋代人的洒脱与个性解放。明初书坛尚未形成对宋人书法的全面学**之气,不过到了明代中期,整个书坛学**宋人书气已经蔚然成风。文征明身处这一大潮之中,当然不能免俗。沈周书法学**黄庭坚。他的模仿能力很强,写出来的字跟黄体字对比一看,真是惟妙惟肖。当然,我们可以从临摹角度赞赏沈周黄体书法的功力高深。可评论书家书法功力的深厚与否,并不能只看他临摹古人书法的手上功夫有几何。更严格点说,评价书家书法作品的优劣,更多的时候是看书作是否展现出书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这一个人书法风格,是否能与社会书法大氛围和谐并存。那么,我在这本书中谈到宋代中期的苏轼、米芾、黄庭坚的书法改革时,在提到元代赵孟頫的书法改革时,或多或少都触及过这个话题。至于明代中后期的书法,我们在评论这一时期书家以及他们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品级优劣时,也都无法绕开这一观点去处理具体的书家和书作。诚然,明代中期开始的书法复古,专复北宋书法的古,这一现象是当时社会书法大氛围、大环境的现实存在。沈周的书法作品学黄庭坚并有模有样,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没有突兀之处。但是,从作品本身的模样来说,沈周的书作对于黄庭坚的过于忠实,以至于亦步亦趋的模仿。他在步趋古人的同时,却少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因此,他的书作,尽管符合了当时书法审美的主流,却并没有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沈周的书法作品,实际并不算精湛。相比他的画作,沈周书法远还没有到开宗立派的程度,甚至比起明代后期的倪元璐、黄道周等文人书法也差距甚远。因此,沈周是一个画名远高于书名的吴门艺术人物。文征明也有老师沈周的问题。前文,我介绍过文征明书法有深厚的黄体字功力。但是,文征明的字却一样没有展现出个人的时代风貌来。只是相比他的老师沈周来说,文征明的书法层次要高上不少。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首先,文征明的书法虽然学了黄体字,但是在学黄的基础上,他略有所创新,多少融入了自己一点个人情感于其中。关于黄体字的评价,本书讨论甚多。相信读者朋友们也可以从其他途径上了解不少关于黄体字的评价。前面我们评价黄体字时所使用的“长枪大戟”一词,就清晰地告诉我们古人是如何对待黄体书法的艺术气息的。简单说,学书法若深入黄山谷,则很容易染上剑拔弩张的刚劲。这种字,很有杀红了眼的武将风气,一路打打杀杀,实在不够朴实平淡。沈周的字,这种刚劲就比较突出。虽然沈周一生隐士,隐居苏州。但他山中宰相的名气,倒是与他书法上刚性十足,长枪大戟的模样颇为相似。文征明似乎就聪明很多。他一生学过不少书家的书法,他学米芾,能够将米芾书法的那种率真与癫狂转化为为他所用的厚重与沉郁;他学黄山谷,却能将黄山谷的剑拔弩张、阳气十足中演化出一种平和之态,朴素天真。文征明大字书法受黄庭坚影响最深,不过,因为他在黄字书法中多少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会,所以,他的黄体书法,并不如师父沈周那么嚣张。文征明将黄体字写得那么平实、朴素,将黄体字原有的嚣张与放纵磨合得完全不见,这确实是一种本事。不过,文征明能够将书法表现成如此面貌,也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不小的关系。文征明一生稳健,这与他的好朋友唐伯虎有本质区别。文征明不如唐伯虎才气横溢,却能够自我克制而内敛。文征明的书法观强调“士大夫品有正人君子立朝之象。”又说“后之君子……因其笔而得其心法,其心正,则笔正,如正人君子。”显然,在文征明看来,书法与做人是紧密关联的。也正是因为文征明内敛的性格,和端正的人生态度,这才使得文征明的书法脱胎于黄山谷的长枪大戟,而一片平和之态。然而,不论怎么平和。文征明的书法,说到底,还就是黄体字的一种分支面貌。从师父沈周开始,到文征明结束。明代中期吴门派的书法家,在宗法宋人书法的基础上,一片宋人面貌。这固然是对传统的继承,沈、文书法也是在传统继承上的再创造。然而,从书法艺术的创新角度来说,沈、文书法实在保守有余而创新不足。这两位吴门派领军人物的书法尚且如此,住其他人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本书所介绍的唐寅。他的书法早年一片赵体字面目,受到明代初年的台阁体书法影响极深。倒是后来人生落魄后,书法面目有一定改观,不过总体变化也不是特别大。加之他本人用功山水、人物绘画上精力较多,倒是忽略了个人的书法面貌。写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何明代中期吴门派书法一片萎靡之态。当吴门派沈周、文征明等人执画坛牛耳之时,吴门派却没有一个实力人物挺身而出,撑起明代中期书法艺术大旗的原因了。此外,因为吴门派在明代中期书画史上影响极大,这又导致了吴门书法审美为天下士大夫所重。这种发展的最终结果便是,经由吴门派的书法发展,明代后期的书坛上,呈现一种诸侯割据的局面——再也没有如赵孟頫一样的领军人物力压群雄。各种表现主义书法大师各自为战。明代书坛群雄割据的艺术竞争局面最终形成。最后,我想再补充一点:看了上文,或许很多读者会对文征明书法的评价降低了很多。当然,从时代角度来说,文征明书法确实不够完美。当然,这主要指的是文征明的大字书法。文征明的小楷作品,那可是相当精美——文征明小楷上接赵孟頫小楷书法,而融入了自己的平和之气。整体作品流露出的温文尔雅之态,真不是一般书家所能媲美的。(下为:文征明 小楷千字文)

此外,文征明的小楷书法属于功夫字。他根正苗红,师法赵孟頫的同时,上追钟绍京、钟繇传统,笔笔精湛,没有败笔。即便他80高龄,依旧可以创作精致的小楷作品,着实让人惊叹。从小楷书法上说,文征明一代宗师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工作室名师介绍:

从沈周到文征明:吴门派书法如何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