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11-04 07:04:44

认识与实践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实践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实践也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而存在的。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时间的特定需要服务的。从古至今这些例子屡见不鲜,比如说在古代人们为了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的需要由此产生了数学;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对新动力的需要,适应这种需要出现了蒸汽机。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例如,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是为了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在现代人类的科学认识已深入宇宙的深处和基本粒子的内部,现代科学具有高难度和高精度的特点。没有现代工业所提供的各种强火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工具,如电子计算机、高能加速器,要从事现代科学研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想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餐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其次,认识是主题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见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题对课题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有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然而这种认识论有两个缺陷:意识离开时间考察认识问题;二是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最后,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一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而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会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线路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第二,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管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同意,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痕真理”、“终极真理”。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食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当食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得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着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认识与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