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3 00:42:21

【4--3--1】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1课时  经济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高

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  经济发展快

自读教材·抓基础]

1.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毗邻________,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 ________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好:人口稠密,________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________众多;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经济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_______________、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__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________,第二产业占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4)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立起以__________为主, 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以外贸为导向, 发展___________经济, 与国际市场接轨.

读图思考·拓人知]

1.教材P100图4-3-2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本图主要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阅读本图应明确下面的问题:

(1)在图中描出各3条经纬线并圈出港、澳特别行政区(注意二者相对于珠江口的位置)。

(2)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特点。

2.教材P101图4-3-3

本图主要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本图应明确下面的问题:

(1)读出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大产的比重。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读要点·破疑难]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位置的特点;

(2)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

(3)社会经济条件,如经济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力量、劳动力、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环境条件、社会协作条件等。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发展条件时,一定要把握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体现区域特征。

对点演练·清题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省区在10年间 (  )

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 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 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

4.该省区最可能是下列四省中的 (  )

A.吉林 B.青海 C.广东 D.山西

知识点二 城市化水平高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城市群,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读图思考·拓人知]

教材P103图4-3-6

  本图旨在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数量、规模及分布特点。阅读本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图示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共分几个等级?城市规模与数量有何关系?

(2)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其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解读要点·破疑难]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 1)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即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 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 2) 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 即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一定阶段内越来越大.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 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基础设施条件、 市场条件等越来越完善.由此可知,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互相影响、 互相推动的发展过程.

3.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对点演练·清题点]

5.填写结构图,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作用:

供选项目:A、工业化 B、城镇数量增多 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E、城市化水平提高 F、城镇就业机会增多 G人口迁往城镇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6--8题。

6.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

7.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8.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

【4--3--1】-----课后检测·全通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越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5、6 题。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 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

6.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9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7.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8.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面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1990年以来,该省(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

11.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相对于图中其他地区,甲省南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

A.资源丰富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交通便利

13.为实现甲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理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动力导向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4--15题。

14.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15.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16.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简图及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2)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17.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

(2)区域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会引起资金等经济要素的转移,并导致产业转移。右图中箭头代表的经济要素有资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试分析这种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4--3--1】-------【答案部分】

知识点一  经济发展快

读图思考·拓人知]

1.教材P100图4-3-2

(1)提示: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东侧,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西侧。

(2) 提示: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从海路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南邻南海;从相对位置看: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教材P101图4-3-3

(1)提示: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占9%;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41% 。

(2) 提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出从快速增长到缓慢下降的过程,第三产业则显示出持续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模式呈现为“三、二、一”结构。

对点演练·清题点]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答案】3.D 4.C【解析】第3题,由图看出,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略有上升,仍占主导地位(产值大于5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但仍低于50%,所以仍低于第二产业比重。第4题,该省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小,所以该省经济发达,最可能为四省中的广东省。

知识点二 城市化水平高

读图思考·拓人知]

教材P103图4-3-6

(1) 提示:图中图例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城市规模共分五个等级;城市规模越大其数量越少。

(2)提示:主要分布于珠江下游,珠江口两侧,毗邻港澳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适合城市的建设;②毗邻港澳,有较好的区位优势;③国家政策支持,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政治中心和沿海开放城市。

(3)提示: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对点演练·清题点]

5.提示:图中的结构关系是A→F→G→BC→D→E,体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动的关系。

【答案】 6.A 7.B 8.D【解析】 第6题,①模式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新兴工业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只有硅谷符合要求。第7题,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珠江三角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8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来讲,发展的较早,20世纪90年代后,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课后检测·全通关]

【答案】 1.C 2.B【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面积大,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不丰富。

【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该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部地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但这不是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第6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7.C  8.B 9.B【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根据表中数据可直接读出四大经济圈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8题,本题考查四大经济圈的特征,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第9题,本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应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答案】 10.A 11.C 【解析】第10题,结合图表资料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该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知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选项B错误;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下降,但是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呈增长状态,选项C错误;随经济的发展该省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选项D错误。第11题,2008年该省城市化水平高于40%,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该省城市化水平虽然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在缩小。

【答案】 12.A 13.D【解析】第12题,本题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优势,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甲省南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因此选A。第13题,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对于矿业城市来说,直接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现实,而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解析】14.B 15.C 第14题,图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从上到下依次是: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东北模式。这些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15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16.【答案】(1)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工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好;是著名的侨乡。 (2)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大力发展重化工业,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

17.【答案】(1)

(2)技术、管理经验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4--3--1》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