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视阈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

发布时间:2015-04-21 19:32:38

公平正义视阈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已经把公平正义看作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体现,并将之确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公平正义的视角,分析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即在厘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有效供给

公平正义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原则。自古以来,人们都是用公平、正义、公正、正道等道德要求来解释政治的。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此处所说的,就是指正道、正义、公正。现代政治学家罗尔斯(1988)指出: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当前,我国已经把公平正义看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体现,并将之确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正是如此,公平正义作为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的核心主题,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标准,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亦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关键(H.G Frederickson2010)。因此,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日益见涨,政府要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和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日益增多。但由于我国基础性公共服务良性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充分、不稳定,缺乏制度化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以教育为例。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在稳步上升,但仍未实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的4%的水平。2003年以来国家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又开始走低。2004年教育实际支出只占本年度财政总支出的1%(贺大为,2006)。由于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和不适当地推行教育产业化,使得居民家庭在基础教育领域负担过重。

公平正义视阈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