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口才)怎么博取他人同情心

发布时间:2019-06-20 16:47:19

怎么博取他人同情心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可以适当示弱,以博取对方对自己产生同情之心,从而让自己的说服变得更为顺利。那么为什么适当示弱、博取他人的同情便可以增强说服的力度呢?这是因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同情他人的天性。那么,怎么博取他人同情心呢?

亚当·斯密说: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触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的确是这样,人们总会对别人的命运产生兴趣,不论是别人的幸福还是不幸。而当一个人亲眼目睹过或者是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时,就会在心中产生同情或怜悯。但这种情感不只专属善良之人,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底,哪怕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一样具有同情之心。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同情心在其儿童时期就已经萌芽,而相关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十分健康的话,这个人就应该是有同情心的。英国的心理学研究者迈克尔·巴尼西说:实验证明,一个人的触觉系统是与同情的某些特定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的。

叔本华认为,同情心就是指对他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它基于看透他人和自我之间的无差异性。而人与人之间是高度相似的,所以,别人的行为可以反推到自己身上,通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体验别人的感受。要想对他人身处的境遇有所体验,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想象,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别人的感受。可是想象,除了能让我们懂得如果身临其境会怎样外,并没有别的长处。当我们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时,其实我们感官的印象并不是他人真实的感受,而只是对他人感受所做的模拟。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情境中,以为自己正经受着与他人同样的痛苦或烦恼,这时,自身仿佛已与那个人合二为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他人的感受。于是,就全盘接受了这种痛苦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痛苦,而这时我们就真的为之所动了。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同情是这样描述的:旁观者的同情心必定完全产生于一种想象,即如果自己处于上述悲惨境地而又能用健全理智和判断力去思考(这是不可能的),自己会是什么感觉。正因为人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别人的痛苦,所以才能产生与他人相似的感情。如,在观看一部电影时,当里面的角色被施以酷刑时,我们会被那种惨不忍睹的画面深深震撼,继而想象自己在那样的情境下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于是,我们就会同情起被施以酷刑的人来。同样,当我们在观看一场惊险的杂技表演时,也会为正在进行高难动作表演的演员捏一把汗,这也是因为我们对此进行了想象,把表演者置换为自己,所以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危险,从而在心底里叹一声:这份工作太辛苦、太危险了!于是,对表演者的同情也油然而生。由于同情心可以让人们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同情心也就成为了人们用以传达并分享感情的基础。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们的直接同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事实正是如此,人们在比自己幸福的人面前时,大多有的是一种嫉妒心理,而在弱者和不幸者的面前,却会产生同情心。

网上曾疯传这样一则故事:徐州的一名入室行窃者,一天偷偷地潜入了一户住家,当他看到屋子里家徒四壁、破烂不堪时,明白了这家主人的困窘,于是,他的同情心油然而生,不但没有拿走任何东西,还在离开的时候留下200元钱,并在一张便条上写着让主人用它去换一把新锁。当这家主人回来时,发现这一便条后,愣了很久,因为她没想到小偷会这样做。据此分析,这个小偷之所以会这样做,也应该源于他的同情之心。或许这家的贫穷,唤起了他自身的某些记忆,想到了贫困人家生活的不易。于是,同情心起,为那家人留下了200元钱。同情他人,往往无关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多的是来源于那份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因此说,人的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既然是这样,当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就可以尝试着去博取他人对自己的同情,利用这点使自己的说服更加顺利。

我们在与人沟通时,要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利用人类同情的天性,想方设法地引导对方与自己产生同样的感受,进而达到致使对方产生同情心的目的。一旦博取了他人的同情心,那么什么事情都可能有机会解决。因为,对方已经不再从心里对我们设防,这样我们就可以动用智慧,以巧妙的说话方式将我们的想法灌输给对方,从而让他顺理成章地接受我们的建议,使我们达到说服他的目的。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当手头拮据时,就需要向别人去借钱。如果跟自己要好的朋友借,可能不需要费太大周折,可有时候,也会遇到向一般的朋友借钱的状况,这时,就要借钱人讲究说话技巧了。有些人可能就深谙示弱之道,为了能够借到钱,解燃眉之急,就会在朋友面前示弱,以达到唤起朋友的同情心的目的,从而将钱借到手。而缺钱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所以,说服者只要能将被借者带入到一种他熟悉的情境中,去重新感受那份窘境曾带给自己怎样的心理负担时,基本上他的说服就成功了一半。因为,被借者由自身的感受唤醒了对借钱人的同情之心,因此,被借者坐视不理的情况可能就会改变。

同情心是人的天性,它不局限于一切的道德力量,只要说服者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将对方带入感同身受的情境中,就会引发对方的同情心的产生,这样说服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在社会中,沟通需要技巧,说服他人更需要智慧,因此,在说服他人时,一定要懂得利用人类的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来使自己获取成功的机会。而学会博取他人的同情心就是其中一个技巧。

(沟通与口才)怎么博取他人同情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