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19-11-13


繁忙的工作之余,拼凑起零星时间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反映当今医生职业生活的医疗大剧《医者仁心》,剧情虽然零碎,但其中有两件事却让我感慨万分……
其一:美东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钟立行亲自抢救遭遇车祸的妹妹却无力回天,他忍着悲伤用妹妹的心脏为70岁的露茜成功进行了第二次心脏移植手术,露茜家属却要控告他,仅仅因为该患者怕疼痛签署过一份拒绝任何非人道救助的协议。
其二:仁华医院副院长武明训在知道患者王欢身体条件恶化可能会死亡、家属也付不起高额医药费的情况下仍然不惜一切代价,再三坚持为王欢救治,但终因王欢没能挺过第二次肾移植后出现的暴发性多器官衰竭,结果医院和武明训被告上法庭。
前者发生在美国,后者发生于当代中国,地域不同、国情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钟立行和武明训很清楚无论成败都会给自己惹下麻烦,却还是决定先救人,不为别的,因为他们都是医生,因为他们对生命的敬畏……
诚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医患关系渐趋紧张,医疗环境渐趋恶化,各地频现的医闹甚至医生被害的事件,让我也曾迷惘过。作为一个麻醉医生,我曾亲历过多次惊心动魄心力交瘁的成功抢救,也曾被批评过没注意自我保护……
但是,医生都开始注意保护自己了,谁来救护病人呢?当患者的生命面临着死神的威胁时,我们医生该如何抉择?
医生过于自我保护,救治患者时就会因为怕承担责任和风险而畏首畏尾,导致患者可能因此失去治愈或生还的机会。然而,医生是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天职的,离开这一点,医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本可救治的患者失去生命,身为医生难道就能心安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因此,当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时,医生应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全力投入救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绝不轻言放弃。这样,纵因医疗局限而救治失败,或者被告上法庭,也可以问心无愧!医生的心中,患者的生命应该高于一切!


1

本周,央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医者仁心》引发关注。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医生职业生活的医疗剧,《医者仁心》自去年年底在重庆低调开机后,即对外封锁消息。因为正处在医疗制度改革的关键期,又因为医疗剧独特的话题性及政策的敏感性,卫生部、央视、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多方力量层层把关,历时10个月才得以在央视播出。

《医者仁心》故事梗概

老院长即将退休,雄心勃勃的副院长武明训即将接任,请回美国著名心脏外科医生钟立行助阵。医院接二连三出事,有管理上的疏忽,有技术上的失误,也有无力回天的医学局限。患者不理解,医闹煽风点火;个别医生利欲熏心,惹来无数麻烦,仁华医院一时成为火药桶……

专家点评

《医者仁心》是一部正面直击医疗界面临的压力与困境的作品,也是一部重塑医疗行业理想信仰与职业精神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能够触动人的灵魂深处,既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充满理想主义激情。

——卫生部对本剧的评价

整部戏触及了医生的灵魂,也触及了观众的灵魂——该剧描述的是医疗卫生行业,但又不仅仅是医疗卫生行业,而对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道德、信义、诚信、诚实等等,都有深远的意义。

——审片组意见

在海外,有影响的医疗类型剧相当多,日本有《白色巨塔》,美国有《实习生格蕾》《急诊室的故事》,韩国有《医疗先锋》。就连港剧《妙手仁心》也因受追捧而拍摄了多部续集。但在中国内地,这类题材剧的拍摄一直是敏感话题,又由于内地缺少精通医学又擅长写作的编剧,医疗剧一直未像谍战戏、家庭伦理戏一样成规模。早前导演郑晓龙拍过一部医疗剧《永不放弃》,但由于当年拍摄条件有限,全剧反响平平。直至今年,六六创作的小说《心术》获批拍摄电视剧,人们才将注意力再度集中到这个极具话题性和敏感度并且关乎百姓生命的医疗类型剧中。遗憾的是,仓促上马的《心术》筹拍途中意外中断,原因之一是编剧六六自认没有做好善全准备……实拍过程中才发现这个故事承载了太多社会话题……到电视剧框架的时候,故事本身的分量不足以承载大量的评论对话

《医者仁心》则做了精心准备。编剧兼制片人徐萌花了5年时间深入各大医院,亲身体验医生职业生活,讨教医学难题,见识大大小小病例,与患者深入交流。曾任《焦点访谈》记者的徐萌,以记者独有的犀利笔锋及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处理题材的眼光,冲破医疗专业壁垒,写作了被医疗界专业人士高度认可的《医者仁心》。正如徐萌所言,在中国,写医疗职业剧,不可能像《白色巨塔》那样简单直接切入主题,直接写治病救人,医患矛盾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焦点话题;如果直接绕过去,写一群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会让人感觉作品是在。所以,整部剧一上来便直指医患矛盾:谢君豪饰演的钟立行在美国行医,面临患者的控告。因为感情受挫,回到中国,一下飞机,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样的开篇一上来就告诉观众,医患矛盾并非中国独有,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难题。试着让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医患关系与医患矛盾,暂时从医患身份中抽离,用客观视角重新审视医患关系和我们的生活。

2


我们抱怨医院、医生,但我们是不是合格的患者?

记者:单从剧名看,《医者仁心》像在歌颂医生职业操守,但事实是,中国的医患关系很紧张,一些患者并不认同仁心说。

徐萌:可能大家觉得我把医生写得太好了,其实不是,我只是客观地表达。当你了解一个职业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真不容易。医患之间就像A面和B面,大家互相看一下,我不指望解决,但至少给大家提供一个视角。其实全世界的医患关系都存在,《实习生格蕾》也是花了一定比例写这事,但他们医疗体系相对成熟。中国发展快,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换中,很多人的心理会失衡,社会分配不公、医疗投入少、患者的医疗知识差,方方面面因素,令医患矛盾比较集中和尖锐。这里有医生的问题,也有患者的问题。我觉得要客观、冷静、科学地看这事,你怎么看这个职业,看我们这个社会关系?不管医生还是患者,都是生命个体,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而且医学是有局限的,医生也是肉眼凡胎,要年复一年地磨练。大家可能不太想这事,一到医院就着急,就把医生和病搁一起了,收费再一高,就容易出问题。实际上,社会公共保障体系没有确立,医疗资源少,公立三甲医院规定一个大夫一天要看70个病人,你算一下工作时间,一个病人只有7分钟的时间,就像戏里写的,病人到医院,穿着高领衫,量血压都量不了。我想说的是,我们抱怨医院,抱怨医生,但我们自己是不是合格的患者?就是说你对生命这件事是不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记者:有人把它称做中国版《白色巨塔》,你觉得贴切吗?

徐萌:导演拍摄时老想让谢君豪财前的劲儿,我就纠正他,因为《白色巨塔》写的是一个向上爬的故事,有一点纠结。医学界确实是白色巨塔,从上医学院到爬到塔尖,需要15~18年,但往上爬的野心和不顾一切我不想要,我更希望从本质上贴近《实习生格蕾》和《急诊室的故事》,他们一方面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是中国医生独有的生存压力和特殊的医患关系所致;但更多的是站在生命前沿,拯救生命,救死扶伤,捍卫自己的职业精神。所以,这里有励志、青春,有对职业的热爱和大情怀,年轻人看了不会觉得闷。

医生很容易有精英意识,确实有一点自命清高。

记者:六六前一段写了《心术》,在改编剧本时遇到了难题,导致拍摄停机。你在创作剧本时是不是也遇到诸多难题?

徐萌:我写的时候去过人民医院,当时的副院长就是这戏男一号的原型,他老婆是麻醉科主任,特傲慢,跟陈瑾演的江一丹一样,从头到尾不理人。最难的是你的剧情怎么跟医案结合。为什么我花了这么长时间写作,真是一点点抠,买美国出版的经典案例、专业书、急诊室手册、肾移植手册、心血管分布图,但怎么定位很难,视角要不一样。我从急诊入手,由外及内,一直推进到手术室。你要把医院的全貌展示出来,设置人物关系是非常难的,你要找案例,找事件,找符合医生职业生活的情感故事和职业故事。第一稿出来的框架,外人是看不懂的,里面太多专业的内容,一个数据都不能丢,我直接把化验单数据附在剧本上,否则拍的时候就会失真。

记者:跟医生接触这么长时间,他们和你想象的吻合吗?是有些人认为的傲慢冷酷吗?在这部戏里会怎么解读他们?

3


徐萌:不一样,他们有职业的面孔。有时候他们冷漠是因为,一方面确实很累,工作量非常大。另一方面也有心理的自我保护,他们不能投入太多感情,否则技术动作就会变形。但私下接触,他们跟我们普通人是一样的。

当然,医生很容易有精英意识,确实有一点自命清高。所以我设置了陈瑾饰演的角色和小保姆的关系,因为压力大,整天跟小保姆发火,实际上是她控制不了,心理枯竭。这戏里的女人都是断翅的天使,她们的心灵其实是不完整的。最后陈瑾露出女人柔软的一面,她请求小保姆回来,但女孩特强硬地说:阿姨,我不会麻烦你的,我以前恨你,现在不恨了,但我只求你用一眨眼的工夫看看我们这群人,就够了。这条线是我特别关注的一条线。其实我们这个社会是短板在起作用,当你在医疗上占据主导,在社会形态上是某种精英时,请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所谓众生平等,要把你的身段和姿态全部放下。

这个社会再不说真话就完蛋了。

记者:在创作这部剧时,有没有受到阻力,比如不能触及医院的灰暗面?

徐萌:这个话题确实难把握,但我没有受到任何压力,没有人告诉我什么不能碰,最后的审片意见都是修改某些专业场景,比如手术的血腥场面暴露太多。这部戏我写得挺泼辣的,一点都没回避问题,包括行业的自我保护,出了事集体封口,然后互相躲闪,让记者追得满世界跑,曝光后调查组进来,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把每个人都放在风口浪尖。因为我是《焦点访谈》记者出身,我知道真实的必要,最终我是寄希望于知识分子良心与道德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回归,其实知识分子不缺清醒,而是缺少回归的勇气。这部戏希望打开言路,提供一个平台,真的,我觉得这个社会再不说真话就完蛋了,反正这部戏我是开了炮,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觉得这戏播不了。潘虹就说,这部要能播真是功德无量,现在医患都打成这样了,是应该有人说说这事了。

记者:这部戏里有没有你没说透的东西,会写续集吗?

徐萌:这部戏里我写到了社会性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写了人心,第二部就要写人术了,就是我们有了好的医疗环境,投入增加了,患者也理解你了,你拥有最好的医疗,但你有没有冷暴力?我要写医生本身,其实医生的冷暴力是最可怕的,包括过度医疗,这才是最扎人的。

虽然戏里有些情节缺乏现实性,比如武明训一个副院长去报社的一个小记者理论,但总的说来还算是反映了医疗环境的很多问题。
就像LS所讲,社会是个大染缸,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专业性,也都有社会共性,医疗行业也难独善其身;然而医生手里的病人的生命是医疗行业最有效的约束,其他行业也许就不一定了,T3航站楼弱不禁风、神马三聚氰胺牛奶、神马矿难、神马学术FB…… 但是大家神马时候发现了媒体揭露记者行业的弊病了?
很多时候,记者也正是由于社会共性问题,没有公正报道医疗行业。就像剧中小记者跟武明训说的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但死了人就是你们的责任。炒作医患关系可以吸引眼球,让记者们能在自己的仕途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越来越不信任媒体了,但是我们是被宣传者,只能不听不信,而不能将真相宣传


4

从《医者仁心》看医患关系
最近几年,我已经很少能有兴致,静下心来去看一集一集的电视连续剧了。原因也很简单,现在高质量的国产电视剧已经很少,再者主要是没有大块的时间用以消遣。有几次在早会上,医院领导建议大家收看中央八套的电视剧《医者仁心》,说是很不错。那时候苏州市卫生局还没有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去收看。我思想上也没有重视,认为电视剧不都那么回事吗。依然是晚饭后去散步,锻炼锻炼身体。等到能坐下来看电视的时候,也都是找找新闻看,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国内的、国际的,各种各样的新闻我都喜欢看,所以没有能在电视里收看到一集《医者仁心》。后来听很多同事反映说不错的时候,《医者仁心》已经播完了。
不过,现在是信息时代,这样的遗憾不会成为永久的遗憾。我把单位里不知从哪儿搞到的《医者仁心》33集全部拷到我家的电脑上,试看了一集之后,再也不能自已。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我将《医者仁心》全部看完!有几天晚上都是看到十二点多,已经有点影响自己的休息了。不过,非常值得!真希望全国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能够收看,我更希望全国人民都去收看,这样非医卫人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医院、医生及医患关系的现状,多一些社会的理解。非常感谢该剧编导及演员们的辛勤付出!
这是一部非常让人震撼的影视作品!她全景式的展示了医院、医生(护士)、患者、医药代表、新闻媒体以及当前十分紧张的医患关系。她是那样的真实,仿佛一幕幕的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到有朝气、有正义感、严谨敬业的医生而感动;看到自私、虚荣、争名夺利且不把病人的安全放在眼里的医生而愤怒!直到现在,我仍然忿忿不平:为什么医院没有处分那个极不负责任的王冬医生!
看到令人揪心的医患纠纷,我的心里特别压抑!我对一同看电视剧的老婆说,我真的要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才能继续看下去。尽管我也知道,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但是如此真实、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还是让同为医生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电视剧里武院长的一席话讲的那样:果医生都想着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时候,谁来保护患者!现实生活中不就是这样吗?本来几个简单的检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医生却要给病人做大量的、重复的检查。为什么?怕一旦漏诊、至仅仅晚两天诊断时遭到病人的投诉而引发纠纷!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病人要花费更多的钱在一些并不必要的检查上,这应该也是病人看病贵的一个原因。
剧中也揭露了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达到自己的私利,置事实于不顾,甚至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在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上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近几年来,医患双方关系总是以对立面的形象出现,医患双方真的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不是现在的医疗事故增加了呢?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医疗事故近几年非但没有增加,而且明显减少。但奇怪的是医疗纠纷却几倍、十几倍地增加了。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病人乃至整个社会对医院、医疗技术的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理解。一旦出现病人死亡、残疾等,便以为是医疗事故,吵闹、打骂、人身攻击也随之而来。剧中王欢的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好好一个孩子,怎么就死了?这话说给哪个人听,都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明白:一个肾脏衰竭的病人,不论哪种意义上说都不是一个好好的人况且连续两次做了肾脏移植术。当然,剧中武院长在病人欠下巨额医疗费的情况下,居然还敢给病人做肾脏移植手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也一直在为他捏一把汗:如果病人的预后不好,巨额医药费怎么要回?病人家属会不会找医院的差错,从而拒付甚至要求医院赔钱?我的担心果真在以后的情节中表现出来,好在欢欢妈没有听信医闹的话,把医院闹个天翻地覆,也算是她还有良知。但让精心救治他们的医生站在被告席上,不能不说也是做医生的悲哀、这个社会的悲哀!
二、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医务人员的收入,90%以上靠医院自己挣。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尚未完善建立起来,即便是有医保的患者,也需自付许多费用,医患之间缺乏缓冲地带。一旦生病,家庭负担就很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欢欢的
5

妈妈死了儿子,而且还欠医院的巨额医药费,要把房子卖了才能还得上。经济问题成为医患矛盾加剧的重要因素。
三、新闻舆论导向有问题。一部分医务人员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形象。是,近年来正面反映医务人员高尚情操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实在太少,而对个别医德败坏医生的曝光有加,造成了全社会对医务人员印象不佳的不利导向。新闻媒体单位应该反思,你们正在引导全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医疗环境,怎样的医患关系?不良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从深远的意义上讲,受害的最终还是患者。因为有许多医务人员宁愿采用不利于病人但却符合医疗原则、能保护好自己的治疗方案,而不愿意采用有利于病人病情却不合医疗常规的治疗措施。剧中王冬医师在给一位心肌肥大的病人贺志梅做手术时,打开了胸腔却找不到主动脉,无法建立体外循环,也就是无法继续手术。下一步怎么处理,我想绝大部分医生都会选择王冬医师的做法,给病人家属沟通一下后关胸。可是钟主任却创造性的选择了通过静脉建立体外循环,使手术成功地进行下去。这样做的结果:一种是手术成功,病人获救了;另一种结果就是患者死在手术台上。可是现实社会中又有几人敢像钟立行主任那样冒险去做呢?然而,如果缺少冒险、缺少探索精神,医学的进步就难以持续。
四、出现医疗纠纷、医疗差错事故后不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一个小小的纠纷的处理也要拖上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五、医患沟通不畅。现在许多医院都在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江苏省苏州市甚至在病历中加入了《医患沟通备忘录》,要求医生要和每一位住院病人多次沟通,做好记录并让病人本人或家属签字。可是现在有些医生还是不能真正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给病人沟通时也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甚至没有任何沟通内容就要病人签好字,以后再补填内容。真正能做好、做到位的临床医生还是不多。
医患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是医患双方的事,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医患两方,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让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趋于缓和,走向良性的循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媒体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旦放假三天,哪也没去,家中网上将《医者仁心》一口气看完,感触颇多。

因为是医生,因此一开始用一种非常挑剔的眼光去看它,认为它并不真实,技术错误很多,甚至一度认为有些滥,不想再看下去,以为就是树立一个钟立行这样的道德标杆而且。后来坚持看下去,感觉该剧很有深度,引人思考,比起那些爱得要死要活的娱乐剧好得多,看完以后认为这是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好电视剧,值得一看。

剧中呈现了四种形式的医闹或者医告,分别是:暴力型,没钱型,权力型和有钱型。
1.暴力型,剧中第一场医闹。这种广大医生见得实在太多,病人借助医闹的打砸和殴打医生护士,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逼医院就范。这种类型使医务人员怀疑自己职业的神圣性。
2.没钱型。王欢的母亲。他们的情况非常值得同情,也常常能够得到医务人员的同情,往往医务人员不遗余力救治。可是,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他们又翻脸,怀疑医生的用心,并且没完没了地告状。经常严重伤害医务人员的感情,使医务人员不敢随便用同情心,变得冷漠。 3.权力型。金行长的母亲案例。由于医生的某些失误,有权利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报复医院或者医生。这种类型使医务人员自然要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也加重医务人员有追求权利的欲望。 4.有钱型。钱宽案例。在有钱人面前,医务人员非常无奈,只能任凭驱使。这种类型加强医务人员追求金钱的欲望。
剧中这四种医闹或者医告最终还都有较好的解决,现实中却并非如此



6


本剧最大的看点就是对人性的两面性做了深入的剖析。人都是有善与恶的两面,善人身上有恶,恶人身上也有善,没有绝对善和绝对恶的人。与以往电视剧,善与恶泾渭分明,善与恶水火不容有很大区别,正式该剧成功之处。

正直的武明训和严如玉会为了医院利益掩盖真相,任劳任怨的刘敏和满腔热血的丁海也会堕落。贿赂医生的徐达恺会为抢救病人不遗余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林秀会认真对待感情,并且能够明辨大是大非。贪官陈光远关键时候也会良心发现,最终自首。胡搅蛮缠的钱宽会有一片孝心。

剧中似乎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即便是作为标杆的钟立行也有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冷冰冰的感觉。本剧向我们揭示一个道理,人都有向善之心,也都有向恶的本能,人是会变的,关键看人的处境如何。人的生活于环境良好,压力较少,人就会向善。如果生活于环境恶劣,压力很大的情形下,就会激发人向恶的本能。加上人是会被诱惑的,如同饥饿的老鼠无法经得住老鼠夹上食物的诱惑而挺而走险。

要抑制医务人员的恶,必须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本剧重大缺陷:

1.仍然错误认为患者将生命交托给医生。这是医患冲突的核心问题。患者真的把生命交给医生了吗?医生承受得起这样的交托吗?不能!医学的能力十分有限,病人的生命实际掌握在自然的手中。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就是掌握在上帝手中,阎王手中,阿拉的手中。无论哪种信仰,或者认为善恶有报,可能是今世之因,也可能是前世之因,或者认为人本有原罪。总之,疾病和死亡是对罪恶的惩罚。医生治病,乃是神对人的善行的奖赏。中国人如果没有这个信仰,就永远不可能理解医生的工作性质--治病救人,医生的职业也很难有神圣性。不明白为什么丝毫没有涉及信仰和宗教问题,剧中反复提到医生职业的神圣性,却为什么不提呢。

2.本剧没有对JC到底应该在医患冲突中扮演什么角色提出任何讨论,只是反复说:有政策。让JC爱上护士长。难道让全国的男JC都娶女医生和护士才能保护她们的安全?讨论了医生、护士、干部、记者、律师、医闹和病家,为什么唯独没有讨论JC这一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讨论如何从法律上保护医务人员的权利,而且是有效的保护。

3.本剧没有对医务人员的付出进行量化,就是医务人员到底拿多少钱合适,仍然要求医务人员超脱,向苦行僧一样追求理想。而实际上医务人员根本无法超脱,刘敏就是因为想为女儿筹集学费堕落了。为什么剧中丝毫不讨论这个极为重要,广大医务人员十分纠结的问题呢?

所以,总体看来,虽然本剧有较大突破,但还是逃不出和稀泥或者和事老的范畴,也就是: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搞坏了对谁也没好处,大家互相理解,别互相较真,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难道这样就够了吗?期待下一部医疗剧能够有更大突破。




7

观后感(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医者仁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