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发布时间:

谈《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钟祥学院07春汉语言文学程兴海

《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要塑造对象,用精美的语言,生动描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神话、童话故事。全书充满了浪漫色彩,在笔者看来此书之所以令世人百读不厌,主要反映在其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独特之处:第一、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情节,把主要人物刻画得天衣无缝;第二、善于用对比衬托人物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引用唐僧和猪八戒与孙悟空进行对比,更加彰显了孙悟空的形象完美无缺;第三、借现实社会定相关人物的艺术手法。由于封建社会里上下勾结,作者笔下的孙悟空虽具了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最终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也就是封建制度的框框。在这个限制之下,借用神魔刻画出了许多不同人物的形态特征。
一、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人物的艺术手法。
全书成功地写出了孙悟空、猪八戒的鲜明性格。在矛盾斗争中,在简单的语言和行动中,在战斗中来刻画主要人物的形象。孙悟空的乐观、机智、勇敢、坚定和他那神通变化是与他那大闹天宫、闹地府、闹龙宫、斗神仙、斗龙王、斗妖怪这些故事情节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倘若离开了孙悟空,这些故事就会失去它生动的艺术光彩。离开了这些故事,也就没有了孙悟空这个战斗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这只天生的石猴,一落地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一回),令人们自然觉得他不是一个安份的人物。他不愿意象普通猿猴那样老了死了,于是,他到处奔波,四处求仙访友,寻求长生之道,最终找到了他真正的老师——菩提祖师,传授了他法术。但他仍然逃不出生死轮回,于是他便大闹地府,划掉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轮回。随着他的本事越来越高,他不甘心于小小花果山为王的现实生活,为了增
1

强自己的实力,他到水晶宫取来如意金箍棒,大闹龙宫,惊动天庭。玉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先封他“弼马温”,后又封他“齐天大圣”,他仍不满足,于是在天宫中偷吃蟠桃,偷御酒仙丹,大闹天空,特别是从太白金星的“八卦炉”中出来后,更是炼就了一对火眼金睛,没有人能抵档得住了。四大金刚被他打败,连玉帝都吓得战战兢兢。在万般无赖之下,玉帝慌忙传旨令游奕灵官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祖来降伏,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在漫长的五百年中,孙悟空知悔了,在观音的指点下,拜唐僧为师,并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自此走上了生活的正轨。
紧接着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人物神态,描述出了在取经途中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并彻底展示了孙悟空的性格特征,特别突出了他的智慧,这些和以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只是折腾造反,而今是在不断斗争,并且斗争的策略越来越多,斗争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了。和铁扇公主斗时,钻到对方的肚子里;在狮驼洞变成小虫钻入狮魔王的肚子里,这个方法制服了两个妖怪。平顶山莲花洞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变着手法把紫金葫芦、玉净瓶骗到手,成功制服妖魔,确保了师父和师弟们的平安。可以说把悟空写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聪明善斗。这些在作者的丰富语言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二、善于用对比衬托人物的艺术手法。
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他是一个大胆的、富有斗争精神的人物,从某些地方来看,简直又有些无法无天,他不理睬天空神圣不可侵犯的说教,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殿,闯入天宫,把天宫闹得不亦乐乎。他不管生死定数“天道轮回”的说教,偏偏打入冥司,强行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他也不理天子独尊,下不犯上之类的教义,不把天宫里面那些位尊势大的统治放在眼里,就连在天上至尊玉帝面前,他也敢口称“老孙”,或者只是“唱个喏”罢了。孙悟空不仅敢打敢
2

骂,而且在斗争中没有恐惧之感,退缩之态,这与猪八、唐僧形成了鲜明对比。
1、利用猪八戒突出孙悟空迎难而上。
猪八戒的典型特征是怕吃苦、贪小便宜,对未来缺乏信心和恒心,动不动就想分行、散伙,或临阵脱逃,有时甚至挑起事端让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还时常仗势欺人,遇事不善于动脑,是个突出“呆子”形象。比如(八十五回)中,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跟豹子精南山大王打,猪八戒打着打着就不行了,渐渐地败下阵来。这时后面孙悟空说:“八戒,不要慌,老孙来了。”猪八戒一听自己的大师兄来了,马上精神抖擞,九齿钉耙一阵猛打。妖精就问:“先前不济,这会儿怎么又发狠来?”猪八戒就说:“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这样更加突显了孙悟空敢斗、勇斗的形象。猪八戒经常是非不辨、黑白不分,还时常显示出呆头呆脑。如文章三十四回这样写道:“母亲呀,连日儿等少礼,不曾孝顺,今日愚兄弟拿得东土唐僧,不敢擅吃,请母亲来献献生,好蒸于母亲吃了延寿。孙悟空道:“我的儿,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说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下来整治整治我下酒。”那猪八戒听了慌了道:“遭温的!你来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呀!”后来,孙悟空和魔头争斗失败被拴在柱子上,那呆子却吊在梁上,哈哈大笑道:“哥哥呀,耳朵吃不成了!”悟空道:“呆子,可吊得自在吗?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你们。”趁小妖不备就弄神通,猪八戒在梁上大喊:“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货,吊的是真身!在身陷险境时孙悟空沉着冷静,思谋如何逃脱,而猪八戒却是敌友不友,在大敌当头仍然呆头呆脑。猪八戒的愚蠢无能,十足的呆气反衬了孙悟空活泼、风趣、机智、大公无私。又如第四回赛太岁派先锋来取宫娥,妖风吹入王宫,八戒等要躲,行者拦住他们道:“兄弟们,不要怕得,我和你认他一认,看是个什么妖精。”八戒道:“可是征淡刃认他怎的?”公官躲
3

了,师傅藏了,回避了,我们不去了罢,炫的是哪家世?通过语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孙悟空迎难而上,而猪八戒却是遇难而退的怯懦态度。2、巧借唐僧反衬孙悟空是非分明。
作者笔下的唐僧是一个善恶不分,懦弱无能而又平庸的形象。比如在路过狮驼山的时候,太白金星来送信,说魔头特别狠。这时唐僧就很为难,说:“徒弟啊,西天路这么远,这如何是好啊。”这是唐僧的心理话。悟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呢?还有我呢。”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体现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悟空是乐观的,对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唐僧却是心里战战战兢兢的,觉得恐怖,有时唐僧难过得哭了。悟空还劝他别哭别哭,由此看来唐僧却有点“脓包”相。又如(三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当师徒四人上得山来一樵夫高叫道:“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刻,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伙毒魔狠怪,专吃你东来西去的人儿。”唐僧听言吓得魂飞魄散,心惊胆战,坐不稳雕鞍,急回头,忙招徒弟:“你听,那樵夫报道:此山有毒魔狠怪,谁敢去问他一问?”悟空到:“师父放心,老孙去问他一个端的。”当孙悟空问清了怪物的来历后,把情况告诉了唐僧,唐僧听说后吓得魂不附体,束手无策。当孙悟空叫猪八戒去巡山时,唐僧又说悟空无怜悯他人之情。孙行者自告奋勇去打听妖怪,把两天取经作为己任。由此我们看到了唐僧胆怯懦弱,不辨好歹的性格。也恰恰体现了孙悟空机智、聪明、坚强、勇敢的性格。说唐僧是非不辨,善恶不分,一点也不夸张,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孙悟空极力除妖,而唐僧却不分是非,在猪八戒的“撺唆”下,狠心给孙悟空下毒手—念动要命的“紧箍咒”。并死心眼地将一路暂妖除魔的孙悟空逐出取经行列。迫不得已孙悟空只好回花果山水帘洞。取经路上,在困难面前,唐僧显现出一副懦弱无能,而又平庸,每当遇到困难时却只能让别人来搭救,自己只有落泪的份儿。他自己长着一个比猴子还大的脑袋,却不思量如何
4

解决问题。整个西进路上他都表现出“耳软心活”,一味行“善”,却又好歹不分,经常把吃人的妖怪当作好人,又不肯听悟空的劝告,反而常常埋怨乃至用紧箍咒的残酷手段压制孙悟空打杀妖怪的行动,一定要等到再三碰钉子,吃苦头之后,才肯认错。作者这样浓厚的笔墨更加反衬了孙悟空坚决斗争的决心。
三、善于借现实社会的特征来定相关人物的艺术手法。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向我们所描述的天上人间,好像都没有一块干净的“乐土”,天宫和地府看上去似乎十分威严,其实在这种神圣威严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唐太宗魂游地府时,判官雀珏因为生前是“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朝宰相魏征的求情信。而他与魏征又是八拜之交,相知甚厚(十四回)所以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延年二十还魂阳世。而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因为“不曾备得人事”,阿傩、伽叶二尊者便百般刁难,不肯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都献出去(九十八回)。乌鸡国那个狮猁怪,霸占王位,害死国王,就因为他“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乌鸡国王“无门投告”有冤难伸(三十七回)。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那种官官相护、绚情枉法、贪赃行贿的黑暗腐败现象的反映。《西游记》借助于妖魔鬼怪的丑恶嘴脸,尽情地嘲弄。批判了统治阶级昏庸无能、荒淫残暴。人间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就连天上的玉帝这个庄严的偶像,在这里也让人们认为是一个专横独断,不辨是非的人物,他为了镇压孙悟空的造反行为,在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一伙的精心策划和支特下,设骗局、搞阴谋、软硬兼施、无所不周。在这些统治者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人间那些昏庸、贪婪、作威作福的封建帝王和官僚的反动面目,这样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封建统治社会,提供了生动形象地认识材料。作者塑造了孙悟空,并借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
5

形象,来反映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时社会的痛恨,但没有从根本上脱胎换骨。从作品里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促使孙悟空多次反出天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玉帝轻言,不会用人(四回)。一句话是由于玉帝昏庸,促使孙悟空树起反旗,自封“齐天大圣”与天庭抗争。但是如来佛、玉帝他们毕竟是“强者”,所以他才被压在五行山下受罪,一旦他认为他不再受骗,可以摆脱五行山的重压,协助唐僧到西天取经救东土众生,又能使自己再修成正果。于是就很自然地“皈命了”,孙悟空反对的只是“昏君”并不完全否定皇帝。譬如遇到玉华王那样的“重爱黎民”的“贤王”他欣然接受了三个王子“拜他为师,学他手段,保护我邦”(八十八回)的请求。热心向王子们传授神力和武艺,可见在大闹天宫、大闹地府时,虽然表现了他对玉皇大帝和阎罗天子的蔑视和反抗,但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和封建皇帝的思想,这正如他一个筋斗云,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但却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闹来闹去却始终没能闹到封建制度这“手掌心”以外的地方去,他的思想好像他头上的“紧箍咒”紧紧地箍在封建思想的范畴里。每当这位神话英雄孙悟空要对那些为非作歹的家伙进行追根求源时,他们的主子往往就出来以“收服”为名,行保护之实,不让孙悟空打杀。如妖魔赛太岁原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狲,他在朱紫国占皇后、吃宫女、弄得国王也差点送命,观音却曲为辩解,反说他是为朱紫国王“消灾”。孙悟空当面就说:“菩萨反说了”(七十一回)还是这个观音菩萨,把作恶多端的妖魔红孩儿收为属下,封为“善财童子”这种种神魔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上下勾结。作者借用神魔生动刻画出了许多不同人物的形态特征。
《西游记》这部作品,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完美的塑造了以孙悟空为主的一批人物的形象,我想这就是令世人对这本书百读不厌的原因所在吧!

6

谈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