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书载体的演进历史

发布时间:2019-12-02 14:54:52

中国古代文书载体的演进历史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在文字出现后产生。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由此产生了公务文书。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随着中国古代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文书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文书发展起来了。

“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夏朝一开国,就产生了公务文书。后来又出现了甲骨文书,它初步具备了文书的基本要素,其以记录商王活动为中心,并出现了类似请示、报告的上行文。商朝铸造青铜器,并于其上镌刻文字,被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我们称它为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曾长期流行。刻写在单片木片上的称“版”写上字称“牍”,一尺见方、四面可书写的牍称“方”,也称“觚”。近人称信稿为“尺牍”,文稿为“文牍”,源自于此。西周时期,日常文书都刻写于简牍上,“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就是说文王、武王的政令是书写在简牍上的。战国时期的简牍文书已大量出土,从中可以看出简牍文书的形式:“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牍和方用来书写简短的文书,竹简则用来书写长些的文书。简牍文书表面覆盖有一或两片简牍,比正文的简牍稍宽,称“检”或“赘简”,“检”的背面写明收件人的地址、姓名,“检”的结绳处加盖封泥。“检”相当于现代公文的封页,遮盖文书内容以防泄密。

可以说,先秦时期,使用最多的是简牍文书,它一直沿用到西晋桓温称帝后才被废止。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缣帛制作文书,我们称之为缣帛文书。缣帛文书柔软光润,书写时容易着墨,可依据文书的长短,随意裁剪篇幅,又能任意折叠或卷拢,便于运转、阅读、收藏,也不会散乱,它的出现,是文书工作中的一个进步

中国古代文书载体的演进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