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俗诱惑说不

发布时间:2012-03-02 11:31:19

对低俗诱惑说不

——远离低俗诱惑 熔铸民族精魂主题团会心得体会

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主流积极健康,但良莠并存、泥沙俱下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微博客、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社区蓬勃兴起,网络低俗之风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的趋势。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协调局局长彭波说,淫秽色情、网络恶搞、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炫富拜金等低俗甚至恶俗的现象时有传播,互联网上的低俗风气严重扭曲社会主流价值观,侵蚀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当今的中国传媒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报纸,期刊,电视,网络媒体,五彩纷呈,在媒体市场风起云涌之时,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噪音,那就是包括人文精神缺失在内的低俗化在一些媒体中抬头,极大地损毁着媒体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取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顶替事实,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中国有些传媒的风格。这种低俗之风,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按说,媒体应首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形成并传播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共价值观,不能为利益所诱惑,不能成为不负责任甚至是社会丑恶现象传播的舞台和载体。尤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确立的今天,媒体理应责无旁贷地弘扬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 打开电视,某些节目中渲染的拜金主义令人齿冷;登录网站,那些色情露骨的标题又让家长们心生担忧……近些年来,当人们感叹某些社会现象“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时,不可否认,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正在混淆着人们的视听,造成了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为道德迷失推波助澜,由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引发了种种争议。其中,黛玉裸死的镜头尤其“震撼”观众。 从逢戏必有婚外恋、多角恋到床戏泛滥,现在连“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也不免“裸死”之命运,“畸恋”、“情色”仿佛成了某些导演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人民日报》评论说:“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如果靠情色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弟子李鹤彪与北京电视台记者发生冲突打人,相声演员郭德纲却在演出时爆出“粗口”,称“记者还不如妓女”、“跟中国人不能讲理”等,引起众议。央视不点名批评:“在这个行业的精华与糟粕之间,他留下了糟粕;在这个行业的正气与江湖气之间,他选择了江湖气;在个人的私愤和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之间,他习惯性地倒向私愤。”其实,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侯宝林对旧相声“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一样,郭德刚对旧相声的“为我所用”也很有其合理性。只是,郭氏无所顾忌的“粗口”和“脏口”,最终让他的合理性出现了不合理。值得思考的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来自民间、俗文化烙印深厚的演艺形式,粗口荤话往往是讽刺、搞笑和宣泄的上佳武器;相声、二人转(还有小品)的演艺语言要不要被“纯洁”的争论也一直存在。当市井文化遭遇大众传媒,这种争论正在被放大。不让人笑不行,用“粗口”、“脏口”搞笑更不行!哪些话在哪个范围里说、怎么说,成了一门新的“艺术”注意力经济时代,没人敢忽视眼球的重要性。吸引眼球就是成功,抱着这种想法,许多网站在标题制作上大胆“创新”,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或耸人听闻,或奇闻怪谈,有的标题甚至根本与文章内容无关,读者往往是点击标题后才发现大呼“上当”。有的网站,则在标题制作上故意突出“香艳”、“情色”、“绝恋”、“暴力”,令家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们胆战心惊。而作为一名在读大学生,更是应该自觉提高意识,对低俗诱惑说不。

对低俗诱惑说不

——远离低俗诱惑 熔铸民族精魂

主题班会心得体会

工程管理09——3

张爽   1 2 下一页

对低俗诱惑说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