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8-10-01 22:35:42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1-12-6 11:34:25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作者:

  20111129日,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编码标识项目组在北京元辰鑫国际酒店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暨编码标识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多个行业领域代表、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33家单位、51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组组长李素彩同志主持。项目组副组长吴东亚参加了会议。大会就项目组的规划与管理、统一标识体系方案、行业应用实际需求等做了专题讨论。

  会议首先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罗秋科副主任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国标委工业二部刘大山介绍了项目组前期背景、提出了工作建议;秘书处向全体与会人员汇报了项目组总体目标、本次会议安排、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依照会议安排,上午重点介绍物联网编码标识基础技术。由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专家,从多角度详尽介绍了物联网编码标识现状与基础,包括欧盟物联网标识技术研究进展、国内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标识现状、物联网标识体系方案、OID方案、物联网标识解析、传感器网络标识方案等。物联网编码标识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行业领域的真正应用;如何实现统一的编码标识体系同物联网行业应用结合,是项目组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下午会议安排了中国家电研究院、国家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健康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无锡物联网研究院的6位专家,从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健康物联、安全物联网、传感网等六个行业物联网应用角度,阐述了行业应用对物联网编码标识技术的实际需求。

  国标委方向副主任应邀到会,并对项目组的工作开展做了重要指示。方主任指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是包容原有技术基础的新提升。物联网编码标识项目组的工作开展,要坚持责任、科学、开放、合作、共赢的十字原则。

  第一是加强责任意识。物联网作为一个网络,物联网中的对象只有在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基础上,才能给实现互联互通、相互识别;作为物联网中的一个对象,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要具有代号、名称等社会属性;类似于现实社会的人的身份证号码,标识为物联网中每一个对象附上代号编码,确保物联网中对象编码的不可重复性,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项目组的工作是赋予物联网中物的身份证,是规范物联网的发展,服务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根基,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第二是科学态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物联网编码标识工作要求如下: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确保唯一、高效;既要同国际接轨,又要坚持自主创新。要达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高要求,科学态度是关键。项目组既要坚持技术研究本身科学性,又要坚持工作态度的科学性;项目组必须运用科学态度,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协调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第三是开放原则。项目组工作开展,既要坚持技术方案开放性,又要坚持组织形式开放性。项目组制定的编码标识方案,既要基于现状,实现对现有方案的兼容并包;还要力求简便实用,编码标头不能过长,编码使用不能过于繁琐。同时,项目组的工作开展,对国内所有组织开放;欢迎国内任何有实力、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愿意为项目组做出贡献的组织团体加入。

  第四是合作精神。项目组的工作开展,不仅要靠组长单位和副组长单位的努力,还要依靠全体成员单位的共同推进。项目组既要做标准、做项目,还要完成标识赋码、标识管理等工作;项目组的工作将非常曲折、道路非常漫长;项目组工作开展,合作精神尤为重要,既需要各个成员单位加强合作,更需要全部项目组成员鼎力配合。

  第五是实现共赢。项目组的工作开展,只有坚持责任意识、科学态度、开放原则、合作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共赢,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为了响应国标委方向副主任的指示,服务未来项目组工作开展,会议形成如下决议:

  一、多方建议。请全体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组的未来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尽快提交对项目组的工作建议到项目组秘书处;

  二、进一步加大项目组宣贯工作。要求项目组秘书处尽快完成项目组专用网站建设任务;

  三、提升项目组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将在项目组下成立编码技术课题组、标识技术课题组、解析技术课题组、行业应用课题组,就编码技术、标识技术、解析技术、行业应用四个领域分别开展工作。

  附:参与人员名单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方向 刘大山

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罗秋科 李素彩 林强 张旭 王毅   刘佳 秦岚

3、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董挺  马文静   徐冬梅  吴东亚

4、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邓翰林

5、北京交通大学  张铎  战尔东   陈立

6、复旦大学  王俊宇

7、北京师范大学  施煜

8、清华大学   樊海宁

9、重庆邮电大学   罗智勇

10、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孔宁

11、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赵鹏   李一  

12、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唐前进

13、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宋彦彦

14、国家智能交通研究中心  王东柱

15、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立平

16、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苏斓

17、中国防伪行业协会   陈锡蓉   姜时中

18、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范贤友

19、捷码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开疆

20、福田北大物联网公司  周洪波

21、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 王继祥

22、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周润松

23、深圳三纬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孔崇全   于志

24、南京标准化研究院   傅传荣

25、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赵红胜

26、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孙文峰 张艳琦

27、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   杨毅

28、陕西标准化研究院   党光清

29、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苏冠群、张永沛

30、浙江标准化研究院   丁炜   刘璇

31、深圳标准化研究院   李媛红

32、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李丛芬

33、北京服装学院   张清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