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 生命的交融 -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案例

发布时间:2017-02-23 21:06:20

感知——生命的交融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案例

英山县实验小学 汪丽曼

感知是进入生命体验的融沸点,课文蕴含着作者丰厚深沉的情感,这种独特的情感以抽象的形式蕴隐于语言文字符号之中,要深入细腻地去抚摸作者生命深入那搏动的情丝,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味、触等各种感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生命之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主体在用生命接纳客体的过程。即人格化的语言文字材料,通过学生自身的生命与文本所展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命的精华产生交融,与作品中的主体(人或物、景)产生交融的体验审美过程。

我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水真静啊……静得……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片段时,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在老师读的时候,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像:你似乎看到、听到、想到漓江水的什么?(配上悠扬的音乐,师深情地朗读,生闭上眼睛欣赏、想像、读完……)

生:我好像看到漓江水像一条透明的丝带映着我的笑脸。

生:我好像听到了漓江水在悠闲地哼着“甲天下”的小曲。

(师在旁边一边以鼓励的眼光看学生说,一边点头微笑,学生受到鼓励就说得更有劲了。)

生:我好像自己也来到了漓江水畔,小脚丫伸入水中,凉丝丝的,真舒服……

生:我好像看见鱼儿在水中快活地嬉戏着,不时地吹出一串串圆溜溜的小水泡……

师: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那么,真正的漓江水是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神奇呢?

(看根据课文内容配置的插图,并播放当地民歌。只见画面上风景优美,水清无影,“刘三姐”歌声缭绕,学生感受后纷纷惊叹不已。)

师:同学们,你觉得漓江的水怎么样啊?

(学生各抒己见)

生:静、清、绿。

生:让人看了感到心旷神怡。

生:漓江的水清清冽冽,亮得逼你的眼……

……

师:你们说得真好,漓江的水的确显得静、清、绿,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让学生板演自己想出的字词,学生深受鼓励,热情高涨,争着举手说。)

生:我想送给漓江水一个字,那就是“美”。

师:你的回答也很美,请把“美”写在黑板上。

生:漓江水令人陶醉。

生:漓江水真是天下神奇之水。

生:漓江水“欲提笔写难提笔,不游漓江真是虚度一生。”

师:对啊!漓江风光真是象你们的回答那样无限精彩,你们想知道作者是用怎样的一支神笔把“漓江绝景”给描绘出来的吗?

(学生再次品读句子,小组合作探究,组员显得意犹未尽,恨不得站起来抢着说。)

小组代表发言:

1、我知道作者是用感觉写出漓江水的“静”。

2、我知道作者是用视觉写出漓江水的“清”。

3、我知道作者是先总写漓江水的特点,再具体写漓江水的如何静,如何绿。

4、我知道作者是用想像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的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你们的语言鲜活得像漓江水那样清澈,那样无瑕,那样令人兴奋……

生:(感情朗读)

可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唤发学生的感知,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逐渐进入一种“入境入神”的状态,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学生会不自觉地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接纳新的形象,建构新的认知,感受到一种体验的喜悦,萌发一种生命的冲动。从而放飞学生的心灵,澄明学生的心境,以一种交融的心志,接纳万物,包容世界。

感知 - 生命的交融 -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