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公学经典法则

发布时间:2015-03-14 15:22:44

读《伊顿公学经典法则》后感

伊顿公学——英国名校,1440年创办,拥有550多年悠久的历史,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17位英国首相、36位德国十字勋章的达官贵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它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每年报考伊顿的学生大约1000余名,正式录取的只有250名。在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百分之七十进入世界名校。伊顿培养的精英,不仅是英国的精英,更是世界的精英。

那么,是什么让伊顿成为“绅士摇篮”的呢?世人经过翻阅大量的伊顿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后,归纳出“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这十种伊顿人最经典品质。

在这十种经典品质中,我对“独立”颇有同感。

一、“松手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独立即要有明确的独立意识、要知道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伊顿校长托尼曾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在伊顿的教学中居于首位。于是,伊顿的舍监、老师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起引导作用,决不充当保姆式角色,学生撒娇或无理取闹绝对没有市场。所以,在伊顿,无论是王子还是富翁的儿子,每个学员都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是的,一个人,谁都不可能永远不可能依靠别人的力量生存,无论是父母、家人、老师还是朋友。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得到太大的发展,更不可能获得获得太大的成功。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人,只知道仰仗别人的力量,那么他的生活必然是一团糟。

读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无论是培养自己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所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在少数,可是真正做到放手的,没有几个。

其实,就像书中说的,“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他就会希望像大人那样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且希望像大人那样拥有自己的空间。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完全有能力驾驭。”由此可见,关键在于我们成年人肯不肯松手,敢不敢松手,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伊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与借鉴。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在孩子想要尝试自己做主的时候,改变往常“你还小”、“你不懂”“你行吗”的态度,少一些填鸭式的说教,而要多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在一些比赛活动、集体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等,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出谋划策,提出问题,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主动帮助别人,独立地判断事物、认识事物,独立地思考和行动,不依赖父母和老师的代劳。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当他们主动向我们求教时,可适当指点一二。

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既是但丁的名言,更是伊顿人的座右铭。伊顿从来都不主张孩子们随波逐流,他们的引导式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一些“随便”“你怎么看”“无所谓”等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在伊顿的字典里不允许出现。许多人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时间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了。这样就只会依葫芦画瓢,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

在中国,“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观点不仅在教育者的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在孩子们的心中也会以此来衡量自己或他人的好坏。而在伊顿,如果说一个学生只是“听话”,简直就是对他的最大侮辱,就是说你这个人平庸无奇,乏味透顶。多么鲜明的对比!仔细回想自己学生时代,包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形中逼着孩子走进这个“听话圈”:标准答案、不能做这个那个、老师说的是对的……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孩子自己作出决定,当孩子们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告诉他们不要被别人影响,不要受他人的不良暗示呢?为什么当孩子认为是“No”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听一听他的意见呢?

新的一年,要求自己做到:保持微笑,充满活力,乐观开朗。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赞美,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带动他不断进步。保持阅读和独立思考,不盲从,培养自己的决断力;在反思中弥补不足。遇到突发事件保持理智和冷静,不鲁莽发火;对于学困生要耐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解决问题。与人为善,宽容待人。多与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打破思维定势,不能仅做一个经验型老师。

    应该说这本书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给我带来共鸣和启示;然而从一个渴望从中学习教育经验的教师的角度来说,它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实用。对伊顿公学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这十项品格的细节,书中介绍仅仅是一带而过,代之而言的是罗列这种精神或品质的重要性和与伊顿生活、管理无关的事例。毕竟,我们更需要知道怎样做

伊顿公学经典法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