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12-09 10:26:50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全省地税系统县级局长培训班上,省局于希信局长做了《大框架下的税源管理》的重要讲座,明确指出,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对于强化税源管理至关重要。充分说明了税收管理员在强化税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税收管理员队伍是地税部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群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税收任务、税源管理、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要靠税收管理员队伍去落实。如何管好这支队伍、如何服务好这支队伍、如何打造好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关系地税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根据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结合我县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一些做法,就如何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主要存在人员较少、素质较低、职责不清、质效不高、机制不畅等问题。

  (一)人员较少。当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普遍较少,受前几年征管改革强调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影响,人员多集中到征收和稽查部门,造成管理环节人员较少。以我局为例,我局现有在职干部114人,有税收管理员64人(含分局长),占在职人员的56.1%。近几年,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业户,税源零星分散,量大面广,因此,相对来说,税收管理员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较大。

  (二)素质较低。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标准很高,要求很严,任务很重。目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专业人员少,学历层次低,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等都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不相适应。

  (三)职责不清。当前,由于基层分局人员有限,所有税源管理、收入管理、征收管理、执法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基层税务人员去落实,造成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清。同时,个别税收管理员还没有完全摈弃原来税收专管员一人下户,各税统管的弊端,个别税收管理员不明白自己的具体职责和权限,造成管户不清、管事不明。

  (四)质效不高。当前,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管和纳税服务方面存在质效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基层分局存在二八倒挂现象。即20%左右的税收管理员承担占税收总量80%的重点税源或纳税大户的管理,80%左右的管理员去管理占税收总量20%的小企业和个体税收。我县缺乏主体税源,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和个体业户,因此,造成管理的质效不高。

  (五)机制不畅。税收管理员制度刚实行2-3年的时间,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责任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等还不健全,因此,税收管理员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好怎么办,怎么检查和考核等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坚持以下六点原则。

  (一)要坚持继承与摈弃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税收专管员概念的更换,而是对传统专管员的继承和发展。税收管理员制度应继承专管员制度下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和既管户又管事、既管理又服务等好的传统和做法,这样,既可以密切征纳关系,又可以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和各项措施。同时,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应摈弃专管员不受制约、一人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改变动辄下户的做法。税收管理员制度正是通过对过去专管员制度的扬长避短,将基本职责定位于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以便使税收管理员更加扎实、有效的实施税源管理,搞好纳税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效。

  (二)要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管户,就是按户管理涉税事务。所谓管事,就是按照管理的业务流程,针对每一户具体的纳税人实施有效的控管。管户和管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中,管户是途径,管事是目的。离开了管户,管事也就无所依存,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管事也就没有针对性;离开了管事,管户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内容。这就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管户,还要管事。既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的户数,又要明确税收管理员负责的具体事项,达到管户与管事的统一。

  (三)要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就是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管理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加强管理能够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而提供服务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密切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素质,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有利于促进税源管理。因此,税收管理员既要管理,又要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通过加强税源管理促进税款增收;通过强化服务,密切征纳关系,促进税源管理。   

  (四)要坚持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范围的时候,既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又要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既要按经济区域划分范围,又要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能力高低,管理重点税源、中等税源和零散税源,做到税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增强管理的质效。

  (五)要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仍存在权力集中的弊端,税收管理员仍享有税源管理、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类评估等职责,一人说了算的空间还很大。同时,虽然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但一些职责仍较粗放,由于基层人员少,仍存在岗位重复、职能交叉。因此,必须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税收管理员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责任,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

  (六)要坚持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严格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对出现过错的税收管理员要严格追究责任,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更要注意奖惩结合,要通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使能干事、干成事的税收管理员有自豪感,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落实税收管理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明确职责是前提。明确职责目标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不清,就会使工作失去针对性,就会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税收管理员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规程》,印制成册,人手一本,将税收管理员负责的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析评估和纳税服务等工作职责细化为征管质量、档案资料、一户式电子档案、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综合治税、纳税评估等24项具体内容,逐一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考核奖惩和绩效评价等内容,即明确了管事标准,建立了税收管理员的责任体系。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划分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明确一个主管和一个协管人员,明确了管户责任。

  (二)税源监管是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点和关键,是组织收入的重中之重,也是税收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以税源监管为重点。在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监管方面,于希信局长指出,要重点搞好漏征漏管户清理、纳税申报真实性比对分析、发票核查、催报催缴、税收政策法规宣传等,及时掌握所管纳税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源动态变化情况、税款缴纳情况、发票管理情况,分析纳税人税源变化原因和趋势,增强各类税源的控管力度,保证把税源管理的职责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因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求全面加强户籍管理。在实现与工商、国税、技术监督等部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分析比对,定期开展漏征漏管户检查等方法进行源头控管。二是要求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纳税服务、发票领购等方面实行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中小企业,要加强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对个体零散税收的管理,要推行微机定税,加强源泉控管,实施综合治税。三是要求加强发票管理。重点加强发票的宣传和发票违规行为的查处,杜绝发票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以票控税。

  (三)纳税评估是关键。纳税评估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税收管理员必备的基本功。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采集、资料审核等发现纳税业户的纳税异常问题后,如果不实施纳税评估,就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因此,纳税评估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源管理的关键。我局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了税源监管平台,县局对在税源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传递给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员结合采集的信息,实施纳税评估,存在偷税情况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建立了从税源监管、纳税评估到税务稽查一体化管理机制,提高了税源监管的水平。

  (四)过程监管是途径。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有利于确保税收管理员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更是深化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有效途径。在加强税收管理员的过程监管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县局有关科室重点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执法和服务情况的监管,定期组成检查小组,开展巡管巡查,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分局重点加强对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每日对纳税辅导、检查、巡查、服务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开展了工作事项每日清活动,要求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进展,对工作实行日清月结,由分局长检查工作进展和工作质效。二是搭建税源监管平台,实施网络监管。成功开发并运用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比对系统,将综合治税采集的各类信息和从我局征管系统提取的数据导入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比对出欠缴数,直接监控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是否到位,县局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过程达到了无缝隙监管。三是实施外部评议,强化外部监管。通过走访调查、发放评议表、召开税情恳谈会、开展服务质效回访等形式,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和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五)提高素质是保障。当前,税收管理员素质低是影响税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尽快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开展分层培训,根据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状况,以税收征管法、财务会计、稽查审计、税收统计、计算机技术为培训重点,分层进行培训。首先按照需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税收管理员适应岗位的素质要求,然后全面开展税源管理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经考试合格后,发给资格证书,准许上岗,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优化人员配置。于局长在讲座中指出,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等,对管理员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城市税源、纳税信誉等级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综合考虑税源和人员结构等因素,合理配置税收管理员,优化税收管理员力量配置。

  (六)考核奖惩是手段。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奖惩,是深化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有效手段。必须根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能职责,建立起税收管理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一是要明确考核指标。我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法和责任追究内容,将所有由税收管理员负责的工作及内容都列入了考核的范围。二是要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现代化的考核平台,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实现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绩效的考核。三是严格责任追究。要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征管六率的标准,对税收征管质量达不到标准和存在过错行为的,要严格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责任。用征管质量检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质效,提升管理水平。

  (七)能力评价是激励。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仅靠加强监管、考核与责任追究是不行的,更要注重人文关爱,通过建立能力评价机制,激发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热情。一是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成就人,最大限度地满足税收管理员政治上求进步、文化上求提高、工作上求成效、社会上求地位、经济上求收入、环境上求美好、生活上求幸福、身体上求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积极改善基层分局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并对基层税收管理员发放一定津贴或补助,使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二是要实行能级管理。要通过对税收管理员管理绩效的考核,确定每个税收管理员的能级,级别要与税收管理员的奖金挂钩。并结合抓大控中定小,对税收管理员实行分级管理,按能力高低分别管理重点税源、中等税源和零散税源,建立起税收管理员的能力评价机制。三是要开展星级评比。通过能力测试、日志展评、工作评价、领导评议、社会评议等方式,评选出星级税收管理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使有能力、干实事、干成事的税收管理员有荣誉、有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八)信息技术是支撑。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仅靠人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托信息化的支撑,借助信息化手段搞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利用,实现人机双控。要积极开发运用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平台,实现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还要充分利用电子报税系统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综合治税系统纳税评估系统一户式综合数据系统等信息系统,强化对税收管理员管理绩效的监督与考核,增强税源管理的质效。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