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工作调研

发布时间:2020-04-08 09:41:40

XX卫生健康局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情况调研报告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自全省卫生应急3级响应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及时反应、迅速行动,有效的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区的传播,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采取通力协作、高效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下沉基层等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在我区传播,截止目前我区未出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病毒侵入我区。为了解我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查找不足,科学规划全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对全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卫生应急工作现状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卫生应急工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安排、提早动作组建“一办八组”靠实工作职责和责任,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形成了全区上下通力协作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模式,确保了卫生应急各项工作制度落实落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注重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从无到有、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并重、协调机制从单一部门应对到跨部门协调联动的卫生应急管理“五大”转变,卫生应急工作在有效防范、及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卫生应急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区卫健局设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区疾控中心和各医疗机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组织机构,在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共组建专业化疫情防控队伍1支,专业技术人员16人;组建卫生应急队伍23支,涉及卫生应急医护人员186人,初步形成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健康局和区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为区委、区政府和区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了疫情防控的专业意见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第一战线战胜疫情的重要作用,严格按照各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措施和要求,在物资紧缺、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充分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喊苦叫累,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作出了表率,全区投入一线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医护人员共300余人,赴湖北武汉执行医疗救援任务的共5人。

(二)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6月我区重新编制了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逐步完善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从组织体系、检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8大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方面工作进行了明确。同时,制定了由区疾控中心牵头各医疗机构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制度,每年采取不同方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1次,在不断的演练中逐步提升全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针对重大节日、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应急方案及预案,全力保障全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按照省市要求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村和社区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对工作职责和责任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全区上下联防联控的高效工作机制。

(三)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中,卫生应急管理在卫生系统内部负责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同时负责与公安、交通、民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衔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区初步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采集和应急管理机制,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形成了多维度协作、多角度查漏、多方式解决、多部门协作的高效处理工作机制,形成了在一线摸排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工作中,充分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监测,通过公安、电信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最大程度确保摸排管控人员不漏网。同时,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公告,形成了群众配合、部门联动的高效应急事件处理模式,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效处置应对奠定了基础。

(四)卫生应急队伍能力不断增强。组建了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卫生医疗救治队,形成了由疾控中心牵头,25家医疗机构相互协作配合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上区疾控中心指导,专家组分析研判,医疗救治队现场救治的工作模式,持续不断增强卫生应急队伍应对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专家组和应急卫生医疗救治队的专业能力提升知识培训和演练,每年全区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演练1次,分单位开展演练50余次,不断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和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各医疗机构通过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医护人员救治能力培训200余次,开展防护知识能力提升培训80余次,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和救治能力。

(五)卫生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高。非典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在处置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H7N9、手足口病疫情,以及支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时有效的处置了突发事件,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能力显著提高。我区积极总结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全区卫生应急事件处置水平,确保我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顺应全区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发挥应急预案作用,减少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六)卫生应急信息报告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信息沟通报告方面,区卫健局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通报工作制度,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及时率达到95%以上,准确率达到93%以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全区各医疗机构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四类人群”科学精准有效救治并及时进行信息报告共享,截止目前全区未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未进行网络直报。

二、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饮用水污染、食物中毒、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都不可避免地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给卫生应急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虽然我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应急体系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在区级层面没有制定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一个中长期规划,虽然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开展了一些项目建设,但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缺少指导性纲领文件。

(二)政府对应急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水平低。卫生应急工作经费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没有建立。区卫生健康局缺少卫生应急的培训、演练、装备、储备、处置以及应急指挥车辆的购置经费。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物资储备的更新、轮换、补偿、快速调配机制不健全。

(三)基层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都没有成立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机构,区疾病控制机构、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及中心卫生院均由医务科兼任,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办公室或医务科兼任,且现有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管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升。

(四)卫生应急硬件设施不完善。截止目前,我区没有传染病医院,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因地理位置等原因未设置传染病科,缺乏有效应对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五)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缺乏有效管理。全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虽己建立,但动态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预案还存在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急预案缺乏衔接、配合,大部分预案过于模式化,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根据应急处置实际经验和模拟演练及时进行修订。

(六)卫生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和应急指挥决策体系不完善。区卫生健康局应急管理机构职能和各医疗卫生单位不对应,定位不清晰,部门内卫生应急工作职责交叉,卫生应急综合组织协调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灵敏、高效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还没有建立。

(七)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基地,不能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队伍装备与能力与实战需要存在差距。除传染病各常规急救外,化学中毒及辐射等专业医疗救援基地的救治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发现、报告和早期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比较薄弱,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部分单位信息报告不及时,特别是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信息报告不及时,甚至不报告,影响了对事件的分析和研判,往往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八)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预测预警能力不强。尚未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的信息资料库,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对可能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有效预警预测,基层监测机构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监测能力不足。

(九)公众宣传不够。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机制不健全。

三、推进我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是要建立卫生应急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开展本区卫生应急工作预防和处置经费需求的调研,争取区政府将卫生应急工作预防和处置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项目纳入医改的重要内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卫生应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经费的投入,提升卫生应急的保障水平。

二是要全面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机构的建设,增设区级各医疗机构应急办公室和编制,增加人员编制和专业化人员配备,确保人员配备保障到位,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是要完善规范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预案管理,建立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认真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的经验教训,对己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加大应急预案评估和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形成统一、有效、规范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四是不断提高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水平。按照市卫健委统一布局、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逐步完善决策系统,加强信息化应急体系建设。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满足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沟通、指挥协调、专家研判等基本功能,实现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协调指挥和信息资源共享。

五是要加强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卫生应急队伍,分级分类组建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控制、中毒处置和辐射损伤处置四类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健全应急队伍资源数据库,建立管理和培训机制,建立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基础装备目录,实现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专业化、规范化。加强培训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队伍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六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基础上,整合现有监测信息资源,完善、拓展网络直报系统功能,建立临床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机制。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发热伴出疹、呼吸道、肠道疾病等症状哨点监测制度,建立应急状态下医疗机构症状监测体系。建立全区药品销点监测系统。建立全区学校等集体单位因病缺课、缺勤监测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舆情监测系统。综合利用监测信息,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七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争取财政支持,加快我区传染病防治医院规划建设,承担全区传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提高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配备现场医疗救援应急装备、医疗紧急救治病房、帐篷医院、疫病防治快速检测车、应急人员生活和后勤保障设备等,以适应极端情况下进行各类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处置的需要。

八是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系统。区卫生健康局应与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协调沟通,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储备金制度。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化学中毒、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试剂、疫苗、医疗卫生器材和设备等的实物储备或生产能力储备。逐步实现政府储备、部门储备、单位储备相结合,集中和分散储备相结合,确保储备方式合理和调运快速便捷。健全地区间、部门间、军地间卫生应急物资调运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卫生应急物资供应的时效性。

卫生应急工作调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