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8届高三四校联考优秀作文点评汇编1-20教学文稿

发布时间:2020-04-23 03:09:09

深圳市2018届高三四校联考优秀作文点评汇编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编号:01号,得分56

只手双肩济天下

历史的天空闪烁无数明星,古往今来,他们用双肩双手(改为“只手双肩”,和题目对应。),造就了多少思想与实践的传奇!(首段另辟蹊径,深情地勾勒出仁人贤士只手双肩济天下的宏伟气象,语言精炼,启人联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上有两袖清风、危急救国的大儒于谦,下有避居香港、羿楼“射日”的柳亚子,无数石灰般留下不朽事迹的铮铮铁骨警醒世人、(此处标点宜删去。)“清夜闻钟”。(例证多元,古今对照,人事与警语并举。)“铁肩”不改,“妙手”著文,多了一分文化救亡的大家气质;“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颇有自卑自谦的意味。(此处句式不够齐整,且前后关联不甚密切。可改为“尽显文化救亡的大家气质”和“包蕴谦逊平和的贤者风范”。)而我最敬佩的,是“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便处处不卑不亢,心怀天下(添补“的”字。)气度尽显。(作比较之时,便自然地注入个人的文学积淀,引例与论述结合得宜,毫不造作。)

不同于杨继盛铁肩辣手的傲骨,亦不同于“妙手偶得之”的文学气度,“双肩”“只手”是文人的豁达、(改为“,”)更是文人的担当。我们身体所有,其中便包括双肩双手,而“只手”显然有“让”(改为“沉着”。)的气度,显然(累赘,可删。)是只手秉笔、肩挑道义的文人写照。范文正站在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然(累赘,可删。)肩担天下,手写名篇;(为与后半分句形成对照,可调整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文正肩担天下,手写名篇”。)“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显然(累赘,可删)是玉谿(添补“生”字,李商隐的号。)心怀道义、能予担当、(此短语可删。)手写怨怼的体现(删去“的体现”。)。文人风骨,一脉相承,怎能不让人叹服?(为应和“一脉相承”,将范句与李句调换。)(此段思路不够清晰,致使对“双肩只手”内涵的阐述与后头的例证无法匹配,可在范李二例中点出二人个人遭遇的困窘。)

更重要的,此联更是劝勉佳句,教人莫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删去“引喻失义”。)更有一种普世性、一种号召力。(观点句过散,凝练之为“此联更是劝勉世人莫妄自菲薄的佳句,极具普世的号召力”。)天下兴亡,上至天子,下至匹夫,(此八字可删。)人人有责,只要你还有双手,写得了好(此字改为些许。)文章;只要你还有双肩,担得了些许道义,你就是顶天立地的人,(改为“。”)不论是市井出身的百里奚、(改为“,”)还是救治小皇子、起名“病已”的汉室狱卒,(改为“;”)无论身处何方,有肩担道义,双手著“文章”——(改“——”为“,那么”。)是翰墨漂湘(笔误,应为“缥缃”。),还是无言长歌,都不重要了——(改为“。”)顾亭林说着:“匹夫有责”,一边不仕(以)“担道义”;另一边云游四方,以“经世之学”作文章。我所敬畏(的),正是如此(之)精神,不论出身。(本段紧承上段,对所选对联的内涵作更深入的挖掘,然观点句可更加精当,同时此间引例有“造作”之感,可以舍弃。)

“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此乃朱熹之言论。)承宋代理学发展,阳明心学更是“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的最佳佐证之一。人人皆圣,人生来有良知,只要在格物之中“致良知”,人生自有大境界——何谓:(删去标点。)“大境界”?承良知,传良知,“事上炼”,以克“心中之贼”、(改为“,”)克众人“心中之贼”。即使匹夫,亦担得起这“道义”。阳明先生身处宦者当政(的)黑暗时期,他深感无力“济天下”,便只用他最大努力造福一方,可谓担起光明,鼓舞世人。(此段例证较为新颖,然前文例证过多,读到此处早已审美疲劳,且该段有为引用而引用之嫌,失之通畅。)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世事风云变幻,我更想也更能追求的(改为“我想吾辈不忘追求的”。),便是尽双肩之担承古人之道义,也是尽只手之力著文章警世、喻世的境界(改为“警世之文章”。)。只有如此境界(删去此词。),才能收放自如、不愧初心!(结尾照应开头,文笔灵动,巧妙地调遣复句,明己之志向,申文之旨意。)

【评点】

本文明确落实了两项写作任务,一是做出选择,二是加以比较以辨其内涵。结构明晰,前后照应;内涵深刻,层层递进。且文采斐然,将议论与抒情巧妙地融合,例证迭出,可谓运笔自如也。然而,遍布的例证,令人叹服的同时,也难免陷入炫技的泥沼。要尽力避免为举例而举例,不可只用华丽的举例代替透辟的论述。建议适当取舍,删去角度重复的,剪裁过分铺展的,力求文辞简洁、齐整、晓畅。文章还不够“接地气”,缺少结合现实生活的深度。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更加规范。(深圳中学  黄飞燕)

 

编号:02号,得分55

平凡人亦能大作为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饱含着杨继盛临死的忠贞英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蕴含着李大钊兼具胆识和才气的智勇双全(李大钊兼具胆识和才气的智勇双全→李大钊的胆识和才气);“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更(更→则)是钱穆先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体现。而我最欣赏的,是杨联陞所作“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它不仅是对杨联陞的自我勉励,更激励天下所有普通的平凡人(更激励天下所有普通的平凡人→更是对天下所有普通的平凡人的激励)——即使没有铁肩亦可分担道义,即使身无妙手犹当勉著文章。(首段综合分析材料,经过分析和比较,选取了自己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了阐释,是对题目“最喜欢哪一个”的回应。结尾句凝练概括,立意到位。)

平凡的人,可以将自己的平凡人生打造成非凡。也许平凡的人没有改变世界,拯救苍生的能力,但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是自我世界的上帝。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平凡的人也能创造不平凡。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每一位主人公都是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删去“但”)他们有的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辛勤地付出,身为农民却拥有了城里人所没有的来自土地的广勃的热忱与纯朴;有的是工人却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对国家的关切。每一个小人物都是自己世界的王者,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和信条。若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不平凡的事业,担当道义,以微薄之力书写壮丽篇章,那也必将是撼动世界的不可小视的力量。(该段是对论点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从“平凡”到“非凡”,即凭借“平肩”、“庸手”实现“担道义”、“著文章”。该段选取了《平凡的世界》作为例证,论证合理,一语双关,很有说服力。)

(删去“而”)杨联陞的这一对联,与我国当下所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高铁线路上的每一位修检工人,航天飞船发射器上的螺丝工人,故宫博物院里修补文物的手工匠人,小乡镇里传承古代手艺的打铁匠,(、)补盆匠,哪一位不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而他们对技艺的精益求精,甘作螺丝钉的奉献精神,却是推动国家这个大机器前进的中坚力量。他们只是做好自己所应做之事,尽应尽之责,作(作→做)好一个平凡人。无论是对联(指向模糊,可改为“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还是“工匠精神”,都启发着芸芸众生尽自己平凡之力,(这样)便(便→方)能改变世界。(该段由个人层面上升到民族和国家层面,在古今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共通点,也巧妙地从第二段的说理转到了社会分析,拓展了“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内涵。)

(删去“而”)作为平凡众生中的每一个人(“人”和“众生”重复,删去“中的每一个人”),不仅应坚信自己能为世界有所创造,更应将这样的信念落实到行动中。做好自己应做之事,不在普通的事业生活中丧失信心和热情,应以永远炽热的心和切实有力的行动,面对浩瀚的世界。(从社会与个人相结合的层面进行总结,由前文的分析、逐层论证得出结论,个人如何去践行“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即“如何做”。)

路遥曾言:“人们总是对大明星的鸡毛蒜皮之事过分上心,却忽视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是时候重视平凡人的力量了,而平凡人是时候觉醒了——平凡人亦能有大作为。(对全文的总结,呼应标题和文首的论点,引用恰当,且与前文《平凡的世界》相呼应,升华了主题。)

【点评】本文是一篇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本文立意恰当,中心突出,论据丰富,内容充实,论证结构清晰,句式灵活多变而又凝练概括。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对论点进行纵深分析,由个人层面分析上升到社会层面分析,最后对这两个层面的分析进行了整合,得出“如何做”的结论。行文逻辑清晰、思路流畅是本文最突出的优点。

问题:个别词句使用不恰当,还应多打磨。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承接和过渡略微生硬,建议稍作强化。第三段例证所选事例有些平淡,可选取一些更有说服力、更出彩的例子。(深圳中学 杜晓童)

编号03号,得分54

双肩只手亦无妨(标题简明)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删除句号)这副杨继盛为自己书写的绝命联正体现了他铮铮铁骨,敢于直谏的精神(改为两个名词性短语并列 “他的铮铮铁骨,与敢于直谏的精神”,语言更有气势)。而这副对联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的版本。我认为,其中最好的莫过于钱穆先生所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先用概述最初版本的对联,再引入自己的观点,语言简明流畅。)

如果说杨继盛原版(“原版”→“原版对联”)体现了自己“铁”与“辣”的精神,那李大钊改“辣”为“妙”则体现了另一种思想(“思想”→“追求”),不需太过直言,委婉的劝谏亦是好的。杨联陞为自勉,又改为“平肩”“庸手”,虽有自谦之意,但又体现出了平庸之人亦应追求道义,而并非只有“妙手”“辣手”才去追求。而最后钱穆先生所改,“双肩”“只手”无形中将描写(“描写”→“劝勉”)对象扩大为了(删去“了”)全体人民,无论是“铁肩”,亦(“亦”→“抑”)是“平肩庸手”都应当勇于追求道义。(该段通过评述四副对联的内涵精神区别,层层递进,最后点出“双肩只手”的独特在于对象的全民性。)

诚然,“铁肩”“辣手”“妙手”都值得我们景仰,但大多数的人也仅仅是“平肩”“庸手”的平凡之人。钱穆先生的这个版本就包括(“包括”→“面向”)了所有的人民,勉励所有的人勇于担当道义,勇于说出真相。民国报人邵飘萍因其敢于直言,勇于报道真相而被枪杀,后世为他冠以“铁肩辣手”的美名,但我们有多少人能有他那样犀利的文风呢?鲁迅先生则(在辣的同时还)善于委婉道出真相,以其笔下各种小人物的不幸来展示(展示→揭示)社会的黑暗,(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拥有(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妙手”呢?(两个反问从反面论证对于一般人而言“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的独特意义)因此,唯有“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才能平等地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第一分论点,从适用群体角度分析“双肩只手”的内涵。)

同时,钱穆先生一联不仅仅弱化了人的自身能力对追求道义的影响,隐约中更强调了人们心理上要追求道义。也许有的人会问,既然没有“辣手”“妙手”,那何苦著什么文章呢。( “。”→“?”)此言的确有其道理,因而我想钱穆先生在修改时,并非是要求我们人人都要去写文章,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勇于道出真相,心里要追求道义。“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同样这个社会的弊病他也负有一份责任。”(出自易卜生,一般译为“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这一联所希望的,正是人人都要对社会的弊病负责,勇于追求道义,说出真相。(第二分论点,从内心追求道义角度分析“双肩只手”的社会意义。)

若要追求真正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铁肩辣手”们的努力,更需要“平肩庸手”们(“平肩庸手”→万千“双肩只手”)参与其中,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删去“,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仅仅凭少数的几个人努力,而更大多数的人对此无动于衷,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怕是难以来临。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以钱穆先生所言“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删去句号)”为榜样,勉励自我,这样才能塑造(打造是不是更准确?)真正的和谐社会。(第三分论点,从社会意义角度分析“双肩只手”的价值。)

“铁肩辣手”固虽好(“固虽好”→“虽然好/固然好”),“双肩只手”也无妨。

【点评】 本文中心突出,论点明确。从“双肩只手”的劝勉对象、道义的内心追求和社会现实意义角度纵向深入,对“双肩只手”的内涵理解较为深刻。文章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具有说服力。此外,对其他三副对联的内涵价值也有中肯的评析,在对比分析中深入思考,对写作任务“优中选优”的理解到位。

问题:

1.文章对“双肩担道义”的剖析较为透彻,对“只手著文章”的论述稍显薄弱。

2.部分语句存在重复,可适当灵活变换,个别词句可进一步打磨。(深圳中学语文组 刘  莎)

编号:04号,得分53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承担责任时的坚定(“坚定”改为“勇气”),也是创造(“创造”改为“创作”)文章时的痛快;“平肩担道义”(与下面的解读相对应,需要将这一句写完整,“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是承担责任时的勇气(“勇气”改为“执着”),也是创作文章时的谦逊(“谦逊”改为“不懈”)……稍改一字,皆成佳话。而在这种种佳话中,我偏爱这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开篇解读材料,明确了论点。语文简洁有力。但对于两组对联的解读稍显粗疏)

用铁肩担起道义,让中华儿女之(“之”改为“的”)仁义与责任不(会)在时间长河里慢慢流失;用辣手著成文章,让中国文人志士能在黑暗的笼罩中探寻光明。“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不仅是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更是贯穿于几千年的时代精神。(抓住核心解读此联的内涵,强调这句对联体现了一种追求仁义责任、探寻光明的时代精神。)

惟有铁肩,才能担起道义,担起时代之(“之”改为“赋予的”)责任。苏联某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生命,只有跟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才会感觉到它永垂不朽。”中国著名法官梅汝傲先生便是那个肩担道义,手持公正之剑之人。为了审判日军的种种罪行,为了维护中华民族之(“之”改为“的”)尊严,梅汉傲(删去“梅汉傲”)作为中国仅有的代表,跨越重洋不辞劳苦地到达日本(此句改为“梅汉傲肩负责任来到日本”),参与了那次世界著名(世界著名→举世瞩目)的东京审判案(删去“案”)。在法庭上,他有力地抨击,(“,”改为“并”)坚定地反驳(庇护日本战犯的势力)(“,”改为“。”)(这一壮举)不仅赢得人们的认同与信任,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的自信。梅汝傲先生正是凭借那份心中的坚定,用铁肩担起道义,担起责任。(此句改为“梅汝傲先生正是凭借对民族道义的坚守,不畏强权,用铁肩担起中华民族的责任。)(论证层次之一:“铁肩担道义”的内涵阐释)

惟有辣手,才能著成文章,挑破(“挑破”改为“刺破”)黑暗迎来光明。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原句为“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便是这样一位勇士。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之中(“之中”改为“下”),大部分的(删去“的”)新闻工作者要么屈服于统治,大写虚假之(“之”改为“的”)官样文章,(“,”改为“;”)要么干脆弃笔,选择(删去“选择”)沉默以对。而邵飘萍不顾自身的危险,直接(“直接”改为“撰文”)揭露袁世凯的种种罪行(。)文笔可谓是直截而有力,痛快而淋漓。这样一位伟大的记者,最终仍是(“最终仍是”改为“虽然”)遭到反动政府的枪杀。邵飘萍虽然早已牺牲(删去“。邵飘萍虽然早已牺牲”),但他的精神留给当今新闻工作者许多启示——敢说敢写,揭露事实。(论证层次之二:“辣手著文章”的内涵阐释)

梅汝傲、邵飘萍等名士早已离开,可他们离(“离”改为“留”)下的精神仍激励着后人。时代纵然数变,可时代之精神常焕光芒(,)永垂不朽。留学生秦逸飞回家当(“回家当”改为“归国担任”)村官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态度,众多媒体(人)深藏(“深藏”改为“卧底”)企业内部揭露食品问题,又何尝不是辣手著文章的行为?正如《中国演说家》里的许亚如所说:“许多人觉得年轻人变了,我就觉得年轻人从来都没有变。因为他们仍然敢做敢说。”(由历史内涵论证转入当下时代分析,使文章体现了时代精神,更加深刻。)

用铁肩担起道义,责任更大更重;用辣手著文章,真理更深更远。(用对仗句结束论证,回应论点)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对所选对联内涵的阐释清晰,论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能够熟练的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式,语言简洁流畅。

作者的论证层次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分别从“铁肩担道义”和“辣手著文章”对其内涵进行阐发;另一个维度则是从历史回顾到现实分析。双线并行,逻辑清晰,论证到位。

问题:

1.对“铁肩担道义”和“辣手著文章”的内涵分析稍显割裂,两者应当在分别阐释中体现一种内在的统一。

2.“历史回顾”与“现实分析”这两部分论证的比重不协调,“历史回顾”中的举例论证有些冗长,而“现实分析”这一部分的论证略显单薄。

3.语言表述还需要加强,部分遣词造句仍需斟酌。

4.作文题目直接运用对联,没有进行拟题。若改为“道义仍需铁肩担,文章必用辣手著”较好。(深圳中学 刘  畅)

编号:05  得分53

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

(建议将题目改为《于平凡中见伟大,让平凡者不平凡》。改成这个题目,一是避免直接援引,二是两个分句前者重在“自我认识”,后者重在“自我实现”;前者重在观点态度,后者重在影响意义。入手擒题,暗合文本论证思路,为下文张本。)

当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要求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励时,我感动于他那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开宗明义,直入主题,言简意赅,态度鲜明。美中不足在于,没有凸显权衡比较,体现自己的“最喜欢”。)

(二段起始处建议:破题立论,明确阐释观点中的核心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先于“是什么”处尽心,再通过严谨的论证(为什么、怎么样、该怎样等)让读者信服你的观点。此处建议加上对“平肩”之“平”、“庸手”之“庸”、“平凡”以及“担道义”、“著文章”、“伟大”之间的勾连阐释,让论证更为切实严谨。)于平凡中见伟大是儒家所提倡的精神,它激励了古代千千万万读书人。《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为《论语·泰伯》中曾子的话,是对士人的勉励警策,强调士人理应刚强勇毅,矢志不移,践行“仁”这一儒家核心思想。此处的“仁以为己任”当为作者所说的“伟大”,即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将对“仁”的追求贯穿自身价值求索的始终,此处引用使文章呈现出古朴文雅的语言风格,值得借鉴。)作为(建议改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体系下,处于底层的士大夫,(此种说法有误,建议改为“饱读之士”。)无疑是平凡的。但儒家要求他们刚强勇毅,任重道远,要求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要为了硬凑排比句而罔顾各分句与文本中心的契合。)要求他们以仁为己任,去救国救民。他们秉持着这样的精神,构成了封建社会最坚实的基础,维持着几千年的统治的士阶层,(言之无物,何不就此谈谈,秉持着这样的精神,于己于人于社会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让题目中的“伟大”落到实处。)心怀的正是“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的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尾句“回眸一笑”,有中心意识,很好,但稍显重复赘余,建议删除。)

于平凡中见伟大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精神,它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是不是基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平凡)与自我实现(伟大)之间的反差,进而扣问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个维度上看,不建议在文段首句为了满足形式上的整饬而非得上升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本层次。)当那个辉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逐渐没落的时候,当我们饱受殖民侵略的耻辱的时候,是一群最不起眼的农民与工人组成联盟,团结起来,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手持最落后的武器,身穿最单薄破旧的衣服,吃着最难下咽的饭菜,过着艰苦卓绝的生活,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中国老百姓中的一员,但他们拥有最饱满的斗志,最昂扬的爱国热情,最可贵的吃苦精神,他们团结起来,组成了最伟大的抗日战线,为保家卫国而斗争(建议改为:不遗余力。),是中国工农红军于平凡见伟大的精神重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建议改为:“正是这群最平凡的劳苦大众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暗夜。”我们在议论文中经常会遇到价值择选择,明确选择之后,建议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个及类地谈影响。)

于平凡见伟大的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具备的精神,它培养了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许不必有(建议改为:你不曾有。)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也不必有(建议改为:不曾有。)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魄。(选取陈胜、项羽两则人物素材,一则是崛起于阡陌之间的氓隶之人的豪言壮语,一则是李清照凭吊项羽之时所生发的钦慕与遗憾。乍一看句式整饬,古色生香,却着实经不起推敲。作者写陈胜是为了凸显“行胜于言,用行动书写平凡的价值”的可贵,然而引用之后,因其缺少必要的论证勾连,一不小心迷失在“为引用而引用”的云环雾绕之中。建议调整两则素材之间的位置,将这个语段改为:你可以不是李清照笔下的西楚霸王,那人杰鬼雄般的大人物;你也可以不是曾有过“燕雀鸿鹄之辨”的小人物,你平淡无奇,沉默不语,却能将小我活成大我,将自然的我活成社会的我,突破一己私利的拘囿,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定位自己的时代坐标,始终觉得“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都与我有关。”怀揣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梦想,坚信梦想终将照亮现实。在此提醒大家,引用人物素材要恰如其分,做好必要的论证勾连,让论证有力。)但这种“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的于平凡见伟大的精神却是人人都应具备且落实到行动中的。生活中不因怀疑道德而拒扶一位摔倒的老人,不因人情冷漠而嘲笑一位伤患,(在同一篇文章中,对于指涉文章中心的关键词(如本文中的“伟大”)的解读不宜多元。按照前文的逻辑,这样的伟大是超出自我认知的,是比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此二则素材,搀扶老人、关爱伤患显然与此不符。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有意识地将材料放在与其密不可分的时代视域中考量即“文章合为时而著”,自觉探求文本的时代价值。遗憾的是素材选取不够恰切,论证失之单薄。)还有很多都可以让人于平凡彰显伟大,散发人性的光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杨联陞,他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结尾收束得有些仓促,语言可再精致些。)

【点评】

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模式,主体部分的分论点分别从“儒学”“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华儿女”三个角度来彰显“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的具体投射。

文章整体纲举目张,让人一目了然。美中不足在于三者之间的层次不够清晰。形式上的整饬美固然可取,但不建议采用“并列式”,因其仅能使文本论证做表面滑行。

语言流畅、文从字顺的背后是作者简明清晰的逻辑,而逻辑恰恰是论说型文章的灵魂。

古朴文雅的语言风格建立在日常积淀以及知识上的“活学活用”的功夫的基础之上,尤为值得借鉴、学习。

“万变不离其宗”,贯穿文本始终的中心意识同样值得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论证过程中的旁逸斜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汲前人之智慧清时代之流弊,这也是审题立意的题中之义。在这一点上,作者有所涉及却没有兼顾选材之合理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在论证的过程中,会将指涉文本的关键词进行多元化解读,原因要么是破题立论之时,立的不准、不明、不稳。要么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囿于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只能拓展论证中心的外延以凑足字数。无论是哪种,都不可取。这个问题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建议考生们多对论证作纵深向拓展。(深圳中学 高云)

编号:06号,得分53

平庸之辈现惊奇

诚然,面对“铁肩辣手”之绝笔,“双肩只手”之新意,“平庸”二字着实朴素。而在我看来,“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才真正催人警醒。平庸之辈亦可担当大义,平庸之辈自成惊奇文章。(先简单比较,提出观点。此类作文的规范开头。)

相比于辣手之下振聋发聩的言论,妙笔之下绽放出文采的花蕾,平庸的文字的确相形见绌。但究其根源,在硬如钢铁的肩头,在犀利透彻的笔法后,曾几何时也拥有过一个不断磨练着的瘦弱平肩,一只平凡却仍不断奋斗的作家之手。(“平肩”“庸手”也可以成为“铁肩”“辣手”“妙笔”,本段宜放在文章后半部分。)

平肩,平的是尚不丰富的阅历,平的是更是一步一个脚印下踏实的土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大漠中的沙棘,能直顶烈日,靠的是深埋土壤的绵长草根。表面平平无奇的人,内心却能够有波澜起伏的青山。勇敢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依靠着浅显的小学文凭,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依靠一双勤劳的手建造起砖厂,分担起一个大家庭的重任。反观方仲永,少年“得志”,过着波澜壮阔的青年时代,却无法在自己的知识领域搅动风浪,泯然众人。由此观之,家底的贫薄,阅历的短浅并不能成为立人担道的借口,平肩者,亦有他震慑世界的担当。(对比论证。“孙少安”一例来自小说中,恰当,但不真实。论证时用小说中的人物做论据不适合。)

庸手,庸的是暂失去光彩,看似无为的表面,不庸的却是一颗勇于突破,成为“辣手”的心。正如张定浩在《爱欲与爱矜》所说:“人之为人的最光辉时刻,在于他身处某种局限性中,却永远做出奋力向前的姿势。”在众人广著文章,颇受敬佩的同时,正是平凡无所为的自己。在此时,唯有及时的勉励才让平庸之辈得以冲破无为的枷锁,点亮平凡的世界。也正如同在众演说家中毫不起眼的萧伯纳,只有不庸的心境能让其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从平庸中,脱颖而出。庸手者,亦有他走出平凡的梦想。(论证“庸手”可以成为“辣手”)

在众平庸之辈中,有人挑起重担奋力向前,炼就铁肩;也有人碌碌无为,在自我否定中消逝于众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被担起大义的洪流裹挟,更应“勉著文章”,才能让理想之锥冲破平庸之囊。

北岛说:“其实我们不断后退,退到最开始的地方。”(此处引用的意义何在?)每个人生来平庸,但终有平庸者能够担道义,遂著文章。平庸之辈自可现惊奇之处。

【点评】

本文观点为“平庸之辈自可现惊奇之处”,基本符合题意。“平庸者的担当(担道义)”才是选择这个角度的切题立意。本篇分数虚高。(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樊春喜)

编号:7号,得分53

担道须,著文当

嘉靖三十四年,以死上谏的杨继盛为世人留下一对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来此联被多次修改,屡出新意,流传甚广。以我之见,其中以李大钊先生的改字最为精妙,实属画龙点睛之笔。(简明入题,好。四联各有侧重,不在一文之内,故用“画龙点睛”措辞不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道义的承担非“铁”肩莫可。古书有云,“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道义二字自中华民族源起便被世代歌颂,仁人志士无不以此为圭臬准则(删去“圭臬)。然而知道识义者甚蕃,能真正践行之人寥寥无几,又何谈“肩担道义”呢?道义的承担任重而道远,所需之人必有大毅力及大魄力。若没有一双“铁”肩,是万万不能砥砺(经受)“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磨难而终成就大道的。

“铁肩”是永不服输的气魄,是绝不退让的誓言,是铮铮铁骨的精神长城。(“铁肩”彰显的是绝不退让的誓言,是永不服输的气魄,是铮铮铁骨的精神长城。)“平肩”“双肩”的修改固有新意,将道义之担推己及人,却无疑是削弱了原句一往无前的气势,将其变得浅显而又单薄了。

文章的书著(著书立说)当执笔为“妙”。古往今来,文字是最能体现操守,宣泻情感的方式(删除“方式”)。“谏君警世”之文屡见不鲜,一笺文字辛辣直切要害的传世之作,是不少文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他们认为,斟字酌句越“辣”越好,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辣”文当然能给人以冲击及警醒,但有时却犹如以卵击石,太过刚烈只能赢得一个以死殉道的下场。何不以“妙”为重,以“妙”为先呢?“妙”意味着更聪明的表达,更智慧具有分寸的进谏,而不是含糊其辞抑或妥协退让,“妙”更是区别于“庸手”“只手”,妙手著文方能使才思涌现,方能让文章如打磨过的宝石不染尘埃,方能让读者阅之而不禁拍案叫绝。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为志士,更为智者。遵循道义坚守本心而不随波逐流,妙笔生花字字珠玑更闪智慧光芒。当今的社会缺乏“铁肩”,正义真理正渐渐被埋没,当我们遇上摔倒老人,遇上网络捐款,以及种种违纪的现象时,当我们彷徨无措不知是否该施以援手时,更应该将“铁肩担道义”铭记于心。在这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自由。如何正确发声,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成为助人之器而不是害人之刃,如何在秉持正义的同时又能够克制而理性?我们应以“妙”为首,妙手著文章,为时代为社会献绵薄之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妙哉!

【点评】

本文运用比较,准确阐释了“铁肩”“妙手”的内涵;并能针砭时事,突显了现实意义。结构匀称,说理深刻。但较为空泛,病句较多。(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玉)

编号:8号,得分52

平肩庸手出华章

“对于普通人而言,平凡便是伟大。”(过于绝对,且横空出世)培根曾如是说。“铁肩辣手”之联流传至今,(未表述完整)而杨联陞以“平”“庸”二字改之,犹为值得称道。

“平肩庸手”,是身为钱穆先生得意门生的杨联陞为自己下的定义。面对“铁肩辣手”、“铁肩妙手”的前辈,杨联陞怀着一份谦和与景仰,既是对自身才德的谦逊认识,亦是对人生的积极期许。(点明喜欢的理由亦点明此联的内涵,言简意赅)

“平肩庸手”,是学者的谦逊姿态,是老子“不自是,故明;不自见,故彰(应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章(彰));不是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之精神的最佳注脚。杨联陞身为钱穆先生之弟子,才学过人而德亦广大,却依旧自谦为“平肩庸手”,实乃谦逊学人之典范。而观照古今,类似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开国文臣”宋濂谦其为“虽愚,卒获有所闻”;诺奖得主莫言称自己只是个“写小说的”;而学贯古今的季羡林,晚年依旧勉(删去三字)力辞去国学大师之桂冠……而“平肩庸手”,则正是这份足以光耀古今之谦和姿态的生动体现。(类比引用皆超凡脱俗)

“平肩亦可担道义,庸手犹当著文章”更是学人(何为学人)的自我警勉。杨联陞虽自谦“平肩庸手”,却并不以此为怠惰的借口,而将其转化为行仁义于文章的内生(?)动力。而这种自我勉励,积极向上的“平庸”(删去二字)姿态,在当代作家龙应台对其子的期许中亦有体现。面对没有像其他名人之子一样读名校的儿子,龙应台说:“你可以平庸,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要做社会中一颗有思想的螺丝钉。”其论调与杨联陞“平肩犹当担义著文”的理论何其相似!由此观之,杨联陞所改之联,在为常人所认知的“担道义”“著文章”之外。更有一番奋发向上喷薄欲出动人心弦的人生气度(未落实处、过度拔高)

纪伯伦曾道,“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铁肩辣手”“铁肩妙手”固然令人称颂,可如是的优秀卓越常常只是例外(凤毛麟角),“平肩庸手”才是人生的常态(芸芸众生)。时代由无数个“平肩庸手”组成,优秀的时代也必将由能“担道义”“著文章”的“平肩庸手”铸就。(观点不成立,过于绝对)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认知平庸,接受平庸并担起新新世纪的时代责任,为时代著最美华章!

北岛有言:“其实我们不断后退,退回出发的地方。”(应删掉,不能盲目引用)诚如斯言,“平肩庸手”方是原点。(并未说清)愿人人皆可以“平庸”为基点,在“平庸”中修行,肩负道义,笔著千古文章!

【点评】

文章标题、中心观点、主题部分(二、三、四段)的逻辑论证及例证引证均属上乘。美中不足:开头的引证及表述不准确,北岛的话与题旨无关,个别语句欠斟酌。(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茉)

编号:9号,得分52

 

铁肩辣手,担天下重任

(建议标题改为:做铁肩辣手,勇担天下重任)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从第一眼看见这句话时,我的心里就泛起了激烈的波澜,这是杨继盛的绝命联,是用血铸成的一句真言。(由读对联的内心感受引入,紧扣写作任务驱动要求:“最喜欢哪一个?”)

在明代这样一个吏治黑暗的时代,说出这样的一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杨继盛不惧死,他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些后人该如何追随他的脚步,为天下作出自己的贡献。(该段承上启下,问答中道出了杨继盛不畏强权的坦荡胸怀和铮铮铁骨,也成为后世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力量。)

而在后世,我们更应当把“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建议改成:而在后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铁肩”和“辣手”,勇担天下重任。单独成段,观点鲜明,又照应了题目。)(当今时代),对抗社会上的不公,难道不需要一副“铁肩”?指责(“指责”宜改“揭露”)社会上的黑暗,难道不需要一双“辣手”?(反问引人思考,当今中国正处在崛起的时代,更需要有担当的“鉄肩”和“辣手”,更需要有志之士匡扶正义、担当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鉄肩辣手有特定的含义,应该加引号。)后世对此联的修改,都太偏向于文学方面,却忽视了这联本就是对官场黑暗的控诉,(“都太偏向于文学方面”的说法不妥,绝对化。)它告诉我们,做人绝不可失去本心,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建议改成“必须要坚守道义”,更扣对联),是为“铁肩”,要有最犀利的指责,是为“辣手”。在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在看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我们绝不应当退缩,而是要勇敢地站出来,用一副铁肩,一双辣手,扛起社会的重压。(建议改成“去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担,去对抗社会上的不公。”)

其实这句话更应该成为现代人的行为准则。(上一段论述“后世人”应该做“鉄肩”做“辣手”,此段又论述“现代人”应该以此为准则,有重复论述之嫌,从后文论述看,建议改成“在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那些位高权重的人,那些时代的弄潮儿,更应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还可以从正面举例论述。)现在的社会上,并不缺少贪官污吏,也绝不会缺少那些借着职务之便,“偷天换日”的人。而同时大部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选择了躲避,不做那个“出头”的人。作家本应直言不讳地指出社会上的黑暗,用笔下的文字来控诉,来抨击,却一个个(“一个个”说法绝对,此类问题在考场作文中还比较突出,应予重视。)都偃旗息鼓,蒙住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继续歌颂这“太平盛世”。本有着同样职责的检察官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默不语,(建议改成“有些执法的官员,本应该坚持正义,秉公执法的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默不语,”)甚至是与贪官污吏相互包庇,同流合污。这社会,究竟是怎么了?杨继盛死后,再没有第二个杨继盛了吗?(说法绝对)

其实,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应有“铁肩担道义”的觉悟,更要有“辣手著文章”的勇气,(两者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毕竟现在不再是一人专权的封建社会了。每一个人,每一位作家,每一位检察官,都应当有这样的精神,在最黑暗的社会里,也要有最利的眼,最亮的心,不煞锐气,也不挫勇气,用一副铁肩去(勇挑社会重担,)抵抗社会上的不公平,(匡扶社会正义。)用一双辣手去敲醒每一个装睡的人。不屈从每一个贪官的利诱,不畏惧每一个权贵的威逼。“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要我们用一副铁肩,一双辣手,去拨开笼罩在世人眼前,社会顶上的压顶乌云,重还天下人一个清明盛世!

所以,我如此喜欢“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句话的理由就是,他提醒了我(你、我、他)该怎样去做人,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该怎样,才能背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重任),尽自己的努力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建议改成: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与和谐),来重建一个“太平盛世”!

【点评】

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一点就难在对对联内涵的把握上。从文章看,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把握住内涵的。从写作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本文开篇就将自己的喜爱定位在“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上,不绕弯,很直接,紧扣这句话,使论述能够聚焦。文章观点明确、鲜明,针砭时弊,敢于直言,使文章的力度得以加强。从论述的层次看,文章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对联产生的明代入手,进行简要的评价后,紧扣后世和现代进行剖析,亮明自己的态度,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喜爱这句对联的理由,思维推进的层次比较清楚。文章联系现实,通过怎样去做,诠释了自己对“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的理解。

从优化的角度看,文章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本身的理解剖析还不够,挖掘还不深。另外,在论述中,辩证看问题还不够。虽然第三段点明“后世对此联的修改,都太偏向于文学方面”,这里有了一定的比较,但是在强调“最喜欢”的同时,不能对其他几副对联的优点没有看到。如果在强调自己选择的对联时,对其他对联略作一定肯定后,再转到自己“最喜欢”的对联中来,说明理由,辩证的味道就会浓一点,得分也可能高一点。以上点评纯属个人意见,有不妥之处,请多指正。(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刘晓涛)

编号:10号,得分52

平肩庸手,亦担道义

杨继盛一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到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再到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钱穆先生“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只字改动,不同人物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更喜欢杨联陞先生的句子(句子→“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概述材料,点明对比的重点,为单字改动,写作的方向是改字体现的人物性格,明确观点,为下文提出论点张本。)

杨继盛“铁”“辣”二字,豪爽英雄,不畏死亡的气概便喷薄而出;李大钊改“辣”为“妙”,有不遮坚定勇毅的傲骨风采(更多了一层智慧谋略);钱穆先生改“平”为“双”,改“庸”为“只”,把态度放高,不卑不亢,不桀不骜,腹饱书诗的学者风采跃然纸上。但对于我,无法与外郎(以官职名称的一半代指杨继盛,乍看容易引起歧义)的飒爽英姿相当,也不可与李大钊的坚毅勇敢相提并论,更不如钱穆先生博览群书(前文侧重的是性格,此处“博览群书是能力”)。我所能做的便是用“平肩担道义”,用“庸手”书写议论,为社会、国家安定贡献微薄的力量罢了。(这一段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考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很强,用词准确且很有文采,但并没有遵循第一段总起时,提出的性格对比路径,而是在写作的时候略有游离,结尾提出自己的观点,本应是全段的亮点,但却匆匆掠过,此乃憾事。)

平肩未必不可担义。

虽说没有古人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也没有当代文学家的文采,如我一般安静的过活,亦有责任用平肩担道义。道义有许多种,就如最常见的问题——环境问题中体现的道义。地球资源面临枯竭,过度砍伐,污染水源空气,大气层的破损……种种就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并不是等专业人士就所在片区环境点评后,发表长篇大议,哀伤叹惋便得以解决。看到小溪垃圾成堆,工厂排水口鲜艳色彩的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时,我们不应只是捏着鼻子快步走去,更应书写建议,上交负责部门,或联系派警,举报建言。为社会的清洁美好敬献绵薄之力。

古有曹刿请见鲁庄公,以卑贱的身份担起齐鲁之战的国家大义。今更有共产党员,先以地下党的身份,背负人民的期望,与国家的命运,步步取得硕果。这亦是国家之义。也有人民代表以建造美好社区,关爱百姓为目的,着手建立起更便民更美好的社会,这也是道义。而身为万千国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分担这许多道义,为社会、国家贡献力量。

(整体上看,两段之间的关系是先详后略,先今后古又今,先身边小义在国家大义又身边小义,逻辑顺序略显混乱,可调整为古有……,今有……;战争年代应该……,和平年代亦可以……。细节上看,豪情壮志是志向性格,文采斐然是能力,而平静过活是生活状态,三者不能构成对比或转折关系,段首句是多么重要啊,怎能不精心雕琢?)

“庸手”未必不可书写道义。

就事物发表看法,书写建议,并不是随波逐流地应和起哄,而是对事情问题的剖析,希望引起相关部门、人民群众的警醒。《知乎》这一平台便是很好的例证,虽然也有凑热闹的看客,但对事物认真评析,引申至背后的隐藏问题,能引导不少人更深刻的思考,读过之后茅塞顿开,如梦初醒,书写者得以锻炼,读者亦有广益。报纸上的社评,短文亦是如此。种种现象有益于引导社会思想更高一步,弘扬良好风气。

(段首通过对比的方式界定概念,定义准确,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证《知乎》有时代感,且贴切,因为知乎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发言的平台,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为他人贡献你的思考。)

即使不是外郎,不是政治人物,也没有交际过众多书籍,我们亦有责任去担当道义,申张道义,为社会、国家献出力量,平肩分担道义,义不容辞;庸手书写文章,亦显芬芳。

【点评】

本文用准确精妙的语言完成了题干中要求的比较任务,观点鲜明,核心概念界定准确,论证结构完整,拆分对联,从担道义和著文章两个角度阐述观点,用例准确且有时代感,论证语言较为通顺流畅。但如果用互文的方式理解担道义和著文章,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写,将会使得论证更深入。另外,若能够关注段落内部的逻辑层次,彰显逻辑思维能力则更好!(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赵  雪)

编号:11号,得分52分

“平庸”之伦尚需鸿鹄之志

(此题目从何而来?“‘平庸’之伦”就是平庸之辈的意思吧?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谁说了平庸之辈不需要鸿鹄之志的话呢?否则,“尚需”从何而来?作文材料中似乎没有隐含这个意思。)

古人曾云:“余笔拙而心诚如此,故惴惴然不知所言。”(从别的材料入手,与作文题目的材料形成比较,有显示视野开阔之效果,但不宜过多。这里轻拈一语,是聪明的做法。但是,这则作文题目是一幅对联四种存在形式,作者又另外拿出一句‘题外’话来比较,那是不是与‘题内’其它的对联就不比较了呢?可是,不比较行不行呢?)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如“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来的(得)掷地有声。(这算是观点的初级表达,因为这只是表达了“喜欢”,却没有表达“最喜欢”。下面的层次似乎应该谈为何这句“掷地有声”,但是,往下看,却没有,而是另出一句意思:“尚要鸿鹄之志。”这似乎就写偏了些。虽然没有被阅卷老师看出来,不过,这位作者的审题意识仍是危险的。)“平庸”之伦尚需鸿鹄之志,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妄自菲薄,而要怀揣敬畏之心,勉力(励)自我,砥砺前行!(这应该是亮出观点,但是,这个观点更像是对文章题目而言的,却不像是对作文材料及要求而言的。毕竟,作文题目不是对“平庸之论需不需要鸿鹄之志”的问题,而是四幅对联最一个的问题。只能说,这篇作文是幸运的,但是,在高考考场中是否这么幸运,就不好讲了。)

首先,此“平庸”非“平凡无奇之庸才”意,而是一种虚怀若谷,以“平庸”自视的谦逊态度。(阐释“平庸”含义,这是文章的认真写法。这倒是高分作文具备的品质。)这一态度,表现在道义伦理关系上,即是一颗平实质朴、却又至臻至纯的赤子之心。道义不是只有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般壮丽的豪情,更有普通小百姓为救他人于火海之中而一次又一次的“逆行”和雪白的地面上用血踏出的脚印。肩虽平,而义无穷。同时,这一态度,表现在文章著述上,即是一份“将心剖开给读者看”的对书籍文章的敬畏之心。正是因为敬畏,下笔时才字斟句酌,才“披阅数载,历经十年呕血而成”。林徽因曾直言,“有些作家喜欢戴(带)着‘考察’的神气,去到一处便端起眼镜以轻蔑之意对当地探究一番”。无疑,这种“端着”做学问的态度是绝对做不出好文章的,作者与当地生活之间必有一道无形之墙。而巴金则是一位用“心”写作的作家,他在文革期间曾为上级指示所迫,无奈写出贬斥指摘好友之文章;后来文革肃清,巴金从此对文章带有了一份敬畏之心,以“庸手一双”“庸才之能”吐纳真言。(读到这里,似乎能明白这篇文章获得阅卷者青眼的原因了!这一段,有细致深入的阐释,不管是“平庸”还是“道义”;这一段,还有经典诗文的引用,而这引用又多是嵌入式的,自然显示出作者的阅读面和积极运用的读书态度,并且,这种嵌入式引用,使得引文与写作内容又是相当贴切的。如果说是引用有什么讲究的话,这一段倒是值得很多同学学习的。当然,这篇文章得高分,从这一段——这个第二段——似乎可以找出充分一些的理由,这理由没有幸运的色彩。)由此观之,“平肩”、“庸手”绝非无能,而是一种大智若愚、放低身段潜心治学的谦逊态度。(这个应该是“最喜欢”的理由,作者却只字不提,真是不应该啊!)

其次,(标志性词语,呼应上段的“首先”,虽然死板点,有些作者却也做不到。)“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位积极入世、“奔无往之境,驰有矢之方”的勇往直前者。(也是最喜欢的理由之二。仍是对“喜欢只字不提”!)肩平,仍担;手庸,仍著。这正体现了其人之鸿鹄之志。蒋廷黻作为一代史学大师,学成归国后并不以高人自居,反倒将自己身段放得如同一般大学生低,翻遍清华大学图书馆,笔耕不辍,终成《中国近代史》一书。铁嘴李敖骂遍民国政要,却唯独推崇此,可见其影响之深。(显读书之才,与上一段同。)

在当今社会,我们皆是平庸普通之一辈,而我们是否就此止步呢?就像美国博物馆馆长说得好:“虽然你画出比毕加索更好的画,但他也画不了你的画啊。”(此文作者不是读了不少书,却也会把曾读到过的、印在自己脑海中的金句像丢手绢一般,就是不告诉小朋友!你分析一句,让阅卷人更明白一点不行吗?当然,你真的把阅卷老师给吓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读书真是没有白读!)

“平庸”之伦尚需鸿鹄之志,个人如此,民族亦如此。(如此扣题句,问一下作者:你不觉得太过生硬些吗?再说,你在文章结尾丢下一个“民族亦如此”,有几个意思?还要“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吗?)

【点评】

文章有结构意识,论证结构完整。作者试图用“首先”,“其次”的字样,展现清晰的整体结构,用“表现在道义伦理关系上”、“表现在文章著述上”展现议论中的内部逻辑关系,显示了作者在构思时的结构意识。素材丰富,论据厚重。诸葛亮、曹雪芹、林徽因、巴金、蒋廷黻等名人或言或行,驾驭自如。

问题:关于审题,本次命题“驱动”考生在四联中做出选择,试图在选择中看出考生对如何“担当”的不同理解,而非在对比中看出杨联一联有谦逊的精神,此文审题非最佳角度。关于结构,“首先”、“其次”从表面上看层次清晰,但从行文看,两段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深圳教科院  葛福安 段评 深圳外国语学校 岳强  总评)

编号:12号,得分52分

铁肩辣手振国魂(振国魂从何而来?)

昔者,有忠善诤臣为民请命除奸惩佞,却不得善终只留下绝笔——铁肩负(此处应为“担”,引用有误)道义,辣手著文章。今日,必得以铁肩负国之任,以辣手发民之声,方可塑我民族之脊梁,振我中华之国魂。(中心论点鲜明,语言表达铿锵有力。)

铁肩,扛的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负的是沉沉近代百年屈辱。(分论点一,置于段首,醒目。但论述的是“铁肩扛的是什么”,而非“怎么扛”,对题目的理解不是很准确)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从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此处“,”可删)到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立新中国,从弱国穷民到如今大国子民,每一个历史节点,总是有那么一群人不怕牺牲、敢于奉献,以铁肩担负国运,以生命改写未来。正如鲁迅所言:“他们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人们到光明阔亮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此处引用原文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出自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辣手,写的是芸芸众生正当的诉求,摧的是少数利益集团不合理的美梦。(分论点二。问题同上一段)鲁迅先生曾在《我之节烈观》中如此说道:“古人传下来的模模糊糊的道理,大多是无理可讲的。用数量上和历史上的优势,挤死不合意的人。”是了,近代社会强迫女子守节的风气便是如此。于是先生拿起笔来,用一颗关怀的心,用一双锐利的眼指出这其间的错处,辣手著文章做民众的喉舌。“辣手”更是(前文并未谈及“辣手”“是”什么,此处“更是”从何谈起?)一种勇气、(“、”应改为“,”)不畏公权敢于抗争。十年前,一位名叫郝劲松的人前后七次上诉状告铁道部、税务局等多个国家部门,原因是他认为春运车票涨价不合理,在火车上购买商品却没有发票。彼时的郝劲松只是一个法律系学生,然而他却不畏公权、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诉求,甚至于与国家部门打官司。没有人认为他能成功,但最终的结果是他结束了火车春运票价上涨制度与不开发票的历史。郝劲松说:“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它只是一张纸。”郝劲松的勇气不仅是因为性格,更是由于其强烈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被问到什么是他理想的世界时,他发出人民的呼声,直言道:“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是令人折服的坚毅品格,是令人钦佩的家国情怀。然而,在现今浮躁的社会,这股正义之气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了。许多人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他人,只注重个体利益而不关注集体利益。食品安全问题、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令人痛心。(联系当下,结合社会问题,适度拓展)在当代社会历史急剧转型的关口,我们更应呼唤责任意识、公民意识的回归。(此处若能回扣中心论点会更好。)

铁肩负义,凝聚精神,塑造民族不屈的脊梁;辣手为文,仗义直言,振兴中华崛起的精魂!(以简洁之语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

【点评】

本文作者知识积累深厚,事例、名言信手拈来,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论证效果;语言功底过硬,表达流畅老练,排比、对偶等整句的使用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此外,文章论点鲜明,按照“引——议——联——结”的顺序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值得肯定。

问题:这则作文题的写作思维及运笔的重点是“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本文主体部分论述的却是“担什么,著什么”,未能紧扣题意作文。第三、四段的论述,最后的落点放到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上,与中心论点结合不够紧密。此外,题目驱动要求是“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涉及选择,应将四则对联做比较,方能说明理由,体现“最”的排他性。(深圳外国语学校   梅)

编号:13号,得分52分

谨以铁肩道义,辣著时代雄风

 (题目简明,但有语病,“雄风”不如改为“雄文”)

古有一君子,以辣手著文揭发阴暗;古有一壮士,以铁肩担起道义的重量。(此处似缺少了衔接)杨继盛的君子之行令我赞叹,而他的壮士之勇更令我敬佩,故鄙之见,则更好(缺少了比较的对象)其绝命联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论点似可再作调整,以更好地对应题目)

(第一段以叙述性语句开篇,看似简练,但未直接简述材料,使得论点的提出有点别扭。)

后民国(应用“后来”为好)大家为友人题联以“妙”易“辣”而被传诵甚广,“妙”字改得实为妙也,既符合那个时代的文风特点,又为旧联注入了别般(可改为“别样”)风趣。而钱穆先生为杨连书写时的“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更是胜过了杨联(?陞)本人的“平肩”与“庸手”,其中的“双肩”与“只手”既符合了杨联(?陞)本人低调谦虚的为人,又一样地起到了令人自我警勉的目的(病句,宜将“起到了”改为“达到了”),实为以两字之改,又出新意,令人称道。

然,二位大家手笔之妙却也只是符一人之性情,或合一时之时代风气(病句,宜删去“时代”)。斯认为(“斯”为何意?),这个浮躁而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急需的,恰当是如杨继盛那般可贵而充满力量的“铁肩”与“辣手”。

(以上两段将几幅改联进行对比,以突出杨继盛之联,从而道出喜欢此联的理由。第三段承上启下,安排恰当。从内容来看,二三两段应该合为一段。)

浮躁的社会需要以铁般肩膀,负起厚重道义的壮士,分论点一:主要阐释“铁肩道义”。)在高速发展的当代,讲道德讲情义的人何其可贵。中国人在海外贸易中常给人一种不讲诚信和只贪图小利的小人形象,久而久之,这不仅是国人形象的抹黑,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于国内,打击腐败中有多少贪官令人大失所望,被金(钱)蒙住了双眼,也沦为没有道义的僵尸。(此处举例范围狭小,不足以表现“道义”。)一个大国的崛起,或许需要的不仅是经济的富强,或许更需要的是道德文明的建设。或许唯有人人能有杨继盛那般的壮士之行,以铁肩来坚守道德,担起时代的道义与责任,这个社会才能在真正的国之文明中前进不衰。

其次,时代需要这般大胆“泼辣”的文风来揭示角落的黑暗,以著时代新风。分论点二:主要阐释辣手著文。“以著时代新风”有语病)前有杨继盛的大胆无畏,以辣手著文的魄气(气魄?),而后者(后来?)的民国大家们也曾同样做到如此。陈寅恪的(“的”改为“在”是否会好些?)王国维碑文中乃以辣手著成“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时代学者文人文范,冯友兰为西南联大写文拒绝教育部统一教材的雄文,乃开启了当代大学力争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抗争,奠定当代大学办学的标杆与气度(“奠定……标杆与气度”,似是病句)。是那样一群人,他们以“泼辣”的语言奠定时代的风气(“奠定……风气”?),为纷争的时代带来了绚烂明光,他们所坚持的道义和风骨,在浮躁的今日,更为需要。

(以上两段为全文主体,分别对杨继盛联的上下联展开议论,基本挖掘出了对联的内涵,且能联系现实,值得肯定。)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高声诵起:“生命,如果和时代崇高的责任感联系在一起,那么你就会感到他永垂不朽,”是(吧),愿这个时代有如杨继盛一般,以铁肩担其人之道义,以辣手著成时代雄风(“著成时代雄风”有语病)的勇士、君子。

(结尾段通过引用表明希望,扣住论点,简洁明确。)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立意较好。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为并列结构,安排合理。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比较简练。议论中能较好地挖掘对联的深刻内涵并联系实际,体现出了较好的规范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但文中的病句太多,这是最大的不足。另外,举例的范围可以更广一些,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圳外国语学校 王敏成)

编号:14,得分52分

道义需要“铁”与“辣”

(题目所指欠明,不如改为“担当道义需要‘铁’与‘辣’”。)

一副对联的代代书写与修改折射了不同人的不同追求,其中有“妙”的称赞,也有“平”与“庸”的自勉,更有“双肩只手”的朴实鼓励。而我个人最欣赏的,还是原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评析材料,得出结论,明示观点。这一段简洁而果断的写法,值得研究,学习,“有”“也有”“更有,“而”“还是,这几个句子,在这几个词语的步步紧逼之下,显得很有气势!)

朴实的自勉虽好,但担道义、著文并不是靠普通的双肩、只手便能轻松做好的。道义需要的是“铁肩”和“辣手”。(比较,仍是比较,虽是一笔带过,却能点题。)

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便是一个翻版的杨继盛,他不畏于沙皇的残暴专制,公开地写出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百姓的疾苦,因而被捕入狱,改朝换代后,他又因披露体制不公而被判刑,被投入劳动改造营。在改造中,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并没有将他压垮,他仍坚持记录每天在劳改营中的所见所闻。当他劳改期满出狱后,他立即准备书写新的长篇小说以揭发劳改营中的黑暗腐败之象。索尔仁尼琴的一次次的挫折中被打倒又站起来,靠的就是他以承担道义为任的“铁肩”,他一次又一次将社会的疮疤以文章的形式揭给人看,凭的就是他那不讲委婉隐喻的“辣手”,而他也成为了公认的“俄罗斯的良心”。(用例典型,点睛明晰。用一个翻版的杨继盛,为啥对杨继盛不写一点呢?是不是怕重复作文材料呢?)

强调“铁肩”与“辣手”并不是说人人都要成为鲁迅,而是表明我们在知道自己要担当的同时也要能担当、会担当。(这一句过渡有意思!其意思之一是,从要担当到会担当,有递进的意思;另外,上文大谈特谈索尔仁尼琴,这里却又说出一个鲁迅,觉得有些怪怪的。说索尔仁尼琴行不行?)这个道理在当今时代亦是如此。在面对官员贪腐、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时,“铁”要求我们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敢于行使宪法与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坚持原则,既不因为害怕打击报复而退缩,也不因利益诱惑而软下身板。“辣”指的则是手段的精准、到位,一方面迅速果断,铁面无私,另一方面所采取的方式也应恰当合法,不对正常的公务造成干扰。(联系实际,增加针对性,有了现实的指向。

如今互联网与多媒体高度发达,各大网络社交媒体为公众发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道义的重担早已落在每一个公民的肩上,而微信公众号等文化传播方式也已为我们只手著文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只是责任是否担得住,就要看我们的意志是否够坚定,肩膀是否够“铁”了;“文章”是否著得好,就要看我们的手笔是否又准又“辣”了。(仍是联系现实,却是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现实,谈途径可行,却指出最终还要看意志,可谓有真知。)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道义的维护与贯彻,不仅需要人人参与,更需要钛合金般的意志与精准的手段。(结段铿锵,有呼告,有比喻,有豹尾之功。)

【点评】

此文瑕瑜互见,有可赏可学处,也可改提升处。可赏可学之处:切题精准,思路清晰;论点引领,详略恰当;拥有独家材料,显现学识宽度与深度;结尾已至佳境。可提升处:段与段之间逻辑联接值得再修正,提升。(深圳外国语学校 陈树银)

编号:15号,得分52分

以良知之手,著醒世之文

(题目点“良知”“醒世”两词,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符合主题,不过将对联之意仅指向“文章”一词,较为片面。用语工整,值得肯定。)

从“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到“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贯穿这几副对联的,是从古至今中国文化人的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可改为“及”)对良知道义的坚持(可改为“坚守”)(不过,)我最爱的,还是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后加“因为”)它多了几分“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节,(可加“亦”)多了几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美颜色。(作者借诗句点题,解题精准,语意蕴藉。而反复运用“多了几分”,“多了几抹”的相似结构,也增强了语言气势,不过,“多了几分……气节”,搭配是否妥当?)

(第一段析对联,暗对比,提观点。)

鲁迅曾说过:“自古以来,有舍身取义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以引用开头,再次点到“舍生取义”“为民请命”,呼应杨继盛联中“担当者”形象)这些人,是指引民族前进的火炬,是为民族铺下道路的青石,又是化为春泥的落红。文人就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两句颠倒一下顺序是否更好?)以铁肩担道义,以辣手著文章,便成了(“便”字之“据”从何而来?)有良知,(“,”改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们共同的追求。文人们以自己的文章为武器,以自己的思想为冲锋的号角,同落后的文化搏斗。以文章启民智,以良知通民性,这是无数文人前赴后继的理由。(本段后三句与引用论证的关联,论述得不够清晰。)

(第二段作者的写作目的似为继续深度解读对联,但上下文的衔接过渡还可加强。)

以“铁肩”担道义,较“平肩”“双肩”多了傲骨,多了气节,多了坚持。(分论点一,体现比较意识,可惜仅此一“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谢克耶维奇说:“有一些话,总要一些人来说。”陈寅恪在王国维墓上刻下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烙在战乱中无数流离失所的文化的精神上(慎用长句,一不小心就写成了病句,用语亦不够简洁);傅斯年“冰火不相容,忠奸不两立”的坚持又是无数文人的呼号。“铁肩”的气节不可以尺度量,不可以数十年的民族危机而度量,它坚韧如铁,它是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不屈服,不放弃,不畏惧,这是“铁肩”的精神,是每个文化人都应坚守的。

以“辣手”著文章,较“妙手”,“庸手”及“只手”多了锐意。(“。”改为“,”)多了宝剑出鞘时的锋芒。(分论点二,问题同上。)唯有以“辣手”才可开启民智,唯有以尖锐的痛,才可惊醒沉睡的世人。有了“辣手”,才有了《儒林外史》的辛辣;有了“辣手”,才有了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才有了阿Q的麻木,人血馒头的荒唐,孔乙己的可笑可怜。(“鲁迅”与“阿Q”“人血馒头”“孔乙己”应是包含关系,能并列否?且“;”号前后结构失衡)揭开华美的袍,才能看见狰狞的伤疤;剖开光滑的皮肤,才可切除深处的病灶;抹去平静的表象,才能发现腐败的本质。“辣手”正是这样的作用,以切肤之痛,唤民智的苏醒。

(三四两段分以“铁肩”“辣手”为论点,联系事例论证分析文人的担当精神与行文的犀利风格,核心概念的内涵挖掘得较为到位,值得肯定。)

渐渐地,我们发现,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人少了,却多了无病呻吟,荒唐颓废的“伪文人”。作为一位文人,应坚守自己的品性,肩负社会的责任,以良知著文章,方为上道。(作者本段想联系现实,再做开拓,不过“伪文人”之病并未得到深度开掘,有些可惜。)

以钢铁之肩,担人间之义,以良知之手,著醒世之文。(呼应标题,结尾简洁。不过,“良知”“醒世”二语仅在这两处出现,稍显突兀,主体论证段中不妨也相呼应。)

【点评】

审题准确,结构安排较为合理,论证选用事例丰富,语言富于表现力,这都是此文表现优异之处。若能加强段落间的逻辑关联,语句间的衔接过渡,将会为文章锦上添花。(深圳外国语学校 胡娟)

编号:016号,得分52分

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

    嘉靖三十四年,官居高位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死,留下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五十年前,杨联陞向恩师求字“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自勉。(有抄材料的嫌疑,还可以再简省些。)

    然而,“铁肩担道义”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平肩担道义”却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担当。(也能表达出最喜欢。)

    平肩也可担当道义。世人常说“能者多劳”,老子(错误。是孟子说的)也曾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无不让人有错觉——担当道义真的只有那些所谓的强者做得到吗?其实不然(改为“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担当道义。那名心脏病发的公交车司机在生命最后几分钟咬紧牙关停下了车,让一车乘客相安无事,这是一种担当;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黄姓小伙子,以双手骨折为代价救下从高楼坠落下(“下”字多余)的婴儿,这也是一种担当;前几日在美国音乐节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一名华人导游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三四名游客,这同样也是一种担当。由此不难看出,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担当道义的人,都有一双“铁”(应为“平”字,回应主题)肩。

    现如今(应该加“逗号,”)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道义的(改“的”为“有所”)担当。古有大同社会这一美好的构想,今有建设和谐中国的宏伟目标,但(可删)这都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前不久某地的消防部门在微博上大力批判一段视频。原因是该视频的拍摄者看到火灾现场里挣扎的人时,想到的不是去救人,而是若无其事的录下了这段短短32秒,却记录着由生到死的绝命视频。这就是很典型的不担当不负责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全部的人都有着这种“反正跟我没关系,我也不用去做什么,等待那些强者做就好了”的想法,(加一句:“那么,我们怎么做一个公民”)我们又有什么资本去构造和谐社会呢?又怎么奢望社会得以飞快发展呢?

    (加几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发展努力;国家的强盛,也是每一个公民自觉分担道义的结果。)我们也应该(改为“每一个人应该”)为之(这个国家)做出努力,都应该主动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道义。周恩来小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顾炎武也是有着“扫天下”的大志(可改为“陈毅元帅小时候立志读书救国,竟以墨当酱”)。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在解决个人问题(改为“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上不断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我的力量,以帮助它更好的发展。

道义,(加一句“民族、国家道义的实现,”)从来不是几个人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加“每一个人”)一同分担,一同努力才能实现。

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每个人都有一双“铁”肩(应为“平”字,强调主题),都应该分担道义。你,准备好了吗?

【点评】

本文理解提示语准确,观点鲜明,定位恰切。论证材料较为充分,说理过程流畅入情;行文有对比、有引言,有典型举例(第四段),又有排比列举(第三段),材料都突出了感人的细节,贴近现实,有时代气息。论证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既照应标题又凸显主题,作文意识强。问题:中心论点虽是“平肩也可担当道义”,但论证部分几乎不涉及“庸手著文章”,是一大不足;其次,平肩如何分担道义,应该给予明确指出,否则,少了一块内容。另外,题目没有自拟,错误;个别语句表述还要推敲,事例顺序也要调整。(深圳高级中学   璋)

编号:017号,得分52分

道义,笔墨间燃烧的魂

杨继盛,本为兵部员外郎,却在嘉靖三十四年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大笔一挥,豪气万丈:“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副绝命联至今流传,也在历史的洗濯中,被改动只字,意境而截然不同。或许人们更喜欢改动过后的淡然与平和,可对我而言,这句话最震撼人心的样子,还是刚正不阿的文人绝命之时,那熊熊燃烧的道义之魂。(带着情感引用材料,这个开头给人深刻的印象。)

性灵彰道著,文骨我风仪。(立骨之句,表达最爱!)我一直信奉着,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便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显情之句,情溢于言!)杨联陞向恩师所求的“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谦逊之姿尽显,而钱穆先生写时,却将“平”改为“双”,“庸”又改为“只”,不傲亦不谦,宁静而以致远,这样朴素而坚定的态度似乎更适合现今纷杂的社会。可我总觉得,文人应有一身傲骨,应血气方刚,不为世俗折腰,而这炽热的魂,杨继盛将其点燃了,好一个“铁肩”,好一个“辣手”,对待坚守的道与义,就应如此狂傲!(比较,不是压低某方,而是理解同情之后的态度鲜明,是更加理性的认知!)

可在如今的社会中,追波逐流的人太多,敢于跳出来放一把火的人太少。(一个之转折,转入对现实的叩问,这是写作,哪怕是写考场作文也应该的情怀。)有人本是一腔热血,初生牛犊不怕虎,可却在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失了声,丢了魂;而有人则选择了更为理性的方式,潜伏于底,伺机而出,(。)这些人的作法都无可厚非,可人们更想听到的,最真实与热烈的声音,是杨继盛的铁肩与辣手;是布鲁诺的壮烈坦然:“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还是如鲁迅一般,用笔撕开黑暗,叫醒沉睡的人们……

可敢问后生学者,文与心道契否?(一句敢问,表明这篇文章的写作态度,显露文章的虚拟读者:后生学者。这是真实的写作,有对象的写作,有现实感的写作!)

当然,这份热烈与狂傲也是要建在学识的沉淀和冷静的思考上的。(一个当然,引入下一个层次:如何做。文章层次有了递进。)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不忘原本的(多余,可删)初心,在危难时刻可以不被世俗所压迫,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所坚守的,才是当今学者所需要的品质,也是这社会所需要的。柴静的“穹顶之下”,还有《看见》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关键在于其“真”,人们都想听真实的东西,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虚假,而这些真实的东西,光是说出来就遭受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而这因为道义之心而说出来的“真话”,才更加打动人心。(柴静的事例用得恰切!)

有人说过,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涉世未深,还抱着天真的想法蒙头向前冲,还有一种已经懂得世俗厌恶,或是同流合污,或是随波逐流,而最后(应该为“还有”)一种,是在遭受了磨难后仍愿意去相信自己最初坚守的,(加一词“正像”)韩国电影《熔炉》说道(改为“的”),“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愿后生文人墨客能守住那一份文人的狂傲,让道义的魂,在笔墨间永远熊熊燃烧。(三种人的概括,能见作者知世之深,有鲁迅杂文的味道。让读者去对号入座去吧!而这番对号入座中,文章的力道也就达成了。这样的文章,不告诉你:考场作文也可以给读者一种直指内心的震撼。当然,写作者要首先是一个用心写作的人!)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个性张扬,字里行间显性情。论证过程先用比较法、再以个人偏好,巧妙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着眼现实,从中找寻呼唤昭彰道义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然后再以典型的例子正面阐述人们对真相的渴求,达到对道义之魂的礼赞。

结尾部分,以分类法切中现实,重心置后,既间接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又点明主题呼应题目。以抒情方式结尾,体现了该生的情怀,文完意足。

可惜,全文没有对“道义”定位,乃一大不足;对“辣手”只字不提,也是缺憾。

不过这种有个性的文章,还是应该大力提倡。(深圳高级中学   璋)

编号:018号,得分52分

铁肩担义,辣手挥毫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直接引用,最好打上引号),在那个权臣只手遮天的黑暗时代,挥毫泼墨写下此联的杨继盛是有何等气概,大义凛然地向恶势力宣战。这种气魄,是中华民族的气魄,应当为所有人铭记。(亮明观点,明确的定位,醒目清晰。)

担义,乃是国家民族之担当,担当的是大义。平肩太窄,不够宽厚,双肩不够刚强,只怕会被大义压垮了双肩。唯有铁肩,足够宽厚,足够坚韧,可堪大义。(比较中突出观点,对命题有清楚的认识)古今中外引领国家巨变,带领人民争取解放者,无不是经历千锤百炼,练就一对铁肩之人。南非曼德拉总统,印度圣雄甘地,都是历经苦难后浴火重生,苦难让他们得以“增益其所不能”,最终用自己的“铁肩”扛起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两个典型简例证明“担当大义”内涵,适时点题。)如此大任,怎是平肩与双肩可以担负得起的呢?

著文章之手多是妙手,但是在特定的时间结点,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更需要的是“辣手”。我们需要著文者用辛辣的笔触,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文字需要有刺痛人心的力量,以免我们在安逸中沉沦,在和平中忘记了忧患。有了担当大义的铁肩,手自然不可犯软,依我之见,“辣手”远比“妙手”“只手”更有分量。(承上启下)

鲁迅先生应当就是家喻户晓的“辣手”,在发出“医学救不了中国人”(应是“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感叹后弃医从文,以笔代枪,向落后与腐朽开炮,(“枪”“开炮”,应是“开火”,注意照应)向黑暗的统治阶层宣战。正是他那“辣手”所著的文章,唤起了多少麻木的灵魂(注意词语的正确搭配),激发了多少有识之士的满腔情怀,让多少人敢于直立起来,向统治阶层大声说出自己的诉求。这一切,都是“辣手”的强大所在。(典型事例论证,加强论证的力度)

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有“铁肩担道义,辣手挥毫”的气魄。纵使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身处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盛世,但是在这盛世下,又还有多少像农村妇女杨改兰这样的全家黑户(“全家黑户”说法不符合事实),还有多少因尘肺不纳入国家医保而四处为治疗经费奔波的普通工人?他们或许都是在盛世之下的蝼蚁,需要有责任感的人毅然站出来,为他们发声,为他们争取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权利。若没有铁肩,何人敢担此道义,若没有辣手,何人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文章,这些最底层人民的声音又如何能被国家领导人所知晓?(此问欠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盛世危言,需要辛辣的批判来鞭策我们的国家正确前进。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直接引用,最好打上引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铁肩与辣手,正是用来提醒我们忧患的最好工具!(此判断,值得商榷。)(此段回到现实,对盛世的我们提出了警醒)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无论何时,如此对联,对一个国家,想必都是不会过时,并且被铭记的。(结尾有点匆忙)

【评点】

这是一篇比较标准的驱动型议论文。审题清楚明白,第二段比较后观点的亮相清爽。行文不忘扣题,古今对比论证,只是例证选择一定要真实可信。语言平实自然,简洁干净,偶有瑕疵,考场作文已属难得!(深圳高级中学 黄  磊)

编号:019号,得分56分

铁肩辣手,文人风华

嘉靖年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处死,斯人已矣,然而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绝命之联却流传至今。在我看来,纵多方易字几出新意,此联仍以“铁肩”凸显文人面对道义的不退让,“辣手”诉说文人讽喻时弊的勇气,为文人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简要对比,出语不凡。旗帜鲜明,紧扣文人精神,亮出观点)

李大钊将“辣”改“妙”,赞友人妙手著文,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志的精神挥洒地淋漓尽致。(精简的点评,在比较中可见该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运用的功底)

“铁肩”是面对道义的绝不妥协。(释义简洁)文人何来铁肩?(一问,引起读者关注,顺利展开论证)文人苦读书斋,想来只当柔柔弱弱何来铁肩?诚然,文人不是武将,没有雄健的肉体铁的臂膀,但是,面对道义,他们却在精神之上筑起铁肩,承天下道义。(让步论证,更突出中心)君不见,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不已,不亦远乎?”将仁义的大任扛上肩膀;君不见屈原呼“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铁肩担义,悍不畏死;君不见,殿上谏臣魏征直言不讳,阶下强项令董宣誓不低头。(事例论证,列举一组简例,较为充分地正面论证了观点)纵然没有真正的铁一般的两肩却为家为国为道义绝不屈服,架起精神的铁肩。与之相较,“平肩”“双肩”,因为现实所存在的,却难以描绘文人柔弱双肩上铁一般的面对道义的不退不让。(段末依然不忘比较,突出观点)

“辣手”是面对时弊的辛辣讽刺,是面对强权不畏惧,讲真话的大勇。(释义简洁)不论是“庸”还是“妙”,都是文才的高低,“只手”更是现实的描写,而“辣手”,却已不仅是文才,更是精神的勇敢与高尚。(比较中突出具体的“文人精神”)邵飘萍便拥有这样一只辣手!作为记者的他,生活于那样的一个乱世,军阀混战,政府黑暗,他毫不畏惧,揭露真相,面对军阀的危险,他毫不畏惧,坚持“辣手”,终被杀害。让邵飘萍如此被记颂的,早已不是他作为记者文才多么高超,而是他“辣手”为文的勇气。比起文章的“庸”“妙”,文才的高下,“辣手”的勇气,更是文人的精气神。(举典型事例,正面论证观点)(邵飘萍,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该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想到如此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可见该生阅读面之广,难能可贵!可惜,该生在运用事例时却没有叙述邵飘萍“辣手”之“辣”点---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显得空洞了一点。)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大志与大勇勾画了文人的风貌,不拘于肉体强弱,不囿于文才高才(应是“高下”),这样的气节与风骨,方是文人精神最好的注释(用“诠释”更好一点)与最高的追求,后人种种改字,均难以将这种精气神表现得如此有力。

     铁肩辣手,方为文人风华。(照应全文,突出观点)

【点评】

1.态度鲜明,观点明确,有深度。作者选择从“铁肩”和“辣手”入手,着眼“文人的精神”分析,角度新,写出了深意。

2.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详略得当。在论证“铁肩 是面对道义的绝不妥协”时,用两类四个简例 ,突出文人的“精神铁肩”。在论证“辣手是面对时弊的辛辣讽刺,是面对强权不畏惧,讲真话的大勇”时,采用了典型事例说话的方法,突出文人的“勇气”。

3.语言凝练准确。如“李大钊将“辣”改“妙”,赞友人妙手著文,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志的精神挥洒地淋漓尽致。”一段。

整篇文章挥洒自如,进退有度。语言也很精彩,虽然有一些小细节还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一些小小的缺陷不能掩盖整篇文章的光采。(深圳高级中学 黄  磊)

编号:20号,得分54分

以平肩担道义,以庸手著文章

从“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到“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虽是几字之差,却各有蕴味(“蕴味”属于生造词语,不妥。应改为“韵味”)。我个人最倾向于“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开篇简洁入题,紧扣题目要求,表明观点。)

先来说“平肩”与其他几句的对比吧。(这种段首句写法是双刃剑,好处是条理清楚,坏处是文采尽失!)首先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与李大钊先生均认同的“铁肩”。从这“铁”字看来,便已给人一种钢强、坚毅的感觉。结合两人的身份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都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铁肩”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政治上心怀天下的人,的确不为过。再说那“双肩”,既然强调的“双”,便强调了“分担”,(这句话逻辑不通!)没有像铁肩一样给人一种责任重大的压力,但仍旧强调社会责任。那为什么“平肩”在我看来更胜一筹呢?关键便是“平”字,既然“平”,则“双”已经包含其中(这句话逻辑不通!),而且强调“平”,更显出双肩对责任的承担的智慧,对道义承担的一种合理的调配。相对于“铁肩”的刚强,平肩更显出对责任承担的淡然与自觉,其对于道义的承担更有谋略。(先谈“平肩”与“铁肩”的对比,在比较中能点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智慧。)

再来说说那“庸手著文章”吧。首先还是与“辣手”对比。“辣”字强调文章犀利的文笔,对于现实与社会进行审视与无情的揭露。诚然,文风犀利的确是对于思想上的冲击与解放,但过于“辣”的文笔无宜会让人“呛”到。不是长久之计(啰嗦多余!)。再看“妙手”,强调文章文辞布局精妙,追求精思傅会,便在文辞上避开了“辣”的弊端。然而只是谈“妙”,便有言辞过于追求华美而无病呻吟的危险。至于“只手”著文,则不再谈文笔、文风,回到了最原始的真实写照(逻辑不通!),但在这情况下,岂不“庸手”更加真实。既然每个人都以只手著文章,每个挥动的手也在写作时是一只普通的手,但又正是“平庸”的手写出了“不平庸”的文章,从“平庸”到“不平庸”,两者的变化便强调了“勤”,勤于思考、勤于观察,最终方能以谦卑的心实现著文的进步。

事实上,“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除了对像我一样的学生群体以劝勉外,对于当下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写作有拓展,有清晰的现实指向,很好!)。现在,不管是各种小说、影视,还是其他文化产品,都逐渐以商业利益作为指挥棒,人们为了逐利而渐渐忘记了肩上的道义,忘记了“庸手著文章”的那一份对于著文的严谨态度,以致于文化产业有“低价化”的倾向。小说与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体现,创作者就需要有“平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再次点明了观点!),有“庸手著文章”的那份严谨、认真,以平静的心态沉浸其中。

因此,我们都应有“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追求,不断勉励自己谦虚地学习付出,提升自我。(最后有蛇尾之感,结尾显得仓促,不够有力!)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说理层次条理清晰、入题简洁,不拖泥带水,段落点题清楚,行文有层次地拓展。因此,尽管此文在语句推敲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却能得较高分,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问题:个别语句表述逻辑不通。在一些问题的纠缠上越说越不通,这也说明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忽视了严谨表达的逻辑训练。(深圳高级中学 谌  晗)

深圳市2018届高三四校联考优秀作文点评汇编1-20教学文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