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

发布时间:2013-06-08 09:08:47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

【摘 要】通过对孙少平和孙兰香兄妹各自爱情的比较分析,指出在爱情的背后寄寓着作家对“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凸显了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和对现实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爱情 个性解决 现实主义创作情结

爱情,是人类最青春、浪漫、圣洁的情感,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然而在路遥的作品中爱情所承受的似乎太多太重。路遥致力开掘的城乡交叉地带的小说中,爱情描写是最成功的,其原因就是在爱情中渗透着多种文化因素,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巧妙地构建了孙少平与孙兰香两兄妹不同结局的爱情故事,通过对比表露出自己对现实的深入思考。

路遥在《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中回答《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等作品构思的情况时指出:我在构思时有这样的习惯:把对比强烈的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反差就是拿主题来说也要形成反差,这也是辨证的。如《人生》,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如何正确对待苦闷和失落的青年人,反过来说,当社会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青年人自己又应如何正确对待人生。孙少平与孙兰香兄妹两人不同的爱情境况—— 一喜一悲,这同样强烈的反差体现了作家的什么意图呢?笔者借助对孙少平兄妹爱情结果的决定性因素的挖掘来洞察作家的意图。为了便于分析比较,笔者在影响爱情的众多因素中选择:出身、身份、职业、性格特征、接受的文化影响五个点来观察分析。首先看看田晓霞和孙少平的基本情况。

两人出身、身份、职业、文化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障碍。作品中孙少平和田晓霞虽然爱得很执着,彼此也有坚实的情感基础,但是孙少平和晓霞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很明显,他们的爱情还仅停留在精神的层面,他们很清楚,要想达到最后的结合,他们要注定超越现实的很多东西:晓霞要超越世俗的观念、地位、物质利益的羁绊。而少平则要超越自己观念中的自卑以及两人在现实中的鸿沟。他们的爱,幸福、甜蜜,却包含着深深的矛盾和痛苦。尽管晓霞爱得无比坚定、执着,尽管我们都最真诚、迫切地祈盼他们永远幸福,但现实是无情的,任何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都会鲜明地洞悉他们无法结合的结局,不是他们爱得不真、不深,也不是他们太世俗,而是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注定他们难以结合,即使结合,他们之间现实条件的巨大差异,也将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无数的矛盾和痛苦,以致于将爱情消磨殆尽。[2]所谓的现实生活的逻辑性应该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诸多因素组合交织而成的社会潜在规律。试图借助个人的力量来打破这种逻辑性几乎是不可能的。高加林和黄亚萍、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悲剧就是最好的注脚,同样这种逻辑性也适合孙少平和田晓霞。

然而在孙兰香的爱情上,那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律似乎没发生多大的作用,这又是为什么呢?由于兰香的出身问题,她与仲平的恋爱一开始是受到排斥的,后来得到仲平父母的承认也是有曲折的,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三十八章中吴斌的独自及其与老伴的对话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吴斌夫妇后来才知道,仲平的这个女朋友是从黄原农村来的。为此,老伴很有点不乐意,觉得儿子为什么要找个农村姑娘。他一开始也不乐意。按他们老两口的意思,仲平将来应该和高维山的女儿高敏结婚。维山是市上的副市长,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而维山的父亲高步杰又是中纪委常委,熟识许多中央领导,这门亲事很理想。⋯⋯但仲平却连一点兴趣也没,结果找了个农村姑娘!

她安排保姆去准备晚上的饭菜后,就又和他嘟嘟开了:农村人!哼,我们家将有个农村来的儿媳妇!”“你连面也没见,就知道人家不讲卫生?至于智力,她考入那个大学就说明她肯定超过了管理档案的水平!”吴斌不由讥讽地对老伴说。

五点多钟,仲平终于和他的女朋友回到了家里。吴斌和老伴一见儿子带回来的是这么潇洒漂亮的姑娘,而且言谈举止没有一点农村人的味道,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仲平他妈一改过去的态度,很快喜欢上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吃饭的时候,她坐在兰香身边,不断给她往小碟里夹菜⋯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孙兰香最初是不被吴斌夫妇认可的,就是因为她是从农村来的。促使他们夫妇转变的除了儿子的坚持和喜欢外,主要是兰香超越了自己的出身,克服了原本所屑阶层的狭隘性,文化和思想意识有了质的变化,真正的融入了城市。

同样出身的兄妹爱情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重新审视。此时此刻,他们除了共同的出身外,两人在身份、职业(兰香未来从事的职业)、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差别。从我们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正是这种差异才导致了他们各自爱情结果的大相径庭。这也是爱情悲剧的现实根源。

文学理论认为: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艺术形象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传达给读者,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作用。 其实,由于身份的(政治的)、职业(经济的)的、文化传统(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爱情悲剧在路遥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仅《平凡的世界》中就有很多。路遥将兄妹俩各自的爱情故事作对比,其目的不仅仅是想揭示出悲剧发生的内在原因,更重要的是还包含了作家对所关注的独特地域—— “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体现了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路遥的个性解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身份的转变融入城市。身份一直是农村人走进和融入城市最大的障碍,更是横亘在城市与乡村青年真挚爱情间的高压线,很多爱情悲剧都与它有着直接的关系。诚然,我们的出身无法改变,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份。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考上大学就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捷径,即使是处于21世纪的今天也是如此,更何况是在20世纪8o年代初。少安少平两人先后辍学却不约而同千方百计地让妹妹上学,其目的就是希望妹妹能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少平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 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兰香在哥哥们的鞭策和鼓励下勤奋读书,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他如金秀、田润叶也是一样。试想兰香如果不是北方工业大学的高材生,她能够和吴仲平走到一起吗?吴斌夫妇虽然不满意她的出身,但是却认同她的身份—— 大学生,这意味着她将有着光明的未来。他们认为这是可以与仲平相般配的。

其次,汲取城市文化的营养,脱胎换骨。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城乡交叉地带不仅是丰富的审美空间,而且还是丰厚的文化地带。城市和农村由于生产方式、地域因素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特征等,城市所代表的城市文化表现出的开放性、先进性与以农村为代表的农村文化封闭性、保守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当两者在同一地带交汇时必然产生激烈的碰撞和排斥。碰撞和排斥不是文化交汇的最终结果,相互交融才是必然的归宿,当然,这必须要求两者之间相互妥协和学习。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学习得来盼 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农村青年要进入城市,那么必须通过学习并汲取城市文化的营养,克服自身文化的不足,通过质变使自己融入其中,直至被城市文化认同。

吴母最初对孙兰香的排斥其实也表现在是文化上的:行为习惯、语言、思维方式等。兰香虽然出身农村,也深受农村文化的影响,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尤其在大学的学习让她吸收城市文化的养料,接受了城市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摒弃了农村文化中的封闭、自卑和狭隘,变得从容、自信、沉稳、坚毅,她的这种质的变化,很快使她融入了城市文化中,得到了仲平父母的认同,得到了城市的认可。少平和晓霞在灵魂和情感上虽然能够产生共鸣, 文化的差异也能相互接受,但笔者认为他们在感情世界中刻意地回避了许多现实层面的东西,如田福军在晓霞牺牲后才知道女儿的这份情感,在此之前晓霞居然没有向她的父亲透露一点!种种迹象表明田晓霞所处的文化圈尚不知道她与一名煤矿工人的爱情故事。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担心孙少平不被接受吗?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

虽然孙少平农民的身份改变了,实质上却未变—— “再没有比煤矿工人找对象更难的了!”。生活环境、从事的工作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别,仍然游离在城市文化圈之外,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甚至心理和生理的满足还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模式。少平对于他和晓霞之间的情感到底何去何从也是很茫然的,甚至早已做过悲剧结局的判断。但对于慧英嫂一家的感受就不同了:有时候,孙少平一旦进了慧英嫂的院落,不知为什么,就会情不自禁对生活产生另外一种感觉。总之,青春的激情和罗曼蒂克的东西会少掉许多。他感到,作为一个煤矿工人,未来的家庭也许正应该是这个样子—— 一切都安安稳稳,周而复始 这种心理需求正是孙少平所代表的文化——农村文化—— 的需求。

文化上(文化圈)的不相融、不认同导致了爱情悲剧的发生,这是无法避免的。很显然,情感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共融和认同。

再次,城乡间不同的文化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城乡交叉地带矛盾的缓和及解决需要依靠城市和乡村双方共同的努力,仅凭单方的行为是行不通的。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 (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指出:必须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的问题也是城市的问题,人们共有的问题。这样,从感情上说,广大的农村,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也就能真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痛苦,而不是优越痛快地只顾指责甚至嘲弄他们—— 就像某些发达国家对待不发达国家一样。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所代表的两种文化冲突的结果。代表现代文明的城市对落后的农村及农村人总是采取排斥和歧视的态度;后者对前者则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在城市人面前显得自卑、畏缩,甚至仇视的态度,这些在《姐姐》、《人生》、《风雪腊梅》等作品中都有明确的反映。在歧视和排斥中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弱点,在不断的抗争和奋进中暴露了农村文化的不足。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这样文化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田晓霞不顾世俗的爱,孙兰香勇敢自信的爱就是向所有人宣布两种不同文化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美好前景。如果身处城、乡之间的人能够像作家所期望的那样互视为兄弟姐妹,那么城乡交叉地带就能够和谐发展,悲剧将不再发生。路遥直面了城乡交叉地带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发生的根源,对生活其中的人们给予了深挚的爱,作家对他们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热切的关注。正是基于对他们诚挚的关爱,作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因此作品中才有如此深沉哀婉、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喜故事。

“而作为人生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路遥对其作品中人物的爱情描写,也常常顺应了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发展而折射出丰富的时代内容。换言之,路遥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很多时候是通过人物的爱情关系、爱情态度和爱情心理,以及对爱情的道德评判加以体现的。[1]路遥对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故事的描写以及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凸显了作家的现实主义情结,体现了作家极其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田晓霞和孙兰香两人身上都寄寓了自己的审美期望。路遥的现实主义情结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田晓霞作为城市文化理想的代表,她对农村青年及农村文化的包含和尊重,让人们看到了城乡文化交融的希望和美好的前景,田晓霞对孙少平无私、执着的爱,以至超越了世俗,包容了孙少平的出身,他的自卑和敏感。但现实无法逾越的鸿沟使作家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他们即使结合了也不会幸福。为了不损害晓霞在作家和读者心中的形象,她的牺牲是作家忠实于现实主义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兰香是农村突围并成功融入城市的代表。寄寓了作家对农村人跳出农村融入城市的美好理想,为他()们很好地融入城市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这也许很俗,但不能否认,在当时的背景下读书变成了跳农门的唯一途径,即使是2O世纪9O年代也是如此。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充分地反映了路遥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把握和独特的理解。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把握使他洞察了内在的本质;对现实的独特理解使他的认识超越了现实,因此对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路遥先生在《路遥小说选.自序》中说:骤然的社会改革,已经使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再不是各自封闭的天地了。它们还会在更大的程度上交叉在一起。而且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它们的界线甚至会变得模糊不清。试想,假如黄河和长江汇在一起奔流,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社会是一条新的江河,这里既有黄河,也有长江,但这无疑会是一条既非黄河也非长江的新的更加宽阔而汹涌的江河。我们所面临或将要面临的生活的总面貌也许就是这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家的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在当时来说是具有理想化的成分。不过他的理想在21世纪的今天得到了证明。

【参考文献】:

[1] 阎慧玲.“城乡交叉地带”的文化冲突[J].长治学院学报,200623(3)42—45

[2] 丁红梅,王圣.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J].淄博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49—51

[3] 九歌.主体论文艺学[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9

[4]王海.从爱情描写看路遥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4—47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