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参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8-05-21 20:15:31

林下参

一、概述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它属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有“万能圣药”之誉,是国内外公认的珍品。我国历代医术载其别名有地精、神草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东北俗称棒槌(有许多神话典故)。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人参用于临床。《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二、生物学特性

1.林下参的性状特征

11庐和芋,林下参的芦比较独特,芦细长而碗稀疏,多呈细长的“线芦”或节间十分明显的“竹节芦”状,无典型的圆芦,绝无“三节芦”或两节芦。芋细长,下顺,枣核芋、芋极少。

1.2体和支根,质地不太坚实,身体常肥大,但疙瘩体、顺体、横体皆有。多数矮小,分腿(分)灵活,皮肤黄白,细嫩,常常被称为“白胖小子”。

1.3皮和纹理,有浅纹或近于光滑无纹。有纹的其纹特点是稀疏而浮浅,分布到中下部,肩部不会有纯山参那样的“铁线纹”。注意干燥后主根上出现的纵皱纹和横皱纹,它们不是这里所说的山参的横纹。

1.4和珍珠点,须稀少而长,有的须较多而长,也可见“珍珠疙瘩”,但不很显眼。根据上述特征鉴别林下参是不难,但近年来“移花接木”的高手之作,可以以假乱真,新鲜的林下参,水分未失,其芦形和碗形尚可,一旦制成干货,芦形细瘦,芦碗几乎消失

2林下参生长规律及所需的生态条件

林下参生长缓慢,在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不利因素很多,它要在大自然林下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1耐阴性:林下参在生长期间需光照,但怕强光曝晒,适宜在郁闭度为0.60.8的森林条件下,伴生稀疏杂草。

2.2耐寒性:林下参可在零下40℃的低温条件下安全越冬。春季地温5℃时开始萌动,出土后,遇到一般霜冻危害,在0℃左右茎叶一般不会冻死,缓冻后可维持生存。如果在秋季遇到早霜冻害,茎叶就将随之冻死。

2.3耐旱怕涝特性:林下参有较强的耐旱性,在干旱条件下,只要有几条根伸长在湿土中,就不会被干死。林下参体内水分不易散失,即使土壤水少,参根萎缩,一旦遇到降雨就会很快恢复正常。林下参怕涝,易积水成涝的地方不宜栽种林下参。

2.4再生性:林下参每年7月中下旬开始产生次年芽胞,于9月末全部形成,于翌年5月上旬出土,每年只能出土1次。如在生长期内,地上植株死亡,地下根仍然生存。当年秋季还可以形成新的芽胞,甚至只剩下一个芋时,也会产生芽胞成为新株。当它的根、须根受到损坏、还会从主根再产生一些新的须根,当它的主根受到伤害被侵染病害或被鼠虫磕、咬而腐烂它的侧生根(艼)还可以代替主根继续生长,所以林下参的再生能力很强。

2.5斜式生长及返须性:林下参根部多呈斜式生长,直立者很少。如缓坡地山参的芋须大多数都是顺坡向上生长,一般拨开腐殖质层几cm可见芦头,从芦头、主根到须根多呈船底形。当须根长到一定深度时(一般不超过20 cm)不再向下深扎,而是沿着腐殖质层水平方向伸长,吸收水分、营养。

2.6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林下参每年返两次水须。第一阶段:茎、叶出土到果实成熟是一个返须到老化的过程。在芽胞开始萌动到形成植株时,是水须生长的旺盛阶段水须呈现白色半透明状,植株成形到果实成熟前是第一次反的水须和老化阶段,这时春天已经反上的水须,由于生长点部分由于营养不良、干旱等原因一般暗粗老化,萎缩脱落。植株形成到红果前,主根部分营养转化,供给茎叶和种子形成。此时主根呈现浆气不足,似海绵体柔软。第二阶段:从果实成熟到茎叶枯萎,芽胞已形成,此时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开始向根部运输储存,参根生长加快,是根部的增重阶段。此时有少量的水须再次生出。此后气温下降,根部积累的淀粉开始转化成糖类,根的总重量有所减轻,而进入休眠状态,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1.4 土壤种植林下参土壤以暗棕色森林土为主(ph6.0 6.5,土层为0cm 20cm,表层为10cm左右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土层有机质含量7% 15%,团粒结构、上松下紧,透水通气,水、气、热适宜,湿而不涝、旱而不干,暖而不燥、凉而不冷。下层土壤有机质较上层急剧下降,仅为1.2% 3.5%,质地较粘,通透性较差。

1.5 温度与光照林内温度低是导致林下参生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可以调整林内的光照在0.7 0.8,是满足人参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条件。也满足人参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2 培育方法

2.1 种子繁殖胚芽发出后,胚芽的长度决定身形,播种深度决定人参的质量。

2.1.1 选种选择长勃和石柱品种为最佳,二马芽次之,禁用大马芽品种。辽宁的桓仁、新宾、宽甸,吉林的集安、通化和黑龙江等地,是发展人参的新区,病害轻,在新区购种为最佳。

2.1.2 消毒处理好的种子用适时乐进行种子包衣。适时乐为100毫升装,用0.51千克水稀释均匀,然后同玉米包衣一样操作。

2.2播籽在参后还林地播籽20年便可收获,如果在原始森林地播籽则需要30年时间方可收获。一般单只重可达1025克。林下播籽自然生长的人参和纯山参没有区别,只是在名称上叫它籽货或籽海。春、秋两季均可播籽,为了苗壮和保出芽率,对参籽的选择和催芽方法与园参操作规程相同,以下介绍儿种播籽方法。

2.2.1穴播穴播适合在原始森林大面积播籽。穴播要选择郁闭度合适的树下,用木棍扎眼,深约6cm,株行距20cm x 30cm,每穴播籽12粒,然后用脚推土盖严,荡平即可。

2.2.2条播条播适合在参后还林地播籽。在池串里拨开地面杂草树叶,用镐头横坡开沟,沟深约6cm,行距30cm,均匀撒上种了,再开上坡沟覆盖下边沟的种子,盖严整平,3年后根据出苗率和成活率按要求间苗。 采用覆盖苫参膜,可以提前收获。具体操作是:选择5年左右(树高2米以上)的参后还林地,从池串中间50cm向两旁靠树边翻土,每旁各留60cm的池邦做成小池串,顺池串行距30cm开沟播籽,播籽后用小弓形棚苫参。弓形棚脊高1米,檐高50cm苫参膜宽1. 2米,同园参一样操作,苫之23年,以后撤除参棚让其自然生长,先快为了长参,后慢为了拔芦行纹伸须,10年后可以收获,并目产量倍增,当然生长年头越长,价值越高。还有一个措施:园参播籽地,到起栽子时保留两旁池邦树下的参不起,10年后同样也培育出优质的充山参。以上两种方法必须选择无红锈病的地块,特别是适合大参场大面积采用。

2.3 育苗移栽园参育苗后,挑选性状较好的进行林下移栽。此种栽培方法不好,死亡率高且纹多。林下参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

3 林下参管理山参因为受各种自然条件限制,所以生长缓慢,收获期长,才有皮紧、纹细而深和须清而疏的特点。如果过于急躁地改变自然条件,就会降低山参质量,因而在管理过程中不要松土、施肥和拔草。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和提前收获,适当采取一些先快后慢的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

3.1 自然林的林下参的管理自然林一般杂草稠密,树根盘结,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参苗生长缓慢,而目保苗率低,所以进行适当地疏草调理、疏枝透阳,可以提高参苗成活率,促进参苗较快成长。如杂草过密过高,影响参苗成长,要用镰刀或剪刀小心把高草剪掉,切忌拔草伤根。

3.2 参后还林地的林下参管理参后还林地一般土壤比较疏松,光照均匀稍强,土壤湿度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播、栽后头3年每年打药3次,才能提高参苗的成活率。园参参苗移栽到山上,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头3年因为湿度高、温度低,人参容易长高,叶片大,头重杆嫩易倒伏、断茎烂参。所以要早期掐花、中期适当疏叶,防止倒伏。先快后慢适合播籽和山参(包括籽栽)移栽的管理。成条播籽,成垅移栽,苫参膜23年,然后撤除参膜,让其自然生长,靠年头,清须,行纹,可提前510年收获。

3.3 排水林内在种植后挖好排水沟。防止桃花水、伏水和林内土壤湿度 过大。

3.4 病虫害防治(主要指参后还林地)

3.4.1防病害池面消毒,在参苗出土前用1%硫酸铜或50%多菌灵400倍液喷洒;第一遍药,在参苗全部出土后,有30%40%参苗展叶,用多抗霉素或代森锌或代森铵消毒;以后每隔半月打药1次,全年打3次药;连续打两年,等参苗适应野外生长环境,就不用再打药了。病害的原因是不良环境条件和病原物的侵染。症状类型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止

4.1、冻害

4.1.1症状 人参根呈现不同程度的变色腐烂。变色部位似水烫状,或水煮状,有时主根完好,须根大部分腐烂。如芽孢冻害,人参不能 出土,则参根、肩膀头腐烂。

4.1.2防治 林下排水要好,防止桃花水浸泡或漫过人参。

4.2 根裂

4.2.1症状 人参根纵向开裂。春秋土壤水分过大,人参根贮藏营养物质多造成的。

4.22防治 林下排水要好。

4.3 日灼

4.3.1症状 人参叶变浅绿色,逐渐呈现黄白色,最终呈现烧焦状。叶片周围向中央发展、变薄。茎秆正常。

4.3.2防治 调节林内光照

4.4 缺素症

4.4.1缺镁症状 初期叶尖边缘变红褐色,叶脉处叶表面为红褐色,有的主叶脉上的刚毛也变红褐色,叶脉绿色。

4.4.2缺硼症状 叶肉成片褪绿,呈透明状斑点,后期扩大,叶片和叶柄表面有红褐色斑点色素附着,根尖呈铁锈色,叶脉色正常。

4.4.3缺锌症状 人参叶变浅绿色,叶脉间有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叶缘外翻,叶脉正常,后期整个叶片呈褐色斑。

4.44缺铁症状 叶片初呈浅绿色,叶脉间呈褪绿白色斑块,叶脉色正常,叶脉处的叶表面出现紫红色,后期叶脉间呈白色的膜翅状。

4.5 红皮病

4.5.1症状 人参根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点,严重遍及全根。

4.5.2防治 控制土壤湿度和ph值(6.06.5)。

4.6 药害

4.6.1症状 人参叶片灼伤。

4.6.2防治 购买有质量保证的品牌农药;合理施用农药;发病后及时喷施天达参宝300600倍液以缓解药害。

4.7 防虫害危害林下参地下害虫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量少不需捕杀,如量大可进行人工诱杀。主要是金针虫,它啃食参芦。参农大都是用面引子做诱饵捕杀;外地经验在栽参时在芦头周围放上一把沙子(河沙即可),效果很好,因为金针虫不喜爱在沙土中活动。蝼蛄危害人参的种子、嫩茎、根。地老虎危害根及根茎取食参茎髓部。

4.7.1防治2.5 %功夫水乳剂600倍于傍晚喷洒参周边。 蝼蛄也可以用甲拌磷诱杀。

4.8 防鼠害在播种期间防治瞎耗子、花松鼠啃食种子,防止瞎耗了挖洞破坏生长环境,如瞎耗子,松鼠数量少时可采用捕鼠器捕杀,如量大可采用一定药剂捕杀,捕杀后即时将其集中深埋。用“大卫”牌老鼠药,药1份,水1两,玉米1斤搅拌均匀,诱杀即可。

4.9防止人为损害对放牧牛羊看护不当,进入林下踩踏,食咬等会大面积破坏林下参生长,因此在需要的地方设防护网。在落叶后,防止野猪拱食等,在上冻前化冻后要严加管理。目前林下参种植面积已不小了,但科学地、合理地繁育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因此我们将在今后林下参研究中不断完善。林下无公害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将开展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采收与加工技术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及无公害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研究,以点带面,公开示范,科学的引导林下参产业发展。

四、采收加工

1.林下参的采收

1.1 林下参的采收季节为秋季8月至9月上旬,参叶变黄,越冬芽长大前。林下参生长年限越长,售价越高,目前,7生左右的林下参就有人收购,但最好是15以上采收为宜。要注意填平挖参坑,保护幼小参苗,林下参挖出后,要及时保鲜储运,以免风干或腐烂。采收后用苔藓保存,然后在销售或加工。

在我国开展中药现代化工作中,人参规范化生产被列为吉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吉林)基地重大项目。但是人参生产的规范化仍存在很大不足,其中人参采收期就很不严格,如加工保鲜参可在一年当中任何生育期内进行,加工白参类或红参类制品则从8月到10月采收均可,采收年限也以46年生以上均可采收,这样宽泛的采收期不能保证人参的质量。

人参中人参皂普的含量随采收期不同有明显差异,采收期选择的适时不仅能提高总皂苷的含量,而且对人参成品的产量和加工成的红参的质量都有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夏季(58月份)采收的人参根中人参皂营的含量最高。

1.2 鲜参收获时间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是人参加工成商品参产量高低与质量好坏的一个首要问题。根据人参的生物学特性来看,人参根部的增重随着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有显著差异。人参地上部位枯萎以后,参根重量又随之减轻。是人们称之的“回浆”或“跑浆”不是说参根中的浆液跑到土里去了,而是参根体内积储的大量养分(淀粉、糖类等)通过酶的作用,转化分解供给形成来年地上部分的雏形芽胞(也称越冬芽)上去了是人参为适应越冬的需要而把体内的水分要脱掉一部分,使其细胞内溶液浓度增高,提高抗寒能力。

这样,在加工人参之前,首先必须选择参根在“回浆”之前,而增重又达到最高潮时收获鲜参。从农历上一般在秋分前后选择适宜时间。从人参形态特征上看,茎基部空瘪时收获较为适宜。这个时期加工出来的商品参质地充实,色泽好看,且鲜参的耗用量也低,其经济效益是很大的。各地区人参根的浆气是否上足与回浆的时间,因地理、气候、土质、水分和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就是同一地区、同一地块也常因诸因子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各地在选择适宜收获季节也要灵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参状而定之。

1.3 林下参的储藏

鲜参采收后要立即加工,不要堆放过久,做好鲜参贮藏工作是提高加工成品参质量的重要一环。如果鲜人参堆放过久又管理不善,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人参根内酶活化便会缓慢水解人参的各种有效成分使药效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人参所含淀粉酶、麦芽糖酶对淀粉低聚糖进行水解,当淀粉转化为糖之后,被水解了的淀粉在加热过程中不再转变为红糊精了,这就是人们所称之谓的“走浆”、出“干巴皮”,就是人参中淀粉水解糖化,水分蒸发的现象。

如果鲜人参在闷热条件下堆放,酶活性增强,酵解作用加剧,还可将人参中的低聚糖被水酶解成单糖,单糖又可被氧化为糖醛酸,因生成糖醛酸又会使人参变色。酵解反应加剧而放热,容易被霉菌所污染导致霉烂变质。

所以,鲜人参收获入库后,切忌不要堆积过高,时间过长。在自然条件下,气温越高,参堆温度越高。鲜参的伤热、霉烂与堆积时间、高度和温度成正比。室内温度以零上4摄氏度左右最好,最高温度不超过15 摄氏度,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做好倒堆和通风降温工作。对来不及加工或因外调而暂时不能发出的鲜参,在保管期间要选择阴凉通风处,芦头朝下依次摆好,再用湿沙培好。放置过久的人参,首先从内部开始烂,而外表看不出来,所以如因条件所限,参垛过高则应注意勤检查、勤倒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加工单位应建低温冷藏库()等。

2.林下参现在加工有二种形式

2.1采收后直接买鲜参:采收时没有破损最好在苔藓(湿度要大)内保存17天,可以增重。如有破损则及时销售。

2.2加工生晒参:加工刷洗时铁线纹要轻轻洗涮,晾晒最好是阴干,因为林下参中含有挥发油。

林下参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