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15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03-18 14:55:52

www.ks5u.com

【调研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间,令循等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者。然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其严谴则石亨辈为之,非帝意也。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儌倖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入文渊阁,机务 典:掌管

B宜优间,令循等 预:事先

C给事中林聪等极循罪 论:评定

D为民,一年卒 释:赦免

【答案】B

2以下各组句子中,不能表现陈循“以才望显”的一组是(

①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②循居中,所言多

③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

④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

⑤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

⑥循婉为解,得不死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循因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得到明成祖的赏识。陈循在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修撰。明成祖到北京时,命令他拿着相关书籍到自己巡幸所居之地,并留下他随侍。

B宣德初,陈循深得皇帝喜爱:皇帝赏赐给他住宅,到各地巡视时让他跟随;即使陈循为官出了问题,皇帝也是把他放在一边,不加追究。

C陈循敢于为其他官员说话。宣德年间,陈循为因献诗触怒皇上的御史张楷求情,为上疏触怒皇上的御史陈祚婉言劝解皇上,使陈祚免死。

D陈循受到石亨等人的排挤。陈循因为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成了刻薄浮躁的作风,被士人轻视,石亨等人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

2)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答案】1)也先(率领军队)侵犯京城,陈循请求皇帝下令让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迅速传送公文给回人来迷惑敌人。

2)成化年间,于谦的事得到昭雪,陈循的儿子引以为例证请求抚恤,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不是“极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辞简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果何始?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仍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上曰:出伦者难得耳。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谥曰肃。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旧时新皇帝即位时,不用前朝君主的年号,而在即位之次年改用新的年号。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大夫,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

C.诏,天子下达的一种命令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

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可分为五等,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守贞深受器重。世宗认为守贞才能超过他的兄长,以后可以重用,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面对章宗的询问,他能用史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关于汉宣帝综合考核名实方面的问题。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表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自然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任职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尚书余继登卒,国祚摄部事。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又言:册立之事,理不可缓。初谓小臣激聒,故迟之。后群臣勿言,则曰待嫡。及中宫久无所出,则曰皇长子体弱,须其强。今又待两宫落成矣。自三殿灾,朝廷大政令率御文华殿。三礼之行,在殿不在宫。顷岁趣办珠宝,户部所进视陛下大婚数倍之。远近疑陛下借珠宝之未备,以迟典礼。且诏旨采办珠宝,额二千四百万,而天下赋税之额乃止四百万。即不充国用,不给边需,犹当六年乃足。必待取盈而后举大礼,几无时矣。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

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都御史邹元标侍经筵而,帝遣中使问状。国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帝为之改容。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谥文恪。从子大启,文选郎中,终刑部左侍郎。

(选自《明史·朱国祚传》,有删节)

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名 制:遏制

B.名分大 乖:乖谬

C.侍经筵而 踬:跌倒

D.尝以事国祚者也 忤:违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官名,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B.冠婚,指冠礼与婚礼。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

C.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礼部,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勋封、学校、科举等事务,礼部尚书为其长官。

D.乘传,文中指乘坐驿车。乘传归,意思是乘坐驿车告老还乡,是皇上给予臣子的殊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岁趣办珠宝,户部所进视陛下大婚数倍之。

2)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

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朱国祚的优秀品质。

1C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在秦以前,御史是史官,并无监察职能。

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世宗应为章宗

4.(1)东平一向号称势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粮食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要为我前去安抚那里。

2)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悉国家的旧制度。(守贞)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关键词”“比年”“经画(2)关键词”“推毂”“后进

【参考译文】

完颜守贞本名叫左靥,大定改年号时,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大定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为中都左警巡使,调任大兴府治中。御史台上奏报告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儿子,又有才能,完全超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可以重用。章宗即位,召任为刑部尚书。当时皇上刚刚亲政,非常想治理好国家,曾经询问汉宣帝综合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究竟怎样。守贞陈述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职位十分完整,法令制度十分详细完备)来回答。皇上说:究竟从什么开始实行?守贞说:在于陛下励精图治,不要倦怠罢了。很久以后,晋升为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天,大旱,天子下诏书责备自己。守贞惶恐畏惧,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于是让他出京管理东平府的事。皇上命令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东平一向号称势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粮食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要为我前去安抚那里。并且赏赐他金币、厩马,来使他的出行荣耀。有一天,皇上问宰相:守贞治理东平怎么样?回答说:并不费力。皇上说:凭借他的才能,治理一个路实在是绰绰有余。明昌四年,召他进京担任平章政事,封为萧国公。皇上曾感叹文士最终也没有像党怀英那样的人,守贞上奏说进士之中像赵沨、王庭筠有很好的名声。皇上说:出类拔萃的人难得啊。守贞说:隔代才有的出色的人才,自古就难以得到。但是国家培养得久了,人才就将自然出现。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悉国家的旧制度。(守贞)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朝廷中正直的人,大多与他交往。承安元年,降职担任河中防御使。承安五年,改任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很久以后,被调去管理都府事务。当时南方边境发生战争,皇上认为山东是重要的地方,必须由大臣前往安抚,于是调守贞管理济南府,后守贞去世。皇上听说后悼念他。谥号为肃。守贞刚直聪明,凡是朝廷讨论的以及皇上询问的,他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皇上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评论好坏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胥持国之类的人忌恨,最终因为正直而被罢黜。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制:规定,制定。

2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掌管勋封事务的是吏部。

3.(1)近年催促置办珠宝,户部进献的珠宝,与陛下大婚时相比,已是数倍。

2)刑部尚书王纪被魏忠贤驱逐。国祚和别人一起上疏营救,又准备私人揭帖为王纪争辩。

【解析】1)关键词顷岁(近年)(催促)(……相比);(2)关键词(准备)(争辩)

4.敢于直言,坚持己见,清廉谨慎,颇识大体,不记前仇。

【参考译文】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职。进升为洗马,担任皇长子侍班官,不久进升为谕德。尚书余继登去世,国祚代理部里的事务。

当时皇长子储位没有确定,冠礼与婚礼超过期限,国祚多次上疏进谏。外戚臣子郑国泰请求先举行冠礼、婚礼,然后册立太子。国祚上疏直言说:本朝规矩,外戚不能参与政事。册立大典之事,不是郑国泰所应该说的。何况先册立太子,后举行冠礼、婚礼,其仪仗、冠服的规模,祝醮、敕戒的言辞,升降、坐立的位次,朝拜、舞蹈的礼节,按名称制定名分,按名分制定礼节,非常严格并且有区分。一旦失去秩序,名分完全错乱。又说:册立之事,按理不能延迟。当初说小臣絮叨,所以推迟了这件事。后来群臣不再提这件事,反说等待嫡子出生。等到中宫很长时间没有生出嫡子,就说皇长子身体羸弱,需要等待他强健。现在又要等到两宫建成了。自从三座大殿受灾,朝廷重大政令都在文华殿处理。举行祭祀天、地、宗庙的三种典礼,在殿中而不在宫中。近年催促置办珠宝,户部进献的珠宝,与陛下大婚时相比,已是数倍。朝廷内外的人都怀疑陛下借珠宝没有准备好,来推迟典礼。且下诏采办珠宝,金额是二千四百万,而天下赋税的金额才只有四百万。即使不充国用,不供给边需,还需要六年才能凑足。一定要等到采办足够后,再举行大礼,几乎没有时限了。国祚代理尚书将近两年,规劝册立太子的奏章达到几十本,储位最终确定下来。

云南巡抚陈用宾进献土产,国祚弹劾他。不久,转任左侍郎,改在吏部任职。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逾制,皇上不过问,国祚于是托病回乡。

天启元年六月还朝。不久加封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一向品行清廉谨慎,处理事情掌握大局,被称为长者。第二年会试,按旧例,总裁只用内阁一人,这一届用了何宗彦及国祚,有人讥讽他们是直接由内廷下旨特别任用的。国祚在完事以后,就请求免去官职,皇上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表示不允许。都御史邹元标侍奉御前讲经时跌倒了,皇上派遣宦官询问情况。国祚进言说:邹元标在先朝直言上奏遭受杖刑,所以步履还很艰难。帝因此而改变神色。刑部尚书王纪被魏忠贤驱逐。国祚和别人一起上疏营救,又准备私人揭帖为王纪争辩。王纪担任礼部侍郎时,曾经因为某事违逆过国祚。

三年,进升为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调武英殿。十三次上疏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乘坐驿车告老还乡。第二年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文恪。侄子朱大启,任文选郎中,最后担任刑部左侍郎。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15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