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叠式结构

发布时间:2020-04-09 17:32:10

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叠式结构

作者:张书田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06

        古代许多小说在构思上妙用字。譬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气周瑜。这样可以使内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写作上同样扣住字,从头到尾采用了三层排比的手法,使文章酣畅生动,意味深长。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种戏剧性的字经——三叠法。

        三问。由邹忌朝服衣冠,窥镜引起三问。一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语气缓和,自信;二问妾:吾孰与徐公美?”语气较严肃,急切;三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是试探的语气。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的事,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背景不同,因此,语言一次比一次简洁,语气一次比一次急促。他想从不同方面、不同人的口中得出比美的结果。这样写为三答作铺垫,埋下伏笔。

        三答。言为心声,妻、妾、客三人的回答反映了各自的心声。一是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从这儿可以看出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与后文私我呼应;二是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少了君美甚三个字,由于妾地位低下,有顾忌,所以就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加肯定的意思,与后文畏我相呼应;三是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人有求于邹忌,所以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与下文有求于我呼应。

        三思。邹忌在一片赞美声中并没有沾沾自喜、飘飘然,而是昼夜不眠辗转反侧思忖其中的原因,从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从而幡然醒悟,联想到朝上的政治: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大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可以看出,邹忌由小家想到了国家,以小见大,从小事引出大道理,令人心悦诚服。

        三比。一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拿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进行类比;二比: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大臣莫不畏王,拿妾畏臣朝廷大臣畏王进行类比;三比: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拿客有求于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进行类比。三次类比的联想表明齐王遇到的情况和自己非常相似。最后水到渠成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三比的描述。不但突出了邹忌的巧比妙语,也突出了他深谋远虑、忠君爱国的良好品质。

        三赏。一是上赏:受上赏的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二是中赏: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三是下赏:受下赏的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悬赏纳谏,不惧面刺谤讥而广开言路,说明齐王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身的缺点,乐于接受劝说,显示了齐王的宽宏大量和治国决心,显示了他的政治家的风度和襟怀。

        三变。三赏之后,进谏的情况发生三大变化。一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朝廷内外,王公大臣,争先恐后,进谏君王,表现一种竭尽忠智,为国分忧的热情。二变: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国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齐王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三变: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王把国家治理得几乎完美无缺了,人们即便想再说什么,也觉得没有值得批评、指责的了。最后,齐王不用出一兵一卒,就能战胜别的国家。这三变情况的描写,表现了齐王谦逊礼贤、善纳忠言、深谋远虑、宽宏大量的高尚品质。

        纵观全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从头到尾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使得文章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叠式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