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期末模拟试卷D-f纯答案

发布时间:2019-09-29 20:00:29

D 1. 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就是要最优化制度安排来确保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实现。 Y  

1-5 YNYNY 6-10 NYNYY 11-15 YNYNY

1.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2. 部门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3. 社会性贫困:是指由物质、文化生活资源的分配问题造成的贫困。 

4.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以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或压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等方式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5. 记账式国债:是指主要面向机构发行的可流通国债。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的区别 答: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企业或单位,也称代扣代缴义务人。对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应向其颁发代扣代缴证书,并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手续费。同时,扣缴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其职责,并按税法规定期限办理税款的缴库。 

2. 基础设施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答:基础设施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有:1、基础设施的生产大都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或回报低)、风险高的特点。2、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先行资本”,是一种基础性产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3、基础设施具有地域性。 

3. 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内容。

 答: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内容有:1、养老保险;2、失业(待业)保险;3、医疗保险;4、生育保险;5、工伤保险;6、住房公积金。 

4. 税负转嫁与逃税的区别

 答: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以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或压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等方式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法定纳税人往往通过经济交易过程将其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造成税收法律上的纳税人与税收经济上的最终承担者不一致。逃税是指纳税人避开税收法律规定不缴纳其应缴的税收。 

5.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分析 

答:建立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均等化各地的财政地位,抑制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的趋势,实行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具体做法是:1、以“因素法”取代“基数法”,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计算公式,作为转移支付制度的拨付依据,以提高透明度,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2、确定转移支付规模,并保持一定的弹性。3、进一步完善《预算法》,增补转移支付制度方面的内容,尽快出台《政府间转移支付法》,为实施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一个必需的法制环境。4、尽快建立省以下政府间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基层政府政府财政困难问题。 

6. 财政监督管理职能。 

答: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内容:1)监督管理宏观经济的运行。2)监督管理微观经济的运行。3)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运行情况。4)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自身的工作。 

7. 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实现机制.

 答: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实现机制有:1)相机抉择政策。2)自动稳定器政策。3)供给管理政策。4)需求管理政策。 

8. 财政政策工具。 

答:财政政策工具是指为实现既定的财政政策目标所选择的组织工具和操作工具。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有:1)政府预算;2)税收:3)公债;4)购买性支出;5)转移性支出.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如何衡量适度国债规模。答:通常来说,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大致有五个标准:1)应债能力。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2)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3)举债对货币供求的影响。从政府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4)举债对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从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挤出效应”。5)举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从政府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在这五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围绕这两个标准具体又分为四个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指数。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案例资料:建国以来差距逐年拉大。

要求:结合此案例分析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创新支农机制。

答:创新支农机制主要有:1)构建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法定要求和政策要求,保证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幅度,重点放在收入增量的调整上,从制度上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2)支持建立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一是维持粮食直接补贴的规模,加大对粮食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支持力度。二是对粮食良种补贴要适当增加资金规模。三是进一步调整对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构,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的主产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增加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二是支持农民自主创业。4)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农村教育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全面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公共卫生的支持力度。5)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一是加快解决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的遗留问题。二是在近两年着力化解乡村债务问题和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三是着手研究妥善解决基层机构改革和城乡统一税制问题。6)加大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改革目前的各种农业补贴方式,减少直接补助的比重,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融资扩张。7)依法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主要是财政支农政策、制度、管理方式要逐步统一,要改革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通过

统一立法,确保用途相同的各种渠道资金能够集中用在解决“支农”问题的目标和重点上。

E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 Y  

2.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 Y  

3.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 Y  4.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 Y  5.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 Y  6.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 N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 N  

8.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 N  

9.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 N 

10.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 N  

11. 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 Y  

12.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Y  13. 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Y  

14.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 Y  

15.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Y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3. 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4.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5. 国债市场:是指政府债券市场,它是以国债券(并不一定是实物)为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 分) 

1. 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即对什么征税,它是征税的依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一般来说,一个课税对象往往包括多个税目,如关税就有近百个税目,当然也有的课税对象是十分简单的,不再划分税目。 

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

答: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各项公益性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支出。从性质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性质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支等部门的经费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投资性支出。从费用构成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绝大部分用于支付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所以,从总体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一种社会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还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也不生产性劳务。从这个意义上划分,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 

3.商品课税的特征。

答:商品课税的特征有:1)课征对象是商品(劳务)的流转额。2)商品税具有累退性,较难体现公平税负原则。3)商品课税的税源普遍,收入相对稳定,税负能够转嫁。4)商品课税征收管理的便利性。5)配合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4.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

答:斯蒂格勒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的两条基本原则,进而说明由地方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比中央政府更有效率。他提出了这两条原则,一是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民众,地方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公民的效用与要求;二是一国国内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公共服务进行投票表决。这就说明了地方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配备资源,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斯蒂格勒并不否认中央一级政府的作用。他指出,行政级别高的政府对于实现配置的有效性和分配的公平性目标来说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公平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与摩擦这类问题而言,中央政府更为有效。 

5.国债发行的条件。

答:国债发行的条件有:1)发行权限的规定;2)发行对象和发行额度:3)发行价格、利率和票面金额;4)发行时间与国债凭证:5)关于国债流动性与安全性的规定。 

6.财政监督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答:财政监督管理的现实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强化财政监督机制是推进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强化财政监督机制是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条件。3、强化财政监督机制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措施。

7.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政策的区别。

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之所以将它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因为它不是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一种人为的政策调节。这种财政政策要依靠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经过深思熟虑在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的作用。之所以将它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因为它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这种财政政策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8.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分析。

 答:建立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均等化各地的财政地位,抑制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的趋势,实行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具体做法是:1、以“因素法”取代“基数法”,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计算公式,作为转移支付制度的拨付依据,以提高透明度,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2、确定转移支付规模,并保持一定的弹性。3、进一步完善《预算法》,增补转移支付制度方面的内容,尽快出台《政府间转移支付法》,为实施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一个必需的法制环境。4、尽快建立省以下政府间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基层政府政府财政困难问题。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转移性支出的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转移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分配、生产、流通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预算约束等方面。(一)对分配的影响。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它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二)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获得了转移性支出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限制,因此,在这类支出中,财政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是间接的。(三)对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1、对政府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所以,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2、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 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他们的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生产能力程度,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案例资料: 人口老龄化有也非常艰巨。 

要求: 

结合此案例谈谈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和实现途径。 答: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是长期的生育率低下。二是人口寿命大大延长。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有:1、全方位的保障功能,即根据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保障需要设定保障对象。2、全社会的保障范围,即将社会每个成员都纳入保障体系。3、社会保障基金(税)专款专用,并与经济发展保持动态平衡。要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统一征收保障基金,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明确专门机构,专款专用。实现途径有:1、抓紧制定、颁布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法,明确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管理办法。2、逐步以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办法取代以单位、部门扣缴各项保险费的做法。3、配合社会保障立法,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动员,对公民普遍进行社会保障知识教育,以调动所有公民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为实施新的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F 上世纪

1-5 YYNYY 6-10 YNYYN 11-15 YYYYY

1.政府失灵:是指在于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公共决策的内在困难以及缺少一种有效的非市场机制。 

2.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以及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为。 

3.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及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的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 出。 

4.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收负担,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来表示。 

5.绩效预算:是指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执行计划的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要支出的费用,以此来编制预算。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区别。

答: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拉动总需求。二是发行长期建设性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财政措施体现在一下五个方面:1)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调整税收政策,增强税收调控功能。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4)调整完善财

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5)完善非税收政策,努力扩大内需。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在保持财政收支本身和经济社会全局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通过“渐进”性的一系列安排,逐步降低实现财政收支安排的扩张力度,逐步地逼近“稳健”财政政策的效应境界。体现在:1)在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出台中追求“稳健”。2)在结构优化中控制或压缩支出规模。3)迅速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4)立足于做好货币政策的“配角”。5)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2. 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答:(一)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财政的购买性行为是在市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因此,这类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必然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二)对流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必须通过市场销售以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销售才能得以实现。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所形成的购买力是整个社会购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对分配形成的影响。首先,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结构上发生变化。其次,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上发生改变,或者增加或者减少;而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 

3. 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答: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出的转移性支出,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付,都属于无偿支付;从领取补贴者的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其经济状况都较以前有所改善。然而,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又有明显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人们获得社会保障收入后若用于购买,可能使购买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联系,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作用,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4. 税负转嫁的方式。答:按照市场交易过程中实现税负转嫁的不同途径分类,税负转嫁主要有四种形式:1)前转。前转又称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法,将其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购买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2)后转。后转又称逆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价格等方式将其税负向后转移给商品销售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3)混转。混转又称散转,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同一种税款,同时采用前转与后转两种转嫁方式进行税负转嫁的一种转嫁形式。4)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又称税收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的税款,从要素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名义上虽然由买主按期缴纳,而实际上税款全部由卖主负担的一种特殊税负转嫁形式。 

5. 国债的传统发行方法。答:国债的传统发行方法有:1、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2、公募法和非公募法。3、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6. 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答:斯蒂格勒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的两条基本原则,进而说明由地方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比中央政府更有效率。他提出了这两条原则,一是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民众,地方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公民的效用与要求;二是一国国内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公共服务进行投票表决。这就说明了地方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配备资源,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斯蒂格勒并不否认中央一级政府的作用。他指出,行政级别高的政府对于实现配置的有效性和分配的公平性目标来说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公平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与摩擦这类问题而言,中央政府更为有效。 

7. 有效的社会保障的特征。答有效的社会保障的特征有:1、法律规定性;2、社会性;3、权利、义务统一性;4、互济性;5、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8. 财政政策目标及其特征。答:财政政策的目标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效率、公平和稳定,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目标也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源的优化配置。所谓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理、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迅速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收入的公平分配。收入公平分配飞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3、经济的稳定增长。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充分就业、物价相对稳定、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 

四、论述题(15分) 

试论述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答:1、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小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大宗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设施改善等,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出等。2、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是农业科研、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科研支出、科技三项费、农业科技推广支出等。3、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支持粮食等大宗农作物生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良种补贴、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资金等4、支持生态建设。主要是支持生态恶化的重点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退耕还林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水土保持资金等。5、支持抗灾救灾。主要是支持抗御洪涝灾害、动植物病虫害和其他一些自然灾害,帮助受灾地区和群众恢复生活生产。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资金、农村救济费等。6、支持扶贫开发。主要是支持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国债资金等。7、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主要是支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支出等。8支出农村改革。主要是支出农村深化改革,促进理顺农村经济关系,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补贴等。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案例资料: 

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完成预算的107.7%。 

问题分析: 

1 此案例反映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答: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支政府间事权、财权和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处理,关系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中的责权利,影响到中央与地方各级政 

府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上的长治久安,因而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2、谈谈应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划分即税权划分关系。 

答:第一,中央税权的主导性与适度赋予地方税权相结合。虽然税权划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都不同程度地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权。而且无论强调税权集中,还是强调税权分散,大致上都将中央税权置于地方税权之上,使地方税权受到中央税权的制衡,确保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税权划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税权划分的形式、结构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调整,使税权划分的法制化和弹性化有机地结合。第三,税权划分要考虑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政支出需求。政府分权的重要方面是财政分权,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财政承担支出责任的过程,只有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划分税权,才能保证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第四,税权划分要注重调动地方政府征税的积极性。虽然地方政府通过某种方式能够获得财政收入,但地方政府由于有自身的利益需求,只有让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财力自主权,才能既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有利于分清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范围,使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发挥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

财政期末模拟试卷D-f纯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