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发布时间:2020-05-31 16:55:56

第3讲 水体运动规律

核心点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015·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2016·全国文综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3.B 4.C 5.D

解析 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概念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方法技巧

1.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题点一 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判断及影响因素[预测题型:选择题]

读“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和蒸腾 B.水汽输送

C.下渗 D.水汽凝结

2.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  )

①水污染严重 ②降水集中 ③河道落差大,水流急 ④水资源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结合水循环的环节及甲为水循环的损失环节判断,甲应代表蒸发和蒸腾。第2题,台湾省面积较小,地形以山地为主,故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导致大量水资源不能被控制;加之台湾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导致大量降水因不能被利用而损失。

题点二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预测题型:综合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 (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下渗至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解析 第(1)题,结合当地地表水来源和泉的发育过程进行说明。第(2)题,根据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特点进行分析。

核心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功能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D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其涵养水源功能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

3.(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 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解析 图2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考虑。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两个重点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

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

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水库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硬化路面: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方法技巧

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较浅;南半球相反。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

(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若位于我国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雨型、冬雨型)的河流往往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以大气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断流往往由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

题点一 河流补给与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6·长春质检)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河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关于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明显冬汛 B.流量大

C.无明显汛期 D.有断流现象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位于我国新疆,流量较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可判断出该河流量受气温的日变化影响明显,故补给形式为冰川积雪融水。第2题,结合上题答案,图中河流流量小,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可推测该河流在冬季由于气温低,会出现断流现象。

题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与描述[预测题型: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罗河流域图。

材料二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和主要支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1)根据材料简述青尼罗河的水文特征。

(2)据表简述尼罗河径流量的构成特点并分析枯水期流量构成特点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显著(或夏汛明显);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尼罗河径流量构成是由上游三个源流组成,其中青尼罗河所占比重最大,阿特巴拉河所占比重最小;洪水期青尼罗河所占比重最大;枯水期时白尼罗河所占比重最大。

枯水期流量构成特点的形成原因:尼罗河枯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青尼罗河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枯水期,径流量小,而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为汛期,径流量大,因此尼罗河枯水期的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

解析 第(1)题,结合地理位置,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变化、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说明其水文特征。第(2)题,结合图表信息,从水量大小及其变化说明尼罗河上游三个源流的特点;并结合流经地气候特征分析形成原因。

核心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上图中洋流甲(双选)(  )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答案 BC

解析 从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图示为南美洲东南部,则甲应为巴西暖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受其影响,该洋流流经海域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

(2016·上海地理)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据此回答2~3题。

2.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3.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7月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甲是西南风形成的风海流;乙在非洲沿岸是离岸风形成的涌升流;丙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间的密度流;丁处是中纬西风带形成的风海流。第3题,E位于台湾海峡北侧,是我国的东海海域,7月份受东南季风和洋流影响,油污继续往北漂,仍位于我国东海海域。

1.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受近地面风带、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的影响,洋流的分布、流向及性质呈现出较明显的规律,如下图(北半球冬季):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半球40°S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4cb810cd1c1d5f12641f2e9c08101a6f.png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方法技巧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是寒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是暖流。一般寒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2.判断洋流性质和名称的方法

(1)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是寒流。

(2)纬度判断法

①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

②根据纬度位置判定

(3)经度判断法

(4)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

①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②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5)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断洋流名称

如下图中a、b、①、②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3.洋流判断中的应用技巧

(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3)根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时为北半球冬季。

(4)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题点 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流经①~④处洋流分别属(  )

A.寒流、暖流、暖流、寒流 B.寒流、暖流、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寒流、寒流 D.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2.有关①~④处洋流影响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较同纬大洋东侧寒冷干燥

B.②处轮船向北航行可顺流节能

C.③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④处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印度洋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直接判断出流经①~④处洋流分别属暖流、寒流、暖流、寒流。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①处为北大西洋暖流,较同纬大洋东侧温暖湿润;②处为加那利寒流,轮船向北逆流航行,浪费能源;③处为南赤道暖流,没有形成大渔场;④处为西风漂流,可将污染物扩散到印度洋。

探究点 水体运动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 (1)C (2)B

解析 本题组中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且最大值都出现在6、7、8月,最冷月均温低于0℃,最高月均温近30℃,年降水量较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题,该流域河流夏季径流量大,与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补给来源除雨水外,还有冰雪融水,因为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的补给随季节的变化都较小。第(2)题,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地表风沙少”不对,山麓绿洲上有“青青草”,“柑橘红”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牦牛跑”是我国青藏地区牧场的景观。

2.(2015·江苏地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1)~(2)题。

(1)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双选)(  )

A.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墨西哥 D.阿根廷

(2)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双选)(  )

答案 (1)AC (2)CD

解析 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日本沿海为日本暖流,核泄漏物质随日本暖流向北扩散后,再随北太平洋暖流扩散至北美洲西海岸,在此向北可随阿拉斯加暖流扩散至加拿大,向南可随加利福尼亚寒流扩散至墨西哥,故A、C项正确。第(2)题,北美洲西海岸,向北为阿拉斯加暖流,向南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根据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B图应在南半球,B项错误;A、C均为暖流,但中高纬度地区A图中水温太高,不符合实际,A项错误;C图为暖流,向北流,D图为寒流,向南流,相邻处水温符合实际,C、D项正确。

3.(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答案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 由图1可知,B城附近河段流经平原;由图2可知,B城附近河段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出其水文特征。

方法技巧 水体运动的知识涉及水循环和海水运动两方面,知识不多,但是结合生产、生活的考查面比较广,设问角度多样,分析回答此类题目特别是综合题时,应注意善于运用归纳、推理、总结等方法,地理特征表述要层次清晰。这里着重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试题总结如下:

(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

(2)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3题。

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3.下面图示中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表达,正确的是(  )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若为海陆间水循环,H处气流上升,③表示海洋水汽蒸发,则④表示水汽输送,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径流。第2题,若为南半球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则④表示南赤道暖流;①表示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②表示西风漂流;③表示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如果①为南半球的暖流,等温线数值应由北向南递减,且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如果①为北半球的寒流,等温线数值应由北向南递增,且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A、B流向与①不符合,D图水温太高,与①所代表的中高纬寒流不符合。

2015年12月31日中国第21批护航编队完成交接后驶离亚丁湾,2016年3月8日回到三亚,回国途中出访亚洲六国。图1为“第21批护航编队出访亚洲六国航线示意图”,图2为“水循环略图”。据此完成4~5题。

4.护航编队从亚丁湾驶往孟加拉国途中(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5.与其它时节相比,护航编队出访斯里兰卡时,该国水循环表现为(  )

A.⑥较多 B.④补给②较多

C.③较多 D.⑤较旺盛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风,海水自东向西流,所以护航编队从亚丁湾驶往孟加拉国途中逆风逆水。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斯里兰卡的干季,水循环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一、选择题

1.读“非洲区域示意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四地所处地理位置知,①~④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其中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水循环最活跃。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2~3题。

2.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3.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答案 2.C 3.A

解析 第2题,该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出现在春季,最可能为季节性积雪融水。第3题,冬季降雪量大,春季融雪量就大,从而导致春季洪峰流量偏大。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其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下图为“南美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①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

A.雨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5.比较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的变化差异(  )

A.M小于N B.M大于N

C.变化一样 D.无法比较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结合图示中①的地理位置知,该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由于地势高,高山上部积雪冰川广布,其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第5题,M、N分别位于湖泊上游和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N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2016·肇庆统考)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M是一个渔村,过去生活用水需由外来的水车供应。后来,当地人利用此地多雾的特殊气候环境,利用“捕雾网”收集雾水,这种网平均一天每平方米可得到4升水。据此完成6~8题。

6.M渔村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的影响

B.上升流的影响

C.河流注入,营养盐类丰富

D.海域广阔

7.M渔村多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强烈日照使得海水大量蒸发

B.副热带高压使地面蒸发的水汽不易扩散

C.沙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成雾

D.纬度低气温高,暖空气遇沿岸寒流降温凝结

8.下列国家或地区可以借鉴该渔村集水办法的是(  )

A.英国 B.日本

C.新西兰 D.北非西海岸

答案 6.B 7.D 8.D

解析 第6题,结合图示信息知,M渔村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发育。第7题,结合题干和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受寒流降温影响较大。第8题,北非西海岸和M渔村地理位置相似且有寒流经过,可以借鉴该渔村集水办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差异而产生的流动,称为“异重流”。读“水库异重流形成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水库异重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流域发生频率高于黄河流域

B.有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

C.到达大坝的异重流有利于水库清淤

D.三角洲泥沙来自于水库环流

10.下列情形不能形成异重流的是(  )

A.寒暖流交汇 B.河流入海

C.冷暖气团相遇 D.风海流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高,异重流较明显;异重流的存在会造成漂浮物汇集,不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异重流到达大坝,会引起水库环流,加快水库清淤;三角洲泥沙由进库前的河道泥沙淤积带来,与异重流无关。第10题,河流入海,河水密度与海水密度的差异会形成异重流;冷暖气团相遇,冷气流和暖气流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异重流;寒暖流交汇,冷暖海水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异重流;而大风吹拂海面,没有密度差异,不会形成异重流。

读图,回答下题。

11.图示河流甲河段比乙河段(  )

A.流量大 B.汛期洪峰低

C.水能资源丰富 D.含沙量大

答案 B

解析 据图中河流干支流可知,甲河段支流少于乙河段,故甲河段流量小,汛期洪峰低;甲河段有沼泽分布,说明地势低平,水能资源贫乏;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入夏以来,湖北省武汉市连遭暴雨袭击,7月5日至6日清晨的特大暴雨,终于成了压垮武汉的最后一根稻草,道路、涵洞、隧道、地铁站等百余处设施被淹,交通瘫痪,75万人受灾。武汉被淹在中国不是个例。6月30日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多轮暴雨袭击。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多省份局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汛情,河南新乡、江苏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材料二 近期无锡公布了《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未来的锡城,将能像海绵一样吐纳雨水。

材料三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材料四 图1为无锡所在地区河流径流量曲线图,图2为海绵城市建成后无锡地区河流预计流量过程曲线图。

(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试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内涝频繁发生的地理背景。

(2)说出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影响比较大?

(3)据图1,试分析无锡地区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成因。

(4)图2中的预计流量过程曲线,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受强厄尔尼诺影响气候异常,降水偏多,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极端天气;城市化的发展,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湖泊、河塘、湿地等遭人为破坏,降低了天然水体的调节功能;绿化面积的减少,使得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城市硬化面积的扩大,使得下渗减少。

(2)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总体是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6月和9月前后有两个峰值,7、8月份是低谷。

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在夏季;6月和9月出现高峰是由于雨带迁移(6月高峰是由于梅雨期间,降水多,9月份的高峰是由于雨带南撤带来的秋雨);7、8月份低谷是由于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

(4)②

解析 第(1)题,结合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水循环环节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海绵城市示意图判断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比较大的环节。第(3)题,根据无锡地区气候特征及其对河流补给影响分析河流流量特点和原因。第(4)题,海绵城市建成后,对河流径流量调节作用增强,河流季节变化变小。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1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2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4)针对厄尔尼诺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 (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的升高。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类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死亡。

(4)建立国家防灾指挥机构;积极宣传,全民预防;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调整捕鱼时间和空间;北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加强防洪工程,疏通排水管道,加固路桥等;南方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增加蓄水。

解析 第(1)题,结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说明。第(2)题,结合厄尔尼诺形成示意图,在信风减弱的前提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说明低纬度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的原因。第(3)题,结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秘鲁渔场鱼类生存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第(4)题,从防灾指挥机构建立、宣传预防和调整捕捞时间等非工程措施及加固堤防、疏通排水管道等工程性措施方面采取措施。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