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中涉及细胞生物学领域汇总

发布时间:2012-05-26 17:03:09

2000年以来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中涉及细胞生物学领域汇总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保罗·纳斯( Paul Nurse)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哈特韦尔、纳斯和亨特3人的发现对研究细胞的发育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为细胞周期控制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可以导致癌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异。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布雷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正确地选择线虫作为研究对象。这一选择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霍维茨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他揭示了这些基因怎样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证实了相应的基因也存在于人体中。苏尔斯顿则描述了线虫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具体情况。他还确认了在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控制作用的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况。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其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利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在“基因靶向”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使实验鼠体内的一些“不活跃”基因失去作用,从而发现这些基因的实际功能。科学家希望借此发现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原因,并最终找到治疗途径。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2000年以来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中涉及细胞生物学领域汇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