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发布时间:2020-04-17 09:44:08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环节、关键人群和高风险因素管理监控计划

为加强医院关键环节、重点人群和高危因素的防控,强化安全意识,根据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各个环节,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管理和监测计划如下:1。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管理。

落实《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引(试行)》、《医院手术部()管理指引(试行)》、《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引(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指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引》等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重症监护室和手术部位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监控。重点关注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呼吸机和特殊操作(如大量出血、伤口污染等)),对于实行目标监测的科室,专职医院工作人员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监督,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科室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测。

二、加强手术器械和其他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手术器械、注射设备等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压力蒸汽灭菌应是耐高温高湿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的首选,应尽可能避免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浸泡灭菌。消毒设备、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具和用品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并与皮肤和粘膜接触

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抽查物品的清洁效果和细菌监测。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插管等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标准,避免因医务人员的不当行为造成患者感染,减少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专职医务人员应在换药和侵入性穿刺过程中,随时到手术现场检查无菌技术的实施情况。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加强重点科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的医院感染监测。),关键部位(下呼吸道感染、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和关键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窥镜诊断和治疗手术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五、加强重点群体管理。

重点留置各种管道和弱势重点人群,如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婴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患者等。医院相关专职人员定期到科室阅读病历或查看电子病历,了解科室内医院相关重点人群,督促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加强观察和合理治疗,避免医院感染。

六、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加强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培训,强化防控意识,加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和隔离措施的落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201261

医院感染管理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