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

发布时间:2015-09-13 16:12:35

课时作业(十八)

(时间:45分钟 满分:45)

写景抒情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 ①此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后所作。②长沙傅:西汉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为权贵宿老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从全诗来看,作者天畔独潸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乡心新岁切”“春归在客先是说新年到了,春天来了,又不能回家,更加思念家乡亲人,原因一也;老至居人下是说自己年老了,反而被贬,官居人下,原因二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是说自己如同贾谊一样冤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原因三也。

答案 临近暮年被贬至偏远之地,居于人下;新年和新春一起到来,倍加思念家乡亲人;怀才不遇,担心长期滞留在偏远之地。

(2)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熟悉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注意分析要准确到位。

答案 直接抒情: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四句直接抒发心中悲苦。间接抒情: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两句借景抒情,以旦暮猿鸣、江柳朦胧之景,寄托被贬偏远之地的哀伤和忧愁;已似长沙傅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无故被贬的悲愤。

咏史怀古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姑苏怀古

许 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 ①姑苏: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闾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夫差曾在姑苏台上备宫伎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后越国攻吴,吴国战败,姑苏台被越兵付之一炬。②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

(1)请赏析颔联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赏析诗歌中重要字词的妙处,首先要明确它的含义,然后将它放到句子中,看它描绘了什么情景,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就本题而言,要明确的含义,进而指出其表现出的生命力以及其传达的情感。

答案 争抢的意思;占据的意思。写出了麋鹿争食新草和凫鹥抢占莎草栖息的情形,用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与荒台空苑的静寂相对比,形成生与死的强烈反差,突出了历史的无情,抒发了作者的感伤情怀。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眼即全诗中心之所系。一般来说,分析诗眼,就是要分析全诗各句是如何表现诗眼这个中心的。本诗的诗眼是,逐句分析其是如何表现的即可。

答案 本诗的诗眼是。首联写舍舟登岸,凭吊姑苏台,感到一种黍离之悲,用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和颈联描写在姑苏台看到的荒凉情景:曾经繁华的姑苏台,现在成了麋鹿践踏、凫鹥飞翔之地,吴岫雨来楚江风急。作者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不禁悲从中来。尾联作者联想到忠臣伍子胥被迫自杀,只有眼前这东流的江水滔滔不绝,又增添了心中的悲情。全诗写的所见所感,无不突出一个字。

咏物抒怀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两首

李 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注】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困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坚贞、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境况的怨愤。后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品味重点诗句,是作答试题的关键。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马的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犹自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刚毅精神。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片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而生的悲慨。

答案 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和内在品质,并借此抒怀。后一首诗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建功立业的热望,曲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幽怨。

思乡怀人

4.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舟中二绝

江 湜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中去无愁。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

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1)“孤舟“(西)这两个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舟,比喻诗人一生漂泊,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愁苦和浓烈的乡愁。西风,触发诗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但愿西风不去撼动庭前的树,不要让家人更添担心。传达出浓浓的亲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两首诗歌结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首诗中,浮生已是一孤舟是个比喻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漂泊,属于上传情。其后三句写,即写这一次出游的感受:于舟行中看到舟人妻儿俱在,虽然以船为家,却无亲人离别之苦。诗人以羡慕的语气,曲折地表达出自己漂泊孤苦的境况。第二首诗中,写与西风相向而行,心随风去到家中,表现出诗人身心分离之苦,虽然身与家渐行渐远,但是心似乎一刻也没有真正离开。请求的意思,其中的担心已经溢于言表,恐被家人知阻风则将其中的原因和盘托出。

答案 家于舟中去无愁是说舟人以舟为家,虽然过着漂泊的生活,却无需承受思亲念家的愁苦,反衬诗人自己漂泊无依、孤苦思亲之情。恐被家人知阻风是说诗人害怕西风透露消息,引得家人挂念,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对家人的惦念以及亲人之间浓郁的真情。

羁旅行役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

庾 信

悲歌渡燕水,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注】 ①诗歌写于诗人出使西魏时,当时,梁朝时局危难。不久,西魏出兵灭梁。②弭节:车马徐行。③关山:边关山口。这里指江南故国与北国往来的必经之地。

(1)诗歌一、二句悲歌渡燕水,弭节出阳关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先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然后分析诗句与题目、下文和诗歌表达的主题的关系等。比如,诗歌第一句用悲歌表达诗人的心情,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这次出使西魏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梁朝时局问题,自己恐怕很难再回到故国,因此出使的路途上体现出来的是悲伤,是慢行;至于作用,分析诗句与题目、下文、诗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

答案 ①第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出使西魏时悲凉的情怀;第二句,用弭节表现步履的沉重。②诗人无论是心情还是行动都体现了内心的悲凉,诗歌一开篇就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③引发读者联想,为何诗人如此悲伤,以引出下文的具体内容。

(2)“李陵从此去……悬想关山雪这六句是如何抒发诗人有国不能回的悲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问题注重分析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描写的内容和体现的情感。比如,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使用了李陵战败投降和荆轲刺秦而亡两个典故,以此表现诗人对不能再次回到故国的悲凉之情;再如遥看两句,诗人看到塞北的云想到了关山的雪,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用典。使用李陵出塞因战败而被迫投降、荆轲刺秦而亡等典故表明诗人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一旦离开故国,再也不能回归。②虚写。想象:通过想象说从此以后故国朋友的形象会在自己的记忆中逐渐模糊,诗人也不能与他们再有书信来往了,进一步强化有国不能归的悲凉之情。联想:通过诗人看到塞北的云联想到关山的雪等,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2016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