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关爱品质培养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发布时间:2019-03-07 16:05:19

《幼儿关爱品质培养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大中镇中心幼儿园阳光分园课题组 李晓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地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我对幼儿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对父母、对身边的伙伴、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冷漠。如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不但不去扶,还去嘲笑;有的幼儿对待父母亲人以及别人言语非常厉害而且任性;还有的幼儿有争抢玩具、不谦让、不愿意与人合作等不良行为。若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关爱父母和长辈、同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系统、有目的地关爱情感的培养,可以让他们从关心自己,逐步过渡到关心他人,形成亲社会情感。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关爱:从字面解释为关心爱护,幼儿关爱,幼儿关爱他人行为研究,在幼儿园进行关于幼儿关爱他人行为研究,主要看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与小朋友,老师互相间的相处、关心和爱护,借助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孩子对家人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爱行为,主要从幼儿的语言表达上转移到幼儿的行动,也就是一些具体的生活小细节的体现,如帮家人拿拖鞋,帮小朋友系鞋带,对于别人的关爱说谢谢,过节指导祝福和表达,家人小朋友生病了知道关心和爱护等等。

2、研究范围:幼儿园小中大班全体小朋友。

3、研究方向:通过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游戏、习惯养成、幼儿之间互相的交流、合作分享等常规活动观察研究幼儿自觉行为中关爱他人的意识、行为情况。

4研究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善于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情的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奠定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作为幼教工作者,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重要的职责。综上所述,我确定了此次的课题《幼儿关爱品质培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培养幼儿道德情感进行了定位,将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一个专门领域,确定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自律与尊重他人……”《纲要》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法律和理论和依据,能使我们的研究内容导向正确,符合研究要求,使工作更具实效性。

2、法国哲学家福柯指出:关爱就是唤起关心,唤起对存在着的事物和可能存在着的事物的“关心”。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幼小的心灵里有意无意地唤起美好的生命情感。使他们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生命的关爱、美好和欢乐。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创设适宜幼儿关爱品质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研究,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人、事、物,培养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

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坚持教育贴近幼儿的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根据《纲要》精神,我们要求教师在内容选择时,本着坚持教育贴近幼儿的原则。

2、坚持教育贴近生活的原则。目前,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是生活”的主张。当前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如奥苏伯儿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都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我们要求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活动自然生活化。

3、坚持教育贴近家长的原则。“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我们在活动的设计时注重贴近家长参与的可能范围,使家园合作顺理成章。

4、坚持教育贴近社会的原则。及早建立幼儿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本着坚持教育贴近社会的原则,因此,我们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求能坚持教育贴近社会的原则,老师注意引导孩子学习交往方式,丰富交往策略;注意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能有计划地带领孩子走进社区,学习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等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

36岁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幼儿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情绪是在与人交往中发展的,发展规律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在特定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幼儿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的、较稳定的情绪反应。如生活在充满关怀与爱抚环境中的幼儿,经常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也会对给予他的人表现出依恋、信任的情感。而生活在缺乏温暖,经常遭到斥责和冷漠对待的环境中的幼儿,则时常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反复体验同样的情绪状态,日久天长,幼儿就是会对周围环境的人形成稳定的情绪与态度,这种情绪反固定下来,就会成为幼儿的人格特征。因此“关爱他人”作为道德情感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其内容归为三方面。

1培养幼儿对人和物的关注、同情。

2培养幼儿对待人和物,有真诚、亲切的态度。

3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的兴趣。

、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1行为研究法:通过观察56岁幼儿情感特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反馈、对比,逐渐完善科研方案,探索关爱情感培养的有效方法。
2、文献法:指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研究对象。

3问卷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向教师及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填好后整理、分析和研究。

4、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关爱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有意识地选择具有代表性幼儿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2月)成立课题组,学习课题需要

的相关资料;调查幼儿关爱他人的现状,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3201310月)

1制定课题具体操作计划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与培训

3选择适合活动开展的内容与主题活动和实施操作

4做好个案分析等资料的积累、汇总

3、总结阶段:(2013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是经验文章

2经验、论文整理

、课题预期成果:

1、设计以关爱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2、个案观察记录以及相关随笔。

3、有针对性关于幼儿关爱他人行为有效干预的措施和方法的推广。

幼儿关爱品质培养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