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23 17:41:55

第二节南亚

教学目标

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教学难点:

南亚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序幕部分。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电视剧吗?它反映了什么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图7-11进行简要讲解:《西游记》所讲述的故事,历史上确有其事。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合作探究  

【位置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7-11 “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完成下列任务:

       1.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大洋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

       2)南亚濒临什么海域?(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3)北回归线穿过南亚的什么部位?(北部)

       4)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0°~35°N)

       2 南亚的国家组成

       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在南亚的7个国家中,与中国相邻的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共4个国家。

       3 南亚次大陆

       引导学生阅读“南亚次大陆”材料,最后教师应说明“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过渡:

       南亚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请大家准备好研究思路,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南亚自然环境中的“三、二、一”。

 

【三大地形区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42 “活动”。

       1.让学生在图7-12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再用蓝笔描出主要河流(恒河、印度河),看一看它们的发源地、流经的国家和注入的海洋。

       2.读图7-127-13,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绘制地形剖面图”材料,并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加以指导,最后让学生读图7-13,归纳出南亚的地形特征:北部为高大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低缓高原。

       3.德干高原哪里地势较高,哪里地势较低?(由河流流向判断:西高东低)

       4.填表对比印度河与恒河。(由学生自主完成)

河流名称

发源地

流经的国家

注入的海洋

印度河

喜马拉雅山北麓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喜马拉雅山南麓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归纳小结

       南亚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南侧山地(学生填图),中部是恒河一印度河冲积平原(学生填图),面积广阔,略呈弧形分布;南部是德干高原(学生填图),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

       两大河流中,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教师板画河流流向),在入海口形成广阔的三角洲,有南亚“圣河”之称。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巴基斯坦干旱地区,流入阿拉伯海(教师板画河流流向)。这两条河流既在流经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又成为南亚主要的灌溉水源。

讨论:

       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南亚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出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堂总结

在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具备了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再学习南亚就容易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地图材料指导学生分析地图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生兴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学习南亚的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在教学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时,通过先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再让学生从图7-12中找出三大地形区及其位置,再由此分析受地形影响的两大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流经的国家和注入的海洋,让学生顺利的从死记硬背的泥潭中走出来。过程中灵活运用了辅助教具的使用。开课的视频欣赏,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南亚的氛围和状态。教学时采用学生自学和读图分析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归纳应用能力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地位师生的完美配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教材分析  

南亚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三大地形区”和“一年分三季”是本节的两个重点。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对其区域整体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让学生从分析安拉阿巴德和孟买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入手,来把握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从南亚的位置、地形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进而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些都凸显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的要求。

       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为此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南亚的宗教及其分布,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分布密集区之一,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体。为此教材也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南亚人口发展和分布的现状,以及南亚主要的农畜产品及其分布。近年来,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教材最后不惜笔墨点明了印度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中心班加罗尔。本节教材安排的活动虽然不多,2个活动对应了2条标准要求,凸显了教材编写活动化的特色。

评测练习

一、选择

1.南亚的两个岛国是

A.印度和巴基斯坦       B.孟加拉国和印度

              C.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    D.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2.下列南亚的国家中,位于内陆山区的是

A.尼泊尔    B.斯里兰卡    C.马尔代夫    D.孟加拉国

3.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B.佛教和印度教

C.犹太教和基督教         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4.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是

A.尼罗河    B.恒河    C.印度河    D.湄公河

5.南亚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高原、平原    B.平原、高原、山地

C.山地、平原、高原    D.平原、山地、高原

6.读沿东经89°线的地形剖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课后反思

《南亚》这一节课,若只靠书本和地图,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老师讲起来乏味,学生也没多大兴趣。如果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地图、板书、图像、练习都展示在屏幕上,信息丰富多彩、传递快,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愉快、快速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概括总结、质疑问题、探索概括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演变规律的能力。

   在上《南亚》这节课前几分钟,播放一段《西游记》的主题歌,由于这部片子学生很熟悉,而且学生都看过。所以歌曲一播,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就顺势问道:《西游记》它讲述了唐僧要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是指哪里呢?(天竺)天竺现在在哪里呢?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歌曲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而且为课堂营造了一种积极热烈的氛围,为上课创设了情景教学。

考虑到南亚特殊的地理环境,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和“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内容处理上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教材P.42安排的“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根据其延伸方向和各自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南亚分为北部高山、中部平原、南部高原的地形特点。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绵延高耸,狭长崎岖,逐级下降;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冲积平原,面积广阔,略呈弧形分布;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这充分体现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初中地理 - 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