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小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20 10:14:04

让阅读走进小学教育

南溪区黄沙镇方山小学 李刚杰

摘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和态度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身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教育仅仅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做一个只会应付考试的机器,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其实不然,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还有像莎士比亚说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育应该教会的是学生会读书,读活书,因此让阅读走进小学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 阅读 ;小学教育 ;书籍 行为习惯

正文:在一次教师培训中,听到培训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不是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才出发,而是出发了才遇见志同道合的人”。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比喻成一次旅行,那么我们都为那一次次最美的遇见,一次次美丽的邂逅做了哪些准备呢?在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孙燕姿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遇见》,里面那些萦绕耳畔的歌词“我想 我等 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我往前飞飞过一片时间海····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人生最美的遇见,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他还可能是人与书的遇见,人与精神的遇见。

教育存在的意义是教会学生会读书,而非只会考试的呆板的人,而是让他们有纯粹的童真,怀揣着好奇心,求知欲去探寻读书,生活乃至做人的真谛。所以教育育人,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人,这个词语对于一个成年人都是一个比较深奥难以说的全面的词语,在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所写的一首诗《有的人》。文章伊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他诠释了鲁迅先生对于人存在的意义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你拿什么证明你的存在,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你要去诠释让他们去理解这么深奥的名词,实在有些难度。但是我们要教会他们的就是去阅读,找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发挥阅读的作用,从而让教学成为一个有趣,互动而且简单的事。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讲到,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拥有全新思维的人,他们要具备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等能力。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发展,教育同样要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在目前还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应试所需的知识点,而且我们要教会学生做一个适应未来的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量变像质变转换的过程,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教会他们会玩,找到意义感,讲故事说感受,共情能力等。那这些不是老师用生硬的言词,枯燥的内容去教训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去探寻,发现从而获得。

当代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认为:“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3】”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小学阶段中如何实施阅读呢?小学中应该从校园氛围,班级阅读,家校互动相结合。

校园氛围上,在学校一个大的教学环境下,包含学校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上,建设一个图书室,保证老师和同学们能够随时进行阅读,班班有个图书角。建设一个有特色的阅读长廊,阅读墙等。软件上,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所以教师以身作则,带头阅读,班级上,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一定的阅读激励机制,养成学生多方位阅读的习惯等。

学校在阅读上采取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相结合。首先将学校化为年级,然后在细化到班级。最后逆向反馈,最后凝聚成学校。而在整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如何将阅读教育实施和运用好呢?

首先,我们建设一个阅读班级,营造一个书香的氛围。班级是教育的一个主要元素,古人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社会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所以让阅读走进班级文化中,让学生在阅读培养上先做书男书女,让后再做淑女绅男。进而将阅读内化后成为一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阅读思想上:一要,课内大量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内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去领略和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第二步,家庭亲子阅读,感受阅读乐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4】”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但是成功的定义很广,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必须通过父母亲的正确指导,才能顺利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其实,任何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地起,就是白纸一张。后天的性格也好,品性也罢,甚至是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无一不来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的就是家庭的问题或是父母的问题。如果你能放下一贯高高在上不可质疑的尊严,与孩子平等对视,你将会看到一个过去从来不曾看到的世界,一个属于你的孩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将会发现许多惊喜,因为身为家长的我们,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成为首要条件。第三,小组合作阅读,形成阅读机制。还记得“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中那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成语典故,所谓“仁者见山智者见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中见地都是不同的,所以小组合作阅读可以互相探讨,美国M·H艾布拉姆斯在其作品《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指出读者的主客观世界不一样,因此通过作品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闲暇自主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在小学教育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育和教学中,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关键部分。习惯养成以后无论是学习效率还是教师的教育“轻松感”都会有显著的提升。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在人际交往,启蒙教育,以及应试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广义是指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狭义主要是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性是人文性的基本内容。中国语文首先是中国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语文教育中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而且还要延伸到课内外的阅读中,让阅读走进小学教育中,不仅能让学生在知识内容上的补充和提升,同时在人格上得到的熏陶。将文化知识内化,不及能让学生“下笔如有神”还能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中都能流露文化气息,知廉耻,懂礼仪。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意义,对于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成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臧克家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1949 111

[2] 陈淑渝 《鲁迅经典作品读本系列丛书》 大象出版社 20144

[3] 漆永祥 《北大中文系第一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6

[4] 天涯蝴蝶浪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31

让阅读走进小学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