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作为高考试题

发布时间:2015-09-30 11:31:12

鄱阳湖--高考命题的“潜力股”

胡龙成

纵观近些年来的高考试题,涉及到鄱阳湖的内容并不多,是一个被高考命题人“遗忘”的冷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考形势的变化,鄱阳湖有可能会变成“热点”,成为“极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究其原因是它具有作为高考试题载体的许多优势。

一、丰富的资源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从自然资源方面来看,鄱阳湖及其流域除了拥有通常所说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之外,还有独具特色的风能资源和草场资源。

风力资源 据江西省有关部门测算,风能资源丰富区约占鄱阳湖区域的2.82%,较丰富区约占鄱阳湖区域的3.4%,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127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储量超过210万千瓦,风能集中分布于鄱阳湖北部,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吉山约90千米长的两侧湖道、浅滩以及湖中的一些岛屿上,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老爷庙风场、长岭风场、青山风场、松门山等7大风场。

鄱阳湖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是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深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刮风的日子比较多;其二是地形的影响,从右图可以看出,鄱阳湖西部为幕阜山(庐山是幕阜山的余脉)、九岭山,东部是怀玉山脉,中部是地势低下的平原,无论是南下的冬季风,还是北上的夏季风,在湖口河谷地形的影响下,都会产生明显的狭管效应;其三是水面广阔、摩擦力小,地表对风力的削弱作用不大;最后是鄱阳湖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水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比较大,局部环流也能产生比较大的风力。鄱阳湖区由于具有以上优势,所以风速稳定、风日多,而且地域开阔,荒山、湖滩面积广大,为集群安装风机、大规模地开发提供了场地。

草场资源 鄱阳湖区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近300天,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鄱阳湖的洲滩面积广大,枯水期出露的湿地面积达2700平方千米左右,洲滩上土壤多是潮泥沙土或沙甸土,表层有机质丰富,适宜于草类的生长,形成以苔草丛为主的湖滨草场,草场上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高,再生能力强丰富的水草资源为鄱阳湖区的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这里的养牛、养羊业发展很快,生长在这里的滨湖水牛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牲畜品种,它体形大、耐寒耐暑耐粗饲。近几年来湖区居民实行天然牧草和人工牧草相结合,鲜草利用与牧草制品相结合,采取封洲禁牧、定期开洲、分区轮牧等方式合理利用草洲,种植或补播优质牧草,促进了湖区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湖区辽阔的草地,与浩瀚的湖水形成独具特色的江南草原,吸引了落绎不绝的游客,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

二、奇特的沙漠

在鄱阳湖入江水道两侧及抚河、赣江沿岸,常常可以看到一系列由风沙堆积而成的丘岗地貌,当地人称之为沙山,享有“江南沙漠”的美名,其中名气比较大的有老爷庙风景区一带的多宝沙山,该沙山面积辽阔,起伏雄浑,沙层巨厚,沙粒质地纯净,由于沙地逼近鄱阳湖,一边是烟波浩渺的清水,一边是金黄色沙丘,构成了一幅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画卷,极富诗情画意,被称之为是“江南的塞外”。

关于鄱阳湖沿岸的沙地是如何形成的,有“水成说”和“风成说”两种解释:“水成说”认为沙山是由古长江和古赣江沉积的,受新构造运动抬升以后,再经过流水侵蚀和风力改造而成;“风成”说认为每年枯水期,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吹扬起来,再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湖滨沙山。从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鄱阳湖区瞬时八级以上大风有136天,年均风速5.0/秒,在鄱阳湖“狭管效应”的影响下,使其风速倍增,秋冬枯水节季,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新露出的沙洲又将成为新的沙源,在强风的作用下,沙地沙粒滚滚而起,满天飞扬,笼罩了整个沙区及周边区域,现在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风成说”。

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沙地存在已久,有些沙山慢慢被一些沙生植物所覆盖,后来由于人类活动,植被遭到破坏后,沙山重新活化,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例如在星子县蓼华乡,有些村庄位于沙山上,大风大雨过后,房前屋后、乡间大道、小路常被盖上一层厚厚的泥沙,这里有多个村庄被风沙掩埋的记录,也有一些村庄被迫迁往它乡,当地流传有“风沙弥漫不见天,万亩荒沙无人烟。西边流沙塞河道,东边风沙吞良田”的歌谣。现在当地人们正在通过种植沙生经济作物,治理沙山、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当地沙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利用特殊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使沙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河湖的转换

鄱阳湖南北狭长,平均宽度约17千米,多年平均水位接近13米,湖面大小随水位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当湖口水位为21.71米时,湖面为3283平方千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731日,水面达4070平方千米,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26,湖面仅有146平方千米,蓄水量4.5亿立方米。由上述可以看出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夏季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烟波浩渺;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裸露出来的沙洲、湖滩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当地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洪水一片水连天、枯水一线滩无边”的说法。

水位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引起了鄱阳湖自然景观的变化,水位高时以湖泊为主体,水位低时以沼泽为主体,水陆相交替出现,呈现出特殊的生态景观,为植物、动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形成了鄱阳湖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系统。水位和水域面积的变化也影响到沿岸居民的生活,洪水期水位高,沿岸地区防洪压力大,枯水期水位低,沿岸灌溉、日常生活用水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水位太低,不利于通航。为了减少枯水给沿岸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当地政府曾设想在湖口设制调节闸,人为地控制湖水水位,这一计划会对沿岸的生态带来什么影响,因目前还无法预测,所以还不敢轻举妄动.

四、候鸟的天堂

鄱阳湖湿地广阔,除了鄱阳湖水域之外,洲滩(即高低水位消落区及其邻近浅水区)面积达3130平方千米,占鄱阳湖区总面积的80%,湖中有岛屿41,面积约103平方千米。鄱阳湖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生物和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湖仅鱼类就有122,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鳡、鲌等10余种,还出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这些都是鸟类喜欢的食物。

鄱阳湖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水生生物,为鸟类的的生存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湖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栖息着310多种湿地鸟类,其中水禽129,占全国水禽的53%。其中有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鄱阳湖既是候鸟迁移的空中走廊,也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秋冬季节,来自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和新疆等地的候鸟成群结队地到这里越冬,有人写诗赞日:“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

从上述可以看出,鄱阳湖与我国其它淡水湖相比,确实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这些特点有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载体。

写于201442

鄱阳湖作为高考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