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风寒感冒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3-01-12 20:56:10

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风寒感冒疗效观察标签:感冒;风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刮痧;生姜外敷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疫毒所致的一种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身困、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目前尚无相应的特效药,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寻找治疗感冒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笔者自200910-20115月采用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方法对60例风寒感冒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8例观察病例为本院壮医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性24例,女36例;年龄1855岁,平均(31.6±10.38)岁;病程245h;体温平均(37.3±0.7)℃。对照组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1954岁,平均(30.5±12.69)岁;病程343h;体温平均(37.2±0.8)℃。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风寒感冒诊断标准: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喷嚏,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风寒感冒的诊断标准;②自愿不采用其他方法治疗;③年龄在1855岁之间;④发病在48h之内;⑤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接受治疗后的随访。1.4排除标准①月经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③血液病、皮肤病、精神病、传染病者;④过敏体质者;⑤体温>39℃或已使用过其他治疗方法或药物者。2方法2.1治疗方法
2.1.1观察组予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物品准备:治疗盘1(内铺治疗巾1条),水牛角刮痧板或水牛角刮痧大勺1个(边缘光滑无缺损),治疗碗2个,75%酒精、刮痧油、生姜适量(新鲜干净去皮捣烂),保鲜膜30cm×40cm1卷,棉签1扎,方纱2块,毛巾2条,大浴巾1条。操作方法:嘱患者取去枕俯卧位,充分暴露肩背部,在患者衣边、裤头各垫1条毛巾,以防衣裤被污染。用75%酒精消毒皮肤和刮具。用棉签蘸刮痧油涂于背部皮肤,用刮板拉匀。先刮督脉,再刮膀胱经,最后刮整个腰背部。刮时刮拭面尽量拉长,刮板与皮肤呈45°力量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宜。采用单向反复刮动,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依次顺刮。每处刮810次,以刮拭部位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紫红色痧点、痧斑为度。刮痧完毕,用纱布清洁皮肤,用棉签蘸取姜泥中的姜汁涂搽刮痧部位,将姜蓉制成小锥体敷于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然后用保鲜膜覆盖患者整个颈肩腰背部,盖上大浴巾,冬天加盖棉被保暖,1520min后除去保鲜膜,撤衣边毛巾顺势清理姜汁姜蓉,用纱布清洁皮肤。皮肤敏感者若有烫伤感,即可结束治疗。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向患者解释刮痧与敷姜的目的和流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②保持室温在2226℃,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刮拭部位。③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形体瘦弱之虚证者用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体壮实证者用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④刮痧不必强出痧。⑤治疗部位有疼痛、灼热感属正常现象,若有烫伤感应立即结束治疗。⑥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偏热服,忌生冷、油腻和甜食。⑦治疗后30min内禁洗凉水澡。⑧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进行刮痧,再次刮痧的时间以皮肤上痧退为准。⑨避免空腹治疗,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应立即停止操作,即予平卧,饮温糖水,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治疗1次,24h后判定疗效。2.1.2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单纯背部刮痧治疗,方法同观察组刮痧部分。1次,24h后判定疗效。2.2观察指标与方法以恶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周身酸痛等6项主要症状为观测指标,发热以实际测量的体温(腋温)为准。治疗前后各观察1次。发热(体温≥37.3℃)者体温监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0min1h各监测1次,以后每4h监测1次,嘱患者自测(夜间停测)2.3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感冒疗效标准拟定。痊愈: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不反复,症状消失;有效:体温较治疗前降低>1℃,但仍高于正常者,症状减轻;未愈:体温无明显变化或反复,症状无减轻。

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风寒感冒疗效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