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实验北初三语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5:39:20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

1.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yè qí gèn 相形见 chù

B. pì jiàng qiào 滋暗长qián

C. mì huì guǎng 风云chà

D. bīn zhào qián 根深dì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友谊是一种力量,它能_____人们心中的浓雾,它能_____两颗心的距离,还能_____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常怀友善之心,你便会拥有一份耐心,一份真诚,更会让自己拥有_____的人生。

A. 驱散 缩减 创办 与世无争 C. 驱散 缩短 营造 与众不同

B. 消散 缩短 营造 与世无争 D. 消散 缩减 创办 与众不同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②太焦虑,希望速成;太完美,苛责开始,导致了学习失败。③允许自己偶尔偷懒,但是不要允许自己停止。④别着急,慢慢来。开始笨拙,慢慢熟练。⑤步子不美、速度不快都不要紧,不停止,总会走得非常远。

A.“自己”是代词,“慢慢”是副词。“苛责开始”和“学习失败”都是动宾短语。

B. 第①“学习的过程很漫长”中,“学习的过程”充当句子的定语成分。

C.“允许自己偶尔偷懒,但是不要允许自己停止。”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④③⑤。

4、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 )(3分)

A.我们学过的《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D.因为淘气而失学的保尔被母亲送到车站餐厅做工,他吃苦耐劳,但还是因为忘记关水龙头,而被老板开除。保尔的哥哥为他在发电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5、诗文默写(5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 ,边秋一雁声。

3)怀旧空吟闻笛赋,

4 ,枳花明驿墙。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

【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蝶恋花 密州上元 (宋代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3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②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③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④山城:此处指密州。

⑤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收。⑥垂,靠近。

6、对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设问,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显现出来,也表现出词人听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

B.“灯火钱塘三五夜”一句点出元宵节的盛况。“明月如霜”写出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C.“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一句点出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D.甲乙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甲词上片写月下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实写月下无眠的思考。乙词上、下两片分别描写杭州和密州上元节的情景,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选文,完成第7—10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③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④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释】【注释】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锁。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庶几:但愿,希望。⑤忝(tiǎn):玷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雨作云蒸 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罔不势象形(《核舟记》)

C .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 六月息这也(《北冥有鱼》)

D .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 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8、翻译句子(5分)

⑴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10【甲】【乙】两文各体现了作者范仲淹怎样的为官之道?请分别回答(4分)

【甲】

【乙】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 题。5分)

(材料一)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这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孔子周游列国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2013年开始,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

(材料二)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 (单位:万人次)

(材料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游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

(材料四)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 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有所参照。

(《研学旅行有哪些“坑”》)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得一项是( )(2分)

A 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 我们可知,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内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了340万人,境外游学人数则从35万人增了85万人。

C 随着研学旅游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 研学旅行乱象丛生,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12、根据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__________ ___。(3分)

()阅读选文,完成13—17题(20分)

换面

1 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一声刚喊出,脆嫩的回声就小鸟般扑楞着从竹林里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

⑵连生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随着连生一路叫过来。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去换面吧,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箩,高兴地出门去了。

⑶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萝,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一点一点地往上爬。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大步往前走。蝉得到机会,“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连生想再去捉蝉,又怕耽误了换面,看了一阵,不舍地转身走了。

⑷面房很快就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二先生人品好,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又牵一手好面,细如似,白如霜,有劲道,又瓷实,很好吃。人们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都平添了几分滋味

⑸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过来招呼,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然后有条不紊的称麦倒麦,称面装面。很快忙完两份面

⑹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提着两提箩面,连跑带跳地往回赶,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蝉在叫。听到蝉叫声,连生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着树上看。

⑺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着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悄悄地爬向那只蝉,突然手一扑,捉住了,满心欢喜!他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他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箩上,蝉就只能在提箩周围打转转。

⑻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从牵面房出来时,两只提箩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婶家那个暗花提箩,好像浅得更厉害些。

⑼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偷面了?连生看了看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一轮白花花的太阳,毒毒地炙烤着大地。他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二婶家的面不能!二婶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我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连生看了看自家的提箩,又看了看二婶家的提箩,弯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提箩里的面浅了。

⑽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发现母亲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一点面汤。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

⑾那不行!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拿出来,又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家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他连忙扭过脖子,又斜眼瞄了一下那个暗花提萝,像做了贼一般。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

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立刻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

⒀母亲回来了,见他像个蔫茄子,惊讶地问,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很疑惑。这时,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称得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称得不准了。

⒁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过头来看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一称,还真的是重了。母亲接过秤,也称了自家那箩面。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连生满脸晴朗瞪大两眼,看着两提箩面,儿子情绪好转,母亲的心情也好了,毕竟跟儿子比起来,少半斤面太小菜了。

⒂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说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

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就撞没了,看着就浅了。

⒃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跑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在我家吃面呀。

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蝉鸣。

13.围绕“换面” 这件事连生主要做了哪些事?将相关情节用简洁语言写在横线上。(4分)

⑴去换面路上,连生怕耽误换面,任由捉到的蝉飞了;

14.请分析第⑴段画线句子的修辞及作用。(3分)

脆嫩的回声就小鸟般扑楞着从竹林里飞过来

15.选文第⑾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他连忙扭过脖子,又斜眼瞄了一下那个暗花提萝,像做了贼一般。

16.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画直线部分对“二先生”的介绍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章主要事件是“换面”,“蝉”却贯穿始终。其中第⑿段和第⒄段对蝉鸣的描写更为突出,试分析它们的作用(5)

⑿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

⒄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蝉鸣。

(五)阅读选文,完成18-22题。(13分)

做清流之人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做清流之人。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8、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9、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0、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有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第⑤段和第⑥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22、如果要在第⑥段横线上加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年轻时的左拉很穷,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会高兴得像过节。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

B.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藏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吴国。

C.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施展自己报复的时候。

D.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保持心灵的独立于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隐居。

三、写作(50分)

23 从以下两个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生活中总有些仪式,或为我们而设,或被我们拥有----那些仪式,或留在记忆深处,或与我们常相伴随,让我们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请以“这个仪式,让我 ”为题目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均可;(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二)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在香港购买了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时用了大量的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四周以防碰坏包装好以后,林清玄嫌包装体积太大,携带不方便,于是去掉了报纸和纸屑,改用小手提袋提着回台湾,但在途中,陶器被碰坏了。

要求:(1)请明确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均可;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700——8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沈阳实验北初三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