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药物的合理应用

发布时间:2012-05-16 12:50:12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药物的合理应用

(供临床精神科医生参考使用)

1、 抗惊厥药物:此类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及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会引起发作阈值升高,而在治疗中出现阈下发作的可能,增加对人脑的损害。在无抽搐电休克期间,如果必须使用该类药品,应将剂量尽量减至最小治疗量,如丙戊酸钠片600mg/日,缓释片500mg/日;托吡酯200mg/日;氯硝西泮2mg/日。原则上尽量不用该类药物。

2、 情感稳定剂:碳酸锂因与去极化肌松药物——氯化琥珀酰胆碱共同作用于第二信使系统,故可能加强肌松的作用时间和强度,导致自主呼吸恢复延迟而引起危险。原则上尽量不使用该药物,但如果必须使用则应将剂量减至最小治疗剂量0.5g/日,缓释片为0.6g/日。

3、 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使用不受限制。但是一些复合制剂中可能含有利血平成分的则应该禁用,例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以及商品名为寿比山的降压药物。

4、 抗胆碱能药物:该类药物代表安坦,可以干扰氯化琥珀酰胆碱的作用,削弱其拟胆碱能的效应,使肌松作用差,肌松药物的剂量不好掌握。故此应该尽量不使用该类药物,但如果必须使用,则应低于最低治疗剂量4mg/日。

5、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应注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对吩噻嗪类药物的使用要控制在一个低剂量,如氯丙嗪应在200mg/日以内;氟哌啶醇虽说合并使用的风险不大,但仍然应该控制剂量,避免出现意外,如肌注剂量最好不超过20mg/日;另外一个使用风险较大的药物是氯氮平,剂量应该控制在200mg/日以内。此外,因为异丙嗪在药理结构上与氯丙嗪类似,而且对麻醉剂及肌松剂有协同作用,故选用时需谨慎,推荐使用日剂量不超过50mg

6、 抗抑郁药:经典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多塞平等药物最好不使用,如必须使用,因为其对心脏的传导有影响,故应该使用最低的治疗剂量。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以增强肌松作用,故最好不要在治疗期间合并使用,代表药物玛氯贝胺。

7、 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氮芥、塞替哌等有增强肌松作用的效果,故尽量不合并使用。

8、 其他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局麻药物(普鲁卡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雌激素、以及某些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新霉素等药物均因增强肌松作用而最好不要合并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

2011-11-3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