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2020-04-12 03:14:04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制卷人:向晖

(一)

【甲】《岳阳楼记》节选 (略)

【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

【注】(1)谏:委婉地规劝。

10.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 开:天气放晴 B.掇数枚而咒曰 掇:摘取,选取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品尝 D.所冀移灾朕躬 躬:身体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甲】文描写了一阴一晴两种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 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2分)

子京忽以抵文正(

《记》中云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愤郁颇见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来回答。(2分)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公令询之

2)賵敛棺椁皆所未

3)公怃然

4)使其事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亟令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予时四望惨淡(

2)泫然不能自己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美于徐公 B数谏故

C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屠惧,投

13、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

1)风渐劲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猛风大起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段所说的人物滕子京是范公在初中课文 (题目)_____________中提到的,在文中作者指出古仁人面对不同景物产生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④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②洿(wū):掘土为池。③甃(zhōu):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④嚚(yín)昏:愚蠢糊涂。

13.写出下列文言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折檐之前有隙地      隙:__________________

⑵任其地形            任:__________________

⑶纵锸以浚之          浚:__________________

⑷湛乎汪洋            湛: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选句与后句中加粗文言词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

A.修竹环绕阴映    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B.偃息其上      鼓(陈寿《三国志·赵云传》)

C.潜形于毫芒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D.晶乎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王禹偁《清明》)

15.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3分)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3分)

⑴①文中“巨鱼”喻指_________A.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B.一般才能或才疏学浅的人);②“小鱼”喻指_________A.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B.一般才能或才疏学浅的人)。(1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⑵童子“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

B.而故老皆无在者,天下之平久矣  失强援,不能独完

C为本其山川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沧浪亭记 (明)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②攘窃:指窃取帝位。

16. 对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环:环绕 B.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易:改变

C. 迨淮南纳土 迨:到,等到 D. 极一时之盛 极:完全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即苏子美沧浪地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B. 而子美之亭,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 复子美之构荒残灭没之余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 钱鏐乱攘窃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18.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分)

之盛

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西湖游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3. 翻译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景尤不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3.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     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嬉戏。

  C.使其中不自得     中:内心     D.收会计之余       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而余兄子瞻名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

B.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不物伤性      不赂者赂者丧

D.而况濯长江之清流      故今之墓中全为五人也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3分)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十)

观捕鱼记

松江产鱼非一,取鱼者,或以罩,或用叉,或以笱,或以罾。巨家则斫大树置水中,为鱼藂①,鱼大小毕赴之。纵横盘亘,人亦无敢辄捕者,故萃而不去。天始寒,大合。渔者编竹断东西津口,以防其佚②。乃彻树,两涯鼓而殴之。鱼失所依,或骇而跃,或怒而突,戢戢然已在釜中矣。于是驾百斛之舟,沉九囊之网,掩其左右,遮其前后,而盈车之族,如针之属,脱此挂彼,损鳞折尾,无一纵者。

予观而叹曰:“鱼之托于水也,非无九州四海之可归也,而归于数亩之陂,朽株之下,以为至安无患,若登龙门焉。恶知诱之者将以致之,养之者将以杀之?人之机亦巧且深矣!予又伤其而无遗,何其不仁之甚耶?呜呼!天下之死于尽取者,岂独鱼已乎?”

【注】:①藂cóng:聚集,丛生。   ②佚:同“逸”,逃跑  戢戢:停止的意思。

16.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巨家/则斫大树置水中 B./百斛之舟 C.鱼大小/毕赴之 D.以为/至安无患

17.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毕:__________________ 2)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损鳞折尾,无一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恶知诱之者将以致之,养之者将以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此文松江鱼的悲剧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10.C 11. 1)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2)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粮食,这对百姓有害。

12.为下文引出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做铺垫。 13.忧国忧民,以民为本

(二)1.书信 所以 2.(1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 3.【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4.(1)我们要有忧国忧民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2)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3)对朋友要真诚帮助(4)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 5)做人要谦虚。

(三)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2.①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高楼摆酒宴 ②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3.公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四)11、(1)我 2)停止 12B

13、(1)亦甚雄快(愉快) 2)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悲伤) 3)《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

(五)13.⑴空 ⑵因,顺着 ⑶疏通 ⑷深 14.A

15.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

16.⑴①A B ⑵作者指出了大鱼“大得其所”,小鱼“有若自足”的不公平现实,借指责童子“嚚昏而无识”,强烈抨击了(批判了)当时社会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的命运、人为制造不公平的权贵(强烈批判了当时社会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的命运、认为制造不公平的现象)。

(六)13A 14B 15C 16.(1)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3)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欢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3)于是(我)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水,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

(七)16. D 17. D 18.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八)13.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4.春景:今岁春雪甚盛……尤为奇观;湖上由断桥至苏堤……艳冶极矣 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 15.“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

16.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17.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九)13B 14C 15D 16.(1)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场景的胜景。    2)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3)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17.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十)16. D 17.1)全部 2)离开 18.1)损坏了鳞折断尾,没有一尾被放掉的。

2)怎么会知道诱骗它们的人将要对付它们,养它们的人将要杀它们啊?

19.启示:要居安思危,不要贪图眼前小利丧失警惕性而被人算计。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相关推荐